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異,讓我們認識不一樣的蝙蝠,今年它卻影響了全世界

2020-12-17 瘋子足球

「蝙蝠就是老鼠中的空姐」

誠然,這兩者都很醜,也長得有點像,但它們卻是毫不相干的兩種動物。

「蝙蝠是鳥類」

不好意思,又錯,蝙蝠雖然會飛,但不屬於禽類,而且和鳥類也打不上八竿子關係。

蝙蝠,屬於翼手目科,也就是讓它飛的不是翅膀,是前肢演化出的翼手之間的皮膚,它是唯一在天空可以飛翔的獸類。

不管其他獸類是多麼的羨慕蝙蝠能飛,但記住,上帝給你打開一扇窗,必將為你關掉一扇門,所以給你一張醜臉,看你怎麼去嘚瑟。不過蝙蝠雖醜,但是卻是古人的吉祥物,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建築和器具上都刻著有蝙蝠的紋樣,而且在老一輩的眼裡,千萬不能傷害它,這又是為什麼呢?

【古人思維很純粹,所以原因也很簡單:】

(一)蝙蝠的「蝠」諧音就是「福」,所以我們的祖先擯棄了蝙蝠原來醜陋陰森的面貌,把它們演化為寓意美好的文化藝術符號。我們來看幾張圖,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

如果是蝙蝠和錢設計在一起的圖案,一般都是寓意著「福在眼前」

福在眼前

童子將蝙蝠捉進花瓶裡,就叫「納福迎祥」,花瓶寓意「平安」,所以又叫「平安福氣天上來」

納福迎祥

兩隻蝙蝠對立,寓意為「福上加福」

福上加福

五隻蝙蝠圍著門的圖案一般叫做「五福臨門」

五福臨門

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圖案代表的寓意,比如把紅色的蝙蝠引申為「洪福齊天」,也有把蝙蝠和其他事物放在一起,共同代表好的寓意,比如「多福多壽」,就是將蝙蝠和桃子放在一起的圖案;「福祿壽僖」就是蝙蝠和梅花鹿、壽桃、喜鵲共同出現的圖案。

福祿壽

(二)古人信奉神仙,民間傳說裡有一種生物,可以倒掛在山洞裡,它們喝洞裡鐘乳石的水,可以得到長生,在千年以後它們的毛髮變成雪白,成為「仙鼠」,這裡的「仙鼠」就是蝙蝠。人們相信,只要尋得「仙鼠」,然後磨粉食之,便可長生。古人葛洪在《抱樸子》中說:「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這種傳說一直流傳到清代。

所以,古人因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且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所以對蝙蝠這種生物並不討厭,反而有一種精神崇拜,更甚至於把它們當作仙界之物。

西方人如何看待蝙蝠

跟我們相反的是,蝙蝠在西方可不受待見。蝙蝠是很多病毒的宿主,還有一種專門的吸血蝙蝠,它們會悄悄跑到獵物身邊,然後趁其不備狠狠抓附在其背上吸食血液。這種蝙蝠也是狂犬病的傳播者,被咬的人怕光,嗜血,會出現很多異於常人的病症,傳說中的「狼人」就是指的他們。

由於蝙蝠醜陋,生活在陰暗之地,加上吸血,引起不明病症,擅長偷襲,所以人們流傳出吸血鬼的種種傳說。當然對於蝙蝠也不會有什麼好感了。

寫在最後:

中西方由於文化差異,對蝙蝠的認知也不一樣,不過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講,蝙蝠確實是大量病毒的宿主,比如伊波拉,SARS、ME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等等,但蝙蝠本身的體質非常特殊,不會輕易直接傳給人類,所以就出現了中間宿主,但要證明到底是哪種中間宿主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人類只有杜絕了所有野生動物,才會阻斷一切傳播途徑。

