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家風故事館】吉紅芳:用責任擔當和實際行動詮釋「家和萬事興...

2020-12-26 澎湃新聞

【寧縣家風故事館】吉紅芳:用責任擔當和實際行動詮釋「家和萬事興」!

2020-12-2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名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南義鄉劉寨村就有這樣一戶家庭。吉紅芳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婦女,現年57歲,她有著一個四世同堂13口人的大家庭,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不曉諸事的孫子,雖然家庭人口較多,但是充滿了祥和與溫馨,這與吉紅芳用心用情、默默無聞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吉紅芳和丈夫劉忠財結婚三十多年來,作為一名妻子,她無怨無悔為這個家默默付出著。丈夫是一名共產黨員,鄉村醫生,每天忙碌著為村裡的病人診治,尤其是村裡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丈夫都會上門服務。為了最大限度支持好丈夫的工作,吉紅芳義無反顧地挑起照顧老人、教育孩子、料理家務的重擔。每天天剛亮,就要起床為老人孩子做好早飯,然後安頓好家務,下地幹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總是把家裡裡裡外外打理得窗明几淨,擺放有序。兩個老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也身體硬朗,精神飽滿。

作為一位母親,她深知教導孩子學習和做人道理的重要性,所以不管多忙多累,也從不放鬆對孩子們的教育,她時常教導孩子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踏實認真,生活要儉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身教勝於言傳,在她的影響下,兒女們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現在兒女們都事業有成,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每逢節假日,兒女們都會領著他們的孩子回家看望他們,將這種孝道傳承給了下一代。

吉紅芳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樸實無華、優秀品質影響和感染著家裡的每一個人,丈夫經常感慨地說道:「多虧了紅芳這個賢內助,我們家才能其樂融融。」在吉紅芳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農村新女性的新形象,她用責任擔當和實際行動詮釋了「家和萬事興」的真諦,譜寫了一副最美的和諧幸福畫卷。

熱點閱讀

【坐高鐵 看寧縣】「人類第四個蘋果」| 脆一口香甜,享一生幸福!今日冬至 |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寧縣 Women's2020】特色工作之三:「四個打造」促「細胞工程」落地生根

