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作者帕赫貝爾逝世313周年

2021-01-22 樂來樂想

約翰▪帕赫貝爾的《卡農》不知什麼原因流行開了,有各種改編的版本。1706年3月,約翰▪帕赫貝爾去世,他的確切死亡日期不明,被埋葬於3月9日。


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是德國音樂家,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雖然音樂史上不像J.S.巴赫那樣是裡程碑式的人物,但也很出色。帕赫貝爾與巴赫的父親也熟識,是巴赫姐姐的教父,還教巴赫的哥哥音樂。巴赫應該叫他uncle。


但從師承上說,巴赫的哥哥是巴赫的啟蒙老師,所以帕赫貝爾也算是巴赫的師爺爺。


另外很多朋友不知道「卡農」是什麼意思。卡農是翻譯的名字,希臘文原文「canon」有「規則」的意思。

「卡農「不僅指的是連續模仿的復調寫作手法,更多指的是用連續模仿創作的復調樂曲。建議作為手法時候叫「卡農」,指樂曲時叫「卡農曲」


模仿簡單說就是同樣或類似的旋律(可以移位,倒影,逆行,節奏緊縮或者拉伸)間隔開一點距離(幾拍或幾小節)先後演奏。如果從頭到尾連續模仿就叫卡農,區別於片段模仿。

卡農曲很受作曲家喜愛,J.S.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包含一首詠嘆調和三十個變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變奏都是卡農。


貝多芬的歌劇《費岱裡奧》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農。


舒曼《第二奏鳴曲》中有卡農部分,裡亞多夫的《卡農》也很出色。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二幕中,朋友連斯基和奧涅金在決鬥之前,也唱了一首卡農。比才的《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洛朗多爾舞曲》第一部分是兩聲部的八度卡農,旋律先由木管和小提琴齊奏,兩拍以後,大管、圓號、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模仿。格裡格的《抒情小品》,巴託克的《小宇宙》中都有卡農為名的作品。


中國作曲家黃自還寫過一個《卡農歌》。


當然還有很多作品叫其它名字,實際上是卡農曲。


我改編的《探清水河》第3個變奏也是卡農。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真誠讚賞,手留餘香!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代表作品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1653年9月1日-1706年3月)(又譯約翰·帕海貝爾、帕赫貝爾、帕卡貝爾等),德國管風琴家、作曲家。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Nuremberg)。1695年回到家鄉紐倫堡,擔任聖澤巴爾德教堂(St Sebald's church)的管風琴師,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 帕赫貝爾從小就展露對於知識追求的興趣,尤其是音樂。他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同時,也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
  • 每日好歌曲:《卡農》小提琴!
    in D》(D大調卡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他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卡農的故事:  由於帕赫貝爾本人所信奉的是當時德國的新興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隨老師普倫次在1673年前往維也納,成為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
  • 大提琴美女演奏卡農 值得被懷念的時光
    作者是約翰 · 帕赫貝爾 ,因為聆聽卡農;當年年輕的帕卡貝爾,忍受著愛妻孩子死於鼠疫的巨大痛苦,創作出一組不朽的音樂,以紀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變奏曲,就是後人所稱呼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
  • 古典鋼琴曲《卡農》意為「規律」,和你知道的不太一樣!
    像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帕赫貝爾( Pachelbel)的《卡農》,埃爾加(Elgar)的《愛的贊禮》已經不知被使用了多少次。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尋的古典樂的「切人點」。帕赫貝爾的《卡農》作為古典音樂界數一數二的人氣作品,是從何時開始如此受歡迎的呢?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時,《卡農》潮流逐漸擴散開來,從一開始不為人知,到如今不知不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曲。
  • 《卡農》背後的故事——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將這首曲子彈給我愛的...
    D大調卡農",是帕赫貝爾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帶有一絲義大利式的,甜蜜寧靜的憂傷。在不到五分鐘演奏長度裡,其中的"頑固音型主題" 反覆出現28次,可是聽者卻能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最經典的卡農是來自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Pachelbel's Canon)關於《D大調卡農》,這裡還流傳著一個悽美的故事:帕赫貝爾10幾歲的時候流浪到英國,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學會了彈鋼琴。
  • 經典卡農鋼琴曲 不聽後悔一輩子
    卡 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最知名的卡農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創作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稱作
  • 你聽過的「卡農」不是真正的卡農,《兩隻老虎》也屬於它
    卡農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說我聽過卡農。如果他們指的是d大調卡農,那就有些顯得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了。因為卡農其實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並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截取自1964年的實驗動畫卡農,作者諾曼麥克勞倫是動畫史上首屈一指的先鋒藝術家,內容是,他用一個A方塊一邊在方格盤上旋轉運動,一邊奏出兩隻老虎的旋律,等音樂演奏完,方塊也就消失了。接著出現了字母BCD的方塊。他們出現的時候,都是開始完全沿著A方塊運動的路徑在盤上運動,各自走出自己的兩隻老虎,只是音高略不相同。這種組合竟然產生了意想不到奇妙的效果。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壹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 聽了幾百遍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
  • 常聽的《卡農》還真不是一首樂曲的名字!
    《D大調卡農》是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Pachelbel 的一首作品,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原版是三把提琴與通奏低音,但只有《D大調卡農》廣為流傳。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作者 南京市赤壁路小學音樂教師韓貝貝 「音樂博衍無終極兮,焉及逝以徘徊」,優美動人的音樂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回味無窮。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
  • 有多少人誤會了《卡農》?
    提到「卡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經常作為插曲出現在各大電影、電視劇中包括在很多廣告片、商業活動以及婚禮中也會聽到卡農的旋律溫情又舒緩旋律簡單又不至於過度精緻典雅不斷重複的和諧旋律讓人難以忘懷很多人一直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其實「卡農」並非一首曲子而是一種音樂體裁,一種曲式字面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卡農可以說是流傳最為廣泛的鋼琴曲之一,很多人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然而事實上,卡農只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 ▲Brooklyn Duo組合版 這首作品可能是全世界改編版本和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品,也是帕赫貝爾最著名的曲子。D大調卡農作於1680年前後,是一首室內樂,原供三個小提琴演奏。
  • 打卡暑假「萬花筒」⑥|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作者 南京市赤壁路小學音樂教師韓貝貝「音樂博衍無終極兮,焉及逝以徘徊」,優美動人的音樂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回味無窮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從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不朽之作《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開啟我們的古典音樂之旅吧。卡農,似乎是一個充滿魔力的詞,光聽名字就感覺有趣,會使人想聽聽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曲?
  • 《卡農Canon In D》名曲精選音樂會3月8日南京奏響
    龍虎網訊 3月8日,由愛樂匯輕音樂團帶來的《卡農Canon In D》永恆經典名曲精選音樂會將在南京保利大劇院奏響。《D大調卡農》是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 約創作於1680年。
  • 電影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假如愛有天意》片頭《卡農》音樂,是有生命的,輕輕閉上你的眼去感受,你就能看見。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假如愛有天意》片頭《卡農》音樂,是有生命的,輕輕閉上你的眼去感受,你就能看見。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
  • 【視頻欣賞】太好聽啦~婚禮上玩轉《卡農》!保證你心隨藝術家的琴聲快樂飛翔~
    卡農歷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師。in D》(D大調卡農)。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 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吧!
    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時間:2020-5-15 周五 19:3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地點:西安|西安音樂廳交響大廳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門票價格:100、180、280、300、380、480信息來源:大河票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