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錢」過不去!「錢」是一把雙面刃,既能割傷別人,也能刺傷你自己

2020-12-23 騰訊網

有人說:「人到中年,目光中都是疲憊,心靈中都是迷茫,

肩膀上滿是壓力,頭腦中滿是煩惱。」

中年,是我們人生之中最「矛盾」的時期。如果你的過得好,那麼證明你暫時緩解了矛盾,暫時將生活擺到了正軌之上。可如果過得稍差,就說明了我們的人生目前正處於低谷之中。很多人會疑惑這個問題:「為什麼人到中年,容易處於「低谷」之中呢?」其實,這一切都跟我們的原生家庭、外在社會,甚至是我們所擁有的錢財有關。

就好比我們的家庭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為了整個家族的人未來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斷打拚,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而不斷憂愁生活的費用。但是越是糾結,我們人不也就陷入生活的泥潭之中了嗎?另一個例子是我們畢了業,進入社會,無論是面對上司,還是面對同事,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那就是你身邊的人,你不僅要和他們打好關係,有一定的交集,更要有相對應的防備心。

那麼,當所有的生活「矛盾」向我們奔湧而來時,我們也就容易失了分寸,活得越來越迷茫。而我們越是迷茫,就越容易去做那些「荒唐事」,而且將會一發不可收拾。但不管怎麼說,人到中年,無論你的生活壓力有多大,都不能做這幾件「荒唐事」。因為這些事,看似能讓我們人財兩得,實際上卻會給我們惹來禍端

人到中年,別總是用「健康」換錢

《貨郎擔》中有言:「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如果我們的身心健康,韶華仍存,那麼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希望,都有機會,都能在未來闖出一片天地。可如果我們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了健康的體魄,那麼我們的日子,只會是越過越糟糕。要知道,每個人的身體都是革命的本錢。倘若你連本錢都沒有,一切也都無從談起

而人到中年之時,為何會出現嚴重的健康危機呢?說得實在點就是這個意思:「成也錢財,敗也錢財。」

因為生活過分困窘,所以我們都想多賺一些錢。如此,我們也就容易忽視自己的身體狀況,盲目去參加飯局酒會,盲目熬夜加班,以至於身體機能每況愈下。

人到中年,能喝枸杞茶,就儘量別喝酒;能上早晨班,就儘量別熬夜。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倘若連健康都不存在了,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呢?

人到中年,別總是當「排頭兵」挑大梁

《增廣賢文》有言:「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當人的能力還不足以擔負起重任之時,那麼我們就必須早早躲開,避免惹禍上身。在這個社會,為何大多人會感到生活之一切,都滿是煩惱?就是因為他們總喜歡「挑大梁」

老話說得好,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如果帽子太小,自然你也就戴不上。可如果你的帽子太大了,你會發現,戴上帽子之後,你前方的視野會被遮蔽,你將會陷入到不知所措的混亂當中

就像我們在職場中,如果這件事你不適合做,可你卻想為了升職加薪而立功,便急忙接了這個任務。到最後,你沒有能力完成,只會是得不償失,讓別人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就像在一個家族中,不管什麼事,實際上與自己利益無關的,那就先好好掂量自己的實力再去做。不然,只會被人嫌棄,被人輕視、被人看扁。

人到中年,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禍。而中年之你我,沒有這個資格,也沒有這個必要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傻事。

人到中年,別總是「愛管閒事」

老話常說:「閒事莫說,問事不知,閒事莫管,無事早歸。」

人想要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就必須要有一顆能權衡利弊的內心,就必須要有一雙能判斷忠與奸的慧眼,就必須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

而在這裡,最要「權衡利弊」的事,那就是所謂的「閒人閒事」。這樣的閒事,其實就像是一堆垃圾,倘若人越是靠近,越是不離開,只會是身陷垃圾圍城的境地之中。這樣的閒人,如果你輕易去招惹,不管你的意願是好還是壞,他們都會纏上你,影響到你的生活,打亂你的日常節奏

