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熟悉的瑪雅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曾經多麼輝煌壯麗,如今只有中華文明之光賡續不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她的包容開放。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一個開放的民族,優秀的文化一定是一種開放的文化,而整個中國歷史其實是多民族、多文化混元交響的開放的璀璨歷史,中華文明的迷人魅力正源於此。
李採姣 水光晴好 紙本沒骨
29×222cm 2017年
李採姣 詩魂 紙本水墨
65×78cm 2017年
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美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李採姣大學時代北上天津美院,攻讀的是服裝專業,著有《時裝化妝設計》一書。雖然她後來聽從著名花鳥畫家霍春陽教授的建議,重新回歸自小喜歡的書畫專業,但服裝設計領域的不斷追隨時潮的理念某種程度深刻影響著她的花鳥畫道路,不保守不落伍成為她不自覺的習慣,而且我們多少可以從她的一些「滿屏」構圖繪畫窺探她學過服裝設計的痕跡,畫面洋溢出來的氣韻遠非刻板工筆畫能仿佛的。儘管她沒有炫耀曾經經歷過服裝設計的人生歷程,藝術需要動態的開放色彩的時尚效應則始終牢記在心。對於李採姣而言,傳統花鳥畫固然寫意成份佔多數,可依然帶著鮮明的設計元素,利用自身所長,將服裝設計理念悄無聲息地滲透到花鳥畫創作,是她與眾不同的長項,「妝成試照池邊影,與我共幽期」。有點酒量的她又兼備「天遣霓裳試羽衣」的膽略,落筆大方乾脆,勾皴相融,色墨雙雄,即便「拖泥帶水」也是爽爽快快的,完全「暴露」她台州人的豪氣。長期呆在寧波工作生活學習,寧波人的「呢喃」或增添了她一份溫婉自許,別有味道。
李採姣 任是無情亦動人 紙本水墨
34×69cm 2017年
天津大書家孫伯翔嘗謂:「悟是第一的,讀是第二的,寫才是第三的。」藝術家缺乏悟性即是缺乏天賦的表現,沒有過問李採姣天賦的問題,李採姣花鳥畫實實在在擺放在那裡——近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甬上三境——李採姣花鳥作品集》的作品充分說明李採姣花鳥作品是有悟性的,屬於女性畫家中難得的佼佼者,沒骨篇、扇面篇、寫意篇,篇篇精彩,難怪陳佩秋大師生前欣然題耑激賞,她是看到了李採姣不辨性別,仍然出類拔萃的繪畫才華的難能可貴。據悉,醞釀許久的同名作品展即將唱響中國美術館,李採姣的「甬上三境」取自她的齋館名「三境廬」。三境廬主人的她自己解釋:「所謂三境,是指詩境、情境和心境。詩境主要是針對中國畫所表現出的詩意而言的;情境,則是落在『一切景語皆情語』上;心境,則是指畫的境界最終是要回歸本心的,要寫心,寫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三境』,層層遞進,又相互包容,共同組成中國畫的『意境』。」
它讓人聯想起晚清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的「三境說」可以有力支持李採姣「甬上三境」的「境外之境」,所以,悟性特高、題材廣泛、技巧豐富、心法暢通的李採姣畫花鳥畫,富貴、野逸、清迥三種境界汩汩流淌,「花也罷,風也罷,月亮也罷,雪也罷,風花雪月筆墨生」,懂筆墨、懂風情的李採姣繪畫屬於寧波藝術界的一枝驕傲,浙江代表性女畫家!
李採姣 蔬果四條屏 紙本水墨
36×138cm×4 2020年
「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以借境調心。」穠麗、素雅、精準、誇張、概括、含蓄、肯定、朦朧、精微、紙本、絹本膠合的李採姣「三境」花鳥畫以及她同樣不弱的書法正適宜雅客賞玩,消塵滌慮,以助幽情。
李採姣,7歲習字,15歲習畫。現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一級美術師、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寧波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就職於寧波大學美術系。
1995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兼修美術學;2001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2016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藝術學博士學位(實踐類花鳥畫方向)。她在2008-2011年藝術訪學日、韓、法、意、德、奧等歐亞20國。出版有《甬上三境——李採姣花鳥作品集》《李採姣花鳥畫集》《時尚化妝設計》等專著10部,在《新美術》《文藝研究》《美術觀察》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美術作品曾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等國家級重要展覽。
寧波簡稱「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寧波大學美術系教授李採姣以花鳥畫知名,自號「三境廬主」,「三境」是指畫家追求的詩境、情境、心境,即中國藝術的靈魂——意境。今天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李採姣花鳥畫展主題為「甬上三境」,表示畫家依託寧波的書香文脈,力圖營造三境合一的藝術意境。
李採姣轉益多師,博採眾家,遠紹宋人花鳥,取法惲南田、石濤,近師吳昌碩、潘天壽,兼擅工筆、沒骨和寫意,藉助自然花鳥草木的意象,寄寓、抒發自己的詩思、情感和心緒。她的花鳥畫大體呈現兩種風格:一種精微,一種豪放,這大概也反映了她剛柔相濟、雄秀並重的個性特徵與審美趣味。雖然她下過臨摹傳統花鳥畫的功夫,但她的創作不是從臨摹入手,而是從寫生入手。杏花春雨江南、大漠胡楊塞北,都留下了她勤奮寫生的足跡,因此她的作品擺脫了因襲的程式,捕獲了自然的生機。她的工筆花鳥線條精緻細膩,設色清麗淡雅,營造了抒情詩的意境;她的沒骨花卉特別善於用水,色彩尤其淡雅,可謂「淡極始知花更豔」,營造了朦朧詩的意境;她的純水墨寫意松柏、胡楊,筆墨蒼勁,氣勢雄渾,造型猶如守衛祖國疆土的壯士威武不屈的英魂,營造了邊塞詩的意境。
蘇東坡曰「始知真放本精微」。李採姣寫意畫的豪放風格正是從她的工筆畫的精微風格演變而來的,正如松年《頤園論畫》所說「凡名家寫意,莫不從工筆刪繁就簡,由博返約而來」。我主張「強化個性與簡化形式」,創造中國本土的現代藝術。李採姣的寫意花鳥畫也注重發揮簡約單純的個性化筆墨,可能對我們當代中國花鳥畫創作有所啟發。
2020年10月
李採姣 心永恆 紙本沒骨
239×198cm 2019年
開幕式時間:2020年10月14日(星期三)15:00
展出時間:2020年10月14日-10月25日
研討會時間:2020年10月14日(星期三)16:00
學術主持:王鏞
展覽場地:中國美術館(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
主辦單位: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寧波市美術家協會
協辦單位:寧波大學、寧波7號夢工廠產業園、寧波三境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