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聯商圖庫
近日,「十元店」名創優品傳出IPO的消息。成立6年來,這家主打廉價日用消費品的連鎖店開店超過3600家,年銷售額達到170億元。但是,在其神話般的擴張背後,創始人葉國富精心設計的灰色金融鏈條正在暴露出巨大風險。
「看不懂我們的人,就像十年前你看不懂阿里巴巴一樣。」2016年,初中畢業的葉國富站在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上,自信的隔空「教育」線下零售的一眾大佬。
葉國富自有驕傲的資本。在短短3年時間裡,他將一家名為「名創優品」的十元店,發展到2000家自營和加盟店,年銷售額近100億。
到2018年底,「名創優品」的店鋪數量已經達到3600家,銷售額170億。
以一家店鋪平均200萬元初始投入成本計算,「名創優品」如果全部以自有資金投資,至少需要70億元人民幣。
但葉國富既沒有借錢,也沒有融資(僅去年下半年接受了騰訊與高瓴資本的10億元戰略投資)。他依託「名創優品」設計了一個複雜又龐大的資金盤,藉助P2P平臺、現金貸高炮、押金資金池等構成一個資金閉環。
但是,這一閉環能夠存在的基礎是名創優品能持續為數千名加盟商創造合理利潤。一旦風頭過去,名創優品的加盟店陷入大面積虧損,加盟商撤資,借貸違約,極有可能引發葉國富的資金盤分崩離析。而葉國富闖入現金貸灰色地帶並經營催收業務,則為其本人和名創優品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
加盟商沉澱資金超過20億
公開信息顯示,成立於2013年的名創優品發展迅速,到2018年底已在全球開店超過3600家,年銷售額170億。
名創優品的病毒式擴張速度令人矚目。2013年,名創優品開店僅27家;2014年,開店數量猛增至373家;2015年又增至1075家;2016年底達到2000家,當年銷售額97億元。
在這個過程中,名創優品所依賴的模式是「加盟與合作」,加盟商承擔承擔品牌使用費、門店租金、裝修費和首筆鋪貨的貨款,名創優品則負責門店營運和員工招聘及商品配送。
在這一模式中,加盟商相當於LP投資人,只出資不需要管理,名創優品相當於管理人(GP)。迄今為止,名創優品的直營和合作店佔比4成,加盟店佔比6成。
加盟商要投入多少成本呢?根據名創優品公布信息,以單個店鋪為例,加盟商需要繳納品牌使用費8萬元(每年繳納)、貨幣保證金75萬元,貨品保證金是首批配貨和後續每次入貨的抵押金,免去加盟商的訂貨煩惱,店鋪裝修費35萬。合作期限至少3年。在合作期內,加盟商還要承擔店鋪租金、水電費、員工工資、工商稅務等。
因此,加盟商初次投入至少要200萬資金,僅交給名創優品的押金就有100萬-120萬,僅此一項,2000多家加盟店就為名創優品沉澱資金20億以上。
這20多億的資金沒有任何監管措施,名創優品既可以用於開設自營店,也可以用於對外放貸(後面詳細講述)。
目前,名創優品自營與合作店數量大約1400家,如果按自營與合作店5:5比例計算,名創優品至少需要投入自有資金21億元。這恰好接近葉國富從加盟商手中收取的加加盟費和保證金。
在行業欣欣向榮,加盟商都能賺錢的時候,沒有人會關心沉澱保證金的去向以及安全。一旦加盟品牌走下坡路,加盟商普遍虧損時,加盟費就會面臨「擠兌」,這時候才是考驗品牌商資金鍊條的時刻。
1/3店鋪陷入虧損,加盟商淪為肉雞
名創優品的加盟商賺錢嗎?其真實回報率有多少呢?巨大的初始成本壓力下,為何還有眾多加盟商選擇名創優品?
