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會議:在鬥爭中走向勝利的偉大會議

2021-01-09 中國軍網

古田會議:在鬥爭中走向勝利的偉大會議

——紀念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周年

■王登科

偉大思想源自於對歷史現狀的深入思考,更是立足於中國革命探索實踐的成果。

——題記

1929年12月28日、2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確立了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這是我們每名年輕黨員都耳熟能詳的話,但是只有深入挖掘古田會議為什麼而召開、解決了什麼問題,才能真正領悟古田會議超然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

一、複雜的成分構成,困難的外部環境,使矛盾鬥爭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登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共同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在紅四軍的編成當中,主力部隊為第28團、第31團。第28團以南昌起義部隊為主,軍官幾乎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士兵清一色來自北伐「鐵軍」,戰鬥力較強,但是長久脫離生產、脫離群眾,對戰場紀律和群眾紀律不夠重視。第31團主力即為秋收起義部隊,以湖南的農民、瀏陽的學生和安源的礦工為主,沒有經過正規訓練,戰鬥力偏弱,但是已經過「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

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尚未確立之前,兩支素未謀面的軍隊,在管理和作風上差別明顯,在融合過程中產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和以朱德為書記的軍委之間的矛盾,亦從毛澤東堅持據守井岡山、朱德建議出擊贛南,從朱德建議分兵、毛澤東堅決反對分兵的具體行動之爭,逐步升級到黨對軍隊的具體管轄範圍之爭。

1929年初,在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會剿」下,紅四軍主力被迫從井岡山出擊贛南,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加上沿途都是無共產黨組織、無革命群眾的地方,處境十分困難。因此,朱德提出分兵,由朱德帶第28團,毛澤東帶第31團各自行動,但是毛澤東堅決反對。在1929年2月召開的羅福嶂會議上,朱、毛髮生了激烈爭論,毛澤東堅決壓下分兵意見,並以前委的名義,撤銷紅四軍軍委,將軍委機關改編為政治部,毛澤東兼任政治部主任。此時的毛澤東既擔任前委書記,又擔任黨代表,還兼任政治部主任,這就成為一些人指責毛澤東和前委「管得太多」「權力太集中」,有「家長制」作風的根源。

1929年5月底召開的湖雷會議,更是成為紅四軍內部矛盾的爆發點,大會上就「黨到底要管什麼,管多大的範圍」進行了激烈辯論,矛頭直指毛澤東。湖雷會議結束幾天後,劉安恭作為臨時軍委書記主持召開臨時軍委會議,會議決定前委只討論行動問題,不要管其他事項。湖雷會議上出現了一種極其不正常的現象:下級黨委擅自決定、限制上級黨委職權,紅四軍出現了「槍要指揮黨」的錯誤傾向。

但是「黨只管行動問題,不管具體事項」的錯誤思想,已經在紅四軍內部蔓延,大多數人認為前委的權力過於集中,毛澤東只得到了林彪、譚震林等少數人的支持。並在隨後召開的紅四軍七大會議中,毛澤東和朱德雙雙落選前委書記,陳毅當選為前委書記。毛澤東不得不暫時脫離紅四軍領導崗位前往蛟洋養病,指導閩西地方黨的工作。「槍指揮黨」的錯誤思想一度佔了上風,但是真理不會消逝,而是在鬥爭中逐步凸顯、愈發璀璨。

二、不是權力之爭、不是意氣之爭,而是真理之爭、實踐之爭,真理亦在鬥爭中愈辯愈明

在紅四軍的構成當中,南昌起義部隊佔20%,農民佔60%,歷次俘虜改編的約佔20%。農民成為這支隊伍的主要力量,這也導致紅四軍當中蔓延著錯誤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如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平均主義、流寇主義、盲動主義和軍閥主義殘餘等,大多數與農民意識的負面影響有密切關係。

面對踴躍參加革命的廣大農民和撲面而來的農民意識,毛澤東曾尖銳指出,「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鬥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

面臨這樣的革命實際,加之困難複雜的外部環境,毛澤東以卓越非凡的歷史眼光洞徹到,必須要從制度上著手,完成少數先進分子對大多數人的思想改造,否則這樣的一支隊伍最終會陷入農民起義的失敗周期律,成為「石達開第二」,甚至成為「李自成第二」。紅四軍七大之後,紅四軍的前委會開成了「民主會」,甚至升級為縱隊長「聯席會議」。第28團想去贛南、第29團想去湘南、第31團想回瀏陽平江,錯誤的思想使紅四軍的力量無法有效凝結在一起。

