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關於社群運營這個崗位,一直以來都存在幾個誤解:社群運營是運營微信群嗎?社群運營是客服嗎?在開始運營社群之前,首先應該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如果這些基礎的戰略沒考慮清楚,只會把社群運營做成客服,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這幾年,隨著微商、超級用戶、私域流量等模式的興起,加速了社群運營成為企業運營的標配。社群運營這個崗位一時間成了求職領域的香餑餑,但企業也發現社群運營的人越來越難招了。
招來的人,不僅留不住,而且產出也很低。而作為那些想在社群運營領域裡幹點事情的人,往往在入職以後,發現崗位的工作,與自己實際想要的有很大差異。
一、別社群運營做成客服
之所以,有如此情況發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企業把絕大多數社群運營人員當成了客服,甚至連老闆自己都做成了客服。
社群運營中,至少有以下三種場景會發生:
老闆會指揮你在10個甚至更多的微信群裡面推送消息;老闆會主動在群裡面回答用戶的問題,樂此不疲;老闆會手動在工作群、會員群@ 艾特你,要求你解答或處理用戶的問題。這樣的事情幾乎是每天發生的,所以稍微時間一久,你就變成了在群裡面宣布規則、發布通知、解答問題的社群客服了。
而一旦群多了以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時間變成了007,手機不離手,盯著微信群。十分辛苦勞累的工作,不僅沒有得到表揚,反而還會因為回復不及時,有廣告,被老闆挨批。
這是很多初級社群運營的選手,包括一些不懂社群運營的老闆,經常會犯的錯。
當然,這種錯誤老闆肯定是不會承認的。
二、社群運營3個核心目的
一旦你在這樣的工作中,做了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你自己就會產生嫉妒厭煩的心理。甚至對微信群的用戶產生厭惡之情,討厭他們的提問、求助、反饋等等。
如果真的把社群運營當成了客服,這樣的心理反應也極其正常。因為社群運營本來就是不是客服,也不是高級客服。那麼,做社群運營,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村長把它歸納為以下三點:
1. 社群拉新
既然要做社群,首先就得考慮,社群成員從何處來?
是從已有平臺/產品的用戶裡面進行轉化,還是要重新尋找種子用戶再進行培養、裂變。社群拉新是一切流量、運營、交易的前提。
2. 成員留存
當你千方百計的把社群用戶組織在一起,接下來就要思考,拿什麼東西留住他們。
核心回歸到一點,你的社群價值是什麼,你將提供什麼樣的社群服務。社群不等於微信群,所以不是你拉了一個微信群,就有人會願意留下來玩甚至是付費。
社群運營,其實也是一種價值上兌現交付。
3. 付費轉化
不同類型的社群,在轉化上目的上不同的,主要分為兩點:
1)直接轉化
如果你是做IP消費型社群,你需要先把用戶引流到微信群,然後通過各種運營手段,讓用戶在社群裡面付費、分享。
2)間接轉化
如果你是做行業相關社群,用戶會先付費加入社群,再通過運營讓社群用戶進行續費、轉介紹、消費其他周邊產品。
總之,所有社群運營的目的只有一個,用戶買單購買你提供的產品/服務。而三個核心環節,在社群運營中是一個持續的、閉環的過程,所以真正有價值的社群,是具有持續性的。
死群不代表社群死,群只是社群運營中的一個載體而已。
三、社群運營的具體手段
既然社群運營的職責就是實現社群組織的拉新、留存和轉化。那麼,具體的表現手段是什麼呢?村長把他歸納為核心的兩點:
1. 活動運營
無論你是購物消費型的社群,還是垂直的興趣類社群,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讓社群成員在整個交付周期裡面,體驗到你提供了哪些活動。
1)特價活動
比如在寶媽社群裡面,每逢電商大促,或者是社群固定的時間段,就會有各種滿減、滿贈等秒殺特價活動。
2)分享活動
對於美妝、育兒相關的興趣社群,可能每月都會有達人嘉賓來分享相關的知識。
如果你是在企業家社群,那每周或每月的企業家思想匯肯定是少不了的。
3)線下活動
線下活動是社群運營活動中,交付感、儀式感最強的表現形式。
運營好的資源型社群可能每周都有,而一般的社群可能每月或每季度都有一場。
其實具體活動的表現形式要根據社群本身的定位來設定的,一個美食型的社群,可以做食品推薦、健身減肥、線下探店、美食教學等活動。
一個創業型的社群,可以邀請嘉賓分享創業經驗、也可以是創業必修課的培訓,還可以是線下資源的對接大會。
2. 內容運營
社群拉新或裂變,很重要的抓手,就源自內容的輸出。作為社群的成員,除了參加活動外,在這個過程中還看到了什麼?
1)硬核乾貨
對於成長型、興趣型、資源型社群,對於社群內提供硬核乾貨的需求很大。可以是一份行業報告,可以是一篇深度解析的文章,還可以是每周一次的課程分享。
總之,除了讓社群成員動手動腳,更要動腦。
2)品宣推廣
做社群既要對內,也要對外,對外的目的就是為了秀肌肉。
當然,秀肌肉要帶著社群成員一起秀,讓他們有參與感和榮譽感。比如針對會員做專訪,邀請會員做分享,把會員資源對外宣傳,邀請社群成員一起來做一件事情。
可能是一起出本書、一起徒步、一起出本日曆,一起做次公益。這些都是內容的來源,也是為社群做品宣的手段。
社群成員,只有在社群中,可看,可做,可學,才會有收穫感。
個人覺得,取決於社群成員的去留的關鍵因素,除了大家提及的儀式感、參與感、榮譽感、歸屬感以外,我覺得最後都歸為一點,就是社群用戶有沒有收穫感。
購物型社群的成員有沒有領到優惠,買到便宜好貨;資源型社群的成員有沒有進行資源的對接和信息的獲取;成長型社群的成員有沒有在個人認知、技能方面獲得突破。
所以,如何通過活動、內容形式的輸出,讓社群成員有收穫感很重要。哪怕這樣的收穫感一個月/一年只有一次,可能就足夠了。
那麼,關於社群運營具體的運營手段有很多,比如每日紅包,每日總結、每周分享、資源大會、社群日曆、社群月報、內部孵化項目、導師計劃、大咖課、評審會等等。
最後再強調下,一名真正優秀的社群運營經理/高管,應該做哪些事情或應具備哪些能力。
負責社群架構及載體的搭建和運營;負責社群日常活動及內容的組織與輸出;負責社群內外部資源的協調與整合,並實現資源的交付;負責社群運營的定期總結,與會員保持溝通,進行相應的方案調整;負責社群商業化運營的探索,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從而更好的實現社群交付。而社群內的答疑,僅僅是社群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已。正規的社群中,客服是客服,社群運營是社群運營,可以同時歸屬在社群組織架構裡,但對人員的需求及要求是不一樣的。
還需要再強調一點,社群不是慈善組織,商業化變現做不好,社群也將很難運轉。
#專欄作家#
十裡村,微信公眾號:十裡村(ID: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