這就不得不提到名創優品的收益結算模式。按照雙方協議,加盟商每天分享前一天營業額的38%(食品、飲料33%)現金作為收益,名創優品分享62%的現金收益。
三和大神去工地搬磚才能享受的日結現金的待遇,被葉國富別出心裁的應用到線下零售加盟領域,竟然收到了奇效。
名創優品創立之初,其模式確實有獨到之處,早期加盟商沾了品牌紅利的光,還是賺錢的。但隨著快速擴張與市場競爭者的增多,名創優品後期加盟商不得不面臨虧損風險。
據投中網報導,名創優品的工作人員曾透露,10%的店鋪處於虧損狀態,原因是選址不理想和租金過高。而另有媒體曾報導曾,根據測算,名創優品約三分之一的加盟店處於虧損狀態。
真實情況如何呢,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公開數據測算一下加盟商的投資回報率。
截至2018年底,名創優品3600家店實現了170億元的收入,平均單店年收入472萬元,月均收入39萬元,日均收入1.3萬元。
而截至2016年底,名創優品2000家店實現收入97億元,平均單店年收入485萬元。這說明,隨著名創優品店鋪數量的快速增長,其年均收入出現了下滑,單店運營效率並沒有得到提升。
按日均1.3萬元收入計算,按照名創優品和加盟商62:38的分成比例,加盟商年均收入為180萬元。
再來看看加盟商的成本,店鋪方面,名創優品大多選址在市區繁華地段的大型商場內,150-200平方米的店鋪租金少則10萬每月,多則20幾萬,按最低10萬計算,每年租金支出120萬。
4-5名店員每年成本15萬-20萬。水電費每年1.5萬;工商稅費按15%的稅率計算,至少27萬元;還有加盟費每年8萬元;計算下來,加盟商每年固定開支171萬-176萬。營收支出抵消後,加盟商白忙一年。
如果再算上第一年支出的一百多萬的押金成本,加盟商實際是虧損的。
實際上,按照加盟商的押金和開支計算,每年的資金投入接近300萬元,按10%的年化收益率計算,店鋪每年淨利潤至少30萬元才有投資價值。倒推計算可知,單店年均收入至少要600萬元,加盟商才能獲得10%以上的利潤率。這一年均收入金額比目前名創優品的實際數據高近30%。
按年均收入600萬元計算,日均營業額需要達到1.67萬元,按每天正常營業10個小時計算,每小時要實現營業收入1670元。根據名創優品披露的客單價30元計算,每小時需要有55名顧客,平均每分鐘一個人買單!除了常年排隊的網紅店以外,恐怕沒有哪家店鋪能達到這樣的顧客密集度。
當然,要提高單店營業收入,除了增加客戶數量外,也可以通過提高客單價解決。但名創優品70%以上的商品都是10元單價,這個短期內似乎也難以改變。
而且商品價格提高,客群數量必然會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名創優品門店的收入似乎撞到了天花板,加盟商淪為名創優品大肆擴張、吸納巨額保證金模式下的「肉雞」。
從現實看,名創優品的發展現狀也遠遠未達到葉國富曾吹過的泡泡。葉國富曾表示,到2020年全球開店6000家,一般在海外,營收破600億。但如今,開店數量已經實現60%,但營收只實現了28%。
要在2020年實現600億的銷售,名創優品的銷售收入要在接下來的兩年內翻兩倍,單店年均收入達到1000萬,除了財務造假,商評君實在是想不出有什麼可能性。
截圖來自名創優品公開披露信息
曾與名創優品互撕過的諾米家居創始人陳浩曾指出,名創優品的大多數商品都是耐用品,復購率低,其店鋪必須用高客單價來保證銷售額。
名創優品是金融玩家的遊戲,開店數量的暴增反而暴露了其加盟成本越來越高、加盟商虧本倒閉、國內擴張速度驟減的多重經營風險。事實上,名創優品多數加盟商很難逃離「開業3月流水下滑,開業2年出現虧損」的怪圈。
零售外衣下的灰色金融版圖
當然,對葉國富來說,名創優品「肉雞」加盟商是否賺錢並不重要,他的財富秘密在於這一模式背後的複雜資金池閉環。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在葉國富的金融版圖裡,既有面向C端個人投資者的P2P平臺作為資金端,也有向B端加盟商發放經營貸款的資產端;除此之外,葉國富還悄悄布局了現金貸業務,其現金貸高炮產品年化利率高達360%。
更為詭異的是,葉國富還雄心勃勃的進軍了催收業務。其互金布局之廣,遠遠超過一般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業公司。與其說名創優品是一家線下零售連鎖,其更像一家披著零售外皮的放貸公司。
2015年,葉國富成立了P2P網貸平臺分利寶,平臺運營主體為廣東分利寶金服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22億元,實繳資本5500萬元。
2016年1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葉國富換成他的老部下莫勁雲。分利寶是廣州市普惠金融協會副會長單位、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理事單位,而葉國富本人還是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的副會長。
截至2019年5月底,分利寶累計交易總額58.45億元,借貸餘額2.95億元;當前出借人數3209,當前借款人數401。
新網銀行披露信息顯示,2017年8月7日,分利寶完成全量業務上線存管。從規模看,分利寶的存量規模不大,2017年待收餘額最高的時候是5億左右。
投資標的方面,分利寶平臺上的融資項目都是企業融資項目,單個標的金額為100萬元,期限分3個月、4個月、6個月和12個月。3個月的標的年化利率7.5%,6個月的年化利率8.5%,12個月的年化利率9.5%。
從借款人基本資料看,大部分屬於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根據此前名創優品的對外宣傳文案,由於以加盟的方式開一家名創優品店投資額在200萬元左右,一般的中小投資人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因此,分利寶就推出了加盟商融資服務,平均資金成本為年化18%。因此,分利寶僅從資金利差上就賺了加盟商8%以上。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分利寶部分借款人借款金額疑似超過了監管允許的「單個法人在單一網貸平臺借款金額不得超過100萬」的規定。
如企業經營融資項目B1906023和B1906024項目,兩者借款期限均為12個月,借款金額100萬,借款人均為福清某公司,借款人月收入均為32萬元,負債0元。這種高度雷同的內容難道是巧合嗎?
