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真實?賈樟柯的電影教育深入人心!

2020-12-14 路再長也會有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電影產業的發展也突飛猛進。許多優秀的國產電影也逐漸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中國電影無懼與國外大片同臺競技,在歷史發展中,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方式迎來了顯著變化,電影產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在邁入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的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在這其中不乏會出現很多優秀的導演,而令我最欣賞的一位,他在國際上屢次獲獎卻十分低調,是用電影說話的實力派的藝術家,他就是賈樟柯。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他們遭到了80到90年代經濟轉軌給社會帶來的劇痛。他們極度追求影像本體,他們是處於抗拒的一代。典型的特徵是『叛逆與反思』。這一點在作品中也能夠展現出來。

一.紀實性

賈樟柯執導的電影中,大部分是描寫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用鏡頭記錄下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悲慘的經歷。比如在《小武》中,他在山西汾陽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雖然特別想要追尋美好的愛情,也很珍惜親情和友情,但是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盡人意。他成天無所事事,就是以偷竊為生,沒有特別正經的工作。在那樣一個落後的小縣城裡,僅能擁有的東西他都沒有。朋友反目成仇,愛情轉瞬即逝,親情淡泊如水。然而他並沒有改變現狀,反而一錯再錯,最終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這個片子側面反應出現實社會裡有一部分年輕人被現實所妥協的無奈與傷感,以及殘酷的生活對他們的打擊,這種類型的影片更使觀眾產生一種親切感,它很接地氣,不會覺得虛無縹緲。賈樟柯導演的紀實性創作風格獨具特色,並且使觀眾很樂意去觀看這種拍攝風格的影片。

二.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也是賈樟柯電影中的點睛之筆。在《江湖兒女》裡,趙濤見到了UFO。這個超越了我們認知的物事,代表的其實是她無需他人認可的內心篤定。江湖仿佛被定格在逝去的歲月裡,現如今,是否相信江湖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情與義,就像是是否相信UFO存在一樣的問題。《三峽好人》中,一個劃空而過的飛碟,一座塔樓似火箭般地衝上雲霄,一個人在空中走鋼絲繩。這些超現實的設計在風格上與紀實性相悖,卻與影片的主題思想相統一。

影片結尾,韓三明帶領一群不顧生死,背井離鄉的人去山西挖煤,高空中出現一個走鋼絲繩的人,韓三明和老鬼們與這個人的境況是如此相似,他們行走在生命的『危險線』上,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這是小人物命運的形象寫照,他們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無法無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三峽工程』就像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兩千多年的古城數年間消失殆盡,鬥轉星移如劃空而過的飛碟,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如騰空而起的塔樓。

三.藝術典範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賈樟柯導演在早年就闖入電影行業,多年的拍攝經驗為他的藝術創作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他,雖然趕上了把電影當作娛樂來消遣的年代,但他那種真實的拍攝風格和神來之筆的超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為現在太多好的電影鋪了路,帶動了電影產業的發展。現在的導演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拍許多商業電影,還會請很多大牌、熱度很高的明星來當男女主角,或者是配角。

有些人可能並不會演戲,甚至是小白。因為可以獲取很多票房,明星效應帶來的就是粉絲的買單。但賈樟柯導演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到現在的作品,很少找流量明星來當演員,都屬普通人或者是他的親戚,再或者是實力派演員,從來不會找流量明星來增加熱度。他的電影整體格調很高雖然票房不是特別高,但是其作品經常會在國際上獲獎,並且被拿來做高校的經典影片案例。

