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王海涵 實習生 汪傲)連日來,寧國市骨科醫院團支部書記方琪一刻沒閒著,工作之餘,她帶著幾位青年醫護人員開展敬老志願服務活動,還要籌備醫院內部活動。
寧國市骨科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28歲以下醫護人員有100餘人。如何發揮年輕人的能動性是醫院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在團寧國市委和該市衛健委團委指導下,該院於2018年建立團組織,定期為年輕職工開展培訓、業務交流,加強志願服務品牌建設。
正能量歌曲創作、藝術化宣講、文藝表演、義診……工作之餘,團支部帶領青年醫護人員開展多種活動,醫護人員變得團結起來,更加重視單位形象。「團支部組織活動,大家主動搶著報名,不僅在工作中擰成一股繩,工作之外爭著為集體活動貢獻力量。」方琪介紹。
「無論院內的護理技能比賽,還是前往敬老院義診,或是市裡賽事活動,都能看到醫院青年志願者的身影。」在她看來,團支部活躍起來,既促進黨建發展,也激勵青年員工將個人發展和醫院發展結合。
近年來,寧國市實施「群團紮根、黨建提升」工程,探索群團發揮作用新途徑,提升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兩個覆蓋」質量,實現黨群工作「一盤棋」。團寧國市委主動作為,在青年較為集中的領域,先行做實非公和社會組織團建,推動黨支部跟進建立。全市在兩新領域(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記者按)已建團組織88家,今年新建18家。
寧國市安酷藝術培訓學校成立於2010年6月,目前有兩個校區,主打街舞、主持培訓品牌,年培訓學員1000餘人。校長張銳介紹,學校裡有26名培訓教師,平均年齡25周歲,28歲以下團員佔比90%以上,不乏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
2019年6月,在團寧國市委指導下,學校成立團支部,課下,25歲的團支書翟望帶領大家開展研學、交流活動,一改之前的散漫作風。每周,團支部還主持召開教研活動,青年教師歸納學生情況,商榷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團隊凝聚力。
王海涵攝
團支部還牽頭總結出「五色」工作法(紅色代表榮耀,紫色代表奮進,藍色代表和諧,橙色代表溫暖,紅色代表向黨),教師們朝著「業務爭一流、公益在一線、紅色基因一脈傳」的目標努力。
在張銳看來,通過強化團建工作,有效凝聚了青年老師的力量,教師們呈現朝氣蓬勃、樂觀積極等精神面貌。
2015年,寧國市霞西鎮的金超和金帥兄弟兩先後返鄉,建起家庭農場,養殖皖南土雞,讓更多人吃上了安全、放心、高質量的散養土雞蛋。
弟弟金帥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對育苗和養殖技術有一定研究,哥哥金超則有銷售管理行業從業經驗。二人聚焦土雞和土雞蛋市場,帶動周圍百姓一起養雞,創立了統一配送的產品營銷模式。
公司實現盈利後,二人創新營銷思路,包年包月給家庭配送土雞蛋,並附贈土雞。公司還不斷升級門店服務體驗和線上銷售渠道。
目前,公司已有三個生態養殖基地,帶動26家農戶養殖土雞,助力鄉村振興。同時,該品牌在上海、紹興等城市開設門店,讓正宗土雞蛋「走出去」。
王海涵攝
「將山林、田間優質農副產品挖掘、呈現給消費者,踐行新農人的情懷和責任。」兄弟二人意識到,創業過程中,團隊文化建設很重要,在參加團寧國市委組織的農村青年致力鄉村振興座談會後,公司成立團支部,讓電商、銷售、管理等崗位的14個年輕人找到歸屬感。
在團支部組織下,公司員工、客戶一起去鄉村體驗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開展學習、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尋找新的發展思路。
近年來,團寧國市委積極牽頭組建「兩新」團工委,吸納30家左右的非公企業和青年較為集中的社會組織作為團工委成員單位,並成立5支「青年幫幫團」隊伍。
「搭建平臺、建立團組織,為『兩新』組織提供精準服務,引導青年緊跟黨走。下一步,將繼續走進青年、聯繫青年、服務青年,讓共青團改革落到實處、團的工作更有活力和抓手。」團寧國市委書記張蓓介紹。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