人到中年,最忌諱的,也就是讓自己陷入閒人閒事的幹擾中。因為中年人的壓力本就巨大,中年人的生活之事本就繁多,如果你還招惹這些人與事兒,不就是自己讓自己惹禍上身嗎?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人到中年,別存在「依靠心理」

有詩云:「生蟲拐杖靠不住,唯剩孤人挺一生。」

小的時候,大人就教我們,無論自己遇到什麼事,都必須要靠自己去解決,都必須要有獨立自信的心理。因為每個人的靠山,只會是自己

靠人人會跑,靠樹樹會倒,靠水水會流。無論靠誰,其實都很難靠得住。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又有誰會拉我們一把呢?

當人的年歲逐漸增長後,人就會慢慢地明白,原來更多的時候,能自救的人,只有自己,能自渡的人,也只有我們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自渡者,天渡之;自救者,天救之。」

想要過上好生活,誰也不能依靠,唯有靠自己。就像我們人到中年之時,面對生活的繁雜之事,我們第一時間要做的,便是挺起勇氣去面對,而不是畏畏縮縮,依靠別人。

所謂「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中年人,最大的荒唐事,那就是盲目依賴他人。

人到中年,別用「錢」和親戚打交道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當你有錢了,你的親戚就會微笑地來到你的身旁。他們會奉承你,會跟你說一大堆的好話,會把你當成家族的榜樣。可如果你沒錢呢?那麼就算你做得再辛苦,奉獻得再多,也不會有人記得。而你的親戚,還會笑話你沒本事,笑話你一貧如洗,毫無家底。

所以,越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越不能用「錢財」和他們打交道。因為摻雜著「金錢」意味的「血緣」關係,還稱得上是宗親之情嗎?

要知道,真正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他們就算再不濟,也能和你「打斷骨頭連著筋」。但是,倘若你和你的親戚,或者是你的親戚和你,總是談錢,就證明雙方的目的都不純。如此,就要有所留意了。

人到中年,我們要明白,寧願用錢去資助別人,也不要用錢和你的親戚打交道。因為「錢」就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割傷別人,也能刺傷你自己

