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表彰先進僧尼 多個關鍵詞凸顯當代僧人理念認知

2021-01-19 騰訊網

中新社拉薩1月14日電 (趙朗)「作為一名宗教界人士鑽研佛教經典,嫻熟掌握宗教儀軌固然重要,但是根據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廣泛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也同樣重要,這樣才能不斷開拓視野、豐富內涵、融會貫通。」日喀則市江孜縣林布寺活佛扎西次仁14日在一場活動中如是說。

2020年西藏全區「遵行四條標準」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14日在拉薩舉行,活動表彰了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優秀組織單位和優秀寺管幹部。

「遵行四條標準、爭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自2018年在西藏全區範圍內開展。

作為優秀僧尼代表,扎西次仁在活動中還表示,堅持寺廟和諧穩定、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實現藏傳佛教健康傳承。

與扎西次仁年齡相仿的登增元丁,是昌都市強巴林寺的僧人。

他認為,相比老一輩的僧人,年輕一代有了很多精修佛法的思想優勢、平臺優勢。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除了老僧人傳帶年輕僧人,僧人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學習佛法。

他舉例,每年西藏相關部門都會組織年輕僧尼去一線城市考察,不僅僅學習交流佛法,也汲取寺廟先進的管理經驗。

他說,很多老僧人認為廣泛學習佛法以外的知識也很重要,不然去內地就醫這種小事還得帶個懂漢語的人幫忙翻譯。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莊嚴在會議中希望,繼續把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重要載體抓緊抓實,繼續創新載體,運用好教規教義闡釋平臺,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浸潤藏傳佛教,不斷豐富藏傳佛教文化思想內涵,提升藏傳佛教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當代價值。

同時要引導宗教界改進學經制度,優化宗教經典學習,將時事政治、法律法規政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國近現代史、現代科學知識納入教學內容,建立寺廟僧尼和活佛學習考核制度。

這次會議中,記者發現,「學習」「中國化」「健康傳承」「寺廟和諧」等多個關鍵詞貫穿會議,凸顯了西藏宗教治理理念和當代僧人的身份認知。(完)

