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本意原來是這樣的!孔夫子認同後人這樣的解讀嗎?

2021-01-07 江城夜話

一個亂世的時代往往最多的都是像司馬懿、諸葛亮、張良、王猛、劉伯溫、郭嘉…………等等的權謀者與像關羽、張飛、于禁、廉頗、趙子龍、韓信、朱然…………等等的武將,而最少的都是道德極高,並且以德服人、以德報怨的聖人君子輩,這可能是太平與亂世的定則吧!一個內亂平凡、戰火連綿的國家,你能奢望他們的人民多有禮貌,人民都快上頓,沒下頓了,爭一個麵包都快大打出手了,怎麼可能還會大家禮讓來禮讓去當一個謙謙君子呢!

所以孔子在戰國講道,被說成「儒」士,大家別以為「儒」是多麼美的美稱喔!「儒」由「人」與「需」組成,在古代「需」的意思是弱的意思,為什麼呢!因為古代覺得唯有弱者會需要外在的補給,所以漸漸「需」在古代就和「弱」畫上了等號,並且代表的是同樣的意思,而「人」加上「需」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弱勢」、「虛弱」的意思,如果儒在加上一個士,就成了「弱勢群體」的意思,所以大家別常常把儒掛在嘴邊或著覺得儒有多麼神聖,因為「儒」的本意其實是如此的。

大家可能就要問了,孔子不是至聖先師嗎?儒家不是很神聖嗎?為什麼被別人叫「弱勢族群」,孔夫子還被叫「弱人」!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那一群不精通武術和兵法之類的,不能對國家擁有當時的實質的貢獻,而只會滿口的仁義道德,什麼都不做,就是因為如此孔夫子被諸國討厭,並且長期漂泊不定,翻成現代的話講,諸國就是覺得他不過只是個「嘴炮大王」而已,我說不過你,沒關係,我不用你就是了。

如今的我們,從小就是讀論語、孟子、中庸儒氣十足的經典長大的,可能很難想像孔夫子創道時是被這樣子被集體覇凌、嘲笑,然後一點一滴努力才從大家瞧不起的「嘴炮大王」變成大家尊敬的「至聖先師」,這可能連孔夫子自己都沒想到吧!「儒」的原義是這樣,大家可能更難想像吧!

