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說—我的創業故事】陳有慶:一代儒商 赤子之心

2021-02-23 中國僑商聯合會

導 語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流傳著可歌可泣的拼搏、奮鬥、奉獻的故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秉承愛國愛鄉優良傳統,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熱情支持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湧現了一批批彪炳史冊的僑界精英和眾多優秀代表人士,譜寫了一篇篇情系故土、回報桑梓的動人華章。

中國僑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始終心系60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和3000多萬歸僑僑眷。近年來,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致力於中外合作交流,中國僑聯搭建起特聘專家委員會、中國僑商聯合會、新僑創新創業聯盟等多個平臺和載體,並以此為工作抓手,拓展聯繫了一大批僑界專家、創新創業代表人物和僑資企業家。他們當中,既有著名僑領,也有新僑中堅力量,更有青年「後浪」。他們將家族傳承、個人夢想與這個偉大時代的呼喚緊緊相連,積極投身經濟發展、民生領域、科研攻關、法治建設、創新管理、公益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支重要力量。

創業維艱,奮鬥以成。為了展現僑界專家和創業者們在前進路上的不懈追求、家國情懷和民族擔當,我們選擇了其中部分代表人士,聽他們感念過往、娓娓道來,雖然他們只是千百萬僑胞中的一小部分,所展現的故事也只是大時代浪潮中的幾朵浪花,但已足夠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偉大時代的浪潮是如何澎湃和激動人心的。接下來,我們將陸續登載《僑說——我的創業故事》。

陳有慶:一代儒商 赤子之心

陳有慶,1932年生於廣東潮陽,是泰國巨富陳弼臣的長子。他的奮鬥歷程,濃縮了華僑世代的奮鬥歷程,集中反映了一代華僑的使命感。

從商之道:誠信為本謹慎穩妥

陳有慶的父親陳弼臣出生在泰國。1944年,陳弼臣同泰國的幾位好友一起創辦了盤谷銀行。

1954年,盤谷銀行的第一家海外分行在香港開業。在香港,陳有慶先後就讀於華仁書院和領英中學。當時的陳有慶並沒有料到,香港不僅是他馳騁金融界的開始,也造就了他「僑通天下」的一生,成為愛國、愛港、愛鄉的華僑典範。

陳有慶在香港奮鬥了幾十年,在銀行、保險、貿易等領域都作出了相當顯著的成績。他獨到的眼光和果斷出手的做法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在經營中堅持誠信為本、重情守信的傳統精神,經營出一個成功且廣受稱譽的企業。這種帶有傳統中國儒商精神的行事作風,亦使得陳有慶相識滿天下,與他交往的人幾乎都成為他的朋友。幾十年來,陳有慶在生意上建立了廣泛人脈,這也成為他回報祖國和社會的重要基石。

陳有慶總結出一套經商理念,認為主要有四點:誠信為本;穩妥謹慎,循序漸進;與時俱進,靈活變通;富人情味,重情守義。在這一理念下,陳有慶縱橫商界多年,即使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很少招致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僑界典範:赤子之心為僑服務

作為著名僑領,陳有慶在海外華人圈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號召力。他先後擔任過多個商會組織的會長,在僑界發揮了領軍人物的作用,貢獻良多。

多年來,陳有慶一直致力於推動大陸與香港、臺灣地區乃至世界範圍的交流與合作。1975年,六位香港銀行家發起組織了同業團體「志同會」,不久陳有慶也加入進來並成為最活躍的成員之一。當時,中國銀行準備邀請香港銀行界人士組成旅行團訪問內地,陳有慶收到邀請函之後率先答應,並被同行一致推舉為訪問團團長。這次訪問,是香港銀行界在1949年後最早正式組團到內地交流,意義十分重大。陳有慶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成為了團友一致信任的團長。1983年,陳有慶再次率團訪問北京,此訪使陳有慶及其訪問團成員有幸成為了最早知道香港將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人。

1995年,陳有慶肩負起自1983年訪問北京後最重要的任務——以團長身份率領志同會訪問臺灣。當時大陸和臺灣幾乎沒有交流,香港雖然和臺灣來往相對頻繁,但銀行界從未有過代表團訪臺,特別是志同會這次訪問臺灣,會員中有大陸中資銀行的代表。當時,兩岸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大家對訪問能否成行都比較擔憂。後來,在陳有慶的多方周旋下,所有的參加者最終都獲得了通過。

