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井峪:「石頭村」裡引遊人

2020-12-18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網】; 8月21日,遊人在西井峪村的農家院內休憩。 近年來,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以精品民宿、農家樂、民俗攝影基地等為主的特色旅遊業態。西井峪村歷史上家家戶戶以石頭壘屋、鋪路,有「石頭村」之稱。按照秉承保存傳統風貌的原則進行集中修繕開發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該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本文轉自【新華網】; 8月21日拍攝的西井峪村農家院外景。 近年來,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以精品民宿、農家樂、民俗攝影基地等為主的特色旅遊業態。西井峪村歷史上家家戶戶以石頭壘屋、鋪路,有「石頭村」之稱。按照秉承保存傳統風貌的原則進行集中修繕開發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該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本文轉自【新華網】; 8月21日,遊人在西井峪村漫步。 近年來,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以精品民宿、農家樂、民俗攝影基地等為主的特色旅遊業態。西井峪村歷史上家家戶戶以石頭壘屋、鋪路,有「石頭村」之稱。按照秉承保存傳統風貌的原則進行集中修繕開發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該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本文轉自【新華網】; 8月21日,小朋友走在西井峪村的農家院外。 近年來,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以精品民宿、農家樂、民俗攝影基地等為主的特色旅遊業態。西井峪村歷史上家家戶戶以石頭壘屋、鋪路,有「石頭村」之稱。按照秉承保存傳統風貌的原則進行集中修繕開發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該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本文轉自【新華網】; 8月21日拍攝的西井峪村一家民宿的外景。 近年來,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以精品民宿、農家樂、民俗攝影基地等為主的特色旅遊業態。西井峪村歷史上家家戶戶以石頭壘屋、鋪路,有「石頭村」之稱。按照秉承保存傳統風貌的原則進行集中修繕開發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該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本文轉自【新華網】; 8月21日拍攝的西井峪村農家院外景。 近年來,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以精品民宿、農家樂、民俗攝影基地等為主的特色旅遊業態。西井峪村歷史上家家戶戶以石頭壘屋、鋪路,有「石頭村」之稱。按照秉承保存傳統風貌的原則進行集中修繕開發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該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相關焦點

  • 謝虹老師散文|花雨如煙石頭城
    穿過薊縣縣城北側的鐵道洞,繞至府君山後身,環山行數裡,一路盤山。山裡陰晴流轉不定,剛才還陽光燦爛轉瞬就煙雨闌珊了。行至空曠處,赫然見一座依山而建的石頭院落,硬石青瓦,碩大的石頭南瓜在石牆下等著廚婦悉心料理。一樹玉蘭花玉面含嗔,斜逸而出,沿著石頭臺階往上走,石頭房子門口懸掛著西井峪村民委員會的牌子,門楣上方懸著「京津冀作家西井峪採風創作筆會」的紅色橫幅。
  • 浙江有個用石頭壘起來的村,200戶人家600年歷史,稱「世外桃源」
    於是今天,小編就在朋友圈裡發現了浙江有這樣一個地方,全村有200戶人家,而且這些人家的房子都是用石頭砌成的,不僅如此,全村的道路、臺階、橋梁,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嗯,在此小編就不多說了,直接給大家上料。
  • 天津內有一「城市桃源」,門票免費遊人如潮,距市中心僅19公裡
    天津最出名的是什麼呢?是狗不理包子、相聲、還是麻花?這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用來吃或者看得,有沒有什麼值得遊玩的呢?必須有啊,天津裡面有一所號稱「城市桃源」的地方。不要不相信,因為天津真的有這麼一處地方,這個地方叫做南普公園,位於南口路和普濟河道的交口。此處雖然被稱之為公園,卻有江南園林的風格,所以很多人更願意將這裡稱之為園林。這座公園建造的時間比較晚,2013年才和大家會面,這場會面可是讓萬眾期待。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太行山腹地懸崖古村,攝影師心中的原始美,石頭壘砌的世外桃源
    除了景區,更多深藏於太行山角角落落的不知名的美景,更讓許多遊人為之神往。今天,跟著我的鏡頭去一座崖上古村看看吧。這裡就是——朝陽村。邂逅朝陽村,純屬意外。原本我們是在太行大峽谷景區遊覽的,走的常規的遊覽線路,坐著景區擺渡車欣賞「太行天路」的壯美風光。無意間朋友看到懸崖邊上似乎有一座村落,於是便停車準備去一探究竟。
  • 家鄉天津- 石頭門坎素包
    石頭門坎素包具有濃鬱的獨特風味,食之素香,回味無窮,很受老年人喜愛。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由清末天后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餡料講究,作工精細,     以木耳、花菜、豆皮、口蘑、香乾、麵筋、豆菜、腐乳、麻醬、香油等作為餡料,每個包子都捏成21個摺,旺火蒸十幾分鐘即熟。特點是餡大皮薄、香味濃鬱。
  • 組圖 儋州蘭洋鎮:櫻花開季節 遊人踏春來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儋州3月28日消息(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陳元才)3月28日,在位於儋州市蘭洋鎮藍洋居的藍洋櫻花莊園中,熱帶櫻花競相綻放,吸引遊人前來踏春賞花。經過精心養護,莊園裡九成以上的櫻花樹盡數綻放,花期將持續2個月,一簇簇繁花點綴枝頭,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觀賞拍照。儋州市蘭洋鎮藍洋居的藍洋櫻花莊園引遊人前來踏春賞花。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陳元才 攝儋州市蘭洋鎮藍洋居的藍洋櫻花莊園引遊人前來踏春賞花。
  • 七夕:萬古神帝裡的五個愛情故事,明帝與青引,石頭與仙女!