所以毛澤東曾說,不為個人爭兵權,而是為黨爭兵權,就是要爭,就是要大權獨攬,否則無法完成少數人改造大多數人的艱巨任務。

紅四軍八大依舊沒能解決七大所沒有解決的問題,會議開了三天,大家七嘴八舌地議來議去,卻毫無結果。雖然朱德聯名其他代表寫信請毛澤東回來開會,毛澤東先是表示「紅四軍黨內是非不解決,不能夠隨便回來」,後抱病坐擔架趕到會場,但八大已開完了,還是沒能解決問題。而此時的陳毅,正位於上海向中共中央報告紅四軍當前出現的爭論問題。

中共中央鑑於陳毅反映的問題極為重要,決定成立由周恩來、李立三和陳毅組成的三人委員會,討論解決紅四軍內部矛盾和紅四軍發展方向的問題,並發出著名的「九月來信」。中共中央的正確指導,成為古田會議成功召開的關鍵前提。

三、為共同的目標而鬥爭、為正確的道路而鬥爭,故鬥爭雙方都會在鬥爭中走向成熟,真理最終才會水落石出

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者周恩來,是陳毅的至交好友,更是朱德的入黨介紹人,又是南昌起義中朱德的直接領導者,對彼時的毛澤東還不甚熟悉。但是,周恩來在處理紅四軍出現的鬥爭問題中,堅定地站在毛澤東所代表的正確立場上,堅持強調前委對紅四軍的領導,維護毛澤東在紅四軍的領導地位和威信。

由此觀之,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是建立在個人感情、個人決策和個人利益上的,而是在充分肯定事實、肯定真理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在周恩來的推動下,1929年9月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史稱「九月來信」,充分肯定了毛澤東所堅持的將黨的一切權力集中於前委指導機關,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強調「前委對於一切問題毫無疑義應先有決定後交下級討論,絕不能先徵求下級同意或者不作決議俟下級發表意見後再定辦法,這樣不但削弱上級指導機關的權力,而且也不是下級黨部的正確生活,這就是極端民主化發展到極度的現象。」陳毅按照中央「九月來信」指示精神,專門請毛澤東回來,並和朱德一起當面向毛澤東做了自我批評,最終3位領導人的手再次緊緊地握在一起,黨的早期領袖們也在鬥爭中愈發成熟。

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最終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軍魂。顯而易見的是,能夠確定政治建軍這一根本原則,毛澤東的遠見卓識發揮主要作用,與周恩來的果斷支持也密不可分,但究其根本,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在探索中國革命究竟怎麼搞的實踐成果,屬於集體的智慧結晶。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絕對正確的,沒有人是絕對錯誤的,而是在不斷實踐、不斷鬥爭、相互促進,最終讓正確的人觀點更加飽滿,錯誤的人及時修正觀點,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才愈加強大。

四、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政治建軍是立軍之本

歷史的真理,最終會在實踐中交匯至一條河流。1949年,蔣介石離開大陸之際,將共產黨能夠擊敗國民黨的原因概括為七點:第一,組織嚴密;第二,紀律嚴厲;第三,精神緊張;第四,手段徹底;第五,軍政公開;第六,辦事調查;第七,主義第一。這七條原因中沒有一條屬於軍事因素,全部屬於政治因素。而早在1929年,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就在批評單純軍事觀念時拿國民黨打比方說,「這種思想如果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群眾、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如像國民黨軍隊所走的軍閥主義的道路一樣。」

古田會議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全面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完成了對工農紅軍的徹底改造,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支武裝不同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暴動、武裝起義或軍閥割據武裝。自此以後,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歷經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論外部環境多麼困難、無論敵人多麼強大,從沒有一支成建制部隊叛變,始終能夠打不散、戰不敗,再沒有宗族觀念、地域觀念、單純軍事觀念和非組織觀念,最終從勝利走向勝利。

所以說,古田會議是政治建軍的起點,亦是中國革命勝利的起點。成功,從古田開始!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王登科

