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父母的期望與未來。平常在家裡連孩子的一根手指都捨不得碰,但是當孩子在學校裡超出自己的保護範圍時,就往往會發生家長擔心的事情,最常見的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負。
大多數父母當聽到孩子回家說自己在學校被打了後,身為家長出於心疼第一反應都是氣憤的告訴孩子要打回去!但是冷靜下來想想,最重要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考慮,則不應該衝動,要採用有效的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因為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形成的每個孩子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流,而有的孩子則天性愛玩愛鬧,這也是學校裡孩子們發生衝突的直接原因。
當然我們不能把原因歸咎於孩子多樣的性格,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權評價他人的性格是好是壞。我們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保護他們的同時,教會他們道理。
前幾天鄰居家的孩子放學回來說自己在學校被打了,鄰居的第一反應不是氣衝衝地跑去學校找打人孩子理論,而是在檢查了孩子身體並無大礙後,給老師打了一個電話詢問情況。經了解原來是孩子在中午睡午覺時被咬了一下。
隨後鄰居便以平和的口氣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委屈,但是在遇到傷害時,一定要冷靜,不要衝動,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和別人講道理,當自己解決不了時要及時和老師家長溝反映情況。
鄰居的做法盡顯高情商,既有效的解決了問題,也保護了孩子,是十分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解決方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保護他,也無法保證每一個都會像自己一樣愛護和理解孩子。
那麼當孩子在學校被打了,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既保護孩子,又有效的解決問題呢?這就到考驗家長情商的時候了,家長的做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往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一、學會尋求外界的幫助
平時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讓孩子在處於危險時,懂得向老師或其他人求助,這樣可以增加獲救的機率,從而擺脫危險減少傷害。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單薄的,即使拼盡全力可能也無法解決問題,那麼處在這樣一個彼此相連的社會,請大膽地藉助外力,向他人求助吧!
二、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家裡,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遇到危險時只有自己才能保護自己。首先要教會孩子辨明是非,要懂得和別人講道理,而不是僅憑藉哭來解決問題。要讓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學會逃跑,急中生智,學會喊叫,發出求救信號。
三、教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首先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每種情緒的含義,以便能更好地表達它們。其次父母要足夠重視孩子所表達的情緒,如果父母並不在意或者根本不當回事,那麼孩子就不會養成與父母分享心情的習慣,會將負面情緒都憋在心裡,長期下去會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
四、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不受欺負,能夠和身邊的孩子友好相處,但同時父母也應該一個道理,這也是其他父母們的期望。所以在教會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告誡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面對弱者,要有同情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並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在看到孩子欺負別人時,家長不要漠不關心更不能感到自豪,這樣扭曲的心理嚴重威脅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