神奇的千年古剎——安國寺

2021-02-08 天揚故事

華夏文明的搖籃黃河哺育了巍巍呂梁山,因而呂梁有了天下文物第一大區的美譽。位於呂梁市區西7公裡處的烏崖山間的安國寺創建於公元637年,為古石州(呂梁)八大官寺之首,這裡文物古蹟保存較為完整,自然風光雄偉瑰麗,人文景觀綻放異彩,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崖山海拔1200餘米,山勢險峻,奇峰突兀,懸崖峭壁,重巒疊嶂。主峰蓮花峰海拔1520米,因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山腰間有長達數百米的一彎天然石壁,安國寺就坐落在石壁之中。前臨深谷,背依絕壁,坐北朝南,群山環抱,石峰聳立,柏松儀仗,使人不得不讚嘆古人選址之奇,用心之妙。山野之中,布滿蒼松古柏,野草奇花,林中百鳥啾啾,石罅清泉汩汩,深澗流水潺潺,森森古寺,如在一幅美麗的圖畫之中。古往今來眾多僧侶在此悟道參禪,達官顯貴,騷人墨客常聚集於此,或遊山觀景,吟詩唱和,或避暑乘涼,潑墨揮毫。

沿著彎曲的山路拾階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矗立的牌坊,四柱三樓建築,五脊六獸託拱,座基由白砂石石條製作,柱石,鬥拱,脊簷都由紅砂石做成,牌額正書「巉崖幣徑」,背書「翠柏成從」,道出了安國寺的景致。整座石牌坊宛如一面鏡框將全寺景象映入其中。寺院依石崖而建,總體平面隨形就勢成曲尺形,其間大小建築22座,100餘間,主院分上下兩院,偏院內外兩進,共有四處院落,主院以銅塔樓為軸線,東西鐘鼓樓相對稱。據史料記載,唐代宗曾封他的女兒昌化公主食邑於此並賜予她兩枚佛牙,公主便鑄銅塔建樓珍藏。銅塔樓為重簷歇山頂,二層木結構建築,正脊寶頂有「佛曰增輝」四字,樓前有高1.6米的石獅一對,為鎮寺之寶。後有角獸一雙,為明代遺物。下有三間暗室,出入由暗道上下連接。

安國寺的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涉及到雕刻,泥塑,壁畫,書法,文學,建築等各個方面,文字總儲藏量達10萬餘字,壁畫總儲藏量達112平方米。如此豐富的文化遺產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欣賞價值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的寶貴資料。

上院正中是全寺的主體建築,佛殿。殿內供奉法身,報身,應身三身佛像,皆為宋代泥塑,東西兩壁,各有重彩壁畫68幅,皆為佛本生故事,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東耳殿為地藏殿(十王殿),西耳殿為「無量殿」,佛殿東有客廳,西有僧房,僧房屋頂上建有神主樓。據記載,明代兩次對寺院進行修繕,都由佛光護寺的感應。明隆慶元年,蒙古部落的屠城(石州城)毀寺,明崇禎十七年的李闖王部下的毀寺逐僧。每次逼近安國寺時,遠望整個寺院上空濃雲密布,大雨傾盆,入侵者望而止步。但修繕工人卻看到寺院上空祥雲籠罩,瑞氣靄靄,煙霞繚繞,金光萬道。從此寺院僧徒眾多,香火不斷,官宦名流在寺中的活動頗為頻繁。

偏院在主院東側有小門相通,門額上題有「清靜處」三個大字,東有二層木結構瓦房建築,下層為「於清端公祠堂」,清端是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諡號。于成龍出仕前在這裡苦讀六載,將才學和心性修煉到極致,後來終於成為聞名天下的兩江總督。祠堂是于成龍子孫為銘記其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品行而修建的。上層是關帝閣及其偏殿,北側有僧房和進入內院的大門,門匾石額是曾任江蘇巡撫于成龍之孫於準題書的「古剎禪院」四字,因此人們習慣上也稱為「祠堂院」。偏院內與外院呈丁字形相鄰,正中間是于成龍讀書樓,二層式建築。

