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南方那些好吃的朋友都知道內蒙古的羊肉好吃,所以最近都讓我去給他們挑現殺白條羊。我也因此發了幾個視頻在朋友圈,很多人都問我什麼是白條,我便回答他們,不帶頭蹄下貨,就是白條。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又問我,下貨是什麼,我又解釋道,就是心肝脾肺腎腸子肚子,每天這樣解釋不下十幾遍。而每天得到的答案都是那太噁心了,怎麼吃呢?
其實,在牧區殺羊,這些下貨是都能吃的,而且非常的美味。只是外地的朋友沒有吃過而已,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並不知道這些下貨要怎麼做,才能讓它的美味發揮到淋漓盡致。也許你聽說過烤羊頭,燎羊蹄,卻沒有聽說過灌血腸,灌肉腸,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下貨怎麼吃吧。
內蒙多數地區殺羊都是用掏心法,一個是為了減輕羊的痛苦,另外一個原因是更好地取血。殺羊後,將內臟掏出,將胸腔內的血盛出,然後將心臟內的血也擠出備用。記得小時候,擠出心臟中的血就是我的工作,那時候總想著快點擠完就能吃血腸了。擠完後,大人們會將血中和入鹽、蔥末,少量的水和麵粉,攪拌均勻。然後用線綁住腸子一頭,將拌好的血灌入清理乾淨的腸子中,再用線封住另一面。放進水裡煮,邊煮會邊用牙籤扎在血腸上,以免脹氣衝破羊腸。煮好後,蘸點蒜蓉辣醬,別提多香了!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肉腸了。肉腸不同於血腸的地方是,它用的是羊肥腸。羊肥腸清洗乾淨后里外翻轉備用,選擇裡脊肉,切成小丁,然後拌入蔥姜蒜、花椒粉、食用鹽,攪拌均勻,最後撒上一層炒麵,將它們灌入肥腸中。當然,肥腸兩頭也是要用線綁起來的,就如同血腸的方法一樣。要說肉腸,那可要蘸著韭菜花吃了,尤其是肥腸,一咬一嘴油,那叫一個香啊!
還有一種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羊雜。原料是心、肝、肺、肚子、腸子、頭蹄肉,羊骨頭。這裡的羊骨頭一定要敲碎,這樣才能將裡面的骨髓油的味道煮出來。接下來,起鍋放水,熬骨湯。將羊骨頭冷水下鍋,開鍋撇肉沫,然後放入幾段蔥、三片姜、三個八角,煮開後慢燉兩小時。起鍋燒油放入蔥姜蒜,然後將羊雜放入鍋中翻炒,加入花椒粉、少許糖、生抽翻炒。然後將炒好的羊雜倒入骨湯中,燉三十分鐘左右,依照個人口味放入雞精、鹽、蔥花、香菜。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就做好了。
要說起羊雜裡吃法最多的那可謂羊肝了,既能蘸料吃,又能拌菜吃,還能跟韭菜一起炒著吃。在牧區,很多大人都會跟孩子說,羊肝是明目的,將羊肝煮熟,切片,然後蘸著蒜蓉辣醬吃。而涼拌羊肝也非常簡單,將切好的羊肝上面鋪上一層蔥絲,在碗中放入生抽、食醋、麻油、辣椒油,攪拌均勻直接澆在羊肝上就行。也許是愛吃這道菜,每次在喝酒的時候都會點,又當下酒菜,又當醒酒菜。
其實,羊身上到處都是寶 ,每一個部位都可以做出一道美味的菜。就拿下貨來說,還可以做爆炒羊雜,爆炒肚絲,羊雜湯等等。小編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內蒙古美味數不勝數,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