相關焦點

  • 西藏林芝國家安全局授課 僧尼學習反間諜法
    原標題:西藏林芝國家安全局授課 僧尼學習反間諜法 西藏林芝市國安局喇嘛嶺寺宣傳反間諜法西藏林芝市國安局喇嘛嶺寺宣傳反間諜法近日,西藏林芝市國家安全局前往喇嘛嶺寺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下稱反間諜法)宣傳教育,此次宣講會由林芝市國家安全局涉外安全保衛科工作人員負責宣講,時長3個小時,喇嘛嶺寺管會組織轄區內三座寺廟的22名僧尼參會。
  • 財政部表彰100名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貴州2人獲評
    近日,  根據《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推薦2019年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候選人的通知》(下稱《通知》),經過評選推薦、審核公示,財政部授予丁友剛等100名同志「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貴州2人獲評,分別是貴陽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楊梅和畢節市七星關區國庫支付中心段元仁。
  • 喜迎黨的十九大•全國網絡媒體西藏行:對話千年古寺的「90後...
    中國西藏網訊 8月15日,「喜迎黨的十九大•全國網絡媒體西藏行」記者團來到了林芝市巴宜區布久喇嘛嶺寺。恰逢寺中舉辦「四講四愛」主題活動,喇嘛嶺寺住持白瑪赤列向僧尼們講解「四講四愛」,組織僧尼們交流學習體會。記者採訪了前來參加「四講四愛」學習活動的布久拉康寺住持桑阿尼瑪。
  •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的稅役負擔
    但敦煌在歸義軍時期有僧尼一千一百多,達到當地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這就大大超過了僧尼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甚至超過了武宗滅佛時僧尼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如果僧尼靠官府供養(唐前期中原有籍僧即享此待遇),人數一多,必然成為官府的財政負擔;再加上寺院、僧人佔有大量土地、人口,且享有免稅特權,這就又直接減少了官府的財政收入。
  • 【頭條】關於表彰西藏自治區「最美基層婦聯組織」 「最美婦聯人...
    表彰決定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婦聯成立60年。進入新時代,各級婦聯組織和婦聯幹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團結引領婦女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服務脫貧攻堅等領域積極建功立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 西藏活佛轉世到西班牙的神奇事跡(組圖)
    自六零年代,西方的嬉皮士大批大批地湧至印度及尼泊爾等地,一位名叫耶喜喇嘛的西藏高僧開始向他們開示佛法,引發了藏傳佛教大規模地向西方弘揚的熱潮。這股浪潮發展至今未艾,耶喜喇嘛的弟子在二十多個國家創立了近百間西方的佛法中心、禪修中心、寺院及佛法出版社等,在香港及臺灣現在也有分會(香港分會是大乘佛學會,臺北分會是經續法林),在這些團體中出家的洋僧尼數以百計。
  • 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擬表彰...
    根據有關部署安排,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雙先」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評選表彰工作。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充分醞釀、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初審、覆審等程序,提出了229個先進集體、142名先進工作者和56名勞動模範擬表彰對象。
  • 自治區召開全區基層黨建工作表彰會議
    這是吳英傑在全區基層黨建工作表彰會議上講話。記者 旦增西旦 攝吳英傑代表自治區黨委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基層黨組織表示熱烈祝賀,向堅守在一線、服務在一線、奉獻在一線的廣大黨員和黨務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慰問。要堅持既「管肚子」更注重「管腦子」,持續深入開展「四講四愛」「遵行四條標準、爭做先進僧尼」「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教育活動,教育引導群眾發自肺腑地擁護習近平總書記、擁護黨中央、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 西藏行之絨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
    從2003年開始,「胡潤百富▪潤巖茶壽文化大會堂」多次組織了西藏珠峰行的心靈之旅,雖然西行路上困難不少,但也不乏有美景風光。特別是藏族的禪文化,活佛在西藏的地位,就類似於精神領袖。▲贈送給絨布寺僧人潤巖茶壽大紅袍
  • 宋代僧尼圖鑑:熙熙攘攘為利往,琴棋書畫皆精通
    這是廣為人知的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用這段話來形容宋朝,特別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僧尼顯得尤為貼切。在一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佛家管束無比鬆弛的環境中,僧尼的生活被燈紅酒綠的市井俗華所洗禮,紛紛掙脫清規戒律的教條,一路唱響「不務正業」的時代強音。
  • 當代西方空間批評關鍵詞研究述評
    「關鍵詞」是當代西方空間批評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或理論範疇,是批評家的試驗場域和踐行方式,以直觀、具體的方式,為我們提供窺探理論的「入口」,揭示它們的生成語境、演變圖景和理論價值。本文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整體把握和深度闡釋,分析概念的內涵與意義,及其對當代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  目前,國外空間批評理論產生了大量豐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西藏活佛,轉世到西班牙的神奇事跡!
    自六零年代,西方的嬉皮士大批大批地湧至印度及尼泊爾等地,一位名叫耶喜喇嘛的西藏高僧開始向他們開示佛法,引發了藏傳佛教大規模地向西方弘揚的熱潮。這股浪潮發展至今未艾,耶喜喇嘛的弟子在二十多個國家創立了近百間西方的佛法中心、禪修中心、寺院及佛法出版社等,在香港及臺灣現在也有分會(香港分會是大乘佛學會,臺北分會是經續法林),在這些團體中出家的洋僧尼數以百計。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僧尼獲得了平等權利和自由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許多處於底層的僧尼衝破束縛,還俗返家。僅甘丹寺就有300多名要求回家或就地還俗的僧人,政府按照路途遠近分別發給足夠的路費和安家費。同時,將要求參加工作的13名青年僧人介紹到拉薩百貨公司當售貨員,選送了一些年幼的僧人去學校讀書。對於願意繼續留在甘丹寺的312名僧人,做了保障日常生活的安排。
  • 被誤讀的西藏:對西藏歷史的幾個基本認知!
    下面我們來請出擅長研究西藏歷史文化的白髮布衣(藏地讀行)來說說他對西藏歷史的幾個基本認知有段我深以為然的話,是這樣說的,「在跨專業交流的過程當中,決定交流質量的,是基礎知識的匹配程度!」因為基礎知識的匹配程度,決定交流的有效性,這是我多年以來,反覆寫西藏歷史基礎知識的原因。我覺得普及西藏歷史的基礎知識,擴大西藏歷史的受眾面積,是保持西藏文化活力的根本性因素。在我個人接觸藏族朋友的過程中,隱隱有一種感覺,很多藏族朋友,因為擔心西藏文化的純粹性問題,有意無意地拒絕或牴觸交流。
  • 西藏10名僧人獲藏傳佛教格西拉讓巴學位
    4月5日,僧人給釋迦牟尼佛像供燈。當日,2015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格西拉讓巴學位晉升立宗儀式在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主殿前舉行。在立宗儀式上,來自藏傳佛教格魯派各大寺廟的10名僧人獲得了格西拉讓巴學位。 「格西」,藏語意為「善知識」。傳統的格西學位共分多讓巴格西、林斯格西、措讓巴格西和拉讓巴格西四個等級。
  • 關於對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對象進行公示的公告
    關於對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對象進行公示的公告 2020-10-13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召開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陽江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召開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在新徵程上開創陽… 2020-12-12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佛教:僧人吃肉還有飲水的規定,由來已久,寓意非凡
    佛教傳入中國初,依據戒律僧人是允許吃肉的,至南朝梁武帝時代,中國僧人吃魚肉還是極為常見的事。梁武帝在《斷酒肉文》中一再指出當時僧人食魚肉的情況,說他們或以年事已高」,或以「肉非自殺」而「啖食魚肉」;還說僧人「以錢買肉,亦復非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