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滅亡是因為鉛中毒?誰才是讓羅馬帝國崩潰的真兇?

2020-12-18 冷知識總局

筆者在前不久寫了一篇羅馬跟尿液的不解之緣,裡面簡單講述了在羅馬時期的人民在生活是如何利用尿液的,包括但不限於洗衣服、漱口等多種神奇的用途,而後發現有不少吃瓜群眾還是對羅馬文明感興趣的,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的誕生。

如果有讀者對羅馬文明歷史有研究的話,你應該會在《羅馬帝國的衰亡史》裡看到作者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觀點:鉛中毒是導致羅馬帝國衰亡的一大罪魁禍首。

在讀這篇文章之前,筆者需要先普及一個知識點:鉛是有毒的,它全身上下都是毒!在鉛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如果洩露了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人產生一系列併發症嚴重至死亡;而現代醫學中早已明確的證明了鉛中毒將會導致智力衰減、生育能力降低,嚴重的還會導致貧血或痛風等,長期的鉛中毒還會大大的減壽。

以鉛為原料的羅馬輸水管

好了,在普及完鉛元素的危害性後,接下來筆者就要簡單聊聊鉛和羅馬帝國的不解之緣,以及為何會有一大批吃瓜群眾會認為鉛應該為羅馬帝國的衰亡負責。

1,羅馬與鉛

關於人類最早將鉛用於實際應用中,應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時期,當時的腓尼基人在先西班牙附近發現了大量的鉛礦,而得益於其可塑性以及廉價性,鉛很快就在建築業以及手工業快速推廣了開來……直到人們的餐桌上開始出現鉛製品,這才開始出現大問題。

最早出現鉛中毒的筆記是出現在希波克拉底的記載中,他發現鉛礦場的礦工普遍出現了貧血的現象,不過當時的醫學沒有貧血這個概念,是現代學者通過其症狀描述將其診斷為貧血。

從這裡開始,古代羅馬人乃至後世的歐洲人開始了在鉛製品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好了言歸正傳說回羅馬和鉛的不解之緣,鉛製品在羅馬帝國的生活中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大至城市的公共設施如水管或建築,小至生活上常用的杯子以及餐盤,這些羅馬人每天生活所必須要接觸的用品大多數都含有超量的鉛,並且貴族攝入的鉛往往是平民的幾倍至十倍。

進行聚餐的羅馬貴族

關於這個觀點,1983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曾有學者計算過羅馬人體內攝入的鉛含量:貴族為250微克,平民為35微克,奴隸為15微克。也就是說,羅馬人體內的鉛含量往往和身份成正比,身份越高越富裕的羅馬人,體內含有的鉛含量往往會越高。

2,羅馬對鉛錯誤的認知

在沒有現代醫學以及元素認知的時代,羅馬人對鉛的危害幾乎是一無所知。貴族體內攝入超過250微克的鉛,這將會導致長期的鉛中毒,而羅馬帝國後期貴族絕後多,並且戰鬥力弱或許也和長期的鉛中毒有關。

而為何貴族攝入的鉛含量往往能達到平民的接近十倍呢?這要牽扯到羅馬人嗜酒的習慣了。

不管是羅馬時期,又或是是歐洲更往後的中世紀時期,想要吃一口甜的都是極其昂貴的。而這又為什麼和羅馬人嗜酒的習慣扯上關係呢?

這其中涉及到了一個化學原理:羅馬帝國時期的葡萄酒大多數都是酸的,而在某個巧合下,有羅馬人發現將葡萄酒倒入鉛製品的器具煮沸,會得到甜的葡萄酒。這下好了,甜味有了這還是羅馬人最愛的葡萄酒,這讓貴族如何能招架住。

但這種甜蜜的背後,是藏著劇毒的。本來用鉛製品喝水就對身體有害,但當葡萄酒中的醋酸和鉛離子結合後,這毒還真不是1+1等於2可以說明白的,你只要明白一點就足夠了:羅馬貴族喝下的這種「甜味葡萄酒」,是其體內鉛含量長期超標的一大因素。

