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古至今都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無限嚮往

2020-12-22 澎湃新聞

人們從古至今都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無限嚮往

2020-01-09 0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廣西師大出版社

青山綠水、土地荷田、竹林木屋、土灶大鍋、粗麻衣飾、鳥禽牲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瓢飲一簞食……這是一個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給自足式的田園生活的圖景。

也不知從何時起,鄉村逐漸開始站在城市的另一面,成為一個理想化的存在。人們想藉由前現代的田園牧歌,對抗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信息過載,環境汙染、交通擁堵和狹窄的住宿空間等帶來的焦慮。

因此,一大批有關於「慢生活」的話題、綜藝、網紅湧現。然而人類對於「田園牧歌」式的追求其實一直都存在,從未減弱過。它們出現在漢張衡作《歸田賦》,晉陶淵明書《歸去來兮辭》和《歸田園居》組詩中,古羅馬時期詩人維吉爾(Virgil)所創作的《牧歌》裡。

隨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發展,「鄉村別墅文化」也開始興盛,許多詩人和藝術家開始從以此汲取靈感,創作出了一幅幅流傳百年的名作。

《田園合奏》出自誰之手

文丨王加

在法國巴黎羅浮宮,陳列著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德農館第 711 號展廳永遠擠得水洩不通。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和藝術愛好者為了近距離與「麗莎姐」親密接觸,可謂擠破了頭。可當所有參觀者簇擁在《蒙娜麗莎》前自拍發朋友圈以示到此一遊之後,在匆匆離去的途中,幾乎沒人注意到這面展牆的背後還懸掛著一幅看似不起眼,卻在西方藝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名作。

懸掛在《蒙娜麗莎》展牆背後的《田園合奏》

提香《田園合奏》,1510,法國巴黎羅浮宮

《田園合奏》(Le Concert Champêtre)在完成後 5 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和兩位威尼斯畫派大師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歸屬關係,而這幅名作與喬爾喬內(Giorgione)《暴風雨》的完成,更是標誌著在文藝復興時期,畫作中風景(Landscape)通常以背景陪襯出現的方式自此邁上了開山立派之路。

喬爾喬內《暴風雨》,1510,義大利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近距離欣賞《田園合奏》,一股鄉間清新怡人的氣息撲面而來。提香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愜意悠閒的自然氛圍 :位於畫面中心的一位紅袍紅帽、衣冠楚楚的貴族青年正懷抱魯特琴坐在草坪上彈奏 ;身旁一位農夫裝扮,與他比鄰而坐的捲髮男子則若有所思地側耳傾聽。二人的對面,一位手持牧笛的裸婦背對觀者席地而坐,似乎正聚精會神地等待魯特琴彈奏部分的間歇,好讓牧笛加入合奏。在圖中左側,另一位裸婦手握玻璃壺往大理石池中倒水。在前景四人組身後的中景部分,一位牧羊人正趕著羊群途經此處。畫中的風景隨著相互穿插的丘陵和房屋,在背景中以焦點透視向遠方延展,畫面盡頭的山巒遵循了達·文西「遠山因透視而為藍色」的理念,給整幅作品增添了一望無垠的縱深感。從《田園合奏》層次清晰、明暗相間的自然風光中我們可以看出,這裡的風景並不是在完成幾位主人公的勾勒之後被「硬塞」進畫面的,而是與在場人物和諧地融為一體。

和同時代繪畫創作需要凸顯宗教或古典神話故事情節的敘事性不同,《田園合奏》最特別之處在於並沒有講述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儘管如此,兩男兩女在一派安逸祥和的田園風光中演奏音樂的情境,或許是關於詩歌和音樂的寓言,因為畫作中的一切都蘊含著不同的暗喻。兩位裸女可被視為兩位男子想像中美的化身,手捧玻璃瓶的女子與坐在草坪上的另一位持笛女子分別意指掌管悲情詩和田園詩靈感的繆斯女神。根據亞里斯多德在其《詩學》中的區分,兩位男子中彈奏魯特琴的貴族青年代表崇高的抒情詩人,在他身旁聆聽的捲髮小夥則代表普通的抒情詩人。算上畫中的兩位裸女和中景中前行的牧羊人,五人沒有任何言語上的交談,相互間所有的交流全靠音樂來完成。上述人物中的隱喻,加上象徵和諧的魯特琴與寓意田園牧歌的牧笛,畫家似乎希望通過音樂的合奏營造一種世俗和理想之間如詩般的對立,進而凸顯「理想的愉悅」之美。而畫中的田園,則是實現這種意象美的絕佳情境。

