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不平凡的2020。
作者 | 餘快
2019年在內碰經濟下行,外遇經貿摩擦的寒冬中結束,2020年從一場席捲全國的疫情中開始。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慧仍在以不可阻擋的腳步訴說屬於它的時代故事。
走過了上半年惡劣經濟環境,走過了下半年不確定性的市場,2020年的安防市場,在逆境中前行。
如果說2019年是人工智慧大規模落地的元年,那麼2020年是人工智慧產業化價值被檢驗的元年。
中國安防鏖戰二十年,從模擬化到數位化,行至現今的智能化,以AI、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安防領域的融合與落地,安防正經歷又一次的翻新。
有些變化,往往是大歷史的迴響。
在即將結束的2020年,針對AI變革的安防市場,有哪些重大事件值得被記錄及傳播?針對這一選題,雷鋒網AI掘金志整理了過去一年來AI安防市場發生的十大事件,回顧不平凡的2020。
海康、華為等被美列入「系列清單」,禁美投資31家中企
「實體清單」後,據路透社消息,6月25日,川普政府將包括華為、海康威視在內的20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控制或有聯繫」的公司清單。其中包括海康威視和華為。
這份清單為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採取新的制裁提供了條件。
而後在離任前夕,美國總統川普11月12日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相關中國公司,白宮認為這些公司支持中國軍方。
該命令禁止美國公司和個人直接持有或通過投資基金持有美國政府認為有助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的公司的股票。
這項禁令將於2021年1月11日上午9:30開始生效,針對31家被美國國防部認定為「中共軍事公司」的公司。
這些公司包括大型國有航空和建築公司,以及浪潮集團、華為和中國電信等科技和通信公司。另據環球網報導稱,該規定可能會影響到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海康威視等31家中國企業。
拜登過渡團隊的一名官員沒有立即回應就新籤署的命令發表評論的請求。
對此海康威視副總經理、董秘黃方紅回應,已提出抗議,海康威視不是軍工企業,海康威視是一家獨立運營、公開上市的商業公司,公司股權架構公開透明,公司經營業務信息公開可取,將海康列入清單沒有根據。
李柯卸任大華總裁後獨立創業
2020年2月27日,大華股份發布重要人事變動公告,大華股份現任總裁李柯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與總裁職務。
李柯於2017年4月加入大華,出任公司董事、總裁。在此之前,曾在華為任職21年,最高官至南美區總裁、集團副總裁。
大華股份的李柯時代正式宣告結束。同時,大華股份創始人傅利泉回歸接任。
在操盤大華兩年多時間裡,李柯做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將這家老牌安防企業原有的基因成功激活,也給安防市場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他領導下的大華,提出了「AIoT+SDTV」雙引擎戰略,業績穩步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60.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25%,實現營業利潤34.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47%,實現利潤總額34.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2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1.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04%。
李柯離職後不久便成立碩磐科技,意欲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公司大概經營範圍包括大數據服務、軟體開發、網際網路數據服務、通信設備製造、銷售等。
與他一同創業做AI數位化轉型的,還有他的老同事孫祥勝。
據悉,孫祥勝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於1996年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華為工作,從一個普通員工成長為公司副總裁。2015年3月,他從華為離職,自主創業。
據悉,大華董事與總裁李柯突然宣布辭職兩個月後(4月28日),大華再次發布重要人事變動公告:財務總監兼副總裁魏美鍾、副總裁張偉、副總裁燕剛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相關職務。兩個月之內,大華四名高管相繼離職。
東方網力:總經理離職,變更名稱為「ST網力」
2020年7月28日,東方網力發布重要人事變動公告,其現任總經理趙永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等職務。
今年48歲的趙永軍,於2015年9月24日加入東方網力。今年1月16日,東方網力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聘任他為公司總經理。
而後在9月13日,東方網力公告稱,9 月15日起,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東方網力」變更為「ST網力」。(編輯註:ST股票,意為「特別處理」,指給市場警示該股票存在投資風險,若連續3年虧損,則面臨退市風險。)
公告顯示,鑑於兩筆已結違規擔保訴訟和一筆違規擔保強制執行案件,除已經支付和被司法劃扣的金額外,東方網力合計明確仍需承擔的擔保責任金額為25184.12萬元,佔2019年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的33.96%。
同時,10月30日東方網力發布了2020前三季報,1-9月營收1.22億元,同比下降73.15%,淨利潤虧損4.51億元,同比擴大36.30%。