原標題:《【寧縣家風故事館】吉紅芳:用責任擔當和實際行動詮釋「家和萬事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百裡杜鵑:愛心企業用實際行動彰顯擔當和責任
    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產業項目資源,提升當地經濟效益,黃泥鄉招商引資引入百裡杜鵑管理區眾誠石材有限公司,主要投資開發黃泥鄉飾面用灰巖石材礦。今年8月份,黃泥鄉龍塘村大力開展全域旅遊工作,積極打造完善「花田酒肆」3A級旅遊景區,該公司立即為龍塘村捐贈了價值95450元的景觀水車1臺,為景區養護提供了便利和保障。10月,向黃泥鄉桃園社區捐贈價值160640元的太陽能路燈70盞,解決了社區夜晚沒有路燈照明的問題,既改善了社區居民的生活條件,也進一步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 傳承敬老愛老好家風:好兒媳用行動詮釋孝道
    傳承敬老愛老好家風:好兒媳用行動詮釋孝道 2020-11-30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縣家風故事館】王海鵬 胡玉萍家庭:以愛為根,以和為貴
    【寧縣家風故事館】王海鵬 胡玉萍家庭:以愛為根,以和為貴 2020-04-20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電影《替罪羊》詮釋了家和萬事興的重要
    它不是懸疑,不是警匪片,整部電影只是在家庭的兩個極端上來回遊走,詮釋了家和萬事興的重要性,值得當下社會的我們去觀看,明白一家之主該如何去撐起一個家、保護一個家。英國電影《替罪羊》影片講述了在英國的某天,身份和地位懸殊的兩人於一間酒吧廁所中相遇,令他們感到震驚的是,他們的相貌竟然一模一樣。
  • 金弘安: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不管是特殊時刻的抗疫擔當,還是為扶貧攻堅注入社會力量,或是潤物細無聲的持續慈善事業,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民生,滁州金弘安米業有限公司以先行示範的責任使命,履行好社會責任,堅守糧食安全戰線,用實際行動踐行糧食企業使命擔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向追求。
  •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宋烜燊:用責任與擔當詮釋「最美」的力量
    父母二人常用「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治國,國治而天下平」 來教育宋烜燊。讓他養成了積極、陽光、善良的性格。生活在這樣的三口之家中,宋烜燊從小耳目濡染,受到了父親的薰陶成為了一名軍人,並獲得了光榮之家的稱號。家風連國風,國風是家風。
  • 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以奉獻詮釋責任擔當
    吳瑩老師用實際行動為我們上了一堂別樣的思政課,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90後思政教師再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奉獻詮釋責任擔當。
  • 家和萬事興,法典護萬民——海曙民法典公園「家和苑」落成
    家和萬事興,法典護萬民——海曙民法典公園「家和苑」落成 2020-07-24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山二中教師曾雅涵把病房當課堂,用行動詮釋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為了不落下學生課程,曾雅涵克服困難,在病床上直播授課,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教師的責任與擔當。授課過程中,豆大的汗珠從她額頭上滴下,她無暇顧及,眉眼間展現著見到學生的欣慰和講課的投入。旁邊的病人和家屬被感動了,大家都不再說話,只是靜靜地聽著她講課,默默地向她投去又憐惜、又敬佩的目光。在直播課堂中,同學們看到了曾雅涵憔悴虛弱的面容,聲音雖不大,卻還是平時那樣親切溫柔,眼睛裡閃爍著信心和期望的光亮。
  • 用實際行動書寫當代青年的「硬核」擔當
    他們或是作為醫務工作者,不顧自身安危,拼命與時間賽跑,同死神較量,上演「生死時速」,為生命而戰;或是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的志願者,奔赴前線,默默奉獻,用肩膀扛起希望,以行動踐行抗「疫」責任與擔當;或是履行人民警察職責,衝鋒在前,守護一方平安,以汗水鑄就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 堅守戰「疫」陣地 白衣衛士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渭南市第二人民...
    2003年,「非典」肆虐時期,年輕的他就挺身而出、勇於擔當,堅守在「非典」抗擊一線。他是一名黨員,也是醫院學科帶頭人,疫情面前衝鋒在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帶領醫院一幫人不分晝夜、堅守崗位,為臨渭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 中華文化:細說「家和萬事興」背後的秘密,家庭倫常道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了災難了。
  • 在大的房子 也要掛家和萬事興書法 寓意家庭融洽和美
    如何把名言「家和萬事興」融入生活?選擇家和萬事興書法掛家,加深印象、時時刻刻謹記家和萬事興的重要性。接下來分享幾幅當代書法家手寫「家和萬事興」題材書法作品,供您參考。<古訓家和萬事興,何須終日口不停<
  • 用行動扛起責任,用擔當傳遞希望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扛起了責任,用擔當傳遞著希望。 Part.1 網絡安全的守護者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網絡中時常出現一些不明真相的不實消息,馬立志和同事們一條一條核實,一條一條排查,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春節以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天,始終駐守在網絡疫情防控第一線,全力營造清朗氣清的網絡環境。
  • 北京同仁醫院醫療隊援漢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
    1月27日晚,北京市屬12家三甲醫院的「精英戰隊」落地武漢天河機場。彼時的江城,病毒猖獗,疫情肆虐,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場遠超預期的「惡戰」。大戰在即,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金建敏臨危受命,擔任北京同仁醫院12人醫療隊的隊長。「那個時候武漢真的太需要醫護人員了。
  • 【致青春·戰疫情】武大涵:用行動詮釋使命擔當
    【致青春·戰疫情】武大涵:用行動詮釋使命擔當 2020-04-2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石榴·「家」話 | 家風故事: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為大愛
    紅石榴·「家」話 | 家風故事: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為大愛 2020-09-02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訓家和萬事興書法 和氣生財源 善惡終有報
    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萬事興旺發達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和」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夫妻恩愛、父慈子孝,處處和睦,充滿生機,這樣的環境對於家人的生活、工作、學業都有幫助。舒心愜意的環境,自然會讓人心曠神怡,讓人靜下心把日子過好,把工作幹出色、讓孩子專注於學習,這樣的家庭,自然會興旺發達。如何把名言「家和萬事興」融入生活?
  • 青年企業家田旭勇:靠行動詮釋人品 用責任書寫擔當
    青年企業家田旭勇十幾年如一日服務家鄉各項事業,靠行動詮釋人品,用責任書寫擔當,傾盡所能回饋社會,以行動和責任打卡「中國好人榜」。站點臨時搭建的小帳篷裡沒有檯燈和取暖器,只有一張簡易小床。田旭勇和駐守幹部就點起煤爐,輪流進來休息。碰上夜裡下雨視線較差,他們就穿著雨衣站在帳篷口,確保不漏一車、不漏一人。長期患有胃病的他,由於早出晚歸沒能按時吃飯吃藥,導致胃病復發。時值寒冬,劇烈的疼痛卻讓他不停地冒汗,為了不讓家人和「戰友」們擔心,每當犯胃病的時候,他總會找藉口回到帳篷換下汗溼的衣服,稍事休息後立刻投入執勤。
  • 從「崇德向善」到「家國情懷」 「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童稚少年,中原兒女踴躍參與徵文活動,用生動的文字闡述家風家教在個人成長及家庭建設中的切身感悟。  翻開《血脈傳承——第二屆「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獲獎作品集》,一股濃鬱的墨香撲面而來,「讓家庭成為厚德之所」幾個黑體大字映入眼帘。仔細品讀這本書,無論是文字作品,還是攝影作品、書畫作品,都彰顯出解讀家風、謳歌家風、傳播家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