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媒體23日的報導,在這次疫情肆虐的關鍵時期,北歐的發達國家利用投機取巧的心理,消極應對這次疫情帶來的危害,試圖通過「群體免疫」來贏得最終的勝利,被美國雜誌媒體稱為應對新冠病毒的一場「豪賭」。
瑞典是繼英國之後的第二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在4月駐美國大使就曾宣布,斯德哥爾摩已經有30%的人達到了「病毒免疫」,在5月份將會實現完全的「群體免疫」。然而在瑞典的公共衛生部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底首都出現抗體的人員比例僅有7.3%,同時瑞典的因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臨邊幾個國家的總和,成為歐洲最高。
儘管瑞典政府仍在極力地為他們設定的「利民政策」開脫,但是眼下的成績卻顯得格外的刺眼,國內的多家媒體都以大寫的「失敗」,來形容瑞典這次自認為完美的抗疫模式和成果。在瑞典首都7.3%的人群擁有抗體已經屬於國內最高水平,在其他地區平均水平只有3%左右,遠遠地低於專家所預期的20%,距離真正的群體免疫更是天壤之別。
根據國際公共衛生組織的認同觀點,一個國家或地區至少要70%到90%的抗體攜帶率,才可以達到理想意義的「群體免疫」效果。時至今日瑞典依然沒有採取強制隔離措施,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該國的各類營業場所依然在正常營業,對於這種寬鬆的防疫政策,試圖讓民眾擁有自主性已經是極其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事件的醞釀,也引起了瑞典醫學界對政府「群體免疫」的抨擊。有醫學專家表示該國距離政府所說的「群體免疫」還差得遠,或許根本就沒辦法實現。這種形式既危險又不切實際,這種「群體免疫」的愚蠢嘗試就是「通過殺人來實現的」。
瑞典的人口只有一千餘萬人,同時瑞典的老齡化也十分嚴重,但是瑞典的死亡率如今一躍成為歐洲第一。主要是因為移民聚居區存在著大量的易感染人群,生活條件差讓他們無法在家得到隔離;此外可能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人,把病毒又帶進了養老院,造成老人的集體感染。
瑞典老齡化嚴重也造成了老人易感染的風險,而且養老院的設備不足以支撐醫療救治,這些高齡的患有基礎病的感染者,一旦感染病毒基本就很難再存活下來。瑞典政府雖然已經承認了在養老機構的抗疫問題上存在過失,並且也加大了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但是對於「群體免疫」的政策方針依然沒有絲毫動搖。
瑞典目前的防疫措施依然是口頭建議:建議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建議勤洗手;不建議聚餐,不建議出國等。但是這種建議並沒有任何的懲罰,你做與不做完全取決於你的自主性。時至今日「群體免疫」也沒有證實是否對新冠疫情有效,康復者免疫力多強,能持續多久都沒有一個準確定論。
但是瑞典的抗議戰略總設計師表示,這種「群體免疫」並不會產生完全阻止病毒的自然免疫力,還是需要和疫苗相結合,才能達到最終的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