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低等級公路普遍採用高路堤設計,且有些高等級公路也應用了高路堤設計。然而,高路堤公路本身具有一定缺陷,易引發交通事故、加劇事故損害,因此需針對高路堤公路安全隱患展開分析並研究如何提升其安全性。
截止2019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501.2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4.96萬公裡、一級公路11.53萬公裡,二級及以下的低等級公路(雙向兩車道或單車道公路)474.76萬公裡,佔公路總裡程的94.7%,佔比極高。
受工程造價、施工水平、設計理念及習慣、氣候地質條件、動物遷徙、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低等級公路廣泛採用高路堤設計(見圖1),高填方公路較為普遍,且在高等級、高標準的幹線公路建設中,高路堤所佔比例有所增加。
圖1:部分地區的低等級公路採取了高路堤設計
一、高路堤公路安全隱患突出 可能加劇事故損害
1、高路堤公路安全隱患較大
低路堤在國外發達國家已經普遍採用,在設計方面有減少土地佔用率、節約土石方、降低工程規模、與周圍景觀相協調以及保障車輛安全水平較高等優點。如圖2所示,與低路堤公路相比,高路堤公路具有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缺陷和劣勢,具體表現為:
高路堤公路自身存在邊坡過陡、路側落差大、防護不足、路肩缺失等問題。車輛一旦衝出路面,易導致翻墜、傾覆等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加劇了事故的嚴重性和傷亡程度,因此存在一定的道路安全隱患。
高路堤公路自重較大、對路基和邊坡產生壓力大,易造成地基變形,並且後期養護加固工程量較大,容易出現道路塌陷、路基沉降、路面開裂等問題。
由於高路堤公路路面距地面較高,道路兩側還需設置較緩的邊坡,則使得公路佔地面積擴大、徵地成本變高。
由於高路堤公路土方用量大、佔地多,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生態割裂等生態環境問題。
圖2:高路堤公路填築施工示意圖(來源:網絡)
2、高路堤公路加劇事故損害
通過對部分地區高路堤普通公路的實地調研發現,很多高路堤公路存在著路側落差大、邊坡過陡甚至無邊坡處理(有些地方近乎與地面垂直)、無安全防護、無安全警示提示等問題,很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交通事故。
據某省份地區交通事故統計,近三年路堤高度1米以上的高路堤路段發生單車失控後駛出路外致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1起,共造成180人死亡、266人受傷,傷亡率高、事故後果慘重。其中,高路堤設計、安全防護及寬容設計缺失等問題雖不是導致事故的主因,但直接加劇了事故的損害。
二、哪些措施有助於提升 高路堤公路安全性
道路建設發展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道路安全水平,切實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出行安全。也就是說,道路設計者、管理者在嚴格落實道路標準規範的同時,應以拯救生命或減輕受傷程度為目的,為駕駛人行車過錯提供寬容的空間與措施,避免僅因為駕駛人的小錯誤就要付出生命的大代價,甚至帶來群死群傷的慘重後果。基於上述理念,筆者就如何提升高路堤公路的安全性提出幾點建議:
1、建造路面與地面齊平的道路
為減少高路堤公路對土地資源的佔用,降低高路堤帶來的各方面不利影響,低路堤設計理念已得到普遍認可。如圖3所示,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建造的公路通常與地面齊平,路側淨區較寬且平緩。為了實現公路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在兼顧交通安全與生態文明、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前提下,應對沙漠、戈壁、草場、農耕、微丘、山區等地域地理、交通及關鍵技術特徵進行具體分析,重點克服路基承載力、地下(表)水位等因素影響,在經濟條件和工程技術允許的條件下,大力倡導建造「填挖平衡、路面與地面相齊平」的理想道路,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高路堤公路存在的嚴重交通安全隱患。
圖3:美國公路路面與地面幾乎齊平,路側較寬且平緩
2、深入排查路側安全隱患