咋在這裡就拿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舉例子,在韋爾格以蘇偉託尼烏斯的文字記載中發現了其長期鉛中毒的症狀:面色蒼白、神經衰弱以及長期通風,這不就是典型的鉛中毒嘛。而在蘇偉託尼烏斯的文字中曾寫道:克勞狄烏斯在年輕時的嗜酒導致了這些症狀。

......簡言之,他經常說話做事心不在焉,使人覺得他不知道或不明白自己是誰,正在和誰說話

長期喝鉛元素超標的葡萄酒,或許是羅馬貴族階層不斷衰落的一大誘因,而貴族階層的墮落,也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之一。

3,鉛中毒,到底應不應該為羅馬帝國衰亡背鍋?

其實在整個歐洲大陸,在中世紀晚期前不管是哪個時代的貴族都或多或少有鉛元素超標的現象。關於羅馬帝國的衰亡的原因是鉛中毒這點,筆者並不認可這個觀點,或許鉛中毒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千萬種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會是根本原因。

早在公元一世紀起,羅馬帝國就有人意識到鉛製品對健康的危害性,而羅馬不斷推進的制陶技術創新以代替鉛製品,也有其中的原因。

而許多羅馬史愛好者認為鉛中毒造成了羅馬人口大規模下降的觀點,其實並不嚴謹。羅馬的人口大規模降低和布匿戰爭有關,當然還能扯上羅馬的小麥減產等多種因素,和鉛中毒有點關係,但這個鍋實在太重了,鉛中毒實在是背不起啊!

鉛中毒沒有導致羅馬人口大規模下降是有資料記載,而並非筆者張嘴就來的:公元前28年,羅馬有四百萬左右的人擁有公民權,到了公元前8年則增加了大約二十萬羅馬公民,而至46年,根據羅馬人口普查公民數量超過了六百萬人。所以說,鉛中毒導致大量羅馬人口死亡或降低生殖能力無法繁衍後代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跟腳。

最後總結:鉛中毒或許在羅馬的某一時期對人口造成了影響,乃至貴族階層的衰弱也能扯上點關係,但要說背鍋就真的太過分了!

4,鉛中毒對歐洲後世的影響

鉛在羅馬帝國後期其實早已慢慢淡出了主流舞臺,雖然羅馬貴族多少有著鉛中毒的症狀,但比起羅馬龐大的人群來說依舊不算太大的問題,但鉛中毒在歐洲的遺留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近代早期更加嚴重。

拿鉛在近代最廣泛的用途——化妝品為例。

伊莉莎白一世的畫像,有點像今天的日本藝妓的妝容

當時許多的歐洲貴族小姐都喜歡在臉上抹上厚厚的威尼斯白粉(其主要成分為鉛白),以對外展示自己白瓷般的皮膚,和底層女性區別開來。蒼白的臉色加上紅唇,成了當時所有貴族的標配,即使貴如伊莉莎白一世女王也不能例外。

乃至到了十九世紀,依舊有大量的化妝品擁有超標的鉛成分,當時的醫學已經稍有起色,對鉛的危害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愛美的歐洲女性依舊對這些含鉛的化妝品愛不釋手。並且同時期,歐洲依舊有大量的城市輸水系統在用著鉛當作原料。

這張復原了伊莉莎白一世的劇照會更加明顯看出其臉上的鉛粉

有現代學者根據十九世紀歐洲人的屍體專門進行過一系列的檢測,發現十九世紀的英國人的骨鉛含量超過了70ppm,這足以造成鉛中毒的一系列症狀,或許在中世紀乃至近代的英國貴族一直患有痛風的症狀就和鉛脫不開干係。