六年的書齋生涯,他素衣齋食,勤奮好學,以苦為樂,甘守清貧,為他後來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少壯時深入山寺,潛心修讀,順治十八年出仕前有一奇特的夢,記錄在他的《夢餐優曇花作》的詩序中:餘讀書山寺時夢餐優缽羅花。詩的最後兩句寫到,四十年來魔障盡,好教拂袖紫霞端。第二年于成龍謁選為廣西羅城知縣,從此步入了他的仕途生涯。安國寺主持性善純天大禪師是清初名僧,不但功道高深,而且詩文俱佳,于成龍與性善禪師的關係十分友好,常常在一起吟詩論道。于成龍發跡以後,寺院也因之身價百倍,聲威大震。

東為藏經樓,西為千佛閣,皆為二層式木結構建築,東西兩側是兩排僧房,對面靠南角有一小樓為洞賓樓。萊公別墅是寺內的第二大建築群落,別墅由于成龍之孫江蘇巡撫於準創建,落成於雍正丙午年間,於準號萊公,因此而得名,「萊公別墅」這四個字就是由於準親筆題書的。萊公別墅在寺後百米遠處的懸崖下,自成一種獨特的格局。前臨「瞑雲谷」,背倚絕壁,險要奇特,院中上下有井兩口,泉水相通,井水四季豐滿,常從井口外溢自流,故稱「豐泉」。上井形為六角,相傳,井水築有亭,亭上有琉璃瓦覆蓋,故稱「琉璃井」,為慧海大師所掘。琉璃井兩側原有兩株一丈多高的牡丹,是唐代昌化公主從洛陽移來,親手所栽。井前有一棵半榆半柳的大樹,人稱「榆柳合璧」。每當春暖,榆錢柳線枝葉相雜,隨風蕩漾,為寺中一奇。別墅屋舍,依巖傍石,依形就勢,建造於巖窟之下,高懸於半壁之中,大小建築五處,共計三十餘間。偏東北的五孔窯洞,全避於宏大的巖窟之中,上面是千仞絕壁,有飛瀑直瀉而下,雖不是長流之水,然而遇雨則水簾垂掛,好似《西遊記》中的「水簾洞」。瀑布下面的深谷就是瞑雲谷,瀑水飛濺,擊起煙霧,籠罩山谷。

谷上砌有石洞,洞上築有石橋,橋洞中燧石為孔,插立有欄杆,人獸不可穿入。正面絕壁的半崖有一個人工鑿成的石室,為于成龍的兒子延翼所開鑿。石室窗戶開在了絕壁的半腰,依窗眺望,南川一帶風光,一覽無餘。據說開鑿石室時,代價為鬥石鬥錢(銅錢)。在道光年間,被譽為詩書畫三絕的本州知州王繼賢親筆撰寫了《山寺石室文》《聽月泉記》《松竹梅蘭圖》《琉璃井書》等石刻,並珍藏與石室之中。安國寺景觀綺麗,素以三十二景著稱,同治年間,本州舉人劉子俊,曾在安國寺設館授徒,並輯錄《安國寺各景詩》一冊,今有善本流傳。

蓮花峰上觀日出,給人以「登峰視野闊,諸山若浪翻」的美感,瞑雲國中賞山花,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一片片,微風吹來,濃香襲人,千仞絕壁望飛瀑,雨季之時,窪中雨水集於一處,從絕壁上飛流直下,千尺垂簾,氣勢如虹,。聽月泉前聽明月,源源細流,瑟瑟作響,淅瀝之聲,勝過絲竹之音。一大一小兩株千年香椿樹,形影不離被人們稱作「母子樹」,歷經千年滄桑而風韻猶存,為古寺增添了靈性。安國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大山小山,相映成趣,駱駝峰若隱若現,五指峰直插雲天,石磨山惟妙惟肖,蟒頭巖威震幽谷,古猿頭見證滄桑,靈猴望月,金蟾吐瑞,雄獅傲天,寶塔映空。烏崖山頂上的安國寨遺址綿延數裡,蜿蜒盤旋於群山之間,給人無限遐想。

