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歷史』清朝平定青海之戰,羅卜藏丹津如何逃過5000騎兵追擊的?

2021-02-08 睛彩西部

1723年,清朝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派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和奮威將軍嶽鍾琪,率軍進軍青海,旨在平定和碩特首領羅卜藏丹津發動的反叛。

年羹堯,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他都不陌生,這位在康熙、雍正朝立下赫赫戰功、大起大落的名將,此前在平定西藏之戰中表現卓越而升任川陝總督。年羹堯熟悉邊情,又深得雍正寵信,被任命為主帥前往青海平叛,嶽鍾琪為其副將。

青海的和碩特蒙古是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同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同為漠西蒙古最大的四個部落。和碩特的祖先早期在蒙古高原北部以及貝加爾湖西南,以及內蒙古額爾古納河和海拉爾河下遊的呼倫貝爾草原、科爾沁草原等地,過著遊牧的生活。

大約在15世紀初期,因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永樂皇帝朱棣的多次北徵大漠,和碩特蒙古西遷至新疆烏魯木齊一帶,成為衛拉特(明朝對西部蒙古的稱呼)的一員。在四衛拉特部(清朝稱厄魯特)中,和碩特部實力最強大,其首領取代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綽羅斯氏的統治地位,統管衛拉特四部。

17世紀30年代,也就是明朝末年,和碩特固始汗(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十九世孫圖魯拜琥)率軍從新疆進軍青海、西藏,佔據青藏高原。還有一部分和碩特人和土爾扈特人西遷至伏爾加河流域,後來在乾隆時期隨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一起東歸。

如今和碩特蒙古主要分布於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阿拉善盟以及蒙古國科布多省、俄羅斯聯邦卡爾梅克共和國(伏爾加河流域)等地區。

清朝取代明朝後,和碩特部固始汗接受清朝冊封。固始汗去世後,兒子達什巴圖爾接受清廷冊封,被封為和碩親王。和碩親王去世後,其子羅卜藏丹津繼位,不願受制於清朝,一直想獨霸青藏高原,於1723年趁康熙剛剛去世,煽動脅迫青海和碩特各部反清。

羅卜藏丹津率眾20萬人攻擊西寧及周邊的申中、歸德等堡,聲勢浩大,清廷震動。川陝總督年羹堯受命率軍2萬平叛。經過激戰,叛軍被清軍擊退。羅卜藏丹津見勢不妙,率殘部西逃。

奮威將軍嶽鍾琪親率5000精兵,長途奔襲追擊羅卜藏丹津,經青海湖東北伊克哈爾吉(今青海海北州剛察縣東南)、天青插漢峰達坂(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西南),一路銜枚猛追,在柴達木盆地悄悄接近羅卜藏丹津的營地。叛軍見清軍如天兵突降,潰不成軍、倉皇而逃,羅卜藏丹津情急之下換上女人的衣服逃脫。

嶽鍾琪又率軍追了數百公裡到青海西南青藏交界處的桑駱海附近,這裡漫山遍野的紅柳遮天蔽日,清軍在此迷了路,羅卜藏丹津命大逃過一劫,然後投奔新疆的準噶爾部。

從青海逃往新疆準噶爾,要麼走柴達木盆地;要麼繞道可可西裡無人區,翻越崑崙山脈,就如同當年準噶爾從新疆和田以南翻越崑崙山脈突襲拉薩一樣。羅卜藏丹津在柴達木盆地雖然被嶽鍾琪突如其來的大軍打蒙了,但是他選了後面的路線,卻是明智的,或許是歪打正著也不一定。

相比一望無際的柴達木盆地,繞道無人區翻越崑崙山脈,雖然對羅卜藏丹津來說會帶來行動上的困難,但是同樣對追兵也有阻礙的效果。若取道柴達木盆地那種大平原,是很難擺脫清軍騎兵追擊的。雖然我們不知道羅卜藏丹津所走的具體路線,但是大致的方向應該是沒錯的,嶽鍾琪率騎兵一路尾隨追擊到桑駱海一帶。

桑駱海是個舊地名,在唐古拉山以北、烏蘭烏拉湖以南的沱沱河上遊一帶。這裡如今是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的轄區,北面就是讓人望而生畏的可可西裡無人區。

這塊無人區,被世人稱為「生命的禁區」,光看這名字就知道環境有多惡劣了。平均海拔5000米(氧氣稀薄),高山、大湖(鹹水湖)、還有兇猛的野生動物(如狼、熊等),外加惡劣多變的複雜氣候條件……即便是現在,沒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探險經驗以及充分的準備,一般人要想穿越無人區,幾乎都是有去無回的。

像嶽鍾琪所率的清軍到了那就迷路了,只好返回。至於羅卜藏丹津是怎麼逃脫的,我們無法知道,但他確實逃過了清軍的追擊,到了新疆。

至1724年4月,羅卜藏丹津發起的叛亂持續半年多,終被平定。此次叛亂能如此快速被平定,除了主帥年羹堯調度得當之外,副將嶽鍾琪的功勞最大。嶽鍾琪,據說是嶽飛之子嶽霖的後代,文武雙全、戰功卓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很多著名的戰事都有他的汗馬功勞,如康熙時平定西藏,這次平定青海,以及後來平定準噶爾等等。

嶽鍾琪被雍正賜封三等公、升任川陝總督、甘肅巡撫,節制四川、陝西、甘肅三省,成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在清朝對於一位漢臣來說,足以顯示其能力之強。但後來嶽鍾琪遭到滿貴族的嫉妒和雍正的猜忌,差點又成了另一個嶽飛。被雍正判處斬監侯(死緩),好在嶽鍾琪命大,雍正死得早,蹲了五年大獄,被乾隆特赦出獄,回成都隱居。後來大小金川之戰又被重新起用,班師途中病逝。乾隆稱他為「三朝武臣巨擘」,堪稱一代將星。

而羅卜藏丹津的結局也頗有戲劇性,投奔準噶爾部,得到庇護。後來準噶爾被清朝平定,他也被俘虜。因為蒙古各部已經歸附,羅卜藏丹津並未被乾隆所殺,而是在北京壽終正寢。



版權聲明:來源:百度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怎樣才能每天收到睛彩內容?

