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寺

2021-02-07 黃岡日報


    黃州安國寺座落於黃州城南長江之濱寶塔公園內。據明弘治《黃州府志》載,該寺始建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由郡人張大用於顯慶二年捐地基,由僧人惠立創建,取名「護國寺」。又據蘇軾《安國寺詩》稱,該寺始建於南唐李璟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始名護國寺。

    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時任黃州刺史韓琚,其弟韓琦因父母雙亡投奔韓琚,安排在安國寺內讀書,韓琦在寺內發憤攻讀,「白晝青燈,風雨無怠」,終於考中進士,並於宋仁宗嘉祜年間任樞密使,後官至宰相,成為一代名臣。安國寺也因韓琦發跡於此而名聲遠播。嘉祜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賜「安國寺」名,並賜印一方。玉印為陽篆字體,印面呈正方形,邊長10.6釐米,文曰「敕賜唐代祖庭安國禪林之寶」。自此,安國寺成為江淮名剎,規模宏大。

    北宋元豐年至七年(1080—1084年)蘇軾謫居黃州,因安國寺「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環境優美,蘇軾「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寫下了《安國寺浴》、《安國寺尋春》、《應夢羅漢》、《黃州安國寺記》等膾炙人口的詩文,並為寺內高僧繼蓮結下了深厚友誼。蘇軾還將寺旁邊池塘闢為放生池,取名為「蘇子瞻放生池」,勒石立碑。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金兵南侵,黃州多次淪為戰場,生靈塗炭,安國寺亦遭厄運。

    元朝時,安國寺得以修復。元末戰亂,安國寺又毀於兵火。

    明朝初年,戰亂結束。洪武元年,黃州城由南往北擴展。七年,僧人云亭重修安國寺。宣德七年(1432年),又加以培修。弘治十二年(1499年)為紀念已毀的黃州太守徐君猷所修遺愛亭重建於府前西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安國寺得以再次修復。明朝後期,國勢衰微,安國寺荒涼破舊無人修復。


    清代前期,安國寺再現江淮名剎,寺院規劃宏大,除同治寺院外,還有睢陽院(以唐名將睢陽張巡為名)等建築,有「春草」亭、「竹嘯」軒。曾有詩人贊安國寺「曲檻幽榭」與紺宇琳宮相輝映,邑宿之精廬,亦先賢之別業也」。

    清鹹豐、同治年間,太平軍五次佔領黃州,黃州城戰火不斷,安國寺被焚毀,直至光緒二十三年(1896年)住持僧月松四處募捐集資重修,安國寺又呈規模,為十方叢林。

    中華民國時期,安國寺逐漸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安國寺僅存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進入嵌有「安國禪寺」匾額的門樓,是一塊方形院坪,面積約130平方米。50年代後廢止,房屋和土地被挪作它用,房屋、財產遭受很大損失,菩薩被毀,僧人遣散。「文革」中又一次遭到毀壞。上世紀80年代初,有關部門將安國寺收回後,僅存門樓及三幢殿屋和部份小房,已經非常破舊。

    1986年,從武漢歸元寺接回了黃岡籍高僧顯光法師重歸安國寺。顯光法師重回安國寺後,操用自身的影響和對宗教事業的無限虔誠成功地收回寺產、募資籌款、重修山門、修茸各殿、重塑佛像、購置經書,用資數十萬元,使安國寺面貌煥然一新,寺中香火重燃,佛事再興。

(來源:黃州東坡禪學研討會組委會 )

相關焦點

  • 安國寺村遊
    周六,我們慕名來到建甌市新增的一個行政村,這個新增的行政村是「東遊鎮安國寺少數民族村」,也是建甌市行政村第218個。      安國寺村由始建於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的安國寺得名。民間有流傳清乾隆皇帝南下微服私訪曾到安國寺避暑,並贈送聖旨牌匾。這個是安國寺村村部。
  • 安國寺管會湯主席來安養部親請當度法師進駐安國寺!
    4月25日,當度法師應安國寺管委會湯主席之邀,來到位於天下第一觀潮聖地——海寧鹽官的安國寺參觀。被中外佛教界公認為「中國唐代古剎」的安國寺,是歷時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皇家寺院。創建於唐開元元年(713年),後來在文革時期遭毀,只剩下今天位於天王殿前庭院中的3座經幢。歷史上,曾有70多位皇帝的足跡,有60多位皇帝在此留下墨寶。
  • 神奇的千年古剎——安國寺
    每次逼近安國寺時,遠望整個寺院上空濃雲密布,大雨傾盆,入侵者望而止步。但修繕工人卻看到寺院上空祥雲籠罩,瑞氣靄靄,煙霞繚繞,金光萬道。從此寺院僧徒眾多,香火不斷,官宦名流在寺中的活動頗為頻繁。安國寺主持性善純天大禪師是清初名僧,不但功道高深,而且詩文俱佳,于成龍與性善禪師的關係十分友好,常常在一起吟詩論道。于成龍發跡以後,寺院也因之身價百倍,聲威大震。
  • [原創]瑞雲山下安國寺
    安國寺建於瑞雲山谷底,這處谷底東西長20多公裡,寬不過數百米,卻串接起來三個縣,這處谷底就是昌谷。谷口為宜陽縣,谷中為洛寧縣,谷未為陝縣。古時候戰爭頻繁,這個谷口又成了重要軍事關隘「昌谷關」。      當年,兩京通衢,人來車往,關裡關外,熙熙攘攘。長安和洛陽,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國際上的重要城市。
  • 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省級文物,湖北省黃州安國寺
    安國寺又稱護國寺,位於湖北省黃州城南青雲塔下的寶塔公園內。建於唐顯慶三年(658年),當時建築規模相當龐大,據傳原有房屋5048間,有撣堂街、睢陽院、春草亭、竹嘯軒、遺愛亭等建築。寺內環境幽美,佔地方圓二裡,正門和後門分別在今四裡涼亭和五裡涼亭處。黃州安國寺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天貞觀和安國寺
    近則鳳山天貞觀,目之可及;遠則烏崖安國寺,城西20餘裡。天貞觀和安國寺,幾乎是離石魂之所在。有點年紀的本地人,若漂泊在外,念起故鄉,首先憶起的就是此觀此寺,而後才是其餘。十餘年前,我寫天貞觀和安國寺,今日在手,不忍增刪。因為,那是,這一觀,這一寺,在秋日夕陽下,活著的樣子。
  • 故宮院刊︱[美]常青:唐長安城大安國寺遺址出土密教造像再研究
    大安國寺位於唐長安城東北部的長樂坊,本為睿宗皇帝(710-712年在位)在藩舊宅。據宋代王溥(922-982)撰《唐會要》卷四八記載,睿宗即位後,「景雲元年(710)九月十一日,勅舍龍潛舊宅為寺。便以本封安國為名」。唐段成式(803?-863)《寺塔記》卷上還提到安國寺的紅樓曾是睿宗在藩時的舞榭。大安國寺曾經是唐代皇室十分重要的佛教寺院[1]。
  • 德川家康為什麼只殺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
    西軍的主要將領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則在戰後被德川家康斬首。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關原之戰的西軍號稱幾十萬大軍,實際參戰兵力也有十萬左右,參加西軍的實力大名恐怕得有幾十人。那麼德川家康戰後為什麼只殺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呢?德川家康雖然取得了關原之戰的勝利,但沒有厲害到能殺死西軍所有的實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