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剎安國寺也更加引起了世人的關注,他的悠悠歷史,神秘傳說,也競相傳開。于成龍祖孫四代先後在安國寺活動了百餘年,並對安國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今日的安國寺已成為集自然景觀,歷史人文,古廟宇,古城堡建築為一體的珍貴文化遺產。寫不盡的安國寺,看不完的安國寺,安國寺的胸懷寬廣而坦蕩,安國寺的面紗深邃而神秘。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也正因如此,一代一代的人們探尋的腳步從未停止。

進入新世紀,當地黨委政府加入了對安國寺修復和保護的力度,同時開通了旅遊路線,修砌了上山臺階,加大了宣傳力度,安國寺的神韻進一步展現在世人面前。華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看呂梁,古剎在呼喚,佛國盼知音,作為匯聚千年文明精華的安國寺,定會聲名遠揚,重放異彩!




相關焦點

  • [原創]瑞雲山下安國寺
    據史料記載,連昌宮焚於「安史之亂」, 五花寺至今仍殘存磚塔一座,該塔雖歷經千年風雨,仍巍巍聳立。谷腰裡,昔日香菸繚繞的蓮花寺、嶽山寺、虎頭寺、千佛寺等名剎古寺,今天都已蕩然無存。        據《陝縣縣誌》和寺內現存碑刻記載:安國寺創建於隋朝末年,未竣工隋亡。「安國寺」意為安國定邦之意,是隋煬帝為鎮壓豫西一帶農民起義所敕建,所以倍受隋朝及以後歷代王朝的重視。
  • 安國寺管會湯主席來安養部親請當度法師進駐安國寺!
    4月25日,當度法師應安國寺管委會湯主席之邀,來到位於天下第一觀潮聖地——海寧鹽官的安國寺參觀。被中外佛教界公認為「中國唐代古剎」的安國寺,是歷時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皇家寺院。創建於唐開元元年(713年),後來在文革時期遭毀,只剩下今天位於天王殿前庭院中的3座經幢。歷史上,曾有70多位皇帝的足跡,有60多位皇帝在此留下墨寶。
  • 走進佛光寺,和蒙曼一起揭開千年古剎神奇面紗!
    「遊山西·讀歷史」大型文化探尋節目《山河天地間》第七期一起去探尋古代建築藝術的魅力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中式建築將中華文化的魂與根展現的淋漓盡致和我們一起走進佛光寺揭開千年古剎的神奇面紗你知道轉角鋪作、補間鋪作它們又是如何展現中式建築的神奇?
  • 安國寺村遊
    周六,我們慕名來到建甌市新增的一個行政村,這個新增的行政村是「東遊鎮安國寺少數民族村」,也是建甌市行政村第218個。      安國寺村由始建於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的安國寺得名。民間有流傳清乾隆皇帝南下微服私訪曾到安國寺避暑,並贈送聖旨牌匾。這個是安國寺村村部。
  • 安國寺
    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時任黃州刺史韓琚,其弟韓琦因父母雙亡投奔韓琚,安排在安國寺內讀書,韓琦在寺內發憤攻讀,「白晝青燈,風雨無怠」,終於考中進士,並於宋仁宗嘉祜年間任樞密使,後官至宰相,成為一代名臣。安國寺也因韓琦發跡於此而名聲遠播。嘉祜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賜「安國寺」名,並賜印一方。
  • 重慶一座「千年古剎」,距市區15公裡,被稱「小峨眉」,門票免費
