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上佳績不斷,但是也發生了一些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預賽拿到第一,甚至打破亞洲紀錄、全國紀錄的選手,卻因為體能測試的成績不理想,無法晉級決賽。9月27日晚,在女子1500米自由式預賽上拿到第一,並打破亞洲紀錄的小將王簡嘉禾,就在因體能測試成績不佳,因而無緣該項目決賽後無奈地表示,「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像跑步運動員不可能來水裡遊得特別好,同樣的道理,遊泳運動員也不可能陸上每個項目特別好。」
按照國家體育總局今年2月發布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明確了「堅持『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選拔標準,持續強化體能訓練工作」的原則,並要求「確定各項目基礎體能達標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奧運選拔」。
從8月開始,羽毛球、田徑、排球、體操等全國性比賽均安排了體能測試環節。不過,也由此發生了一些爭議事件。
在之前舉行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因為多名短跑、投擲、跳躍等項目的優秀運動員未能通過體能測試而無法參賽的消息就引起過業內質疑。根據當時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體能大比武成績,鞏立姣選擇了棄權,蘇炳添因傷無法出戰。其他沒能邁過體能門檻的名將包括男子百米的全運會季軍徐海洋、青運會冠軍李澤洋、全國錦標賽冠軍楊洋;男子200米的青運會冠軍隋高飛;男子400米的全運會季軍吳宇昂、全國錦標賽冠軍吳磊;男子三級跳的奧運會季軍、全運會冠軍董斌;還有女子短跑新星李賀、李玉婷;17歲的女子跳高新銳陸佳雯;女子跳遠新星龔璐穎、中國跳遠名將陸敏佳等。
對於高水平的專業運動員來說,運動員的體能水平與專項成績之間的平衡點如何掌握,成為業內外近一段時間以來對體能測試引發一系列「意外事件」的討論焦點。
根據中國遊泳協會公布的信息,本次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增加了體能測試環節,設置垂直縱跳、引體向上、軀幹核心力量、30米跑、3000米跑5個項目。本次比賽的競賽規程規定,遊泳比賽預賽前16名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取得前8名的運動員進入決賽。
但專項成績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因為在帶有很大爭議性的體能測試中成績不理想就被淘汰,在國內外體育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著名體育學者易劍東對引發爭議的「體能測試」作了這樣一番評論——當你把謝震業的3000米跑成績提高到11分時(蘇炳添是13分38秒),再去看看他的100米和200米還能分別跑進10秒和20秒嗎?當你把遊泳短距離選手的3000米跑提高到11分乃至12分時,還指望他的100米自由式提高0.5秒?如果是這樣,中國人就會顛覆世界運動訓練的歷史,就會創造世界競技體育的奇蹟。
有業內人士表示,為提升中國運動員的體能水平,體育部門推出引導性的政策並沒有錯,但目前以體能測試成績決定運動員能否參加全國比賽和能否在全國比賽上晉級的做法有矯枉過正之嫌。同時,在目前體能測試的設項、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科學論證和改進的情況下,就以體能測試成績作為評定運動員的首要標準,並導致一系列奇怪的現象出現,體育部門確有必要對政策進行反思和調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