提香《田園合奏》的樂手局部

歸隱田園,自古便是我國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方式之一。漢張衡作《歸田賦》,晉陶淵明書《歸去來兮辭》和《歸田園居》組詩,均表達了對田園生活充滿憧憬的詩意概念。然而,田園精神並非是我國獨有。古羅馬時期詩人維吉爾(Virgil)所創作的《牧歌》(The Eclogues)被視為歐洲田園詩歌的源頭,他在《牧歌》第二首中如此寫道:

啊,你跟我到簡陋的鄉村去吧,

住在平凡的茅舍裡以獵鹿為生,

你可以揮動木槿的綠葉來趕著群羊,

並且跟我在樹林裡學著山神歌唱......

......但是我們認為山林比任何地方都好,

眈眈的獅子追逐著狼,狼又追逐著羊,

而戲躍的山羊則追尋著繁華的丁香……

……看,耕牛已經回家,牛軛把犁懸起,

將落的夕陽已經加長了它們的影子,

但愛戀還燒著我,有誰能使相思停止?

……

除了維吉爾的詩歌,視他為典範的賀拉斯(Horatius)關於鄉村隱居生活的頌辭同樣影響深遠。後者在其《長短句集》(Epode)的第二首中充分表現出人們能夠脫離世俗,從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中獲得快樂:

幸福的人啊,博愛的諸神允諾他,

用自己的雙手耕作祖傳的土地!

猶如黃金時代的凡人那樣快樂,

他擺脫了凡俗之事對金錢的憂慮!……

……他是多麼幸福啊,人在濃蔭裡,

古老的樹木緊緊庇護著他。

頭枕鮮嫩的青草,他無憂無慮,心無牽掛,也無害怕。

隨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許多詩人和藝術家開始從古代文學中汲取創作靈感。對維吉爾和賀拉斯詩歌的重溫,讓人們開始嚮往田園生活,並促成了鄉村別墅文化的興盛。記述鄉村景色和鄉村生活的文學作品不僅是別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推動了風景畫藝術脫穎而出,成為獨立體裁。與但丁和彼得拉克並稱為「佛羅倫斯文學三傑」的作家薄伽丘,於文藝復興初期便在其《薄伽丘論詩》(Boccaccio on Poetry)的《論異教神譜》(Genealogia Deorum Gentilium)中認為,繆斯女神就活躍在能夠令人愉悅的鄉村環境中:

如果在任何時候……(繆斯)離開了她高高的王座,帶著她神聖的智慧親臨土地,那麼她從來不會棲息在國王雄偉的宮殿或者奢華便利的居所,她寧可光臨陡峭山坡上的巖洞,或者茂密成蔭的樹林……在那裡,山毛櫸和其他的樹木都伸展著自己的肢體,指向天堂,在那裡,它們用自己新鮮的綠葉鋪成厚實的陰涼……那裡還有清澈的泉水和銀白色的小溪……那裡有羊群和獸群,還有牧羊人的小屋或小棚,沒有受到任何現代住宅的困擾,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平和與安寧。

近百年之後,被譽為「偉大的洛倫佐」的洛倫佐·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門下著名詩人波利奇亞諾(Angelo Poliziano)也創作了歌頌鄉村生活的《田野》(Rusticus)。有了上述文學著作的支撐,《田園合奏》的誕生應算是順應潮流。通過畫作對田間優美自然風光和悠然自得氛圍的描繪,加之畫中人所隱含的各種與上述詩歌情境相吻合的寓意,可以看出畫家本人顯然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並嚮往田園生活。

