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本專業方面的基本素質
本專業方面的基本功主要是語言表達、寫作以及書寫等等方面。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語文老師,普通話必須要過關,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甲等。因為普通話不標準,或者方言很重,對學生會有一定的影響。
2、語言文字基本功紮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的基本功。這些包括很多,漢語拼音的基礎知識,語法、修辭以及相關的文體、文化及寫作常識等等。當然這些都是語文老師的專業,大學學的就是這些。我強調的是基本功應紮實,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手到擒拿。
3、寫字的基本功過硬
每一個老師幾乎都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其實在師範學校也非常強調畢業生的「三字一話」。這就是要求畢業生出去後,要會寫粉筆字、毛筆字和鋼筆字,會說普通話。在生活中,確實還有一些老師所寫的字很難看。有的是年紀比較大的語文老師,也有的是剛入職的年輕人。可以想像,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難看,對學生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起碼,當學生的字寫不好的時候,你不好意思去說教他,這應該是很難堪的事。所以字寫得好的語文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大多字都寫的不錯。在應該是受到了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內在修養方面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內在修養方面主要包括兩大點,第一是道德品種,第二是豐富的情感
1、語文老師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語文老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即閱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訓練;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品德人格,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學會怎樣做人,怎樣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可以說,這是語文老師的兩大職責。所以語文老師不僅要能教好書,還要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品德影響和教育學生。有人的說語文老師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老師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首先要能做到;要求學生要有文明的行為,自己就必須待人禮貌。要時刻記住,老師站在三尺講臺上,眾目睽睽之下,自己的言行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學生的「監督」,並將在學生的心靈裡留下深刻的印記,都在影響著學生。所以語文老師首先必須提升自己的人格品德修養,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激發學生熱愛語文,才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2、語文老師應該具有豐富的情感
有心理學家指出: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感情,那麼其思維、記憶等認識機能就會受到壓抑和阻礙。無論何等抽象的思維,沒有情感都不能進行。
語文教學,更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以情感為動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入情感因素,以情感人。現在的語文教材大都是文學名著,大凡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這是因為我們雖然與作者處於不同的時代,經歷不同的人生,但是樸素的人類情感,或者共同的文化源泉,會使我們有著相似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體味出作者的情感。
有一句話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要讓學生體味到作者的情感,教師首先得付出真情,使文體的情與讀者的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老師對作者如何寫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修辭手法等等,會不厭其煩地分析得非常透徹,但對文章中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往往輕輕帶過,要不就是簡單地照本宣科,說是白色恐怖下的憂鬱之情,這都是不得其味的教學。 情感性是文學作品最根本的審美特性,可以說,沒有至深的愛就沒有人性的深度。教學時老師如果能注情於書,專情於課程,抓住能調動學生情感的根本,就一定能品出味,讀出情,悟出理。例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充分體現了諸葛亮對蜀漢劉氏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膽忠心。如果教師本身沒有豐富的情感,又怎麼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呢?在教學中,教師應先進入角色,或縱情渲染,或娓娓而談,或瀟灑飄逸,或沉鬱頓挫,學生就會很快進入角色,並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文學作品的情感或啟示。
所以語文教師本身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有較強的語感能力,才能使學生體驗、領略文學作品中豐富的情感。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滿腔熱情,並能把那種熱情化作一種強大的感召力,以此來感染學生,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調動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也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所以,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性格開朗、慈眉善目、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笑容滿面的人,而不應該是一個成天板著一張臉,不苟言笑或者沉默寡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