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成功回家!中國技術世界矚目,返回器打水漂彰顯功力深厚

2020-12-18 騰訊網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啦!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著陸區大雪瀰漫,搜索回收團隊在第一時間找到了嫦娥五號,並成功裝車返回航天基地。

23天近77萬公裡的行程,嫦娥五號工程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航天的一個裡程碑,也意味著在目前的世界探月工程中,中國已經走在了最前列!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從月球上抓把月壤再返回地球很簡單,那麼歐洲航天局就不會向中國要月壤,美國航天局也不會向中國祝賀,他們自己上月球抓一把土就可以了,畢竟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嫦嫦娥五號的技術足以讓國際社會尊重。這不僅體現在繞月對接階段,還體現在返回大氣層階段,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因為對於太空旅行來說,任何失誤都是致命的,沒有60分,也沒有99分,只有0分和100分。

上月球難,從月球上回來更難,從月球上挖土並帶回地球難上加難。畢竟目前能發射探測器並從月球返回的國家,只有三個,其中的前蘇聯還不存在了。

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著陸

要從月球上挖土並返回地球,有兩種方法,要麼是探測器直接降落月球表面,挖土後推進艙(服務艙)和返回艙組合體從月球表面起飛,然後繞月飛行在合適的時間返回地球。另一種方案就是讓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留在月球軌道,小質量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登陸月球,挖土成功後,上升器起飛,進行姿態控制後和軌返組合體對接。月壤轉移到返回器之後,上升器被拋棄,軌返組合體在合適的時機返回地球。

很明顯,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和嫦娥五號都是採用的後一種方案。那麼,為什麼要採用這樣的複雜技術呢,前蘇聯的方案簡單可靠,為什麼不採用呢?

這是因為,只有後一種方案,才能攜帶更多的月壤返回地球。前蘇聯的方案把推進艙和返回艙帶著降落月球並從月球起飛,勢必會消耗大量燃料。因為推進艙裡裝著的,是返回38.44萬公裡外的地球的燃料,質量肯定很大。而返回艙為了在進入大氣層後能隔熱飛行,外表面覆蓋有厚厚的隔熱材料,質量也很大,月球並非0重力,這些大質量的組成部分在降落月球和上升的過程中,勢必會消耗大量燃料,減小返回器的有效載荷。

而如果採用後一種方案,小質量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登陸月球,挖土後上升,並通過姿態控制和大質量的軌道器(裝有返回地球所需的燃料)返回器組合體對接,就能將燃料的消耗達到最小。

嫦娥五號上升器帶著樣品離開著陸器示意圖

當然,這種方案自然比前蘇聯的更難。因為月球軌道對接不同於地球,如果對接不成功,就會消耗更多燃料,而美蘇登月競賽,實際上就是火箭推力競賽,誰的推力更大,就可以把質量更大、攜帶燃料(推進劑)更多的探測器送上月球,自然也就可以攜帶太空人和登月車登月。

說完了最難的繞月對接,以及為什麼要繞月對接,我們再來去看看返回階段。不同於太空人從地球軌道空間站返回地球,從月球返回地球的軌返組合體的速度達到了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不減速,返回器在返回大氣層就會因為速度過快而變成流星,最終因速度過快與空氣摩擦生熱而融化。

阿波羅登月因為發射的火箭土星5號足夠大,總推力達3400噸左右,能將127噸的有效載荷送上近地軌道。所以返回器和服務艙攜帶的燃料足夠多,可以通過服務艙的反衝來減速,這也是筆者為什麼說登月實際上就是大推力巨無霸火箭的競爭的原因。而對於嫦娥五號來說,發射嫦娥五號的火箭推力800噸,軌返組合體+著上組合體重8.2噸,沒有富餘的燃料減速,只能另闢蹊徑。

嫦娥五號的返回艙採用了打水漂的技術來減速。嫦娥五號的返回器通過姿態控制,以一定的角度落入大氣層邊緣,因為激波阻力的作用,返回器會會大氣層彈起,然後再次落下,通過這兩次減速,嫦娥五號的返回器速度會從11公裡/秒降低到幾公裡每秒,最後進入降落到內蒙古。

可能之前關注過東風-17飛彈的小夥伴會發現,這不就和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打水漂一樣嘛。是的,這充分說明,我國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大氣層邊緣打水漂的技術,當然,我們是和平利用這種技術。

打水漂是德國科學家桑格爾發現的,不過這種技術對於飛行器的末端控制很難,中國能讓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準點落入預訂的著陸區,可見功力深厚。

那麼,桑格爾彈道和大名鼎鼎的錢學森彈道有什麼不同呢?區別在於,前者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而後者是火箭助推大氣層滑翔技術。錢學森彈道解決了打水漂難以控制末端著陸點問題,讓加速到高超音速的滑翔體飛行器直接在大氣層滑翔。只要解決了飛行器的耐熱問題,滑翔體飛行器就實現洲際機動,並且還難以定位和防禦。所以,桑格爾彈道對於太空飛行器減速更適合,而錢學森彈道是遠程機動用的。