相關焦點

  •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韓非子在《五蠹》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即: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但這句話最初的含義和後來的衍生義有些差別,中間出現過流變。《韓非子》:用來講述君王治國的道理韓非子雖然也認為「儒」和「俠」這兩夥人是社會上的隱患,但真正造成這樣隱患的是君王而不是它們本身。當然,這裡說的「儒」不僅僅是儒家,而是文人。
  • 丁聰後人告贏孔夫子舊書網:二手網站倒賣名人家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丁聰後人告贏孔夫子舊書網:二手網站倒賣名人家信、手稿要涼?2019年10月時,一篇《孔夫子舊書網,中文網際網路最賺錢的垃圾回收APP》的網文火爆網絡,揭開了一個關於名人逸聞的故事。
  • 傳統文化中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原來這樣解讀才對!
    但是如何解讀,並且把他上升到傳統文化的高度以尋求解讀。那麼就不是對這兩句話含義的簡單解釋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最初來源于越王勾踐和謀士範蠡的故事。兔死狗烹-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鳥盡弓藏-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 古人一直都曲解了孔夫子的話?
    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風》不僅被孔夫子排在了全書最靠前的部分,還佔據了整部書一半多的篇幅,這160篇詩歌,歷來都被評為「《詩經》最精華的部分」,所以對「風」的解讀,也會影響對整部《詩經》的理解。不過,從古到今人們對「風」有很多種解讀,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潘曉婷初戀男友曝光,曾是山東撞球界風雲人物,還是孔夫子的後人
    潘曉婷的前男友是山東曲阜人,姓孔,是孔夫子的後人,在當地的撞球界非常有名氣
  • 儒學之儒是何意思,甲骨文揭露初始字形,儒者或是商朝神職人員
    可以說,「儒」在中國文明和歷史中佔據著核心地位,中國文明甚至與儒家文明等同。那麼作為統治中國二千餘年的思想學說,儒家之「儒」是什麼意思呢?甲骨文揭開初始本意。01:甲骨文中的「儒」上世紀七十年代,四川大學的歷史教授,著名的甲骨文專家徐中舒釋讀了甲骨文中的「需」字,並認為「需」是儒的本字。
  • 身為華夏子孫,怎麼能不知道「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呢?
    法家韓非子在孔子之後,儒家分為八派,出現了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以及樂正氏之儒。在韓非子中總結為:「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儒分為八隻是韓非子個人的學術觀念,或者說是他的主觀感受。所以韓非子既在儒家八派中剔除子夏,使後人費解,又將孔子及門弟子與再傳、三傳弟子並列,使學者不知所解。事實上,儒家分為八派並沒有準確的劃線界限,韓非子只不過就是敘述了一下當孔子死後的戰國初期稍後直到韓非子時的一般情景。在儒家八派中,其中的子張之儒、子思之儒、孟氏之儒的爭議最少。
  • 花少錢,買好書,就到孔夫子——孔夫子賣書記
    作者 |常禾止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經過三天的長途跋涉,我寄給四川一個網友的三張煙盒紙,終於順利的到達網友的手中。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在孔夫子上的第一個訂單,竟然不是書,而是三張煙紙。這個訂單,說起來可謂是一波三折。
  • 民間故事:三人講段子,孔夫子面前比鬍子
    後人嫌這樣稱呼太麻煩,於是將面部鬚髮統稱為鬍子。#民間故事#小時候曾聽老人家講過這樣一個有關鬍子的故事前面兩個人指著鬍子稀的人吼道:「你好大膽,竟敢自認是聖人先師,走,我們找孔夫子評理去!」說著,三個人來到文廟大成殿。跪在孔子像前,畢恭畢敬磕了幾個頭,而後把經過一說,讓孔夫子給評評理。三人本是發牢騷,沒想到孔夫子居然真的出聲發話了。
  • 國學熱儒學熱,打不倒的孔家店救不出的孔夫子
    應該打倒孔家店,但不能打倒孔夫子。一說五四新文化運動,人們馬上想到最熟悉的口號「打倒孔家店」。就連著名的教授易中天都是這種觀點,可見其影響有多深。實際上這是對五四運動的誤讀,新文化運動根本就沒有打倒孔家店。
  • 高牆之內: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高牆之內: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2021-01-03 0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來你是這樣的《談判官》
    同時,上線九天的網播量已經突破18億,這樣的成績十分亮眼。可反觀豆瓣,該劇的評分僅為3.3分!這個反差有點大!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反差呢?不過隨著兩人交往的深入,他們逐漸從互不認同到彼此欣賞。此時謝父遭遇背叛,謝曉飛嘗遍人情冷暖,童薇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談判專長為謝家收回股份。可童薇發現當年父母的離世竟與謝家有關,她和謝曉飛因上代人的恩怨最終分道揚鑣。多年後重逢,兩個曾經相愛的人卻要在談判桌上兵戎相見……
  • 在古代,每逢異族入侵,孔子後人衍聖公總會第一個稱臣,真有眼光
    導語:在古代,每逢異族入侵,孔子後人衍聖公總會第一個稱臣,真有眼光孔子,春秋時期最耀眼的一顆星星,在奔流不止的歷史長河中,多少人連一朵水花都沒有濺起,可又有幾個人和孔子一樣,掀起了滔天巨浪!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洗禮,孔夫子的思想依舊屹立在中華大地之上,甚至還走出了國門,面向了全世界,影響深遠。孔夫子在當時是社會上最博學的人之一,被稱為「天縱之聖」,而後面的統治者更喜歡稱孔夫子為:孔聖人,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多少王朝就是靠儒家來統治國家的。
  • 儒家思想的「儒」字有何含義?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其實富含深意
    對於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於片面,儒家思想最主要是突出一個「儒」字,然而儒的本意也並沒有「軟弱」二字。孔子對「儒」曾有一個看法:「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善。骨子裡蘊含著一股剛毅孔子有云:「儒有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破,可殺而不可辱。其居處不過,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所以,儒者並不像有些網友所說的「軟弱」那樣,儒者也具備剛毅的性格,但儒家裡的剛毅並不是「打群架」,而是骨子裡的那種剛強。
  • 國學專家這樣解讀
    「大一統」的本意就是尊崇自下而上的立元正始。從公羊家的解釋來看,一是元,統是始,一統就是元始,元始就是天地萬物,包括政治社會的形而上根基,用今天的話就是本體。不能把「大一統」與「大統一」混為一談,「大一統」與「大統一」有本質不同,前者是儒家推崇的王道政治理想;後者是法家實踐的霸道政治模式。
  • 孔子之儒,董仲舒之儒,兩者名稱相近實則區別巨大
    不過董仲舒之儒和孔子之儒雖然同屬儒家,名稱相似且其中大部分內容也有接近之處(董仲舒在前人基礎上做加入了自我見解),然而二者實際上差別巨大,董仲舒之儒已然偏離了聖人的初衷,成為了服務統治者的工具。一、孔子之儒的內核是什麼毋庸置疑,孔子在儒家中的歷史地位之偉大,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點向來沒有異議。
  • 魯迅: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但一到最應崇敬的人物,例如孔夫子那樣的聖人,卻好像連形象也成為褻瀆,反不如沒有的好。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孔夫子沒有留下照相來,自然不能明白真正的相貌,文獻中雖然偶有記載,但是胡說白道也說不定。若是從新雕塑的話,則除了任憑雕塑者的空想而外,毫無辦法,更加放心不下。於是儒者們也終於只好採取「全部,或全無」的勃蘭特式的態度了。
  • 網友們是這樣解讀的!
    網友們是這樣解讀的!一開始回國的時候,張藝興人氣大不如鹿晗。要說他得到網友的關注,還是在參加《極限挑戰》之後。憑著節目的熱度以及幾位哥哥們的幫忙,張藝興人氣漸長,並且獲得了一些好資源。例如在《老九門》裡面,張藝興就飾演了「二月紅」一角,憑著這角色演技大受肯定,也圈了不少粉。但是張藝興的重心還是在歌唱方面。
  • 孔子的後人,真的出了有關他的書嗎?有依據嗎?
    孔子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這個人憑藉著自己的一些能力,還有自己獨立的一些幫助,在戰國時期積極的宣傳了自己的思想,到後面他的思想也為人們認同了,並且還成為了一個全民都需要學習的思想,那麼這樣的一個人的後代,曾經說出版了一個孔子的一些語錄,那麼這個孔子語錄真的是他們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