往後餘生,不管我們身處什麼環境中,都要記得,這些荒唐事就別做了。要知道,它們看似能幫我們賺得面子,能讓我們人財兩得,可實際上,卻是禍患的開端。

相關焦點

  • 拆解跟誰學:憑什麼它既能跑得快,又能賺到錢?
    對於如何能做到率先盈利、毛利更高、增速更快,陳向東的解釋是,「每個環節做到比同行好 5%,整體效率就能比同行好很多。」 乍一看這是句正確的廢話,同行和投資人一直以來也沒能從公司層面的解釋中看懂,為什麼跟誰學不一樣?但是如果你從各個環節拆解,結合陳向東個人的經歷、特點來看,也許你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個踩中了行業機會,全力賭一個方向的公司。
  • 不要把自己掙多少錢如實告訴別人,哪怕是你最親近的人
    自己的一片好心卻被說成是冷血無情有了孩子後,工資入不敷出,他準備做生意多掙點錢。所以他就跟家裡商量,能不能給他一些錢做生意。本以為父母會全力支持,令他沒想到的是,父母遲遲拿不出錢。他回到家才知道他寄來的錢都被兩個姐姐給瓜分了。兩個姐姐都已經結婚了,想把錢要回來是不可能了,只能去借錢。但是哪有那麼容易,吃了個閉門羹,一分錢也沒借到。
  • 別再說自己沒錢了,你的身體能賣多少錢?
    26.29萬美元;一隻眼角膜2.44萬美元;每克骨髓最高能賣到如果把你的身體完全分解,以最高價格來算的話這麼一算,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掙不了這麼多錢,而如果你保持好的生活狀態,鍛鍊身體,你的健康就值這麼多錢。
  • 做人別高估了自己,別高估了別人,更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
    也許你以為關掉了手機,別人會焦急地等你;你以為衝出了家門,別人會追出來找你。可是當你真的打開手機,卻收不到一條信息;當你真的打開了家門,才發現人一直在屋裡。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不是你不善於交際,不是你封閉了自己,而是你在乎別人,其實是自作多情,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
  • 怎樣說話:既能打動人心,又能達到你的目的?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場合下,只有說得得體、說到別人心裡去才能打動別人,讓別人按你的意志走,達到你想要的溝通結果。要想達到這個目的,筱曼老師總結了兩大必須遵循的原則。當他打電話跟太太說,今晚不能回家吃飯,因為公司全體同仁決定,一起為他慶祝40歲生日時,這位曾是他大學同班同學的妻子,馬上嗤之以鼻地說:」哦,你何德何能,為什麼人家要幫你慶生」一句話使他滿腔熱情結成冰,心想:「早知你這麼刻薄,下次不回家吃飯,我就不該告訴你。」其實,他太太說的話並不表示瞧不起他,也許是有點「酸葡萄」心理,或只是單純的「不會說話」。
  • 愛他就跟他談錢
    人們常說,想要徹底看清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怎樣,就找他借錢。因為談錢,最能看清一個人。今天看了一段故事,說這對夫妻認識了六年,結婚兩年,結婚後妻子卻發現丈夫似乎不願意讓自己過多的幹涉他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錢這件事,因為兩個人是二婚,所以妻子是希望對方能珍惜兩個人來之不易的婚姻的,可是妻子對丈夫的某些行為卻特別不理解。比如,丈夫家裡有一個保險箱,而鑰匙只有一把,在丈夫那裡,妻子從來沒有打開過,當然也不知道裡面放的都是些什麼東西。
  • 記住:讓錢流動起來,就是「錢生錢」的能力!
    作為一名普通人,賺錢能力應該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作為一個人,令自己喜悅是最基本的人性。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錢本身,而是讓錢流動的能力,賺錢能力就是讓錢流向你的能力;這包括賺錢能力和花錢能力。如果你沒有讓錢流動的能力,抱著一堆錢跟抱著一堆紙是沒有差別的。 那如何讓錢流向我們呢?
  • 當你只想搞錢的時候,說明你既沒有錢,也沒有愛情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經典的話,永遠都不過時。現在在這個時代,很多女生選擇獨立的原因,就是不去完全依靠男人。因為她們曾經的經歷告訴她們,自己手中把握住的,才是資本,一直靠別人給予你的,你就只有等待別人的就救贖,而沒有選擇的權利。
  • 再有矛盾也不跟錢過不去!漢密爾頓重回北京,他比林書豪留得久
    上賽季,北京隊跟漢密爾頓產生矛盾,直接使用尤度和林書豪的外援組合打了CBA的複賽階段比賽。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尤度又產生了一些不滿,沒有跟北京隊達成續約。這樣一來,北京隊本著用熟不用生的原則,找回漢密爾頓也不意外,畢竟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 錢,能讓你知道身邊的朋友,哪個是真心實意,哪個是虛情假意