杜絕野生動物,杜絕病毒

作者:老楊文畫知識局,用文字和繪畫聊聊那些有趣有用的文化知識。

相關焦點

  • 帝都姑娘把中西文化差異畫成了漫畫... 扎心了!
    英語口語此生能遇見你,已然幸福得一塌糊塗Jimmy s Note吉米老師前言:一個滿世界跑的中國姑娘把中西差異畫成了漫畫中西差異圖片來源Instrgram@tinyeyescomics相信有出國經歷的盆友們都深有體會:歪果仁盆友的腦迴路和咱們差別還真不小,不少人在剛出國的時候也會遇到不少文化衝擊…… 而中國妹子Siyu則用一組小漫畫,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自從東西方文化交流以來,很多動物的象徵意義在人們的觀念中都被改變。這其中有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觀念差異,也有海洋文明有陸地文明的差異,更有農耕與農牧業之間的差異。比如龍、羊、菊、桃、百合、荷蓮等文化符號,在東西方的寓意就相差很遠。
  • 她不嫁初戀卻與鰥夫相依《西雅圖夜未眠》,中西文化差異在哪裡?
    在影片《西雅圖夜未眠》中,不同國家的人們在面臨失去親人的傷痛是一樣的,對朋友的真摯幫助是一樣的,對幸福的嚮往也是一樣的。當然除了這些相同之處,影片中也還有許多中西方國家之間在文化上的一些差異。而安妮在訂婚後,她的母親也大方地和女兒談起了 「sex」,並且安妮和沃爾特在認識時間不長的情況下,就訂婚並同居了。這些細節也反映出了美國父母對性教育保持開放的態度。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會刻意去迴避「性」這個話題,相比之下,中國父母對於提及「性」往往感到尷尬,一般會刻意迴避這樣的話題,中國的文化顯得更為保守。
  • 你必須了解的中西教育文化差異
    小編的哥哥曾經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三年,回來告訴我們他的經歷,他說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裡的人數學普遍不好,甚至高中的學生去超市買東西還要用計算器算錢。說明他們不重理科教育。曾經有國內的初中老師去國外試教,教了一節課學生紛紛說聽不懂,後來校長解釋說這節課上的內容相當於他們一個月教的內容。
  • 國外性文化對國內情趣服飾發展產生了影響?主要是中外性觀念差異
    1、中外性觀念的差異從中國的傳統性觀念來說,首先,性是作為一種生育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傳宗接代,其次,自宋朝之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性或多或少得被加以罪惡的成分,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性罪惡說又被誇大,性被看做是不光彩,上不得臺面的事情,加之,在古代的性中,男女的地位是極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
  • 與動物對話:文化差異演變如何影響我們對動物的認知?
    我們對動物認知的文化差異是如何演變的呢?該如何解釋某種特定的動物在這個地方受到尊崇,而在其他地方卻受到迫害?作為兩棲爬行動物學家和保護生物學家的馬蒂·克倫普(Marty Crump)試圖從人類與動物關係,認知文化差異,以及民間神話傳說等角度去探討這些問題。
  • 文化|樓宇烈:中西文化的關鍵性差別
    西方文化是理想主義的絕對觀念,中國文化則是現實主義的中庸思想二戰期間,有一位美國的軍事學家到我國的駐美大使館訪問,問武官在軍校裡讀些什麼書,讀不讀《孫子兵法》。     我們的武官說:《孫子兵法》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經典,但是已經不太適應現代戰爭,我們需要學習西方理論。
  • 淺析中西園林景觀設計差異及合理應用西方景觀設計手法
    藍海景觀設計公司:中西園林景觀由於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整體看來,中、西方的園林景觀設計其表現形式和風格差別都是十分鮮明的。人化自然與自然擬人化、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
  • 灼見|樓宇烈:這是中西文化的一個關鍵性差別!
    西方文化是理想主義的絕對觀念,中國文化則是現實主義的中庸思想二戰期間,有一位美國的軍事學家到我國的駐美大使館訪問,問武官在軍校裡讀些什麼書,讀不讀《孫子兵法》。我們的武官說:《孫子兵法》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經典,但是已經不太適應現代戰爭,我們需要學習西方理論。
  •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它們各自在中西方的文化區域內,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還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文化系統。之後隨著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茶與咖啡也開始互相融入到中西方的飲食文化中。而它們在發展、特點和傳播中表現出的同與異,則蘊含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 為什麼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惡魔的象徵?