此前,曾有媒體質疑,葉國富的分利寶平臺有自融嫌疑。加盟商藉助實體店或自有資產擔保,通過分利寶融資開店,獲得的資金用於向葉國富支付品牌加盟費以及保證金等。
本質上講,出借人的資金通過加盟店之手回流到葉國富手中,完成了一個內部循環。部分店主更是通過這種融資方式,放大了投資槓桿,其背後的風險不言而喻。
而葉國富在此過程中,沒有提供任何資金,卻一魚多吃,不僅吃了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的資金利差,還積累了20多億的無息資金池,每年僅資金池就有一大筆無風險利潤入帳。
根據分利寶此前的公開宣傳,分利寶已經構成一個閉環金融生態系統,其成功應用於名創優品等大型品牌連鎖機構,為這類品牌機構代發12000多人的工資與報銷、3000多家供應商的結算款、1000多家線下門店的結算款。
現金貸高炮年化利率達400%
通過名創優品沉澱了幾十億的加盟資金後,葉國富將觸角伸向了最賺錢的領域:現金貸。這裡不得不佩服葉老闆,一個做10元店零售起家的老闆,金融嗅覺竟然好過大批搞互金的專業人士。
2015年6月,葉國富成立了廣東缺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月,廣東缺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又設立了子公司廣州借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從時間上看,這應當是最早的一批現金貸公司了,二三四五也是2015年才轉型現金貸的,拍拍貸2015年還在虧損,2016年推出現金貸產品曹操貸以後,才成功上岸。可見葉老闆才是真正的互金圈老司機啊。
企查查顯示,廣州借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名下有兩項軟體著作權,分別是「借錢麼」和「缺錢麼」。其中,「缺錢麼「是葉國富的拳頭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缺錢麼」自稱與多家城商行、消費金融公司達成合作,最快10分鐘即可放款到帳,其申請門檻低,年滿18歲,有身份證就能取。是幫助中國數億工薪群體、白領精英和大學生解決急周轉、借錢難的小額貸款。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在安卓市場上下載「缺錢麼「後,顯示軟體開發者為廣東缺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最後更新時間為2018年10月17日。而根據監管的要求,2017年之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嚴禁面向大學生開展校園貸業務。「缺錢麼」為何還公然將大學生列為目標客戶,令人費解。
在聚投訴2018上半年投訴量≥100件的現金貸平臺裡,「缺錢麼」也和買單俠、微博錢包、信用白條、360借條等眾多機構並列進入投訴榜單中。互金商業評論搜索「缺錢麼」,相關投訴貼高達699起,大多涉及高利貸、暴力催收、轟炸通訊錄等情形。
例如,投訴人李先生發文稱,他在「缺錢麼」借款7次,最後一次借款2220元因變故出現逾期,92天後逾期費用高達2042.4元,計算下來綜合年化費率高達400%!
李先生稱,「缺錢麼」在3個月的時間裡更換了4個外包催收公司,全部暴力催收!辱罵通訊錄的親朋好友,並且將家裡老人氣病!