    錢,能讓你知道身邊的朋友,哪個是真心實意,哪個是虛情假意1:放不下的時候,多想想對方是怎麼放下你的;微笑和沉默是兩個有效的法寶:微笑能解決很多問題,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2: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3:她沒有做錯任何事,她不過就是因為愛上他,所以比他卑微,比他渺小,被他輕篾,被他看不起,被他不珍惜。?4:小時候想不明白,節日的作用是什麼?
  • 人到中年,動什麼都別動心,談什麼都別談錢
    人到中年,動什麼都別動心,談什麼都別談錢。為什麼這麼說呢?人到中年,可以說絕大部分人都已經成家,動作快一點的,可能都是爺爺奶奶輩了。四十多歲的年紀,不老,也不小。但是,既能動心,很多人還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情感和金錢往往是此時最大的絆腳石。如果你對伴侶之外的人動了心,家庭可能就危機了。
  • 這三個好習慣,能幫你掙到錢
    我們都在說做到嚴格自律很難,但換一個角度,如果嚴格自律能幫你掙到錢,你幹不幹?同時,就算你有了錢,沒有很好的身體,怎麼能夠享受錢帶來的好處呢?所以,健身必須排在第一。來源於學習,學習別人的經驗,別人的技術,別人的新發現,然後消化為自己的。一定要相信,每天學一點,多年後,你會發現那些不學習的人,知識體系還停留在大學四年級階段,而你已經有更廣博和更深邃的視野了。一定要相信,知識是可以兌換錢的,你看看那些在某平臺文庫開通專家認證的作者,月收入10萬。
  • 領導問「你的車多少錢?」不要直接報價格,高情商的人這樣答
    領導問他的車買了多少錢,車看著不錯?他隨口就回答說,這車還不算貴,因為這車搶手,需要45萬,加價5萬,全辦下來差不多50萬。之後領導回了一句哦,就沒有再說話。其實,人在職場,從來都不能埋怨環境,只能埋怨自己,要怪,也只能怪小王不懂做人做事「藏」的藝術。
  • 這一生,別高估錢,也別低估錢
    01 我們這一生,誰都離不開錢 現實中,我們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錢,需要錢去買衣食住行,也需要錢去提高生活品質,甚至需要錢去愛自己和照顧自己。 不管幹什麼,好像都離不開錢。
  • 如果全世界都放棄了你,那請你也不要放棄自己
    很幸運的在西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沒人拉我一把,我只好自尋出路。前兩年外賣還是比較火的,狠下心求著大姐借了幾百塊買了一臺電動車,白天上班,晚上去送外賣,那個時候為了搞到錢每天送到兩三點才回來,有時候洗澡的時候不自覺的哭了起來,我討厭無能為力的自己,但是為了還債別無它法。
  • 「要是不給我錢,你就別想結婚」「呵呵,你太過分了」
    「當你對自己微笑時,世上沒煩事能糾纏你;當你對自己誠意時,世上沒人能欺騙你。」說到借錢這個話題,或許是很多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不管是因為借錢給自己的親戚或是朋友,很多時候自己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很難收回來了。
  • 國發創投:為什麼別人能存下很多錢,你卻存不到錢?原因就是這5點
    雖然有古話,錢用了才會生錢。  國發創投認為,你還是需要存錢,為了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未雨綢繆。  存錢方法也是有講究的,能存下錢的人和不能存下錢的人的5個差異。  1、先存錢?後存錢?存錢帳戶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存錢的帳戶,和生活用的帳戶是分開的  存不下錢的人——一個銀行帳戶中,生活費和存錢都放在一起管理  3、購買東西時的忍和衝動?購物時的區別  能存下錢的人——如果是自己非常想要的東西,不衝動,按計劃積攢購買  存不下錢的人——生活中沒必要的東西,一切不買,忍  4、最容易產生差異?
  • 男人是想跟你過一陣子,還是想跟你過一輩子,談「錢」見分曉
    不僅與人相處的時候,要懂得溝通,獨處的時候也應該懂得溝通,有時候需要自己跟自己談判,這樣才能要求自己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很多事都不該從一開始就寄希望於順其自然,應該在跟自己溝通了以後,能做到盡力了,再去順其自然。
  • 夫妻之間,能過多久,談談「錢」便一清二楚
    常常聽到別人說著這樣一句話:感情和金錢從來都是矛盾的,因為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又會傷錢。我們理想中的感情是簡單的,純潔的,不摻雜一點物質的。可現實呢?我們往往需要用錢才能維持一段感情。就好比在愛情中,男人想要找的是不圖他的錢,哪怕他一無所有,也願意跟著他的女人。
  • 如何跟孩子談錢?英國設立「談錢周」,這樣做能幫孩子樹金錢觀
    其實只要大人懂的,你都可以試著和孩子聊。很多時候不是小孩不懂,是大人不懂,不會引入,不會聊,於是才有了各種局限。另外,我父母的理財觀和消費觀也影響了我。比如「要買保險」。我媽媽給我買了不少保險,所以「保險」這個概念也是很早就深入到我的理財習慣裡了。我讀大學的時候,掙到的第一筆錢,就是給自己買了重大疾病險和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