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良心尺」成就一代儒商,天安門第一面五星紅旗就用他的布料

2020-12-12 尋訪逸聞趣事

在淄博周村古商城,有個景點叫瑞蚨祥,遊客到此都聆聽講解。它的故事不簡單,這裡出了一代儒商孟洛川,新中國在天安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用他的布料。所有的一切,都起源於一把「良心尺」。

清末民初,十八歲的孟洛川開始主理瑞蚨祥商號,主營綢緞、布匹和成衣。他無意中聽說一些商家賣給顧客的布料不夠尺寸,於是他就給自己店裡製作了一把特別的尺子。

瑞蚨祥的尺子比標準尺子多出一寸,尺子上十個「寸」的刻度有十個字,兩段分別是「天」和「地」,中間依次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店員每天上櫃前,掌柜的總要做訓誡:上了櫃,你手裡拿的就是天地良心,決不能虧了顧客。於是,瑞蚨祥的「良心尺」很快就傳開了。

靠著一把「良心尺」,瑞蚨祥在百姓心中贏得了口碑,從此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從周村走向了全國,各大城市都有了連鎖店,瑞蚨祥成了商界典範,孟洛川也成為一代著名的大儒商。

由於瑞蚨祥厚道誠信的巨大影響,和貨真價實的產品質量,新中國在天安門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自然而然就選擇了瑞蚨祥的綢緞面料。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國旗(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隨著天安門廣場上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的響起,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
  • 杜林:用生命護衛五星紅旗
    「『護衛國旗,重於生命』,這八個字是護衛中隊隊員宣誓時的誓詞,也是官兵用心血和汗水鑄就的諾言,這種獨特的精神特質已融入一代代官兵的血脈靈魂。為了展示五星紅旗風採,維護偉大祖國的尊嚴,我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國旗護衛隊中隊長杜林說。
  • 這一堂課來得正是時候!今年《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為五星紅旗自豪...
    這一堂課來得正是時候!今年《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為五星紅旗自豪與驕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五星紅旗的陪伴下,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與祖國共同成長。在2019《開學第一課》的錄製現場,來自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師生代表,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護旗手們帥氣登臺,莊重地將一面去年9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過的五星紅旗,遞到了他們手中。孩子們滿臉都是自豪,他們接過的是五星紅旗,銘記的是愛國熱情。70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時任澳門濠江中學校長的杜嵐女士衝破阻力,帶領全體師生在校園裡毅然升起了澳門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 戰俘營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之後,主席團公布了國旗的製作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
  • 建國70年•解放檔案丨羅定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這是羅定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時光飛逝,昔日的硝煙早已散去。不久前,筆者在羅定市黨史辦看到了當年十四團製作的五星紅旗。見證了那次升旗儀式的王大成老師及老戰士葉欽南、王以炎和國旗保存者邱鼎元的後人,向筆者講述了加益中學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前後的故事。
  • 天安門國旗升旗手高紅甫:共執行6200餘次升降旗任務,零失誤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升旗手---高紅甫回想中華民族屈辱的近代史以及艱苦無二的新中國成立過程,毫無疑問現在的和平生活是用無數仁人志士的生命換來的,五星紅旗的"中國紅"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就"。所以每一次升國旗的肅立不僅是尊重國家、尊重國旗、尊重自己,更是在尊重那些逝去的英雄們!
  • 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一)張謇,江蘇南通人,赫列歷史上十大商人。他集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於一身,兼農業水利專家、城市設計師、金融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和詩人於一人,被譽為中國「近代實業之父」、中國近代現代化先驅。他一生取得的成就和擁有的盛譽,翻遍中國歷史,無人能出其右,幾乎舉世無雙。
  • 一代儒商的家國大義