(節選自《畫外有音》,王加,有刪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田園牧歌,西方繪畫,人文主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在刷寶APP看完李子柒的視頻 你嚮往她的田園牧歌生活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瓢飲一簞食……生活在安靜的鄉村環境中,李子柒過著自給自足式的田園生活,她在那個山間小院中,演繹著人們可望而不可即、平凡無奇卻又無法實現的田園牧歌。30年後,讀詩的人嚮往詩中的生活,但難以離開現實世界。只有李子柒,成功逃離現實與城市,演繹出成人專屬的田園童話。在那個童話故事中,李子柒更像是一名生活美學的探險家。她用最原始、手工的方式,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的生活美學,傳承現代人忽視的手工工藝。
  • 重慶的春天,藏在田園牧歌的彩虹花束裡
    緊接著,走馬怒放的桃花,放牛坪妖豔的梨花,印盒如雪的李花,潼南金黃的菜花……都像郵遞員一樣把春天遞到每一個人心中。如果是往年,這些地方都被愛春惹春的重慶人佔據。但2020年的春天,格外不一樣。疫情之下,閉關在家,隔著窗感知到的春,多少有些落寞和無奈。於是,我們出發了,抱著把重慶最特別的春意,親自送到大家手中眼中心中的野心。
  • 《小夏蒂》:為什麼人們都嚮往「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在我所遇到的人中,絕大多數的人都嚮往著陶淵明先生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甚至還有人表示,等自己以後不需要再為了生活而奮鬥時,他會遠離城市,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隱居。還記得以前,都是鄉下的人想要來到大城市,因為這裡的工作機會多,賺錢比較容易,但背井離鄉是真的苦。
  • 竹色天香,迷你世界的田園牧歌,這是你嚮往 的生活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研遊醬,李子柒小姐姐的田園牧歌是不是很嚮往呢?有多少小姐姐小哥哥都非常的嚮往,竹子可以說是裡面特別增加韻味的部分了,正好一個粉絲小姐姐看到了之前我分享的螢火蟲的文章,想讓研遊醬來個竹林風螢火蟲的感覺,我想就建個竹林小屋吧!
  • 江山版「李子柒」,有沒有勾起你對田園牧歌的一切幻想……
    與你分享江山資訊 | 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江山我們一路與你同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90後女孩李子柒過著如詩如畫的田園生活讓深陷「鋼鐵森林」的人們將視線再一次投向了鄉村生活而在江山張村鄉的大山中,也有兩位「李子柒」般的姑娘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 周末,不妨來一曲田園牧歌!
    花溪農場主打的是一種有機生活,這種有機生活,是從休憩、食物、能源、用水、空氣、交通以及通訊等,在生活之中慢慢匯集的。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慢下來,成了人們的精神追求,花溪農場,正是可以慢慢品嘗生活的好地方。
  • 事不過三魔咒,《嚮往的生活》為何不再被人嚮往?導演親自回答
    但是只要到了第四季,就必定會走下坡路,比如說如今《嚮往的生活》。在許多人看來,《嚮往的生活》第四季越來越不像「生活」,更像是一群明星和嘉賓到郊外旅遊。論田園生活氣息,遠不如李子柒種土豆、收土豆到烤土豆,也不如華農兄弟挖竹筍燉雞。
  • 到摩爾多瓦 尋找田園牧歌(國家人文地理)
    &nbsp&nbsp&nbsp&nbsp摩爾多瓦駐華大使館供圖&nbsp&nbsp&nbsp&nbsp對位於歐洲東南部、與烏克蘭和羅馬尼亞相鄰的摩爾多瓦,不少中國人會稍感陌生;但只要造訪過這個擁有世界最大地下酒窖、歐洲最古老巖洞修道院的國度,就一定會被其田園牧歌式的風情打動。
  • 天瑞麒麟,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化身
    麒麟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麒麟也有著許多美好的寓意。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
  • 「第五季生態農場」用新奇塑造人們嚮往的田園生活
    第五季龍水鳳港生態農場用新鮮新奇塑造人們心中嚮往的田園養生休閒生活。為北京市民周六日及小長假提供了一個周邊生態休閒遊的好去處。6.6萬平米熱帶雨林果蔬觀光採摘休閒中心種植著蓮霧、火龍果、番石榴、波蘿蜜、芒果等20多種熱帶水果。進入園內聞著水果的芳香,看著火龍果的粉紅、波蘿蜜的翠綠、沙糖桔的金黃和甘蔗的絳紫。好像已置身在海南島的椰林裡。
