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位肺癌術後的患者前來諮詢,「運動是不是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得了癌症的人是不是就不能運動了?」我很疑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繼續講道,「我們小區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肺癌患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出院後他堅持每天跑5公裡,本意是想讓身體更健康,但是三個月後卻發生了腦轉移,這難道不是運動惹得禍嗎?」
有人說,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而癌細胞能通過血液進行轉移,所以運動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其實,這種觀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癌細胞是浸潤性生長的,只有當部分細胞脫落後進入血管和淋巴管,或直接脫落至器官表面,才會引起轉移,這與癌細胞本身的特性有關,而與是否運動沒有關係。
還有人說,運動的時候身體會顫動,有可能導致癌細胞脫落,引起腫瘤細胞的擴散和轉移。其實,這只是大家「一廂情願」的想法。癌細胞可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脆弱,它的脫落是自然生長到一定階段的結果,不可能蹦一蹦就掉下來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體表的腫瘤,如乳腺癌、甲狀腺癌、轉移的淋巴結、皮膚黑色素瘤等,最好不要擠壓和摩擦,機械性的刺激確實有可能會增加癌細胞脫落轉移的機率。
科學家們認為,適當運動對癌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有積極作用,比如:緩解化療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期以及增加病人的抗癌積極性等。
1. 緩解化療副作用
大家都知道,化療會有一些副作用,如噁心、嘔吐、便秘、脫髮、乏力、出虛汗、嗜睡等,這是因為化療可以破壞和幹擾細胞存活和生長,進而殺死癌細胞,但是也會對正常的細胞造成一定的影響。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肌肉力量,從而緩解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 提高免疫功能
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在健康狀態下可以吞噬癌細胞,避免形成腫瘤,但當人體免疫力不足時,癌細胞會成倍的聚集並形成病灶,導致癌症。癌症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症患者多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況。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更好的抵禦癌細胞,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3. 延長生存期
大部分觀察性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疲勞感。以乳腺癌為例,大量的研究顯示,適當運動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對16項研究進行薈萃分析發現,運動可以降低48%的乳腺癌總死亡率,28%的乳腺癌特異性死亡率。
4. 增加抗癌積極性
良好的心態對於治療癌症是至關重要的,運動是一種有效緩解壓力的手段,可以消除抑鬱、消極、焦慮、緊張等不良的情緒,使人心情愉悅,增加癌症病人抗癌積極性。
癌症患者可以運動,但是一定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並且避免高強度的運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以下是癌症患者運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 適度和適量
在癌症治療和恢復期,建議做低強度運動,如走路、拉伸等,一般20分鐘左右即可。在恢復後的無疾病或疾病穩定期,可以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如遊泳、跑步等,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每周運動3~5次。
2. 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和場地
不宜在飯後立即運動,也不要在空腹時運動,飯後1小時運動比較合適;注意天氣和季節變化,過冷或過熱時應該減少運動量;宜在公園、林間、草地、田野、水邊等空氣新鮮和環境清靜處運動;不要在水溫過低的泳池內遊泳,以免感冒。
術後;合併合作急性感染;體溫升高,病情反覆;某些部位有出血傾向;有明顯惡液質的病人等。
癌症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性為一種慢性疾病,癌症患者不要以為自己是個病人,只能躺,不能動。我們鼓勵癌症患者適量運動,與癌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