    說到重慶,它是一座神奇而迷人的城市,風景優美,布局獨特,交通路線複雜,這裡的火鍋在全國也很有名,每年來這裡的遊客數量也很大,今天說的是重慶一座「千年古剎」,距市區15公裡,被稱「小峨眉」,門票免費。慈雲寺的建築大多建於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有宮廷建築、殿堂、古佛洞等,面積在8000平方米左右,大部分歷史悠久,近千年後依然屹立於此,它們充滿滄桑,處處保留著文化底蘊,這樣的規模在全國也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具有很深的觀賞和研究價值,這座寺廟背靠青山,面向河流,寺廟前面有一隻藍色的石獅子,寺廟建在山的周圍,與附近山峰的樹木融為一體,它既有優雅寧靜的意境,又有一些遠離世界的意圖
  • 湖南綏寧縣千年古剎—高臺寺
    殿內佛像高臺亭外圍是一個碩大的草坪,有幾棵桂花樹,四季飄香,四周蒼松翠竹,鳥語花香,空氣怡人,是天然的氧吧,鳥聲和著木魚聲,鐘聲,使這座千年古剎莊嚴而富有勃勃生氣。高臺寺現在正在建設中,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好的,不一樣的古剎,使絡繹不絕的遊人香客選擇在此完成自已的心願之旅。
  • 拜訪南京的千年古剎,感受古寺的千年歷史,讀懂南京的古都底蘊
    南京這座古城自從建成以來已經有2480年的歲月,而這些出力在南京的古剎,所記錄的佛教發展已經達到了1780年。早在考試到中學為止,南朝480座寺廟,而且是整個城市佛教全盛時期家長正在考察的城市裡,城市寺廟無論是絕代的錯綜複雜的感情,還是隱藏在煙雨的寺廟深秋色彩裡的寺廟,都能找到該城市千年的詳細內容,所以在這次旅行中,我要帶你去南京那千年古剎。
  • 「千年古剎」宏覺寺發現千年梁檁彩繪和題記
    2020年10月17日,青海西寧宗喀大慈宏覺寺舉行「千年古剎西寧宏覺寺舊殿修復中發現重要文物梁檁彩繪與題記專家研討會。」近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千年古剎」宏覺寺的舊殿修復中,發現重要文物梁檁彩繪與題記——這些穿越千年歲月的圖文印記,記載了什麼?又講述著這座古剎怎樣的歷史故事?
  • 千年古剎靈泉寺_廣西柳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千年古剎靈泉寺 信息來源:宣傳部 發布日期:2020-12-14 09:30 【字體:大中小】 柳州靈泉寺有千年歷史,始建於唐代,位於柳江南岸馬鞍山西麓。
  • 商州板橋鎮千年古剎西山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前山院外有半面懸空的鳴鐘亭、內懸800多公斤的鐵鐘一項、院內有前殿五問,正面大雄寶殿內麴坐釋趣牟尼佛、韋馱護法倚立兩側,院北僧房三間,出門外東北方依次有姐娘廟、土地祠、觀音亭、山後千年龍泉,日夜露漏細流不斷,還能醫疾療病。觀音亭前懸崖下至今有和尚家一處。建國後公元1950-1952年西山寺曾為韓村村辦小學使用。53年拆廟砸鍾、千年寺院,毀於一旦,古建築蕩然無存,僅剩石碑六座。
  • 古剎千年迷蹤:北京大覺寺百年傳言驗明正身
    北京西山大覺寺(資料圖片)迦陵禪師的舍利塔(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在京西陽臺山麓幽靜的群山環抱中隱藏著一座千年古剎——大覺寺,這裡屹立著一株清雍正年間種植的古玉蘭,是北京「古玉蘭之最」。大覺寺之美遠不止於景致,作為千年古剎的大覺寺古有帝王將相親臨,今亦成為文人墨客匯集之所,古寺不但留有名人詩詞、題字,還流傳著一個個故事與傳說,一代代博學之士來此探查淵源,撥開雲霧得還歷史以真相。御筆牌匾禪機無限沿著中路寺廟主體建築拾級而入。