  • 繁華落盡看餘暉,巧姐的「田園牧歌」
    每一筆著墨之處,都讓人們感受到濃豔的富麗堂皇,可是在這繁華的表面之下,卻是暗流湧動的凋敝,大廈將傾的前兆。錦繡之下的悲涼,是曹公一生的經歷與悲歌,他冷眼看透人世間的滄桑與悽涼,在潦倒之時,要把那些眼中看到的繁榮景象都用筆端記錄下來。
  • 從劉禹錫陋室銘看古今生態觀和耕育田園生活
    談到唐朝時期的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詩豪」劉禹錫,大家都知道的是他的佳作《陋室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做過連州刺史,和他的古代的自然生態觀、康養觀以及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在廣東省連州劉禹錫紀念館裡,可以看到劉禹錫的政績和他的生態自然觀的形成。
  •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你嚮往的生活 柏廚新中式廚櫃醉花間幫你實現
    最近,慢綜藝《嚮往的生活》第四季回歸,節目向所有在被快節奏生活折磨的人們展示了另外一種安靜而緩慢的生活方式。一個小屋,幾畝田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呼朋引伴,做最愛的美食,在夜色中對著月亮小酌,聊人生聊過去聊自己。
  • 峨眉文旅項目新IP:高橋小鎮田園牧歌
    據恆邦峨眉城市公司高橋小鎮項目田園風貌負責人李陳元介紹,該項目以高橋鎮內溪、塔、山、田、林、文為基底,將打造野趣、古樸的田園牧歌特色小鎮。同時,項目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利用其原有的地形地貌,呈現大面積的田園農業景觀。此外,項目還將引進大量精品民宿,打造自然「 探險」遊玩地點,在峨眉山下營造一方田園牧歌生活樂園。(記者 楊心梅)
  • 科技創新和田園牧歌 激發詩人創作靈感
    昨日,參加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的全國詩壇名家走進成都戰旗村、七裡詩鄉城市綠道、成都市規劃館、瞪羚谷數字文創產業基地等具有當地代表性的點位進行採風創作,體驗田園生活之美,也感受高新產業、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魅力,天府文化的深厚底蘊為詩人們提供了無盡的靈感源泉。
  • 維吉爾的《牧歌》
    「牧歌式場景」中酬唱對答,彼此誇讚,互贈禮品等,成就了這部傳世經典《牧歌》,加上他後期兩本傑作《農事詩》和《埃涅阿斯紀》,維吉爾因此成為與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媲美的「西方之父」,影響了後世許多大家。詩人、畫家們繼承維吉爾的傳統,謳歌自然、愛情和鄉村生活,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與緬懷,對理想中世外桃源的追尋,至今不衰。但在寫作技法上,《牧歌》並非無本之木,承上啟下,它的許多章節的詩歌表述、對話範示都脫胎於更早一些的古希臘時期著名詩人忒奧克裡圖斯的傳世之作《田園詩》。
  • 現實版的世外桃源,藏在都市裡的田園牧歌!
    現代,城市與田園逐漸對立,我們搬進城市,離田園越來越遠。以呈現田園牧歌生活為主的李子柒,為什麼能成為當今中國最火的網紅之一?她的田園牧歌之火不僅在國內燃爆,更是火到了國外。▲來源:李子柒多少人渴望獲得這種生活,但是卻又無法忍受耕種的辛苦、鄉村的不便、孤獨的侵襲、焦慮的不安。
  • 在白水畈,邂逅一場田園牧歌
    又是一年豐收季,慶豐收迎小康,9月21日上午,鹹寧市高橋鎮白水畈田園綜合體喜氣洋洋,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鹹寧主會場活動在這裡舉行
  • 【專欄作家】張琴《田園牧歌》:紅高梁​
    鄉愁將永遠失去可以觸摸的載體,華文作家張琴《田園牧歌》為我們唱響了最後一曲輓歌,觸動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痛!  十多年前,讀者閱散文中西雙語《田園牧歌》後,說:"這是中國田園牧歌留下的最後文字"。  這本書從作者苦與甜、悲與歡兒時記憶裡,足足沉澱了幾十年才以變成鉛字出版問世。2005年5月出版,第二年該書在西班牙國際書展,破例安排首席華文作家現場六次簽名。
  • 拳王播求嚮往田園生活,豪言禁慾不愛美女,卻在護士面前暴露本性
    後來,播求接受了中國拳手一龍的挑戰,最後卻輸掉比賽引起了較大爭議,很多人都不相信一龍有打敗拳王的實力。時至今日,拳擊迷們依然在播求和一龍比賽一事上持有很多看法,可身價上億的播求已經解甲歸田了。播求不追求物質生活,儘管條件有資格讓他去揮霍,可他還是選擇過上田園生活,每天都會親自下田種地,捕魚烤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