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於武漢,曾經是天塹
如今卻是靈魂與支點
橋之於武漢,曾經是幻想
如今卻是關鍵與驕傲
「山無徑跡,澤無橋梁,不相往來。」
//
武漢的橋,恐怕武漢人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座。從前江水阻擋,過江只能坐輪渡,如今一座座飛躍兩江四岸的橋梁,使得從前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如果你問我武漢的橋最有特點的是哪座,我想我說不出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武漢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橋。
畢竟武漢的橋,各式各樣。
「為什麼武漢的橋都該去走走?」
「因為你會愛這座城市愛得更加深沉。」
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它以一條弧形曲線橫貫漢江,猶如一道懸於天邊的彩虹,它,就是聯結起漢口與漢陽的晴川橋。
一拱到底的橋身,輕輕劃破了平整的江面,根根垂直的拉索好似琴弦一般,優雅大方。小時候父母總愛帶著我在橋上散步,步履匆匆去漢正街打貨的人群,戴著救生圈蹦蹦跳跳在橋下灘涂邊戲水的小朋友,行人沿著木棧道去江邊乘船......
橋,就像一條紐帶,串起了滿滿幼時的回憶。牽著母親的手,一晃又一晃,走走停停,心情就像彩虹一般美麗。
無論晴天雨天,耀眼的點絳紅,像極了女孩們最愛的口紅色,絢麗奪目,為武漢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象徵著熱烈與浪漫的橘色,充滿了年輕與活力,像一雙溫暖的雙手擁抱著過往的行人與車輛。即便是在雨霧天氣中,大橋依舊清晰奪目。
沿漢陽江灘公園步入,可一路直達鸚鵡洲長江大橋,置身橋下,宏偉大氣的雙墩造型一路延伸至江對岸,細細感受這江河泛泛。
當夜幕降臨,大橋上燈光依次亮起,遠遠望去,猶如一條長龍橫臥大江之上。
北接漢陽鸚鵡大道,南連武昌復興路的鸚鵡洲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主纜連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自2014年通車後,長期困擾漢陽主城區南北走向的瓶頸終於得到了有效地緩解。
藏船鸚鵡之洲,縱觀大江景色。前有「芳草萋萋鸚鵡洲」,後有慕名前來打卡的電視劇宣傳,鸚鵡洲長江大橋如今已成武漢對外交流的一張重要城市名片。
披上了金秋黃「外衣」的楊泗港長江大橋,與不遠處的「國際橘」遙相呼應,成為長江上最動人的風景線之一。橋身跨度長達1700米,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也是世界上工程規模最大的雙層懸索橋。
上下兩層的人行道,依稀能見到不少人在橋上散步穿行。金黃的橋身、翠綠的護欄,像極了秋天金黃的銀杏和翠綠的松柏,兩相碰撞,金秋歲月的味道就出來了。
雖然最近的武漢綿綿陰雨,但在這裡,甚至不需要調色,隨手一拍就是一幅超美的畫卷!當秋冬天遇上這抹靚麗的色彩,心情不禁也從這孤傲清冷的寒意中抽離出來。
以前總聽人戲說,你在漢陽,我在武昌,也好似談了一場遙遠的異地戀。如今有了這楊泗港長江大橋,漢陽到武昌,開車只需十分鐘就能抵達,不知成就了多少佳話呢~
長豐橋,不少武漢人都只聞其名未見其真身吧。
藍色的橋身,白色的鋼索,在盛夏碧藍天空的映襯下,十分淨透。拱形橋體圓潤美麗,橋身流暢宛若飛燕,不同於其他斜跨橋的大氣,小家碧玉般的美大抵說的便是如此。
雖然長豐橋知名度較低,但是她勾連舵落口與黃金口的重要性卻讓你忽視不了它的存在。
在橋邊戴著耳機散步,伴著橋下成片鬱鬱蔥蔥的綠植,街頭車水馬龍,感受時間地緩慢流逝,所有的不開心在這一刻都會被治癒。
