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世界上各個主權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用來國內流通,以及對外貿易結算。中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貨幣。
各國貨幣在國際上都有一個通用的稱呼,比如美國的貨幣叫「美元」,日本的貨幣叫「日元」,英國的貨幣叫「英鎊」,法國貨幣叫「法郎」,俄羅斯貨幣叫「盧布」,那中國的貨幣叫「人民幣」嗎?
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人民幣只是我們國內的稱呼。在國內,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統一都叫人民幣,聽起來非常順口。然而,在國際上它卻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中國元」,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發笑,這麼拗口,根本沒有人民幣叫起來好聽。
叫「中國元」並不奇怪,只是很多人沒有細心觀察,因為人民幣的英文縮小是「CNY」,也就是「China Yuan」的簡寫,所以,翻譯過來應該叫「中國元」,而不是人民幣。
在當下的和平社會,貨幣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美國之所以在全球那麼囂張,原因就是美元的霸主地位。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就建立起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貨幣結算體系,無論是外貿結算,還是石油結算,都離不開美元。美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貨幣,各國都來買美債,日本是美債第一大持有國,中國是第二,持有量超1萬億美元。所以,美國一旦經濟出現了問題,就開始發行美債,在全球薅羊毛。
2020年受疫情影響,美國經濟衰退,就不斷加大發行美債,目前已經負債27.5萬億美元,遠超過美國GDP。不過,這幾年美元的地位在持續下降,這讓美國產生了危機感。
目前,全球前五大貨幣分別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截至到2020年11月,這五種貨幣的國際支付比例分別是39.56%、34.13%、7.27%、3.55%、2.09%。
過去,我國一直在大力發展經濟,除了靠內需提升,也靠外貿貢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不過,與各國之間進行貿易,還是以美元結算為主,人民幣的地位還不夠。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5年才將人民幣正式納入它的儲備貨幣。
因此,人民幣在全球真正崛起也沒多久,但卻發展很快。到2019年年底,人民幣儲備規模達到2176.7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1.95%,到2020年一季度,提升到2.02%;再到11月,提升到2.09%。
據了解,全球有70多個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另外,俄羅斯、伊朗等國逐漸拋棄美元,將人民幣納入結算,這說明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其國際地位不斷攀升。
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史坦利發布報告指出,到2030年,人民幣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比例將提升到5%至10%之間,超過日元和英鎊的比例,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世界第三大儲備貨幣。
其實,貨幣的地位與經濟息息相關,有日媒預測,到2028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所以,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也是順其自然的。未來,人民幣的地位將會不斷攀升,成為全球很多國家的結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