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照片使用面部識別來簡化標記

2020-12-23 INeng財經

近期涉及Facebook照片使用面部識別來簡化標記內容備受矚目,很多讀者對此也很有興趣,現在給大家羅列關於Facebook照片使用面部識別來簡化標記最新消息。

為了使每天向其社交網絡上的照片貼上1億個標籤的用戶的生活更加輕鬆,Facebook在12月15日表示,正在添加使用面部識別軟體的標籤建議。

新的標記建議可幫助用戶輕鬆標記包含許多同一個人的一批照片。從歷史上看,這是一種麻煩的做法,因為用戶必須為每張照片鍵入朋友的名字。每天有超過1億張照片上傳到Facebook。

Facebook在十月份增加了組標記功能,使用戶可以將一個名稱應用於同一個人的多張照片。標籤建議使效率係數提高了一個檔次。

現在,當用戶上傳新照片時,Facebook會使用面部識別軟體對它們進行掃描,以將新照片與添加了標籤的其他照片進行匹配。然後將相似的照片分組在一起,Facebook會在照片中建議朋友的名字。在Facebook工程師Justin Mitchell的 Facebook博客文章中查看示例。

米切爾說:「現在,如果您上傳表弟婚禮上的照片,我們將把新娘的照片組合在一起並提出新娘的名字。」 「您只需單擊「保存」即可立即標記所有堂兄的照片,而無需鍵入她的名字64次。」

當用戶被標記時,Facebook會提醒用戶,他們可以隨時為自己取消標記。

面部識別軟體的想法使某些人感到緊張。Google可以使用其Google Goggles視覺搜索應用程式來做到這一點,但由於擔心隱私受到抵制而拒絕這樣做。

Facebook擁有一個擁有5.5億用戶的封閉式社交網絡的優勢,因此可以通過適當的保障措施做出這樣的努力。

為了確保用戶的隱私,不想在建議標籤中彈出其名稱的用戶可以在「隱私設置」部分中禁用此功能。用戶必須單擊「自定義設置」,然後「向朋友推薦我的照片,並且他們的名字將不再與照片標籤關聯。」