11月30日,東方網力披露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本次處罰主要基於4月15日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據了解,證監會對東方網力及其原實際控制人劉光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涉及違法事實包括東方網力存在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事項、未按規定披露重大合同。
公告還披露,北京監管局對當事人進行了的處罰。其中對東方網力給予警告,並處以40萬元罰款;對劉光給予警告,並處以75萬元罰款。
華為安防改名華為機器視覺
2020年2月25日,華為安防官宣:從「華為安防」更名為「華為機器視覺」。
華為方表示:
2019年,華為智能安防發布HoloSens全新品牌,詮釋全息感知的全新定位。
2020年,在加速進入「5G+AI」的時代背景下,以「視頻+AI」為核心的華為智能安防也不再局限於「安」與「防」,用「機器視覺」,助力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機器視覺的理論和算法基礎是計算機視覺, 使機器視覺應用從工業領域延展到非工業領域,讓機器設備自動接收大量真實場景圖像數據並進行智能化分析處理。簡單說來,計算機視覺以「人」為本,機器視覺以「物」為本。
機器視覺現在和未來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安防、消費電子、工業視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GV(自動引導車)、機器人等。
雷鋒網AI掘金志分析,華為安防此次改名,或並非他本意,而出於戰略調整。
自計算機視覺開始全面滲透安防行業後,安防的邊界,也就變得愈加模糊。其業務正從單一的人車比對,走向基於城市級視頻管控平臺。
新形勢下,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傳統安防巨頭的企業定位也從此前的「安防廠商」轉變成今天的 「基於視頻監控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華為安防此次的改名原因在於,與其在安防這一條戰壕裡被拖垮,倒不如拉長戰線去更遠的地方決一高下。
此次改名,華為安防把矛頭對向了阿里城市大腦、騰訊優圖和AI四小龍。
火神山「神跡」背後的中國安防力量
2020年以一場肆虐的疫情開篇。在緊急關頭,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在武漢建設一座醫院:火神山醫院。
武漢火神山醫院,是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武漢職工療養院建設一座專門醫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醫院從設計到正式建成交付總只花了10天時間。
2020年2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正式收治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一神奇速度背後是無數個企業和建設者日以繼夜的努力。
其中,為助力早日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海康、大華、宇視、華為安防、華中數控、蘇州科達、奇安信、新華三集團等等安防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在紅外熱成像、人臉識別、視頻採集監控智能分析等方面為打贏這場疫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依圖、雲從、雲天勵飛衝刺 IPO
2020年掀起一股AI企業上市潮。
繼曠視科技在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材料後,依圖科技在2020年11月4日申報IPO,目前處於問詢狀態。
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擬募資75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臺項目、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臺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報告期內,依圖科技總營收14.7億元,主要來自「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兩大領域。研發投入約14.3億元。
緊接著12月3日,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融資規模為37.50億元。主要用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8.13億元)、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8.31 億元)、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14.12 億元)及補充流動資金(6.93 億元)。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總營收15.77億元。主要來自「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AI解決方案」。累計虧損22.8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358.47%,研發投入約9億元。
12月9日,上交所正式受理雲天勵飛科創板上市申請。
雲天勵飛 IPO擬募資30億元。其中,8億元用於城市AI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3億元用於面向場景的下一代AI技術研發項目、5億元用於基於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視覺計算AI晶片項目,總計16億元,分四年進行投資。
報告期內,雲天勵飛總營收為6.8億元,主要來自數字城市與人居生活領域。研發總投入超5億元。總虧損約16億元,其中今年前9個月虧損約8.6億元(包含7.2億元股權激勵費用)。
兩會中的安防關鍵詞
今年的兩會,對過往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對未來是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醞釀之年。