    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樣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為例,這種生物在古代東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謂是大相逕庭。雖然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頭可能是來自蝙蝠,使得其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主要是以吉祥的形象出現的。
  • 我們冤枉蝙蝠了,它其實並不毒,有毒的是人,它僅僅只是個容器
    蝙蝠並不毒,它只是個」會飛的病毒庫「,毒的是寄宿在蝙蝠體內的病毒。其實蝙蝠體內的病毒對於人類來說也不毒,因為蝙蝠體內大部分病毒並無法直接入侵人類體內的細胞。
  • 翻譯時,中文思維如何影響我們?
    我們在學習漢語時很少存在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困擾,如:「三顧茅廬」、「調虎離山」等成語不會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辭職「下海」去經商,就業的「雙向」選擇等新詞的涵義一般都能充分地領會。 但在學習英語時,人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對於一個句子或詞組,即使對每個單詞詞義了如指掌,也很難譯出它所表示的真正含義,就是譯出來也是面目全非,有的譯文甚至讓人不知所云。
  • 錫蘭肉桂與傳統桂皮的差異,這種融合貫通便是我們驕傲的硬核天性
    對桂皮這種香料,在西廚和中餐中都是十分常用的,可以說對於中西廚的料理來說,它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對於桂皮,在於中西而言,卻有著不同的認識,而究其原因則是桂皮種類的不同,對於西廚常用的桂皮,我們中餐稱呼它為錫蘭肉桂,而錫蘭肉桂這個品類的桂皮,它和我們常用的桂皮是有著不小差異的。
  • 蝙蝠背鍋史
    由於蝙蝠的顏值慘澹,常人對它的直觀印象都不會太好。 它長著老鼠的腦袋、尖利的獠牙,卻又背負著一對翅膀,棲息於陰暗的洞窟中,常常發出尖利的叫聲,令人不寒而慄。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蝙蝠一直不受待見。《舊約全書·申命記》記載 ,耶和華曾告誡摩西等人「凡潔淨的鳥,你們都可以吃」,卻不允許吃蝙蝠,顯然是將蝙蝠視為危險的不潔之物。
  • 為何無法消滅蝙蝠?它從未想過傷害人類,我們應以蝙蝠為師
    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蝙蝠。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所在的翼手目,數量佔據了哺乳動物的20%,它們是哺乳類動物中進化最成功的的生物,也是唯一掌握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白天的天空屬於鳥類,而夜晚的天空則屬於蝙蝠。除了少量的夜晚活動的鳥類,比方說夜鶯、貓頭鷹等等,剩下在夜空中可以看到的生物,都是蝙蝠,各式各樣的蝙蝠。
  • 南北差異丨「我們不一樣」
    南北方不僅隔著秦嶺淮河一線更隔著千山萬水的差異當一個南方人遇上一個北方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今天團團將通過大壯與小明兩位同學來聊一聊南北差異吧大壯是北方人小明是南方人兩人通過網絡認識成為了好朋友每天都和對方分享著自己的生活
  • 這種蝙蝠與眾不同,擁有最龐大的體型,卻不以吸血為生
    如果要選出今年上半年熱度最高的一種動物,估計很多人會把票投給蝙蝠,因為這種動物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之後持續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刷屏。通過閱讀這些社交媒體上的訊息,我們了解到蝙蝠是一種隨身攜帶上百種病毒的哺乳類動物,而且是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遠距離飛行的哺乳類動物,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將攜帶的病毒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因此大多數人對蝙蝠都是敬而遠之。而且從網絡上流傳的圖片可以看出,蝙蝠面目猙獰,並不討人喜歡。但也並非所有的蝙蝠都長著一副醜惡的樣子,在眾多蝙蝠種類中有一種名叫「狐蝠」的蝙蝠就是個例外。
  • 蝙蝠,儘管他危險且醜陋,但它確實是益獸
    影視作品中蝙蝠都是邪惡的象徵但其實我們或許從未真正了解過它。蝙蝠生活在洞穴中,晝伏夜出,對人類的影響很小。而大家所厭惡的吸血蝙蝠,種類也不過只有那麼兩三種,並且它們也不吸取人類的血,而是以其他鳥類的血為食。況且,在中國根本就沒有這種吸血蝙蝠。蝙蝠在自然界中是生態鏈的重要一環,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的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隻蝙蝠一晚就可以消滅3000隻害蟲,對人類有益。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我看來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正如上面文章中所介紹的。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能使我們更好的去認知這個世界,去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西方國家都有各自代表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