蓬帕杜夫人,也是典型的紅唇白臉

而在七年戰爭間,英國人向西班牙買的葡萄酒就因為含有過量的鉛,造成軍隊中大量的士兵因鉛中毒喪失戰鬥力。

鉛中毒,或許不是造成羅馬滅亡的直接原因,但其影響力在歐洲的歷史上就幾乎沒有斷絕過。

相關焦點

  • 羅馬的滅亡是因為阿提拉的入侵? 阿提拉真的打贏羅馬帝國了嗎?
    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被毀滅的,在史學界依然存在著很多爭議。不過,大部分歷史專家都比較贊同羅馬帝國是從內部開始毀滅的。專家們雖然認為羅馬帝國是從內部自己毀滅的,但是在網絡上卻流傳著另一個說法。很多網友認為,是阿提拉的入侵,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毀滅,而且這個觀點還被網友們用來間接的證明漢朝的強大。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羅馬的衰亡是腐敗還是腐化?分析兩者之間的同與異羅馬作為當今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輝煌歷史,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法治源頭。羅馬也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
  • 揭秘古羅馬帝國滅亡真相,您絕對想像不到!
    在歐洲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遐邇的大帝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羅馬帝國了,然而,自鼎盛時期100多年以後,古羅馬帝國卻每況愈下,內外徵戰頻繁,人口減少,城市衰退,國民飽受貧困之苦。那麼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古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還有哪些?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可以說正是有了奴隸的起義,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才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而這也加快了羅馬帝國滅亡的速度,未滿足入侵羅馬帝國創造了有利的內部條件。正是因為統治者不能發揮財富的積極作用,而是讓民眾被財富所帶來的享樂所腐蝕,才讓整個帝國的傳統道德喪失殆盡。早年的羅馬帝國之所以能夠強盛,是因為他們不僅健康高尚,而且富有愛國主義和民族榮譽感。他們從小就尚武力,所以國家的軍事力量非常強悍,古羅馬的軍隊在戰場上基本都是所向披靡,難逢敵手。
  • 人文課堂 | 傳承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被誰滅亡?
    奧斯曼人打仗非常厲害,他們向東吞併羅姆蘇丹國的大部分舊地,向西則對東羅馬帝國大打出手。1331年攻佔了重鎮尼西亞城,1354年更趁著東羅馬帝國內部紛爭,渡過海峽,佔領了歐洲東南角的加利波利半島。隨後,奧斯曼王國就以加利波利半島為根據地,大舉進攻歐洲。
  • 人文課堂|傳承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被誰滅亡?
    奧斯曼人打仗非常厲害,他們向東吞併羅姆蘇丹國的大部分舊地,向西則對東羅馬帝國大打出手。1331年攻佔了重鎮尼西亞城,1354年更趁著東羅馬帝國內部紛爭,渡過海峽,佔領了歐洲東南角的加利波利半島。隨後,奧斯曼王國就以加利波利半島為根據地,大舉進攻歐洲。
  • 誰真正繼承了羅馬?
    本期導讀 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宣布退位,表示帝國從此不再有皇帝,那麼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才可以算作羅馬的終結。本期我們將討論一下誰是羅馬真正的繼承者。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存活?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有種說法:「拜佔庭帝國被稱為敗仗庭才更為合適!」這種觀點認為,雖然拜佔庭帝國懷揣復興羅馬帝國的雄心壯志,但一次又一次慘敗於薩珊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突厥人、諾曼人、十字軍、奧斯曼人。
  • 羅馬帝國滅亡後,變成了現在哪些國家?數量驚人,整整43個!
    在世界歷史上,羅馬帝國創下的輝煌文化,一直讓人讚嘆不已。在國土面積上,羅馬帝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王國之一。那麼,羅馬帝國為啥會滅亡?都涵蓋了現今的哪些國家?羅馬帝國的歷史分成兩個階段。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而東羅馬直至1453年,才宣告解體。那麼,如此強大的羅馬帝國為什麼會滅亡呢?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羅馬本是一個城邦,而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
  • 羅馬帝國曾那麼強大,義大利統一全國後為何不用「羅馬」為國名
    上圖_ 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拜拜!羅馬帝國 中國的大漢帝國和羅馬都有一個相似之處:一旦國力達到了鼎盛,其很可能就盛極而衰了。西漢帝國在漢宣帝劉病已駕崩後盛極而衰,東漢帝國在漢和帝劉肇駕崩後盛極而衰。而羅馬帝國也在公元364年瓦倫蒂尼安王朝建立後逐步走向衰落。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正統自居,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其首都羅馬城失去了往日的風採。