1998年,陳有慶出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第41屆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成立於1900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華商組織。當時正值香港回歸祖國的過渡期,政府和民間對落實「一國兩制」沒有經驗,加上又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經濟持續下滑,失業率屢創新高,社會氣氛低沉。作為商界領袖,陳有慶充分發揮香港中華總商會的作用,廣泛動員商界人士,全力支持新成立的特區政府:通過舉辦座談會、諮詢會、研討會,加強與其他商會的溝通;聯合香港中華廠商會、工業總會、香港總商會等香港僑界社團,大力支持政府推出多項減稅、退稅和凍結收費項目等措施,配合政府穩定和繁榮經濟;與香港十多家商會和社團聯合發起籌辦「香港是我家」活動,與近300多個社區組織合辦一系列節目,營造樂觀和積極進取的社會氣氛。應該說,陳有慶在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陳有慶還積極促進僑胞社團的交流。1981年,陳有慶和廖烈文等潮籍領袖在香港創辦了首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國際潮團聯誼年會自創辦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30多年來從未間斷,年會舉辦地點遍及全球各主要國家,國際潮團總會已經成為天下潮人共同的盛會,更是海內外潮團共同擁戴的一面旗幟。

世界華商大會作為全球華商兩年一度的盛事,目的在於為海內外華人、華商提供一個寬闊的發展平臺。1991年,陳有慶積極參與了首屆世界華商大會的組建。2009年,作為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的陳有慶再次率規模龐大的僑商會代表團,赴馬尼拉參加第十屆世界華商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為了加強香港僑團的凝聚力,2004年香港各僑界社團組織聯合組建了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由於德高望重,陳有慶被推選為創會會長,2006年陳有慶又蟬聯第二任會長。

愛國愛港:參政議政獻計獻策

陳有慶認為,華僑在國家的對外發展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一直以來,不論以何種身份到國外活動,他都積極向當地的朋友講解中國的發展,以增進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信心,從而鼓勵他們投入中國的經濟建設。對於多年來盡心盡力服務華僑、服務國家的陳有慶,國家也給予他特別的重視和尊重。

1984年12月19日,陳有慶作為觀禮團成員,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英聯合聲明籤署儀式,見證了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時刻。在陳有慶看來,籤署聯合聲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彰顯了中國的尊嚴和日益強大,深切地感到這一天來之不易,這更加激發了陳有慶服務祖國的熱情。

1988年-2008年,陳有慶連續四屆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此期間,他積極參政議政,先後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通過香港為內地吸引海外投資、爭取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市場等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

對於能夠連續四屆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有慶感到特別榮耀。他說,「能代表香港市民參與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是崇高的榮譽和重大的責任。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不但要傾聽港人的訴求,還要了解內地的經濟和民生,這樣才能提出中肯及合乎國情的建議和意見,為國家的立法工作出謀獻策。」

2000年,香港特區政府特別授予陳有慶「金紫荊星章」,以表彰他的愛國愛港精神以及為祖國和香港地區作出的貢獻。

情系桑梓:回報家鄉熱心公益

1983年,陳有慶隨父親陳弼臣回到家鄉潮陽峽山。陳氏父子捐建了峽山學校,旨在為當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1985年,父子二人率領泰國六十多人連同香港好友主持學校的開幕儀式。在陳氏家族的帶領下,很多潮籍的僑胞紛紛返回潮州,陸續興建了醫院、道路和學校,促進家鄉的發展。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陳有慶和不少香港僑領來到災區了解災情,看到同胞受難,陳有慶心中十分難過,於是他帶頭倡議並聯名致信中央政府,請求批准動員海外華僑援建北川中學。這個建議很快得到批准。陳有慶又帶頭捐款,並運用自己在僑界的影響力,廣泛呼籲僑領和各界人士踴躍捐款。他自己帶頭捐款300萬港元。2010年8月,新北川中學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

陳有慶表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只要大家充滿愛心,願意為他人送去溫暖,加上有適當的引導和組織,有法治的保障,我相信,內地慈善公益事業一定會快速、健康地發展。」