但是,朋友可能會繼續以手動方式給朋友添加標籤。通常,只有朋友可以在照片中互相標記。

標籤建議將在未來幾周內向美國用戶推出。

相關焦點

  • Facebook也開始測試面部識別:使用面部驗證身份解鎖帳戶
    該公司正在測試一種方法,即在你的Facebook帳號被鎖後,通過使用你的臉來驗證身份,從而解鎖帳戶。Facebook表示:「我們正在測試一項新功能,它是為那些想在帳戶恢復過程中快速和容易地驗證帳戶所有權的人提供的,這個功能只能在你已登錄過的設備上使用。這是另一種方法,通過簡訊雙重認證,這是為了確保帳戶所有者能夠確認他們的身份。如果該功能對用戶有可靠的幫助,而且不會被黑客利用,Facebook就有可能把它推廣給更多的人。」
  • FTC與在照片存儲應用中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Everalbum達成和解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周一宣布,已經與照片存儲應用Ever達成和解,該機構稱Ever在沒有告知客戶的情況下使用客戶的照片來開發面部識別技術。根據協議條款,Everalbum Inc.必須刪除其停用帳戶的用戶的照片和視頻,以及利用用戶照片或視頻開發的任何面部識別算法。該公司還必須刪除所有「面部嵌入」,它將其描述為 「反映面部特徵的數據,可用於面部識別目的」,這些數據來自用戶的照片,但用戶沒有同意使用這些數據。
  • Facebook測試身份驗證 要求用戶上傳照片
    Facebook測試身份驗證 要求用戶上傳照片該公司正在使用一種新的驗證碼來驗證用戶是否是一個真正的人據本周二Twitter上出現一張正在通過Facebook證實的身份驗證截圖,畫面上提示說:「請上傳一張清楚的面部照片
  • 德媒:世界各國正興起面部識別技術 中國走在了前面
    德媒:世界各國正興起面部識別技術 中國走在了前面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德媒稱,世界上很多國家正興起這種面部識別技術。柏林南火車站正在進行為期6個月的仿真試驗。在這方面,中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
  • 美參議員提出新法案 希望暫時禁止執法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原標題:美參議員提出新法案希望暫時禁止執法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源:cnBeta.COM 據外媒CNET消息,美國參議員周三提出了一項新法案,希望可以暫時禁止執法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由民主黨參議員Jeff Merkley(俄勒岡州)和Cory Booker(新澤西州)提出的新法案草案要求暫停使用該技術,直到委員會建議政府使用的準則和限制。該法案指出,「在沒有適當的辯論或不考慮其影響的情況下」,美國的執法部門越來越多地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它還指出,該技術並不總是準確的,特別是在不同種族、女性和年輕人中間使用時。
  • 一張照片查個人信息!人臉識別再爆爭議
    在本周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報導中,一家名為 Clearview AI 的創業公司,因其「數十億張圖像」組成的面部識別系統,一舉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如果任何一個陌生人在街上拍下你的照片,手機 app 很快就能搜到你的姓名、住址和其他詳細信息,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心理學家打破固有認知:日常情緒不能僅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的確,兩千年過去了,面部表情仍然被普遍認為是判斷人們感受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不論年齡、性別和文化差異。比如:挑起眉毛表示困惑,微笑表示幸福,皺眉表示悲傷。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心理學家針對數百篇關於面部表情和潛在情緒之間關係的論文進行了一項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有點兒令人意外:並沒有翔實的科學證據表明,人們的日常情緒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 給照片穿上隱身衣,最強人臉識別算法失靈!最新AI工具Fawkes來了
    一張自拍照就能夠識別出姓名、聯繫方式、家庭住址,這對於面部識別技術來說,可能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兒。換句話說,只要能夠獲取到照片數據,面部識別技術就能輕鬆獲取個人敏感信息。如今,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大量曝光,獲取這些照片數據也變得很容易。
  • 美國面部識別系統咋回事?認錯黑人致其入獄,認白人比較準
    美國警察使用面部識別系統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最近的研究發現,雖然該技術對識別白人男性的準確率相對較高,但對其他人種的識別結果卻不太準確,部分原因是用於開發基礎資料庫的圖像缺乏多樣性。去年,在底特律舉行的一場有關使用面部識別的公開聽證會上,助理警察局長詹姆斯·懷特也提出了擔憂。
  • 簡化通關 美休斯敦兩大國際機場採用人臉識別技術
    中國僑網11月2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休斯敦的兩座國際機場喬治·布希洲際機場(IAH) 與威廉·佩特斯·霍比機場(HOU)都將配置有人臉識別的「簡化抵達」入境通關檢查設備。機場官員表示,新設備將使通關更為便利,也減少按捺指紋帶來的風險。
  • 戴口罩也能識別面部表情?康奈爾研發耳機表情識別系統
    通常,面部識別技術基於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算法,為了提升面部識別準確性,可能還會採用3D攝像頭或是多顆攝像頭陣列。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攝像頭方案需要檢測到完整的面部五官,在公共場合你也不得不摘掉口罩才能人臉識別,尤其是要用面部識別解鎖手機會比較麻煩。
  • 面部識別來幫你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朱廷劭研究組的科研人員藉助人工智慧,構建了不同心理症狀的面部自動識別模型,探索個體面部活動指向心理健康症狀的可能性。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iatry。
  • 人臉識別登上Nature封面!看臉的世界,AI卻心懷偏見
    【新智元導讀】面部識別系統早已在機場、火車站和智慧型手機上使用,但它們的應用範圍正日益擴大到公共和私人空間。本期Nature探討了這項技術的力量和缺陷。從誤判到隱私、道德與人權,面部識別是否被濫用了呢?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 NEC面部識別系統助力臺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近日,NEC向在臺北舉辦的「第二十九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提供了入場管理系統,無需在攝像頭前駐足停留,正常走過即可識別面部信息,進行身份確認。  該系統設置在臺北田徑場的主運營中心處,主要負責 750 餘名運營人員的入場管理。
  • 亞馬遜面部識別軟體存膚色偏見 麻省理工研究測驗不過關
    亞馬遜對於這項研究結果提出異議,稱研究測試的算法與FBI測試的面部識別系統工作方式不同,認為強制讓某種軟體算法選擇特定的男女性別答案會產生誤導結果,這也並非警察,工程師或其它使用者在使用這個面部識別軟體的原理。佛羅裡達州和華盛頓警察部門已就此展開調查。
  • Facebook禁掉了海王尼普頓的照片,因為~ 這個雕塑沒穿衣服呀!
    近日一名義大利網友發現自己發在facebook上一張海王尼普頓雕塑的照片被facebook官方刪掉了。她po在臉書上的照片,拍攝了位於 博洛尼亞一個主要廣場上海王尼普頓的雕塑。就在姑娘準備要給大家講講這個建造於16世紀的雕塑的故事時,發現,「納尼,照片居然被facebook官方給刪掉了!」 因為。。。「該圖片帶有明顯的性暗示」。。。
  • 30 億圖庫,一張照片就能查個人信息!人臉識別再爆隱私爭議
    而現在,站在大街上隨手拍張路人的照片,就能輕鬆獲得其姓名、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等,可以說一出門就面臨著隱私被洩露的風險,令人細思極恐。從網絡抓取的 30 億張圖庫,供執法部門和企業使用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當地時間 2020 年 1 月 18 日報導,美國一家 AI 面部識別創業公司 Clearview 設計了一款突破性的面部識別應用程式 Clearview AI,用戶上傳照片後,可以看到圖片中人物的公開照片及相關連結。
  • 心理所通過面部活動識別個體心理健康症狀
    除量表方法外,已有研究提出可以使用行為數據建立機器學習模型來自動識別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然而,目前多數研究致力於識別某一種心理疾病的存在或程度,在一些非專業診斷的場景(如自我檢測或大規模監測),識別個體全面的心理健康症狀或許更有幫助。
  • 緬因州波特蘭市通過禁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投票動議
    據外媒報導,美國緬因州波特蘭通過了一項將禁止警察和市政機構使用面部識別的投票動議。據悉,8月,該市市議會投票通過了一項初步禁令將其作為法令實施。今日的投票則以一項更有力的措施取代了該法令,該措施至少在五年內不得撤銷。
  • 來自算法正義聯盟的信:與面部監控技術的鬥爭刻不容緩
    但執法機構同時也在用隨身攝像機、智慧型手機、攝像機和無人機拍攝抗議者,收集他們的照片和視頻信息;使用政府和商業軟體系統抓取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和視頻;從閉路電視系統收集影像;從媒體報導中截取片段等。隨後,包括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在內的許多警察局會分析這些影像片段,試圖使用面部識別技術識別個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