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家?

2020-12-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太空「打水漂」實現減速

很多人都試過「打水漂」,找一片薄薄的石頭或者瓦片,放低身姿,將石頭或者瓦片斜貼著水面擲出,神奇的一幕便會出現:石頭或者瓦片扎入水裡後又會快速躍出,回到空中,再扎入水裡,又回到空中……如此重複多次。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回到地球,就是在太空中打了「水漂」後回來的。

中國的這個「太空水漂」,術語叫「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一定「深度」並滑行一定距離後,調整返回器姿態,使其再次升高,隨著返回器的升高,其速度會進一步降底,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時返回器便不再滿足成為一顆地球衛星的基本條件,再次開始下落,然後以類似神舟飛船的返回過程返回地球,後面的「回家」方式就輕車熟路了。

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打水漂」的形式回家呢?返回器從月球歸來的速度是高達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而一般從近地軌道返回的太空飛行器速度大多為每秒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可別小看了這每秒3公裡多的差距,太空飛行器如果以過高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摩擦產生的劇烈高溫將帶來極大風險,因此必須解決「減速」問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的軌道設計師們,決定藉助地球大氣層這個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的天然屏障,讓返回器在太空中瀟灑地打個「水漂」。

「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在15分鐘內完成。」五院總體設計部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說。這短短15分鐘的旅行,凝結了設計師們無數的心血,一次次分析、一次次計算、一次次論證、一次次試驗……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思,最終成就了太空中精彩的跳躍,為探測器安全順利返回打牢了基礎。

當然,高科技加持的「太空水漂」與我們兒時在池塘邊玩耍的「打水漂」還是不同的,小時候玩的瓦片一旦投擲出去便不再可控,但返回器的「太空水漂」全過程都是可控的。五院502所為嫦娥五號配備了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返回器中的計算機會根據當前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結合落點位置進行制導處理,自動規劃出一條從返回器當前位置到打開降落傘地點的最佳飛行路徑,然後通過向安裝在返回器外的發動機發送噴氣控制指令,調整返回器姿勢,使返回器沿著規劃出的軌跡飛行,最終使返回器「條條大路通落區」。

穿上「貼心防熱衣」降溫

返回器回家途中的另一個「攔路虎」就是高溫。

見過神舟飛船返回艙的人一定對它烏黑的外表印象深刻。這是返回艙從近地軌道返回地球時,被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燒灼而成的。「再入的速度提高一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至9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董彥芝說,如此高的溫度一旦進入返回器內部,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何防熱、怎麼對抗燒蝕,成為必須攻克的難關。因為運載承載能力的約束,返回器的質量受到嚴格限制。科研人員在設計過程中不僅需要新型低密度防熱材料,還需要對返回器結構本身採用輕量化的設計。