只需長按下方二維碼點「識圖中二維碼」關注即可


相關焦點

  •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到底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清朝的史料記載中,準噶爾汗國被提及頻率是相當高的,準噶爾汗國之所以出現的頻率高,主要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經常與當時的大清戰爭,兩方你來我往多次,打成平手,不過後來在1757年這一年,乾隆皇帝執政時期,成功將準噶爾汗國滅掉,準噶爾汗國也因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那麼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有什麼歷史影響或意義呢?
  • 1316萬平方公裡,清朝能擁有如此龐大的疆域,究竟靠的是什麼?
    現如今面積已經夠大了,但是清朝發展鼎盛時期,疆域面積足足有1316萬平方公裡,比現如今還要大得多。如果你看到清朝鼎盛時期的疆域地圖,我相信你會發出感慨。縱觀我國歷史,疆域最大的朝代是明朝,清朝其次。清朝之所以有這麼龐大的疆域,主要是離不開「康雍乾」這三位皇帝,具體來講是他們通過戰爭的方式獲得了遼闊的疆域。
  • 青海蒙古族歷史
    青海蒙古族歷史 蒙古族進入以前青海社會狀況在公元13世紀初葉蒙古部眾進入今青海省以前,這裡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這個地區的原住居民,對青海蒙古族的歷史發展以及青海蒙古族對他們的歷史發展,民族間相互關係,都留下了深遠的歷史影響。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功高震主之人 第一位最冤,最後那位自己作死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一、白起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為秦國徵戰六國,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大敗楚國,攻佔楚國郢都,使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之戰,消滅趙國主力45萬,立下功勳赫赫。
  • 多羅貝勒——從軍政首領到宗室及外藩爵位
    三、青海蒙古中的部分貴族:青海蒙古五部二十九旗,大多是和碩特蒙古,也有部分輝特部、綽羅斯部,後續還有土爾扈特部、喀爾喀部遷徙至此。雍正二年(1724年),清軍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叛亂,將青海蒙古仿照內藩扎薩克制度編為二十九旗,統一管理。
  • 清朝是如何擊敗不可一世的準噶爾汗國?這是中國最雄壯的擴張歷程
    清朝的擴張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統一了東北地區,東徵朝鮮,西徵漠南蒙古;第二階段是從1644年入關,迅速擊敗了李自成、張獻忠和弘光、永曆等南明政權,平定三藩之亂和統一臺灣;第三個階段是從1689年和俄羅斯籤訂《尼布楚條約》之後,和準噶爾發生了近100年的戰爭,最終將外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納入了版圖。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是世界上最雄壯的領土爭奪戰爭之一。
  • 清朝是如何擊敗不可一世的準噶爾汗國 這是中國最雄壯的徵服歷程
    清朝和俄羅斯正在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壯烈的領土擴張的競爭。在1657年,俄羅斯把疆域擴張到了太平洋沿岸,隨後不斷向蒙古、中亞、西域擴張,而清朝也在17世紀後期完成了對漢地的統一。此後,雙方的競爭就公開了。1688年,康熙在雅克薩之戰中擊敗了俄國人,逼迫俄國人進行了談判,劃定兩國疆界。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清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解析]臺灣古代稱為流求。元朝時期,曾在澎湖列島設立澎湖巡檢司,但是並未登陸臺灣島。明朝時期,臺灣被稱為「小琉球國」「東番」,朱元璋將之列為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明朝後期,西班牙和荷蘭佔據了臺灣,將之作為東方的貿易據點。後來荷蘭擊敗了西班牙。而此時,海盜鄭芝龍也在臺灣擴張,使得臺灣成為了鄭氏家族的據點。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林丹汗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自居,蔑稱努爾哈赤為「水濱三萬女真之主」,警告努爾哈赤不得進犯廣寧。1622年,廣寧之戰爆發,努爾哈赤擊敗了廣寧巡撫是王化貞,明朝勢力基本退出了山海關外。廣寧之戰後,後金已經完全佔據了東北,暫時停止了對明朝的進攻。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努爾哈赤開始集中力量對付蒙古。廣寧之戰後,蒙古內部的矛盾也激化了。
  • 清朝的疆域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時候達到鼎盛?答案讓人驚訝
    清朝版圖達到鼎盛時期應該是在乾隆、嘉慶、道光三任皇帝期間。從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後清朝疆域達到極盛,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一共大約有八十三年。可以說這八十三年,清朝的疆域是最大的。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 中國曆朝歷代名將輩出,為何清朝歷經300年,名將卻屈指可數?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的名將,從一統天下的秦朝開始,即使是二世而亡,也有蒙恬、白起、王翦、章邯等等獨當一面的名將,而大清朝前後歷經了三百多年,家喻戶曉的名將卻屈指可數呢?我們熟識的雍正時期名將——年羹堯遠不及以上幾位的名氣。
  • 清朝的統一大業——康熙平定噶爾丹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康熙接手的清朝正處於混亂國家動蕩,從明萬曆十一年,也就是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到康熙二十二年,時間跨度整整百年。這一百年中華大地處於戰火與分裂當中,作為一代雄主,康熙需要重新實現國土統一。蒙古諸步成為重患對於入住中原的清廷來說,這僅僅是表面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