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商報報導出:西安市高陵區涇渭分明,垃圾掩埋於河道。
小編本身就是高陵人,家也是在涇渭分明旁邊,說句實話。垃圾問題,可能最近幾年一直牽繞折高陵人的心間。我上大學的時候,政府說要在高陵建造一個垃圾焚燒站。但是被百姓攔住了,後來也沒有聽到過相關的消息,也不了了之。回首往事,好像高陵的垃圾問題,已經有很多年歷史了。
孩童時光,我基本都是在高陵度過,在高陵區耿鎮的一個叫馬北的村裡,由特別早的磚廠,後來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之後,那個倒土的大坑,就成了一個垃圾點,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往那個裡面傾倒。方圓一公裡,臭味燻天。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對此有埋怨,但是沒有辦法,不到這個,自己家中的垃圾也沒辦法處理。村上又沒有給出合理垃圾處理辦法。
然而,高陵人們樂此不疲的垃圾站不止這一個,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高陵有兩條河,涇渭分明,是不可難得景觀。近河居住的居民,每次下雨,都會去河邊打撈捕魚,聽村民說,這些魚全部被暴雨衝刷的池塘所有。因為河水渾濁,所有魚類很難生存。政府雖然一直說治理河道,但沒有實際的動作,就是「修修路」、「值值樹」;而周圍的垃圾,也很大程度放在了河邊,河床上。南邊的河岸,有一部分沙地,被當地居民用來做一些簡單的種植。但是政府卻沒有登記在冊。
聽臨河居住的村民說:「誰願意去對面沙地種地啊,還不是政府,把農民的耕地收了,卻一直不出聲,地面作物的賠償款少的可伶,我們也沒有辦法。」還有村民說:「垃圾,不放這裡,放哪裡。以前,家後面還有一個渠,每次垃圾都丟在哪裡,現在渠被圍上柵欄,不敢丟怕罰款;村裡給的垃圾桶,就一個,我們都上了年紀,提的垃圾多了,還怕自己出事尼」。
自己在高陵居住了快十年,唯一感覺變化快的就是區裡消費、房價漲得特別快。涇渭分明自前兩年開始,政府出資,修了河邊的路,河堤加固沒有注意,不過那條路確實很宏偉的。在涇渭分明的,景觀附近,就是臨近的幾個村子,因為修路後,這邊整體涼快了,所有這裡成為夏季很多人避暑的勝地。周圍的商販嗅到商機,晚上也在這裡買起了,「麵筋」、「炒麵」、「水果」、等各類小吃。基本上會從下午5點,擺到11點左右。現在雖然,有一個小集市,但是這些商販和居民還有一些慕名而來的遊客,產生的垃圾,去往何處。沒人知道,估計也就是就近處理。
現在,雖然發展當地的旅遊業,但是人為旅遊太多,像當地的「場畔」,「昭慧廣場」這些都是,但是自古而有的「涇渭分明」卻日漸消瘦,像年邁的老人,沒有了往日的風採,史書中的「涇渭分明」是很美的,現在看來除了濁水、;還有垃圾、人為因素的存在。如果政府的治理,不僅僅是口上說說,真正把為人民服務落在實際上。那才是真正為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