倘若這都無法滿足你,那就開著車自駕去武漢周邊玩玩,只要你沿著三環線的西環線走,都將經過長豐橋,到那時你肯定會被它的美深深折服。
十年間修了24次的白沙洲大橋,被武漢人戲稱是「嶄新的破橋」,但不能否認的是,她的色彩依舊美麗。
明豔的紅色,純純的白色,相互搭配,就像是張愛玲書中的紅玫瑰與白月光,又純又欲的風格吸引著許多人慕名前來觀賞。
白沙洲長江大橋地建成,使得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中環的兩座橋梁之一。雖說與其他橋相比,白沙洲長江大橋的地理位置略顯偏遠。但是在那裡放空自己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這橋上行走,就如同生活在張愛玲的書中,每個人都是書裡的一角,一生都有銘記於心的紅白玫瑰,缺一不可,恍若心中那一抹最美的色彩。正是因為這份不可或缺,才造就了這樣獨一無二的白沙洲大橋。
古田橋,一座極具英倫風格的自錨式懸索橋。
一早便知道古田橋十分好看,去到現場才知所言非虛。魁梧的主塔,顏色亮麗而醇厚,像極了英國老紳士,越看越有味道。漢陽與礄口,原本遙遙相望,卻因為古田橋的通車,緊緊相連。
豐富的杆件組合配合橋梁主塔,兩座頂部鑲嵌著武漢市花的拱門立於橋面之上,中西文化的兼容讓古田橋更顯美麗,置身於此,仿佛一秒穿越到19世紀的英國大街。
新中國成立後,在萬裡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標誌性的橋頭堡滿載著歷史的味道,機械感十足的工業色,厚重而剛毅的建築風格,更為大橋增添了一絲威嚴與古樸的味道。
記憶裡最喜歡的還是坐著輪渡過江,那時的輪渡不似現在這般現代化,來往的船隻「嗚嗚」地鳴著汽笛,螺旋槳划過水面激起層層浪花,譁譁的江水聲川流不息,鐵鏽的味道伴著鹹濕的江水,一秒將記憶拉回到童年。
傳統文藝演
現如今老式輪渡早已被更具現代化的新式汽船所替代,童年的回憶隨江水滾滾遠去不復來。但那個炎熱的夏天,站在船尾聽螺旋槳呼呼地旋轉,感受涼爽的江風拂面,那種愜意的感覺卻一直留在心中,久久不曾散去。
連接漢口與武昌兩個大區的重大功臣,當屬這座飛躍大江之上的武漢長江二橋。線條流暢的主塔高聳挺拔,白色拉斜索,如一隻振翅欲飛的海鷗,樸素而靈動。
「走撒,克二橋散哈子步撒。」「來了來了。」
小時候總聽人說二橋特別美,年少的我總不以為然。長大後,在知音號上近距離被二橋的光影所震撼,無數次沿著漢口江灘漫步,看沿途的千餘棟樓宇建築與二橋上每日變換的字幕燈光,共同點亮了每個長江巨幕的夜晚,才明白那時的少不更事。
天興洲長江大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的又一座公鐵兩用橋。西北起漢口平安鋪,東南止武昌武青主幹道。
包容的灰色與有著「鋼鐵之城」美名的武漢融合的非常巧妙。氣色沉沉的陰雨天裡,復古與文藝伴隨而來。
天興洲大橋或許是很多青山人童年的回憶。站在橋下的江灘聽江水滔滔,每到漲潮之季便會拉上小夥伴一起踩水,在沙灘上翻叉叉,好不快活。
從前的士師傅總說:「我漢陽的車子不克漢口」,「我武昌的不跑青山。」如今有了橋,我們再也不用隔江相望。正是這一座座橫貫大江之上的橋梁,將武漢三鎮又重新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橋,仿佛浸染了不老的時光,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武漢人,見證了這座英雄城市浴火重生,煥發生機。
閒來無事的時候多出來走走,看看武漢的橋吧!
武漢,不止這一點美~
武漢四氪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原創出品】
編 輯 ┃ 鯨 魚、水星星
攝 影 ┃ 七 萬、劉哈哈
設 計 ┃ YOGO
校 對 ┃ 水星星、昕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