為此,總體設計部防熱結構設計團隊為探測器巧妙設計了一件「貼心防熱衣」。首先,針對月球軌道返回熱環境、空間環境和重量的要求,提出了不同部位耐燒蝕和隔熱的具體需求與指標,從33種新研材料中篩選出了7種防熱材料,完成了防熱材料的布局和局部防熱結構設計,實現了我國由近地軌道再入到深空軌道再入的防熱結構設計跨越;其次,科研人員提出了三維傳熱燒蝕分析方法,採用整體變厚度、變密度,分區域、偏軸設計方案,突破了輕量化設計關鍵技術,並利用一維燒蝕分析和三維溫度場分析相結合的數值分析方法,實現了用全面的局部燒蝕試驗代替整器燒蝕試驗,為試驗任務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從防熱結構設計、防熱材料成型工藝研究、焊接工藝研究,到工程樣機、結構器、熱控器、專項試驗驗證器、正樣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防熱「霓裳羽衣」精心「縫製」而成,成為其安全順利返回地球家園的生命保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回家 著陸場系統準備就緒
    按計劃,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攜帶月壤樣品,最終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這也意味著,距離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區指揮部副指揮長 陳實:目前,我們也已經進入臨戰狀態,到達四子王旗著陸場區以後,我們還會對今天的氣象條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對整個返回的流程,進行進一步的演練,迎接我們返回器的返回。
  • 回收嫦娥五號返回器
    12月17日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現場(無人機照片)。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揭秘:返回器為何用「打水漂」的形式回家
    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
  • 引領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回家
    精準捕獲 引領返回器安全回家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也就是俗稱的「打水漂」方式返回,再入大氣層速度快,捕獲難度大,測控系統能否精準跟蹤直接關係到搜索分隊能否找到返回器,我們一起走進其中的一個雷達站點去看一下。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行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17日晚,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0多名五院航天人夾道歡迎「嫦五」和任務試驗隊隊員凱旋。
  • 嫦娥五號返回器「出差」回家 還有這些工作得做
    驅車近5個小時來到朱日和,目前記者蘇洲已經抵達朱日和機場,並採訪了空中搜索分隊副指揮員劉鵬飛介紹嫦娥五號返回器的狀態。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到現在,一直都是順順利利,平平安安,返回器也由我們分隊吊運至朱日和機場,這是我們航天系統的一大進步,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的地方。 總臺央視記者 蘇洲:我們知道這次任務是在極寒條件下進行的,根據我們預想的條件,這次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
  • 嫦娥五號返回器「開箱」全過程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9日 嫦娥五號返回器「開箱」全過程 12月17日,科研人員取出裝有月球樣品的容器。 12月17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科研人員打開嫦娥五號返回器艙門,取出裝有月球樣品的容器並進行稱重。
  • 追「星」現場——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誕生地航天五院
    返回器凌晨著陸,「接力跑」完成衝刺一棒如果說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是一場接力跑,那降落回收便是最後衝刺一棒。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在降至距離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嫦娥五號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平穩著陸。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光明網訊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7日晚上回到了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歡迎活動在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中國技術世界矚目,返回器打水漂彰顯功力深厚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啦!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著陸區大雪瀰漫,搜索回收團隊在第一時間找到了嫦娥五號,並成功裝車返回航天基地。
  • 嫦娥五號返回器旁邊出現兔子,在古代有特殊寓意,與嫦娥故事有關
    12月17日的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所有的科研人員都在做著迎接它回家的準備,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發現自己並不是第一個迎接嫦娥五號回家的人。大家在直播中,清楚的可以看到一個可愛的畫面,有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跑過,率先到達現場,快於任何一個科研團隊。哈哈,這樣子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第一時間看到此畫面的人紛紛表示這真的是玉兔迎接嫦娥回家,太好了。
  • 空地聯合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
    來源:央視網目前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等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未來,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今天(16日)早上,參與此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將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場區。據我們了解,直升機正在陸續降落。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同時,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於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2、嫦娥五號如何回家?
  • 執行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某陸航旅凱旋!
    12月19日上午,執行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某陸航旅直升機分隊凱旋,旅隊全體官兵為之鼓舞,為之振奮,為之歡呼,以最高標準迎接任務分隊的勇士們回家! 「北京,雄鷹報告:經初步測量,返回器落點坐標為:東經xxx……」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根據返回器落點預報,在待命陣地盤旋的直升機分隊聽令迅即飛入著陸區域展開搜索任務
  • 嫦娥姐姐把兔子也帶下來了?嫦娥五號回家,那個搶鏡小動物是誰?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即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小動物成功搶鏡。
  • 嫦娥五號啟程回家
    嫦娥5號探測器月地轉移軌道示意圖。 供圖/國家航天局本報長沙訊 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12月13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紅外熱像儀竟然捕捉到「玉兔」?
    祝賀嫦娥五號回家12月17日1時59分,經過23天的太空之旅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成功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著陸過程(左為紅外熱像圖)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我國首次月球採樣獲成功
    【CNMO新聞】今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之旅。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歷時24天,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