李先生在投訴中表示,他個人願意償還合理合法的本息費用。李先生提交的與催收人員的對話記錄顯示,他提出先償還1000元本金,其餘的過幾天再給,但遭到催收人員拒絕。
「缺錢麼」的利息到底有多高,互金商業評論查看聚投訴上幾十名借款人提交的截圖發現,「缺錢麼」逾期一天費用為本金的1%,且累計不封頂!加上收取的砍頭息和利息,綜合年化費率高達400%。
如董先生2019年3月13日提交的投訴顯示,他欠款1000元,逾期100天後,逾期費用1000元,平臺強行從其借記卡劃扣2000元後,APP借款頁面顯示他仍需要償還360元。
2018年3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網際網路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對互金逾期債務催收行為進行了規範,其中明確要求,對於以利息、違約金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債務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超過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不得對超出部分進行催收。
具體標準是什麼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法規,民間借貸年利率24%以內的受法律保護,超過36%為無效。從目前全國各地法律宣判的互金公司與借款人之間的官司看,法院僅支持互金機構收取24%以內的綜合費率。
不得不提的是,「缺錢麼」此前就曾因暴力催收被海南電視臺曝光。
據海南電視臺「直播海南」欄目2018年11月17日報導,海南儋州的符女士2016年在「缺錢麼貸款平臺app」上借了三千塊錢,最後有兩期逾期,廣東缺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委託催收公司追索5000多元的逾期費用,催收人員不僅一天數百個電話簡訊轟炸符女士通訊錄的親朋好友,還向符女士的丈夫梁先生以及親友手機上發送了PS的淫穢圖片和文字。
在採訪記者質疑對方這種極端催收方式是否合適時,廣東缺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振振有詞的回覆稱,「怎麼催收不是你來決定的,你要是覺得侮辱到你可以去投訴啊。」不僅如此,該公司工作人員還揚言,只要符女士不結清逾期費用,對其通訊錄的狂轟濫炸就不會結束。
從眾多投訴中可以看出,「缺錢麼」是一款典型的毫無風控、單純依賴高利息覆蓋高逾期的違法714產品。自誕生以來,714產品就成為互金行業眾多投機分子賺快錢的工具。哪怕監管三番五次下禁令,央視315重度曝光714平臺後,仍有不少投機者鋌而走險,轉到地下放貸。
從本質上講,現金貸高炮產品是現金貸行業的毒瘤,扭曲了整個互金行業的價值觀。就連牛津耶魯畢業的高材生、富二代都經受不住誘惑,投身714高炮,可見對互金行業毒害之深。此外,高炮產品的大行其道,也惡化了互金企業在監管和公眾輿論中的形象,加速了很多一刀切政策的出臺,最終傷及的是合法合規的從業者。
互金商業評論亦注意到,聚投訴裡有一部分用戶借款後自始至終未嘗還過貸款,也從未和平臺協商償還合法本息,這個少數群體顯然是網貸老賴,對這部分用戶,借款機構完全可以運用合法合規的催收及訴訟手段,並將其上報至百行徵信等機構的黑名單。
但對那些努力還款且主動和平臺協商償還24%以內費率的借款人,現金貸機構則不應拒絕。如果為了逼迫用戶支付超出國家法定標準十幾倍的利率,不惜動用暴力催收工具,顯然踩了紅線,觸犯了法律。對此類情形,決不能簡單的用一句「欠債還錢、催收有理」來解釋。
轉型為「三無」現金貸產品導流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在缺錢麼APP裡,廣東缺錢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3月26日公布了一份「嚴正聲明」,稱有不法公司、機構和個人假借公司旗號以提供網絡借貸的名義進行詐騙活動,並表示,公司已經完全停止現金借貸業務,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進行網絡現金借貸。
但是,奇怪的是,直到2019年6月20日,仍有人在聚投訴上投訴稱,「缺錢麼」持續在進行暴力催收。可見,「缺錢麼」就算不放款了,暴力催收並沒有停止。
因此, 「缺錢麼」所謂「停止現金借貸業務,可能是該公司懾於監管政策,為躲避風頭轉型做導流業務。
在「缺錢麼」APP內,有多個疑似高炮產品,互金商業評論點開其中一個產品,沒有披露主體信息,也未披露任何放貸資質證明。
而根據規範網際網路信貸的「141號文件「,「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缺錢麼」為無資質現金貸產品導流,顯然違規了。
「缺錢麼」疑似為現金貸高炮產品導流
此外,公開信息顯示,「缺錢麼」運營主體也沒有網際網路小貸牌照,並不具備合法放貸資質。但自「141號文」下發直到其發布公告為止,「缺錢麼」一直在開展現金貸業務。
2015年,廣東賽曼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了人人收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人收」),註冊資金5000萬。人人收公司介紹顯示,其在成立後一年多時間裡,存量資產規模已達近12億,並在全國分公司配備專職催收員將近 200 個。
截止目前,已在北京、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十幾個城市設立了分公司,並在2016年創辦了催收學院。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3月24日,人人收穫得來自老闆葉國富的A輪融資。
而企查查信息顯示,葉國富持有間接持有人人收97.88%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商評君的疑問是,葉國富的人人收是否曾參與過旗下現金貸產品「缺錢麼」的催收工作?
(來源:互金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