既有高路堤公路存在的最大安全隱患就是路側安全問題。《公路路基設計規範(JTG D30-2004)》規定,路堤邊坡坡度一般取值在1:1.5左右,根據填料類別不同,坡度不宜陡於1:1.3—1:1.75;《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 D20-2017)》規定,設計時速80公裡的二級公路的右側硬路肩寬度一般值1.5米、最小值0.75米,土路肩寬度一般值0.75米、最小值0.5米;設計時速60公裡的二級公路的右側硬路肩寬度一般值0.75米、最小值0.25米,土路肩寬度一般值0.75米、最小值0.5米;設計時速40公裡、30公裡、20公裡的三級公路和四級公路的土路肩寬度分別為0.75米、0.5米和0.25米(雙車道)、0.5米(單車道)(見圖4)。《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 D20-2017)》也明確規定了公路建築界限和公路用地範圍,例如,公路建築界限範圍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侵入。
因此,筆者建議結合高路堤公路交通事故多發點段和隱患路段信息,對照上述相關標準規範要求,深入排查治理高路堤公路邊坡坡度過大、路肩寬度不足或缺失、路側淨區不足等隱患問題。對於不符合規範要求的高路堤公路,應採取放緩邊坡、拓寬路肩、移除淨區危險物等措施來提高路側安全性。
圖4:三、四級公路右側土路肩寬度示意圖
3、加強重點路段路側安全防護
如圖5所示,由於路肩寬度不足、安全防護缺失、預警提示不到位,導致駕駛人在借道超車、躲避牲畜、緊急避讓車輛等操作過程中,一旦偏離車道就面臨衝出路外的致命危險。
正因如此,筆者建議在高路堤公路路側落差大、淨空不足、臨水臨崖、急彎陡坡等重點路段,通過實施生命防護工程和加裝防護欄、警示墩、隔離帶、混凝土擋牆等安全防護設施等措施,防止車輛衝出路外,發生碰撞樹木等障礙物及車輛翻墜、傾覆等嚴重交通事故。
圖5:因車輛衝出路外翻車發生亡人事故
4、逐級強化路面安全警示提示
建議加強高路堤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隱患路段的安全警示提示,例如增設警示標誌、減速設施、報警閃光燈、線形誘導標及輪廓標等設施,具體如下:
通過施劃車道邊緣線、反光震動標線、路肩震動帶等措施(見圖6),對偏離車道、駛向路外的車輛進行逐級預警提示,提醒駕駛人莫要因疲勞駕駛或借道超車等行為致使車輛偏離車道。上述舉措有助於防止車輛衝出路外發生事故。
在牲畜穿越公路較多的路段增設反光或螢光警示標誌,提醒駕駛人及時採取措施安全避讓。
在急彎陡坡、臨水臨崖、視距不良等不具備超車條件的路段,可以通過施劃黃實線,增設禁止超車標誌、安全警示標誌、柔性隔離設施等措施,防止車輛因違法超車引發交通事故。
圖6:反光震動標線、路肩震動帶
5、做好公路管理養護工作
由於高路堤自重大、產生壓力大且各類病害多,應做好高路堤公路養護和加固工程,及時消除高路堤公路病害,防止因路面塌陷、邊坡滑塌、路堤浸水、衝刷坡腳等引發道路交通事故。
6、從嚴審批新建改建方案
《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 D20-2017)》第9.4.1款規定,公路橫斷面設計應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減少對沿線生態的影響,保護環境,使公路融入自然。對於新建或改擴建的公路,建議不再採用或最大限度地限制使用高路堤設計方案,從嚴審批高路堤公路設計建設,確保路基邊坡不存在過高、過陡等問題,低填方路段應儘量將邊坡放緩,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
7、樹立寬容設計理念
「即使駕駛人出現失誤或過錯,也不能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是道路寬容性設計理念的核心。具體到路側寬容性設計,就是為駛出車道的失控車輛提供減速、停車並駛回行車道的安全空間。
例如,如圖7所示,當邊坡坡度在1:1.5左右時,車輛衝下去後容易翻車、傾覆,屬於較危險的邊坡;當坡度在1:3—1:4之間時,車輛衝下去後無法上來,需要外力把車輛拉出來,屬於不可返回式邊坡;當坡度在1:4或1:4之內時,車輛衝下去之後可以自行上來,沒有安全顧慮,屬於可返回式邊坡。因此,建議在設計路段時可通過進一步放緩邊坡達到可返回式邊坡坡度,為保障車輛駛出路面也能安全駛回車道提供寬闊的路側淨空區。
圖7:不可返回式邊坡與可返回式邊坡對比
(文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交警總隊黨委書記、政委 董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