相關焦點

  • 一代儒商的家國大義
    該劇講述了口商(張家口商人)呂俊傑的事業、愛情、家國故事,展現了一部別樣的英雄史詩,不僅重現了張庫大道從晚清到民初的發展歷史,更體現了張庫大道在促進民族經濟往來、加強民族融合和繁榮中外貿易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真正實現了現實題材與傳奇題材之間的交織融合,也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張家口。  家族、商戰、命運三位一體,歷來是傳奇題材的創作熱門。《塞上風雲記》自然也不例外。
  • 潮人物|潮籍賢達陳有慶、陳幼南榮獲紫荊勳章
    國際潮團總會永遠榮譽主席陳有慶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紫荊勳章、常務理事陳幼南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銀紫荊星章。大紫荊勳章陳有慶主席履歷概述:1932年,出生於廣東汕頭潮陽。1946年,從廣東前往香港念書。
  • 一把「良心尺」成就一代儒商,天安門第一面五星紅旗就用他的布料
    它的故事不簡單,這裡出了一代儒商孟洛川,新中國在天安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用他的布料。所有的一切,都起源於一把「良心尺」。清末民初,十八歲的孟洛川開始主理瑞蚨祥商號,主營綢緞、布匹和成衣。他無意中聽說一些商家賣給顧客的布料不夠尺寸,於是他就給自己店裡製作了一把特別的尺子。
  • 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在創業之初,他流落上海街頭,身無分文,靠賣字維持生計,落魄潦倒至幾乎絕望。然而,張謇 「以強毅之力行其志」,不棄不舍,高瞻遠矚,一路前行。從創辦絲廠艱難起步,一生創建企業20多家,行業涉及紡織、農牧、機器製造、冶煉、電氣、鹽業、食品、印刷、市政、金融、交通、航運、地產、電影等許多領域。張謇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的興起作出了卓越貢獻。
  • 森赫電梯董事長李東流榮獲「孔子儒商獎」
    2016世界儒商大會暨第七屆「孔子儒商獎」頒獎活動在山東濟寧聖都國際會議中心同期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企業家代表匯聚濟寧,用儒家語言共話商界傳奇。 森赫電梯董事長李東流榮獲「孔子儒商獎」 本屆儒商大會以「儒濟天下,商興四海」為主題,旨在通過表彰儒商楷模、交流儒商思想、增進友誼、深化合作,促進儒商思想與現代經營理念有機融合
  • 《塞上風雲記》熱播 徐梵溪上演創業歷險記
    該劇由著名導演林峰執導,韓棟、徐梵溪領銜主演,講述了一代儒商在家國危機面前、山河巨變之中如何堅持商道、挪移乾坤的精彩動人故事。劇中,徐梵溪飾演孫鵲喜,有著經商的天賦。在家庭遭受變故後不甘沉淪,上演了女銀行家的創業歷險記。在《塞上風雲記》中,徐梵溪飾演呂俊傑的夫人孫鵲喜。在呂家遭受變故後,有著自己沉穩的內心盤算。
  • 一代儒商端木賜
    子貢,儒商鼻祖,原名端木賜,複姓端木,字子貢,春秋末年衛國黎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鶴壁市濬縣人。子貢是個通才,如果放在武俠小說裡,這就是一個打通了任督二脈的天才高手,放眼整個天下已難逢對手。作為孔門師兄弟中的佼佼者,他才能卓著,辦事能力強,處理政事手段高,曾做過魯國、衛國兩國的丞相,這一點不要說在孔門弟子當中、就是放在整個春秋時代也是難能可貴的。
  • 新儒商學會|傳承儒商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以上景點充分體現了儒商精神的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和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蹟,影響一代又一代,成為璀璨的東方明珠。杞縣古雅的喬家大院真實記錄了喬貴發、喬致庸、喬景儀、喬映霞、喬倜五代人以誠信為本,靠辛勤勞作、聰明智慧、開拓進取、以儒治家、以儒興商的儒商楷模風範。喬家從開草料鋪和豆腐坊做起到開錢莊匯通天下,富可敵國。
  • 商之大者 利己利人——從徐錦全營商之道論儒商文化的重要意義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中醫藥界的交流合作,該會多次與香港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會合辦學術會議,我對徐博士「士魂商才」之認識,始於2003年,2005年合作舉辦香港「中醫藥全球大會」。徐博士雖在商界發展,但他遵循克己復禮,以義取利,其具備的知識、仁慈、膽量之品行非能用概括語言可詮釋。徐博士處世坦率,富而好禮,我認為,這種儒商本質在當今商業社會裡是極其需要的。
  • 吳君哲:願在網際網路堅守以義制利、以利弘義的儒商精神
    儒商概念最早出自春秋戰國,相傳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賢人。其中子貢不僅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對儒家思想理解透徹並將之發揚光大。經商天賦更是令人交口稱讚,被後世尊為西南財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他的信仰,他從不依靠損人賺取利益。這種重義薄利的精神也使他成為儒商的鼻祖,成為商界備受推崇的聖人。
  • 顏炳罡:儒商就是「士魂商才」
    4月18日下午,「會盟天下儒商」高端論壇現場,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顏炳罡在演講中這樣詮釋現代儒商精神的必備品格。在他看來,道德仁義,是士魂,謀利需要商業的才幹,是商才,由此而言,儒商就是「士魂商才」。儒與商:同源異途,並不矛盾  論壇現場,顏炳罡首先向在座的企業嘉賓闡釋了自己對「儒」「商」二字的理解。所謂「儒商」,即儒且商。
