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作為美國領導下的一個軍事組織,在全球範圍的存在感十足。然而隨著美歐之間的分歧擴大,北約之間也開始內訌。而很不幸的,法國被當成了第一個「軟柿子」。
據英國知名媒體BBC,在7月2日的報導稱,法國國防部長發表聲明,法軍暫停北約組織的「海上衛士」行動,而理由則是因為同為北約國的土耳其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私自向利比亞運輸武器裝備。
不過,隨著雙方在隔空對罵,整件事情好像並不想法國人說的這麼輕鬆。而是受了不少委屈。
據報導稱,法國和土耳其的矛盾,最早開始於6月中旬。法國海軍參與北約的「海上衛士」行動,在利比亞海岸附近發現了一艘可疑貨輪,當時法軍參與行動的護衛艦「庫爾貝」,決定靠近檢查該貨輪是否存在走私、非法攜帶危險物品等情況,結果卻發現土耳其的軍艦正在為其護航。
有意思的是,雖然同為北約國家,但土耳其似乎絲毫沒有當法軍是「隊友」的意思,土耳其軍艦直接對法軍展現出攻擊意圖,並打開火控系統,直接鎖定「庫爾貝」號護衛艦。一時之間報警時四起,而且這樣的鎖定還是接連三次,把法國人嚇得夠嗆。
在事後,法國自然咽不下這口氣啊,作為歐洲大國,又是北約的幾個核心成員,更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哪能被個一貫兩面三刀的牆頭草欺負了。於是乎,雙方的「隔扣對罵」也就開始了。
法國指責土耳其對敘利亞的戰火負有歷史罪行,而土耳其則指責法國,在利比亞的維和任務中擔負著「破壞性」作用。有意思的是,土耳其在事後還十分淡定,表示當時雙方軍艦進行了的互動十分友好。
有分析人士指出,土耳其此舉很可能就是單純的想在北約國之中尋求自己的地位,因此找個事件立威,翻來覆去之間,第一個「軟柿子」,土耳其選擇了法國。當然了,儘管法國作為歐洲核心大國之一,但是因為當年在二戰中的「神奇」操作,讓「我爺爺有把嶄新的二戰法國步槍,從未被擊發,只摔在過地上一次」之類的笑話流行於西方。
需要指出的是,在很長的時間裡,土耳其都一直希望自己能過加入歐盟,並在北約集團中,拿到部分話語權。在外界看來,這一野心,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曾經的輝煌。
然而因為地理位置關鍵,儘管西面的歐洲國家一直對土耳其「笑臉相迎」,擔心其投奔俄羅斯。但是在骨子裡,多多少少是有些瞧不上土耳其的。而且,往上面翻翻歷史,當年奧斯曼帝國也是斷了歐洲各國不少財路的。
土耳其自己心裡當然是清楚的很,因而在國際事務中,經常「反覆橫跳」在美俄之間,讓土雞有了「牆頭草」的名號。內心依舊懷著對美俄的擔憂情緒,因此不斷借著各種國際事務壯大自身勢力,尤其是在軍事上,逐漸成為了北約中第二大軍事力量。而力量上的增長,自然而然催生出了土耳其對「話語權」的渴望,這也就有了如今的一幕。(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