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將推動未來20年出行行業從共享出行、交通工具、交通基礎設施三個層面發生變革。」17日,在福建廈門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滴滴出行科技生態與發展負責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國斌說。
吳國斌在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發言。
吳國斌認為,購買服務將替代購買工具,共享化是未來出行的最優方案。「理想的狀態是1輛車介入滴滴網絡,能有3個座位馬上被利用,讓車輛使用效率顯著提升。滴滴的供需預測與調度能力在持續升級,我們希望推動交通變革,讓所有人的出行更加安全高效。」
滴滴正在跟車企、硬體供應商等聯合,推動交通工具向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變革。據悉,滴滴已經形成了自動駕駛感知、預測、規劃、控制、高精地圖等一系列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模塊,以及自動駕駛落地服務的能力。今年6月,滴滴自動駕駛已經在上海面向公眾提供了載人示範應用。
吳國斌介紹,滴滴出行藉助AI、網約車大數據等,通過智能紅綠燈、動態道路分配和更科學的路網設計,能降低交通擁堵率,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目前,滴滴在30多個城市,通過實時調控紅綠燈時長來提高區域的交通效率。
此外,智能地圖等也已經成為滴滴發力的關鍵技術。藉助精準定位和推薦上車點技術,目前70%的訂單已經不需要司乘提前電話溝通。
海量交通大數據以及全球領先的共享出行網絡,是滴滴在這三大層面變革中的優勢。吳國斌表示,滴滴也在堅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嘗試將積累的技術能力對外開放,為整個交通行業創造更大價值。(記者張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