責任編輯:丁楊

相關焦點

  • 古田會議:黨和軍隊建設的永恆坐標
    金秋十月,福建上杭,白牆青瓦的古田會議會址莊重古樸,「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大字熠熠生輝,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這裡召開。 ——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是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把理想信念在全軍牢固立起來;把黨性原則在全軍牢固立起來;把戰鬥力標準在全軍牢固立起來;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軍牢固立起來。
  • 古田會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曾漢輝: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會議在廖氏宗祠勝利召開,120多位代表頂著寒風,冒著大雪,烤著炭火參加了會議。大會由陳毅主持,毛澤東做政治報告,朱德做軍事報告。會議認真總結紅軍創建以來黨在同各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作鬥爭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統一了思想認識,一致通過《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並根據「政治觀念正確,工作積極、有鬥爭歷史」三個條件選舉產生了11位新的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書記。
  • 繼續大力弘揚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今年是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召開 6周年,現在回過頭來看:6年前的會議,確實是一次偉大的創舉,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彰顯出歷史性意義、全局性影響和戰略性作用。六年來的實踐,確實是一段不平凡不簡單不容易的歷程,軍隊在全面從嚴、整綱肅紀中浴火涅槃、走向新生。
  • 以長詩仰望古田會議
    海峽文藝出版社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出版  李迎春是一位在古田會議發生地出生、成長起來的青年詩人。桑梓之地的濡染和革命精神的養育,讓他對古田會議精神有著天生的自豪感與親切感,也更有創作的使命感。詩人仰望古田會議的光芒,從1929年柏露會議上工農紅軍應對國民黨的三省「會剿」寫起,勾勒紅四軍在毛澤東、朱德的率領下,不斷克服艱難險阻、不懈探索中國革命規律,以詩歌的語言,生動再現古田會議決議這一具有理論光芒的綱領性文獻從孕育到誕生的艱難過程。作者憑藉對史實的全面掌握、對詩藝的深入領悟、對個性話語的充分自信,交出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這部長詩關注的是歷史,聚焦的是事件。
  • 金一南:古田會議精神是從哪裡來的
    (原標題:偉大的古田會議精神是從哪裡來的)古田會議的成果之一:領袖集團的成熟共產黨的核心力量是鬥爭的力量,通過鬥爭發現正確的道路、正確的方法、正確的策略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朱、毛之間的爭論,沒有前委、軍委之爭,就沒有後來的古田會議。他們為什麼爭?不是個人權力之爭,而是要爭出一條正確的路線、正確的革命途徑來。1958年,毛澤東在杭州汪莊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江華談起過這段歷史,比較公道地評價了當時的陳毅。他說:「七大不怪陳毅,那時候就那個氣氛,因為已經造成了那種形勢,他只能這樣。」
  • 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古田會議精髓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原標題:走向勝利從這裡開始 ——訪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遠處,「古田會議永放光芒」這用搪瓷燒制的八個紅色大字被近45年的風霜洗禮後已顯舊色,夕陽的餘輝灑落其上,貝殼般的光暈依稀可見。 與它遙相呼應的是眼前這座建於1964年3月的仿古建築,「古田會議紀念館」的匾額牽引著人們走入1929年的那段歷史。 古田會議為什麼讓人們深刻銘記?我們究竟要在古田會議精神裡挖掘什麼、感悟什麼、學習什麼?
  • 羅平漢: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
    第一批上線推出的是中共黨史專題講座共設置十二講課程,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遵義會議與長徵勝利、國共兩黨與抗日戰爭、延安整風與黨的團結統一、黨奪取全國政權的歷史經驗、建立新中國的構想及其實踐、抗美援朝的決策及其影響、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偉大歷史轉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 踏尋革命軌跡,弘揚紅色精神 -中青代表團參觀古田會議舊址
    觀摩古田會議紀念館古田會議會場始建於1964年的古田會議紀念館,是以古田會議舊址建築群為背景,建立了全面介紹古田會議的歷史和宣傳古田精神的專題紀念館。古田會議會場講臺時光回溯,歲月荏苒,九十年前的會議場所今日充滿了時光的痕跡,但是九十年前會議中探索出的建黨思想、以黨建軍的厚重思想今日依舊引領了新時代政治建軍的戰略,引領著我黨的革命軍隊砥礪前行
  • 古田會議精神具有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的品格
    一、古田會議決議是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奠基石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軍事鬥爭面臨最急迫的問題:一是要不要開展武裝鬥爭,八一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已經作出回答;二是要建設一支什麼樣的軍隊,這是古田會議擔當的歷史責任;三是採取什麼戰略戰術,這要留待通過反「圍剿」戰爭的實踐才能解決。
  • 古田會議確立紅軍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14 古田會議確立紅軍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的古田村召開,即著名的古田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100多人。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克服紅四軍出現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選出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紅四軍前敵委員會。