儘管國內的復工、復產、復學已逐步、有序恢復,但是中國仍然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因此,兩會淡化了增長目標,但外圍環境複雜,國際產業鏈面臨前所未有的再次分工,貿易規遭遇重大調整,致使中國將在短期內處於不利局面,故而鼓勵科技創新、鼓勵自主研發都是重大命題。
科技成為扭轉局面的利器背景下,從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出安防領域未來發展的幾個方向。
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是政府報告多次強調的關鍵詞。以上幾個關鍵詞都與數據分不開,大數據成為戰略資產,怎樣提煉數據、發揮數據價值成為重中之重,而有了數據之後就是洞見。
算法是挖掘數據價值的直接驅動力,人工智慧是大數據發展的創新引擎。眾多以算法起家、深耕AI多年的公司能憑藉自研算法在數字浪潮中獲得先發優勢。
報告中另一關注點是:依法打擊各類犯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公共安全始終是中國堅定不移的目標,在物聯網、雲計算等日益成熟的當下,這一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是警務,將警察從繁重的幕後工作中解放出來,減少不必要勞力輸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抓捕、破案,對海量視頻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智能化分析,實現線索與案件的快捷關聯;未來,甚至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到事前預警。
另外,「應急」和」公共衛生」被反覆提起,一場波及全球的疫情促使制度與防控的跟進,防控繞不開的測溫和人員管控,在安防行業有一定基礎。人員管控是安防企業老本行,安企在非接觸、人工智慧和人員軌跡頗有實踐。
2元1000張人臉照片,背後灰色產業鏈浮現
今年10月,媒體曝光了2元可以交易網站購買上千張人臉照片。這些被商家明碼標價的素材,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滿個人隱私內容的照片。
隨著人們對人臉信息被洩露和濫用的熱議,背後一系列灰色產業鏈被扒出。
黑產圈通過「過人臉」技術,只需一張照片,即可通過技術手段製作出會眨眼、點頭等驗證動作的人臉視頻,幫助買家順利通過各大App的人臉識別認證。由代過人臉識別串連起的黑產供需鏈服務應有盡有且非常繁榮,黑產從業者月收入過萬。
另外,不法分子通過這些虛假人臉信息,可以利用系統漏洞騙過一些平臺的人臉識別機器,進行虛假註冊、電信網絡詐騙、貸款等違法犯罪活動。
今年8月,杭州錢塘新區公安部門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他們批量倒賣非法獲取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
據報導,這些信息在淘寶、閒魚等網絡交易平臺上大肆售賣,而且售賣的人臉信息並非單純的人臉照片,還包含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公民個人身份信息。
而今年年初,浙江衢州也破獲了一起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盜取的信息註冊某金融平臺帳號,非法獲利數萬元。
在我國,《刑法》、《網絡安全法》中都有相關條例。對以非法方式獲取或出售個人信息的責任人員進行嚴格處罰。
人臉識別成房地產標配,南京率先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
今年,一男子戴著頭盔看樓盤的短視頻在網上熱傳,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抓取個人信息的問題受到各界關注。
據多家媒體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售樓處成為標配。
開發商在售樓部設置人臉識別系統,業內人士稱,此舉主要為了區分客戶是自然來訪還是渠道帶客。凡是渠道帶過來的客戶,開發商都會進行人臉比對,如果發現這個客戶之前主動到訪過,則會判定中介帶看無效,不需要付佣金,可以節省幾萬到十幾萬的佣金成本。
根據南方都市報走訪某售樓處發現,人臉識別系統、算法由多家大公司合作完成,能夠同時識別 50 人,戴口罩也可識別;還能持續追蹤看房者路徑,並自動選出最優照片。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這種已經被廣泛應用的人臉識別、無感抓拍技術,屬於非法收集和濫用公民個人信息,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與《民法典》。
據揚子晚報消息,南京率先向樓盤的人臉識別系統出手了。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緊急通知,要求樓盤售樓處未經別人同意,不得拍攝來訪人員的面部信息。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與此同時,有開發商透露,繼南京之後,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近日也向部分新開樓盤和續銷樓盤項目發出口頭通知,要求售樓處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15 位產業領袖,共話安防新十年,「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順利召開
2020年的安防圈,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項目停滯、融資緩慢、研發縮減,沒有人能預料到,中國安防的新十年,是以這樣的狀態開始,不少企業也以這樣的方式結束。
過去十年裡,近千家安防產業鏈廠商,經過無數次物競與天擇,僅留下數十家企業,擁有充沛的資金和技術儲備,迎接新十年。
站在安防新十年的這個節點之上,9月5日,由雷鋒網 & AI 掘金志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在杭州正式召開。
本屆峰會以「洗牌結束,格局重塑」為主題,會上代表未來新十年的15家企業,為現場1000餘位聽眾和線上幾十萬觀眾,分享迎接安防新十年的經營理念與技術應用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