  • 趙娜:正心正念,常懷赤子之心
    直到今天,她仍舊銘記畢業時校長的囑咐「常懷赤子之心」,因為常懷赤子之心的人陽光、真誠、簡單,拿得起放得下。畢業後,趙娜一直在北京銀行從事公司信貸業務。在此期間,每天白天實地走訪企業,晚上回到行裡寫報告、做放款手續。趙娜趣稱,當時的狀態是「人車合一,貼地飛行北京城」,有時候上午在昌平,下午就在大興了,像是「活導航」一樣。
  • 儒商巡禮:臨清飛達汽車摩託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明臣
    說起怎樣走創業之中,趙明臣的經歷中有許多曲折、艱辛的故事……上個世紀70年代,趙明臣考取了臨清市京劇團,在京劇團扮演武生角色。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74年,在一次樣板戲《杜鵑山》演出過程中,他不慎從半空中摔落下來,從此終止了演藝生涯,也打破了自己的明星夢想。面對家庭的負擔,趙明臣堅強地選擇了創業之路。
  •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舉辦「懷赤子之心,聽張謇故事」 專場演講會
    為推動學校師生從學校創始人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近日,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舉辦「懷赤子之心,聽張謇故事」專場演講會,採取視頻直播的方式,全體師生在線收看。演講分為「從狀元辦廠到實業救國」「求國之強當先教育」「開民智、明公理」「從慈善到公益再到中國近代第一城」四個章節,擷取張謇人生歷程中投身實業、教育、文化、慈善等故事,展現了張謇不平凡的一生。演講會綜合運用聲、光、影像等藝術表現形式,以演講為主線,貫穿專家深入淺出的分享和感悟,使觀眾身臨其境,仿佛與張謇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 第二屆「儒家文化與新時代儒商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社會主義...
    魯網11月21日訊(記者 李震)11月21日,第二屆「儒家文化與新時代儒商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召開。山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兼省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張小梅,省工商聯副主席郭建禮,省儒商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袁慶宏出席會議。
  • 黎紅雷對話林安梧:新儒商與陽明心學
    2021年1月7日晚,博鰲儒商論壇研究院2021開年巨獻、新儒商論道公益直播系列總四十一期,由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中山大學黎紅雷教授,與臺灣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原主任林安梧教授對話《新儒商與陽明心學》。林安梧教授與黎紅雷教授是多年的老朋友,分別專攻新儒學與新儒商,都主張儒學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晚的對話就從「新儒學」與「新儒商」的關係開始。
  • 儒商大會在濰坊市設分會場
    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定於6月30日在濟南舉辦。此次活動採取線上、線下融合辦會模式,主會場設在濟南,在濰坊等16市設立分會場,會期一天。此外,廣泛邀請世界500強、行業領軍企業及青年企業家代表參加,嘉賓可通過儒商青企會會議軟體線上參會。
  • 章丘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氏「祥」字號儒商文化
    儒商是儒家思想在商業經營中的運用和創新。舊軍孟氏「祥」字號是中國近代實踐儒商的傑出代表,研究、挖掘、借鑑其文化資源為我所用,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也是推進現代文明的迫切任務。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說:我開始意識到企業經營應有的真正目的。這個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更不是肥經營者之私囊,而是對員工及其家屬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負責。此後,我把「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京瓷的經營理念。因為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這後一句也必不可少。
  • 【巾幗創業故事匯】高臺胡曉春的花房故事:我的幸福感來自家庭~
    【巾幗創業故事匯】高臺胡曉春的花房故事:我的幸福感來自家庭~ 2020-05-28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孔子誕辰2567年76代嫡孫評講儒商文化
    孔子76代嫡孫孔令多教授進行題為《做好人,做儒商》的演說。 胡耀傑 攝  中新網青島9月28日電 (記者 胡耀傑)9月28日下午,在青島市傳漢堂進行了隆重的紀念孔子誕辰2567年活動,活動中,孔子76代嫡孫孔令多教授,以儒家的"經世致用"哲學在經濟領域的成功運用,評講儒商文化,以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