  • 羅馬帝國為何衰落?
    紐約歷史學會的這幅畫描繪了羅馬帝國的衰亡。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皇帝的勢力範圍可以從英格蘭北部雨水浸透的丘陵一直延伸到沙烏地阿拉伯炎熱的沙漠。但這個偉大的帝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衰落的?羅馬為什麼會滅亡?
  • 教案| 九年級歷史(上)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羅馬的興起、由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羅馬帝國衰落的基本脈絡;描述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對外擴張和版圖範圍;概述古羅馬的政治體制;掌握《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和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的轉化,分析羅馬共和制崩潰
  • 不可一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何要與羅馬教皇聯手?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馬教廷敕封奧託一世為羅馬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篇章自此被拉開了序幕。此時的西羅馬帝國雖然早已經滅亡,但後人卻念念不忘羅馬帝國的輝煌和羅馬帝國皇帝的榮耀。這一時期,"羅馬皇帝"的頭銜已經成為了一個榮譽的象徵。只要有君主能夠獲得這個至高無上的稱號,那就意味著這名君主定然是名有作為的人。但縱觀當時的整個歐洲,似乎並沒有除基督教會以外的勢力有資格能夠為國王加冕為"羅馬皇帝"。
  • 兄友弟恭——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及兩羅馬的關係
    此外,兩位掌權者都希望在對方勢力範圍內獲得利益才導致了羅馬人兵戎相向和引狼入室。因此,即便後來尤特羅比烏斯因捲入叛亂被殺。斯提裡科和東部也都沒有停止自相殘殺。而利用兩個帝國刀兵相見的阿拉裡克則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角色。
  • 誰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敵人?這五個敵人都很厲害
    誰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敵人?古代羅馬是建於臺伯河岸的一個小城邦,經過長期的對外徵服,逐漸發展成為以地中海為內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制帝國。古羅馬帝國創造出了璀璨的文明。一、羅馬帝國統治階級日益腐化墮落是其滅亡的最大內在敵人羅馬帝國統治階級日益腐化墮落,道德淪喪,導致爆發全面的社會危機,各種矛盾激化。羅馬帝國社會經濟繁榮的背後,是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羅馬貴族們過著驕奢淫逸,的糜爛腐朽生活。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漢朝與羅馬帝國均滅亡,為何一個就此消失,一個能偉大復興?
    漢朝滅亡了中華還能崛起,為什麼羅馬帝國覆滅後,卻再也沒有出現漢朝和羅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人們也總是習慣性的拿它們對比。漢朝滅亡以後,經過多少次的更新換代,最終成立了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我們中華經歷重重,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好。
  • 羅馬帝國分裂是中國人幹的?
    羅馬和秦漢兩大帝國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事實上,羅馬帝國之所以滅亡,也與大漢帝國有比較直接的關係。在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草原,由蒙古延伸到烏克蘭一帶,叫作歐亞大草原,它實際上把羅馬和秦漢連接在了一起。這片草原上發生的大事,有的時候也會連鎖影響到歐亞兩端。在歐亞大草原的東部,生活著強大的匈奴部族,對秦漢帝國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秦始皇修築長城,希望把他們攔在草原。
  • 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日耳曼人是他的終結者嗎?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自此,歐洲歷史從古典時代進入到了中古時代(中世紀)。在多數人的觀念中,一個國家滅亡總是伴隨著敵軍大舉入侵,王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後無可奈何地走向終點,然而羅馬帝國的隕落過程卻有點不一樣。羅馬帝國與當時歐洲的蠻族日耳曼人處於長期敵對狀態,這種關係就類似於同時期中國的漢朝與北方的匈奴。從公元三世紀開始,日耳曼蠻族屢屢對羅馬帝國發動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