賈樟柯導演的每部電影都拍攝的深入人心,十分具有教育意義,我們要多多學習。

相關焦點

  • 賈樟柯做導演多年,電影優秀國內卻不公映,被認為從未賺過錢
    說到國內比較有名的導演,大部分人很少想到陳凱歌、張藝謀、賈樟柯。想起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其實賈樟柯的成就也很高,絕對不亞於張藝謀等。只是因為他拍攝的電影總是紀錄片比較紀實,有時候國內不能供應,所以對他的了解不是很高。第一,探討人性無人能及。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前段時間,導演賈樟柯在荷蘭某電影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步履不停》,文中如是說:「這個世界的導演可以分為兩種:經歷過戰爭的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這種經歷的差異,代表著對人性和社會的不同理解視野。也許多年之後,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的導演可以分為另外兩種:經歷過新冠疫情的和沒有經歷過新冠疫情的。」
  • 「地下導演」賈樟柯:他的電影為什麼屢屢被禁?
    今年年初,電影導演賈樟柯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電影將繁華大都之外的鄉村和書寫鄉村的作家們作為拍攝的對象,通過作家們的講述與追溯,真實而生動地呈現出中國社會變遷的豐富圖景。這個題材未必會被喜聞樂見,但他還是拍了。
  • 《電影意志》:從賈樟柯的電影裡,我們看到了電影人對故鄉的深情
    2017年3月16日,由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電影展覽到第6個晚上時,賈樟柯站在以自己電影站臺命名的露天電影院裡,對著臺下的1500多位觀眾說:"我帶著電影流浪了20年,這是我第一次帶著電影回故鄉。『』那時距離拍攝《站臺》,已經過去了17年。
  • 賈樟柯,何苦來哉
    三個月後,借了一點盤纏,揣著《英語900句》的賈樟柯帶著《小武》受邀抵達柏林。一邊說著「OK,OK」,一邊將NETPEC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青年論壇」首獎沃爾福岡·施多德獎收入囊中。評委頒獎致辭:《小武》用粗糙的影像,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巨變中的中國。他拍的是汾陽。卻讓所有人,都看動了心。
  • 專訪《賈樟柯》導演塞勒斯:賈樟柯才華極罕見
    採訪對象是一位拿過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巴西名導,採訪的話題卻完全圍繞另一位享譽國際的中國導演。17年年前,沃爾特·塞勒斯以《中央車站》成功擒熊,一戰成名。17年後,塞勒斯帶著自己的新作重返柏林電影節,但不尋常的是,他的新片的主角,正是17年前憑藉《小武》在柏林大放異彩的中國導演賈樟柯。
  • 聊聊賈樟柯電影中的變與不變
    當時,觀眾對這部期待已久的"賈科長"電影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評價,有人認為這是賈樟柯的突破之作,有人說最後的段落有點"尬",尤其是董子健與張艾嘉扮演的角色之間的"師生戀"劇情,令觀眾覺得太不"賈樟柯",太"誇張"。的確,賈樟柯9年後的這份回歸,我們看到了他的變化,也看到了他的堅持。所以,藉由《山河故人》,我們來聊聊賈樟柯的變與不變。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賈樟柯認為,如何評判影像最重要的在於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江湖兒女》劇照。鋒利、柔情、江湖氣,或許這就是賈樟柯電影最好的模樣。而《江湖兒女》的價值正在於,讓我們在世事難料的聚散離合中重新尋找到「江湖」。事到如今,賈樟柯導演依然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賈樟柯走出圍城
    收到通知的賈樟柯久久沉默,這是他在鏡頭前難有的猶疑與迷茫。「沒法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了,空間太小。」《天註定》中的四個故事都來源於社會新聞,賈樟柯是編劇和導演。2013年5月,作為唯一一部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它順利將最佳編劇獎收入囊中。參加坎城電影節前,賈樟柯曾對外聲稱影片一刀未剪,並順利過審,拿到了上映許可。
  • 賈樟柯:拿日本人的錢,用中國老婆當女主角,拍法國人愛看的電影
    離開父母的管束後,賈樟柯並沒有發憤圖強,只是每天過著上午畫畫,下午無所事事的生活。偶爾有機會找上門,他會接一些畫廣告、寫書法的活兒賺外快。實在太無聊了,就去打架、偷煤球。到這一階段,這個不務正業少年身上仍然沒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 賈樟柯導演出席夏威夷影展 掀起中國電影旋風