    紈絝出身的呂俊傑,面對家破人亡的悲慘人生不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不斷成長、學習各種手段技能,終究蛻變為一代實幹企業家;孫鵲喜也沒有僅僅秉持「出嫁從夫」的理念,在丈夫亡命天涯的日子裡,她跳脫出後宅束縛,成長為白手起家的女銀行家。面對舊時代的權貴惡勢力,他們不僅沒有成為車輪下的塵埃,反倒「弄潮兒向濤頭立」,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將所面對的腐朽陳舊盡數摧毀。
  • 他是第一位護旗手!70年前就將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
    如果問你,五星紅旗是何時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我想,大部分可能都會說:1997年7月1日。
  • 周村「瑞蚨祥」尺子很特別,一尺多出一寸,虧的是布賺的是良心
    被央視的《記住鄉愁》欄目深深吸引了,今天要講述的是老字號「瑞蚨祥」的那把「良心尺」的故事。我是個郭德綱的相聲迷,號稱「老和部隊」隊員。郭德綱有個介紹搭檔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的段子,用「頭頂盛錫福,腳踩內聯昇,身穿瑞蚨祥」來形容王老爺子的豪氣。
  • 在祖國心臟擎起五星紅旗
    習主席語重心長地說,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是重要的國家典禮,你們要牢記職責使命,堅持一流標準,用實際行動捍衛國旗尊嚴。習主席叮囑大家,冬天室外溫度很低,要注意防寒保暖。那年正月十五,天降瑞雪,以往「冬不穿棉」的國旗護衛隊官兵換上嶄新的大衣,以全新形象執行升旗任務。「身上暖了,心裡更暖。習主席惦記著普通一兵的冷暖,激勵國旗護衛隊全體官兵牢記囑託、不負重任。」杜林說。
  • 不褪色不變形,月面展示的首面國旗出自武漢這所高校
    中國在月球上放置的第一面五星紅旗。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點火起飛,起飛前,一面五星紅旗在著陸器上展開,這也是中國在月球上放置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剛剛獲悉,這面特殊的五星紅旗出自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團隊之手。採用鉸鏈機構懸掛於嫦娥五號著陸器一側的五星紅旗,面積為200mm*300mm,重量為11.8g,布料較同等大小的普通布料製成的國旗略重,但不皺、不變色、耐極端高低溫。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上的國旗則是一面實實在在的旗幟。
  • 黃護父子:儒商成就修橋慈善佳話
      來源| 公益時報圖| 來源網絡微信編輯| 吳麗萍宋室南渡,商品流通活躍,海外貿易空前繁榮,泉州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一橫跨七八百年的古橋,依然巍然屹立,默默述說著數百年來的滄海桑田。安平橋輝煌至今,可是,倡建這座恢宏工程的儒商、慈善家黃護,卻鮮有人知。  黃護其人黃護,生於宋元祐年間,父親黃碩馬是個儒生。黃護秉承父訓,從小讀書習文,十七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名落孫山,失望之餘,轉習經商。
  • 人民解放軍升起天安門廣場新年第一面國旗(附視頻)
    2018年1月1日,晨曦微露天安門廣場上無數人聚集於此,靜候歷史性的一刻
  • 五星紅旗設計者曾聯松 從"盼星星盼月亮"獲靈感
    於是,他決定在旗面上設計星星,以體現共產黨的英明偉大。  曾聯松的摯友張公度回憶:「有一天,他叫我上閣樓看一樣東西,是用油光紙剪制的國旗圖案。那五顆星在旗面上從左上角到右下角排列,五顆星是大星領頭,依次四星排下來。他問我怎麼樣?我說這不成了領帶了嗎?一點不像國旗。他見我反對,自己也搖頭了。」
  • 2019《開學第一課》——五星紅旗下的新學期(附完整版視頻及觀後感寫作指導)
    連日來,「五星紅旗有14億護旗手」的轉發刷屏,網友們滾燙的表白,澎湃著動人的愛國情懷。為什麼五星紅旗讓所有中國人為之熱淚盈眶、奮發圖強,甚至不惜用生命來捍衛她的尊嚴?2019年9月1日晚8點,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推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在CCTV-1和全國的孩子們見面了。
  • 北京旅遊攻略,第一站必須是「天安門」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 天安門廣場的旗杆高32.6米,為何國旗只升到28.3米?很少有人知道
    相信有不少讀者朋友都去北京天安門廣場看過升旗儀式,筆者也去過一次,當時為了能夠親眼目睹五星紅旗伴隨著朝陽冉冉升起,愣是在廣場上等了整整一晚上。等待的過程雖然漫長,但當看到國旗升起的那一刻,自豪感從心底油然而生。
  • 「降將」和「小百姓」的堅持,成就五星紅旗
    1889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面國旗——大清的「黃龍旗」出現了,也稱「黃底藍龍戲紅珠圖」。黃天,青龍,紅日,倒也頗具「中國特色」,就是太難畫了……1912年,隨著大清的垮臺,這面使用了24年的國旗走入了歷史。
  • 中國萬歲--今晨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側記
    數萬中華兒女在天安門廣場經歷了一個狂歡之夜。今晨,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他們再次熱血沸騰。  伴隨著《歌唱祖國》的樂曲,36名身著橄欖綠的國旗護衛隊員,高擎長5米、寬3·5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旗,邁著矯健的步伐跨過金水橋和長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