高端的設備,往往只用最樸素的保溫方式

也正是如此,此次嫦娥五號工程的成功,自然也是實力的展示。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在著陸後,就被貼上保溫層,因為裡面還有一些剩餘燃料,這樣可以防止燃料被凍住之後難以取出。

返回器層層包裹後,就被直升機調運到朱日和機場,筆者相信,一兩天之後,網友們就可以一睹月球「土特產」的風採,親眼看到來自月球風暴洋的月壤和月巖了。

最後,致敬嫦娥探月工程的所有科研工作者,沒有他們日日夜夜的付出,就沒有嫦娥奔月的成功!美國登月造假論肯定又熱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翻看嫦娥5號歸期將至,美登月陰謀論再起,這些疑點能證明美國造假?一文,尊重科學,才能走得更遠!(列列)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家?
    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回到地球,就是在太空中打了「水漂」後回來的。中國的這個「太空水漂」,術語叫「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一定「深度」並滑行一定距離後,調整返回器姿態,使其再次升高,隨著返回器的升高,其速度會進一步降底,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時返回器便不再滿足成為一顆地球衛星的基本條件,再次開始下落,然後以類似神舟飛船的返回過程返回地球,後面的「回家」方式就輕車熟路了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揭秘:返回器為何用「打水漂」的形式回家
    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目標,有序開展回收工作。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 迎接嫦娥五號回家!返回方式獨特,回收成功為東風-17正名
    在12月15日,「我們的太空」公眾號消息稱,攜帶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將結束「太空之旅」,目前地面已經做好準備,全力迎接「五姑娘」回家!並在內蒙古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登陸,而獨特的返回方式備受矚目。
  • 世界矚目嫦娥五號凱旋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並在圓滿成功後獲得海外各界讚譽。
  • 追「星」現場——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誕生地航天五院
    12月17日晚8點,一輛軍綠色卡車緩緩駛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十六發禮炮依次響起,等候已久的人群發出陣陣歡呼和掌聲。卡車上載著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而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是她「誕生」的地方。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
  • 引領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回家
    精準捕獲 引領返回器安全回家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也就是俗稱的「打水漂」方式返回,再入大氣層速度快,捕獲難度大,測控系統能否精準跟蹤直接關係到搜索分隊能否找到返回器,我們一起走進其中的一個雷達站點去看一下。
  • 「嫦娥」回家驚心動魄900秒:太空「打水漂」高速歸來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採擷月壤」的嫦娥五號榮耀歸來,穩穩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4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無疑是個幸運兒,因為執行自動採樣返回任務而拿到了一張珍貴的地月旅行「往返票」。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
  • 嫦娥五號懷揣月壤回來了
    12月17日凌晨,離家23天後,嫦娥五號回來了。在地球上空,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隨後,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進入大氣層。紅白相間的降落傘打開,返回器的速度慢了下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夜色籠罩下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
  • 嫦娥五號大獲全勝!返回器32馬赫高速再入,力抗上萬度高溫
    ,並在距離地球約5000公裡處釋放返回器,在此次任務中我們全面掌握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太空打水漂」式再入返回技術。,此後又進行了兩次軌道中途修正,這才有了嫦娥五號返回器實施太空打水漂的完美起跑線。話說,為什麼嫦娥五號一定要用如此複雜的太空打水漂操作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為我們的夢想是星辰大海。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行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17日晚,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0多名五院航天人夾道歡迎「嫦五」和任務試驗隊隊員凱旋。
  • 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回家 著陸場系統準備就緒
    按計劃,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攜帶月壤樣品,最終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這也意味著,距離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區指揮部副指揮長 陳實:目前,我們也已經進入臨戰狀態,到達四子王旗著陸場區以後,我們還會對今天的氣象條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對整個返回的流程,進行進一步的演練,迎接我們返回器的返回。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我國首次月球採樣獲成功
    【CNMO新聞】今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之旅。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歷時24天,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同時,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於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2、嫦娥五號如何回家?
  • 解讀嫦娥五號回家路:打水漂式返回 著陸艙落人到
    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預計在內蒙古著陸……
    嫦娥五號踏上回家路路上玩起「打水漂」12月 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上演 「月宮之吻」,完成月壤樣品的 「收件 」工作。自此,嫦娥五號正式踏上回家之旅。嫦娥五號到底什麼時候回來呢?許多人都非常關心。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光明網訊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7日晚上回到了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歡迎活動在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
  • 嫦娥五號返回器的秘密:大氣層邊緣再次跳起,打著水漂回地球!
    12月17日凌晨,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返回器攜帶著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區,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地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結束。嫦娥五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調整姿態,在氣動作用下,再次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地面10000米上空打開降落傘,緩緩落地。這是一種「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技術,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
  • 一覺醒來,最大的好消息是嫦娥五號安全回家,2公斤土價值連城
    文/南風 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7日凌晨(1時59分)在四字王旗著陸降落,安全回家。這也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成功。而從月球表面帶回來的2公斤土壤也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