  • 福建有兩個古田,都開過「古田會議」
    1983年某月某日,我作為一名新兵蛋子,第一次路過寧德地區古田縣,興奮地高喊:「這裡開過著名的古田會議。」同行的戰友馬上糾正:「錯了, 開古田會議的是龍巖地區上杭縣古田鎮,不是這個古田縣。」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即新古田會議,在上杭縣古田鎮召開,聽說有外地來參加會議的將軍,坐著動車來到了古田縣。一看到錯了地方,趕緊再買票,趕往300多公裡外的古田鎮。本以為,開古田會議的只有這個上杭縣的古田鎮。近年來,在學習研究閩浙贛革命歷史時,卻發現福建地方黨史上,在古田縣也開過一個重要的古田會議。
  • 古田會議前周恩來的一個決定力挽狂瀾
    2014年11月1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中,古田盛裝出鏡,迎來了又一次新輝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全體軍委委員參觀古田會議會址、向毛澤東雕像敬獻花籃,看望老紅軍、老地下黨員、老遊擊隊員、老交通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幹部,以及和年輕的會議代表同桌吃紅軍飯。
  • 古田會議確定建軍根本原則:黨指揮槍的由來
    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
  • 古田會議產生了多少元帥、大將和上將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了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古田會議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意義重大:一是一代偉人重新當選為紅四軍前委書記;二是重申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視黨支部的作用。
  • 「四史」關鍵詞|黨史上的「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是什麼關係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十篇,關鍵詞是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毛澤東離開紅四軍紅四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是1928年「朱毛會師」後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部隊。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福建龍巖召開,會議選舉陳毅為前委書記,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被選掉了。
  • 1929年12月古田會議: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1929年12月,古田會議: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位於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的廖家祠堂,在風雨中飄搖矗立百餘年,然而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卻見證了一個神奇而偉大的轉折。如果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未曾在這裡召集過一次會議,中國革命的道路會去向何方?
  • 重走初心路第一站 | 古田會議永放光芒
    實踐隊於上午到達本次社會實踐第一站——古田會址站,便馬不停蹄奔赴古田會址紀念館,入館前,實踐隊員們聯繫並採訪了古田會議紀念館胡志豪副館長,他談到,今年是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周年,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紀念館中深刻感悟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 古田會議選出的11位前委委員: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當選
    編者按:始終堅持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這是85年前毛澤東主持起草、古田會議討論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所蘊涵的真理。始終堅持把政治工作作為生命線,這是人民軍隊在血與火的實踐中得出的結論。
  • 「「四史」記憶」黨史上的「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是什麼關係
    紅軍和紅軍中的黨組織,是以農民為主體的,並長期在農村遊擊戰爭的環境中活動,必然要受到來自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2)明確了紅軍的基本任務:「一、發動群眾鬥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二、實行遊擊戰爭,武裝農民,並擴大本身組織;三、擴大遊擊區域及政治影響於全國」。(3)分析了紅軍黨內的問題,指出「只有加強無產階級意識的領導,才可以使之減少農民意識」;對於紅軍中的種種錯誤觀念,「前委應堅決以鬥爭的態度來肅清之」。
  • 古田會議會址景區啟動清明文明祭掃
    移風易俗 文明祭掃4月2日上午,古田管理中心、古田會議紀念館、古田鎮聯合開展以「推動移風易俗 堅決打贏戰『疫』」為主題的面向廣大遊客以及古田境內的幹部群眾的宣傳活動。活動期間,三家單位的志願者們深入古田景區和古田集鎮周邊的居民商戶中開展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宣傳活動,向遊客和居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積極倡導文明祭奠、保護環境、厚養禮葬等文明新風,呼籲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堅持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洗手,提倡通過家庭悼念、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網絡祭奠、清掃墓碑、撰文追憶等現代文明祭祀方式來禮敬故人、寄託哀思,取消現場祭拜、踏青祭拜等集中祭掃,將實地實物祭掃轉變為注重節日文化內涵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