  • 唐朝千年古剎左溪寺
    後臨近的百姓修起大殿一座,又在「文革」時被拆毀,從而使這座千年古剎毀壞殆盡,湮沒了一百多年。左溪講寺的開山祖師是被尊為天台宗八世祖的玄朗大師。玄朗生於公元673年,卒於754年,浙江義烏上傅人,俗姓傅,字慧明,法號玄朗,為雙林大士傅翕的六世孫。玄朗九歲出家學道,繼而轉信佛教,於武后如意元年(公元692年)在義烏清泰寺出家。二十二歲開始雲遊四方,先至光州從岸律師受具足戒,從律儀師學經論。
  • 浙江這兩個千年古剎,一個收費的遊客絡繹不絕,一個免費十分冷清
    自從佛教傳入我國以後,先後建立了一批寺廟,到今天,已經有很大的千年古剎。不缺浙江古寺古剎。兩座古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杭州靈隱寺和天台國清寺,它們都是千年古剎,且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入寺費用75元,每天遊客絡繹不絕,而國清寺雖然不要門票,卻顯得十分冷清。
  • 千年古剎法華寺,悠悠晚鐘譽天下
    千年古剎法華寺,悠悠晚鐘譽天下 法華寺又名高山寺,位於零陵古城東山中麓最高峰,面朝青山碧水
  • 千年古剎東巖寺,舊貌換新顏
    古剎山門設牌坊,上方嵌瓷光彩奪目,有構圖雄偉的雙龍戲珠,山門石柱上鐫刻著黑體金字「勝地接凌雲靜裡每聞遊客履,隔江送時雨望中無限度人舟」聯文,兩邊小門上寫著「超凡、聖入」,進入山門,沿臺階上去到了橫門,(俗稱「門樓子」),門聯「有緣進得三生殿,無欲消除四季災」,橫批「慈航渡」。橫門邊雕刻著形象生動的神仙人物及惟妙惟肖的飛禽走獸、奇花異草。色彩絢麗,嘆為觀止。
  • 饒平千年古剎——東巖寺
    山坡上有一古剎,叫東巖寺,東巖寺於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由僧人智洪依崖建屋立寺,是一座靈驗無比的千年古剎。古寺曾先後再度受拆廢,於明朝萬曆年間(1588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山僧永萊重修。
  • 山西六日有感之三:瀏覽千年古剎懸空寺
    這次山西千年古文明之旅值得一提的就是瀏覽了千年古剎懸空寺。這裡之所以用瀏覽這個詞來描繪,是因為自己雖然進了懸空寺景區,其實自己並沒有真正登上懸空寺,而只是遠觀了懸空寺,聽了導遊一番繪聲繪色的講解。這次山西之行的第二站是位於大同市恆山山脈的千年古剎懸空寺。我們一大早辭別了五臺山的五爺廟,一路向北出發,在陽光的照射下,我們的車輛翻過了五臺山,領略了五臺山頂的風光,然後又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由於自己初到此地,車輛行走的又是山路,自己坐在車上也是不辨東西,車輛大約行駛了大約兩個多小時,也不知轉了多少彎,走了多少路。
  • 最美金秋,在線預約免費觀千年古剎禪寺祈福
    轉眼間深秋了又到了這裡一年當中最美的時節最美千年銀杏樹,古樹華葉正當時
  • 龍山寺:難得一見的千年古剎,臺灣省400多座分院的祖庭
    鎮內,有龍山、鳳山兩山對峙,這樣的風水寶地之下,自然少不了一座千年古剎,因其坐落於龍山山麓,便被人稱之為「龍山寺」。傳說,寺廟最早建於東漢年間,一位古天竺高僧一粒沙來到安海,看見當地一顆亭亭如蓋的巨大樟樹,枝繁葉茂的樟樹白日裡濃蔭遍地,為過往的人們遮陽擋雨。在夜裡,古樟樹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佛法顯靈,於是發下宏願,要在此地建起一座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