    電影節主席博勒前往迎接,賈樟柯未經休息就應邀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賈樟柯指出從八十年代起,夏威夷電影節就成為了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舞臺。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在這裡贏得了國際聲譽。今年自己當選為「焦點影人」,電影節還專門設立了「致敬「單元,放映《小武》和《河上的愛情》,讓賈樟柯感到非常榮幸。
  • 賈樟柯和平遙「最後的夜晚」
    10月18日,賈樟柯突然宣布將「告別」他一手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以至於結束後在場所有的人都只覺得「懵」。賈樟柯創辦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時候,就希望這裡是個「既有電影又有節」的地方賈樟柯創辦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時候,就希望這裡是個「既有電影又有節」的地方,四年來,平遙像一個中國電影的烏託邦。
  • 賈樟柯王小帥不負期待!「電影和人民一起存在」
    近日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賈樟柯、王小帥、王家衛等優秀的電影人們,仍然帶著對藝術的熱情,以及強烈的家國情懷,繼續堅持不懈地投身於創作之中,盡己所能地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月21日,蜚聲國際的賈樟柯攜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作為特別展映電影,拉開了柏林電影節七十周年的序幕。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電影裡的很多場景是現實生活中底層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它用樸素的真實感,反映普通民眾在社會變遷下的命運抉擇,又是賈樟柯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佳作。這部電影不單單是反映三峽工程移民搬遷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情感和生活,更是將超現實主義和構圖布景緊密聯繫在一起。用賈樟柯早期電影所擅長的對底層普通人的塑造和描寫,來展示真實而殘酷的現實,以及底層民眾的艱辛。
  • 太慘!為什麼賈樟柯、馮遠徵新電影票房僅66萬?
    馮遠徵和嶽紅老師的文藝電影《應承》11月26日全國公映。7天票房僅僅66萬,真是太慘了!畢竟馮遠徵老師的名氣與演技在那兒放著。影片把普通人人性深處的善良與誠信展現出來,金牌編劇蘆葦擔任監製,賈樟柯擔任藝術顧問。
  • 賈樟柯:用鏡頭反映現實的另一面
    而賈樟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導演,他的電影鏡頭以近乎真實到像紀錄片的特點著稱,但是在這裡,當提起這個我最近才了解到的導演,我想談論的是,這個導演,用他的執著反映著另一個現實,用他毫不妥協的堅持打動了無數人。
  • 賈樟柯助陣法國電影展:對電影文化的理解我們很一致
    核心提示:1905電影網訊 4月15日,第14屆法國電影展映開幕新聞發布會及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法國之窗」開幕儀式在京舉辦,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主席Frederique Bredin、本屆展映形象大使賈樟柯等中法影人亮相。
  • 賈樟柯:詩意是最粗獷最質樸
    你這輩子如果生活在中國,總還是要看一兩部賈科長的電影的,無論是老舊一點的《三峽好人》也好,還是近一點的《江湖兒女》也罷,賈科長的故事裡,似乎中國都沒有過多少改變,我們還是那個樣子——那個面朝黃土背朝天,離不開故土,擁有著鄉土情懷的樣子。賈樟柯被很多人喜歡不起來的點在於他的作品裡,中國似乎停留在了一個節點。
  • 超越《山河故人》,這才是我最喜歡的賈樟柯電影!
    時代的發展洪流與個體的命運走向,永遠是賈樟柯電影探討的主題。他最擅長敏銳地捕捉時代的心跳,然後一針見血地抽象出個體悲劇,這是他天賦的才華。但我一直覺得,無論是《三峽好人》還是《山河故人》,都有一絲絲令我不舒服的地方:他的鏡頭始終對個體帶有一絲同情與憐憫。他似乎一直在表達人的悲劇是無辜的,錯的是時代。
  • 《天註定》雖然沒有火起來,但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賈樟柯
    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太過於真實,因為它本身就是真實事件演繹而來,或者是因為電影中一些暴力鏡頭,導致了《天註定》未能在影院公映,所以至今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但它囊括了2013年「BBC評選的年度十大佳片」、「第66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劇本」等多項大獎,由此可見這部電影製作標準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