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說財經導讀:據外媒最新報導,華爾街投行——大摩(摩根史坦利)預測,未來10年內,人民幣國際化或取得突破性進展,或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僅次於美元、歐元。
那麼目前來看,人民幣、歐元、美元的現在國際地位和國際儲備佔比情況又如何?
此外,人民幣真的能實現這個「目標」嗎?
周五(4 日),據《今 日俄羅斯》(RT)報導稱,華爾街投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也稱:大摩)預測,隨著北京方面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更多使用,未來10年內,人民幣可能或升至全球第3大儲備貨幣的地位。
在最新報告稱,目前人民幣約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2%,超過日元和英鎊的水平。
與此同時,大摩分析師還表示,到203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升至5%~10%之間。
全球第三、佔比5%-10%,那麼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真的可能實現這一目標嗎?
對此,大摩國際策略師——洛德(James Lord)說:「我們預計,2020年私人部門和外匯儲備管理機構將連續第3年為中國市場帶來超過15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流入,凸顯出中國市場正在進行的轉型。在2021年~2030年,每年流入的資金應會達到2000~3000億美元。」
在報告中,大摩表示,鑑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跨境資本市場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股票和固定收益的整合。
此外,再加上中國跨境交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比例不斷上升,這一目標(人民幣成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並非不切實際。
報導稱,所有這些都表明,全球央行需要將更多人民幣作為其儲備的一部分。
儘管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影響,但大摩並未改變其對人民幣的正面看法。
當然,大摩最新的預測也證實了該行在去年年初所做的早先的預測。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央行逐漸在他們的金庫中儲存人民幣。
大摩表示,去年至少有10家央行或監管機構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持有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國家有70個。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也顯示,自2016年的10月開始,IMF將人民幣納入主要儲備貨幣籃子以來,人民幣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已翻了一番。
具體數據來看,當時人民幣的全球儲備佔比只有1%,而現在是2.2%;此外,日元和英鎊全球支付佔比高達5.7%和4.43%。
那麼全球主要貨幣——美元、歐元的情況又如何呢?
王爺說財經注意到,目前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近62%,歐元佔20%以上。
當然,就目前來看,人民幣和美元、歐元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也無法取代其主導地位。
不過其他預測則顯示,美元已經失去對全球市場的控制。
例如:就在今年早些時候,高盛的策略師警告稱,人們對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感到擔憂。
對此,你怎麼看?你認為,接下來,美元、歐元、人民幣等各大貨幣儲備情況又會如何呢?
註:本文由王爺說財經編撰,如需轉載請事先關注帳號,私聊聯繫王爺本人,獲得授權後才可轉載,轉載後請原文轉載,不得進行任何的圖文轉變圖集、視頻等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此外,文中觀點系個人觀點,僅用於學習交流探討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評論,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下方點讚↓↓↓或者點擊下方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