    二、明帝與青引明帝真名叫做張陵,十年覺得知道他真名的書友不多,其實後來成為神靈之後潛伏地獄,叫做棄天。曾經是崑崙界的九大帝君,是張若塵千年前以及現在的父親,也是血後血青引的丈夫。三、石頭與仙女石頭書友們知道他是誰麼?他是地獄界的荒天大神,在最新章節叫他青衣荒天。現在是大神之境界,是元會級的天才。仙女是白皇后,據傳說沒有誰能抵擋白皇后的美貌,貌若天仙,堪比月神。
  • 深山裡的一條小溪,只有二尺寬幾百米長,千年來卻遊人不斷
    然而卻有這樣一條深山小溪流,寬只有二尺,長約幾百米,千百年來一直遊人不斷,這是為何呢?一溪跨兩省中俄兩國是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的中心線為國界線,可謂是一江跨兩國;山西、河南以一道門為省界,把王莽嶺景區與萬仙山景區分開,可謂是一門跨兩省。
  • 魯南千年石頭村-鄒城上九山古村落遊記
    1/遊上九山古村 在孟子故裡鄒城市西南部,有一處古老的村莊——上九村,屬於低山丘陵地帶。這裡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悠久的人文歷史景觀,吸引著眾多的探訪者。
  • 石頭縫裡種柑橘,窮山窩要變「金山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林 張文凌 見習記者母建鑫)雲南省瀘水市老窩村黨總支書記左雪鋒都快不認識自己的家鄉了。這個交通不便的老窩村,如今快要變成「金山窩」了:石頭縫裡種出的柑橘畝產上萬元,山溝溝裡也用上了滴灌、無人機這些「高科技」……老窩村位於怒江大峽谷深處,屬喀斯特地貌,坡陡路窄石頭多,人均耕地少得可憐,村裡還有1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左雪鋒的印象裡,這幾乎是個無法改變的「窮山窩」。但李進學可不這麼看。
  • 永州新田:石頭縫裡結出致富果
    紅網時刻5月29日訊(新田融媒記者 蔣軍君)「石頭縫裡長出的桃子,口感、外觀竟還這般好?真是讓人匪夷所思。」眼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在新田縣梘頭鎮馬場嶺村,不少市民被村民謝國梅家的一片特殊的桃園所吸引。
  • 【揭秘】市郊水泉溝鎮大沃鋪村,驚現一座石頭城
    在承德若問在避暑山莊外面還有啥大家的首選答案都會是外八廟很多人並不知道就在外八廟之一「羅漢堂」以西離避暑山莊不遠處水泉溝鎮大沃鋪村的大山裡還藏著一座神秘的石頭城一起去一探究竟吧尋 夢 石 頭 城康乾年間,此處有一處炭窯,砍柴燒炭,火熱熱地往離宮裡送。康熙年間,山莊肇建,採石場就在不遠的地方。避暑山莊部分石材和武烈河清壩的大石條均來自於此地。▲聰明的石頭城主人們,利用天然的石頭砌成房子,把山坡地圍成小塊的平原,讓山間的流水改道……石頭,成為人們改造自然最好的建築材料。鼎盛時期,這三處山溝裡有王姓、唐姓和李姓等12戶居民在這裡繁衍、生活,約150年之久。
  • 麗江石頭城會陷落嗎?
    直到行至山路盡頭,高山再次把我們投向四周視線全部擋住,這時你會發現,金沙江偎依在群山腳下,垂臨於江面上的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上,密密地點綴著民居,我們才確信,眼前的所在就是石頭城。石頭城,在納西話裡叫「魯盤塢」。這裡據稱是納西族的發源地,早在公元5世紀就有人居住了,比有人定居在麗江古城區域還要早幾百年。實際上,「石頭城」不是用石頭壘砌的城堡,而是建於一塊巨石之上的村寨。
  • 喬治亞哥裡石頭城
    喬治亞哥裡石頭城距離哥裡城15公裡,位於庫拉河谷中,是喬治亞比較古老的城市,所說是當年王室躲避外侵時的避難地。石頭城的山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洞,除了民居以外,還包括希臘圓形劇場、祭祀神殿、競技場等古蹟等。石頭城是哥裡的主要景點之一,進入石頭城需要7拉裡門票。
  • 從「窮命莊」到「興隆莊」,看石頭房裡的村民如何脫貧?
    建村200多年,從「窮命莊」到「興隆莊」,再到現在家家戶戶搬進二層小洋樓的新村社區……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山城街道興隆莊的村民們怎麼也想不到,窮到娶不上媳婦的那段歷史一去不復返了。11月22日,記者跟隨「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興隆莊村,感受脫貧「拔窮根」給這裡帶來的巨大變化。
  • 浙江「正在消失」的古村,房屋用石頭建成,如同世外桃源引人前往
    古村落裡建築和景觀都非常簡單和原始,在城市中呆的時間長了,不禁想逃離城市的喧囂和吵鬧,更想回歸大自然,找尋大自然裡的美好和悠閒自得,更成為了一片獨特的風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浙江的這個古村落,石研村。歷史上對於這個小村莊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記載,但是它的歷史也有幾百年了。
  • 小康路上·齊魯紀事丨淄博一窮山溝裡,石頭房壘出十萬客流
    那時候的村民也都沒想到,窮山溝溝裡的下柳溝村,竟然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村裡老石頭房改造的餐飲民宿區成了吸引遊客的一大利器。「柳溝人家」的每一處小院都獨具風格。窮山溝裡搞旅遊申士富從家中一路小跑到村委會的時候,村支書申士文正在桌上研究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