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過時間沉澱的古井、古街、古宅,也是山水之美的另一種形態
《水經注》載:「楚有五溪舞滿雄酉辰也……惟舞溪最之源出鎮遠府由玉屏縣東入楚界經沅州域西下盈口竹寨是為舞水唐曰沅溪……」芷江便處在這條舞溪(後稱舞水河)的中下遊,是一座著名的湘西山水邊城。
「瀟湘行盡千山水,猶道芷江更清美」。芷江之美,美在山水。
芷江,有297條大小河溪,數百座大小山峰。山,以芷江城北10公裡外的明山為翹首。明山是楚地收錄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為數不多的幾座名山之一,清人李春登曾作《明山疊翠》一詩讚詠她:「笙嘯高樓翠靄橫,望中仙掌對崢嶸。展之黛色疑飛動,隱隱藏勿屬畫成。」水,以「形如神農架、景似九寨溝」的三道坑鎮的水最為著名。三道坑鎮有大小瀑布、溪流70餘處,水質從未受任何汙染,並具有豐富的礦物質,掬一口,人的五臟六腑都會清澈、純淨。
山行看水,水行看山。那些經過時間沉澱的古井、古街、古宅,也是山水之美的另一種形態。
芷江素有「南方古井之鄉」之稱。據1940年縣府統計,芷江城內有300多口吊井、露天四方井,可謂「星羅棋布」。歷次戰爭,城中百姓遭圍困,井都發揮了「救民之作用」。後來,這些井大部分因日軍轟炸而被毀,新中國成立後城市建設而消失。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人們陸續安裝了自來水,城中之井便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目前,全城僅有62口古井仍為人們所用。
芷江河東有一條巷子,名字極具詩意,名叫傘巷,據說曾是明清富人的街區。傘巷因何得名,不得而知。傘巷的兩旁都是封閉式的低矮圍牆和風火牆,斑駁牆體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春秋雨水的衝刷,道道痕跡證實著它的古老和年邁。只要前行,凹處即是「世第」的大門,大門上都鑲嵌著小飛簷。有的大門緊鎖著,有的則「八」字大開著。你可以隨意跨過門檻走進去,裡面的主人們仍舊處變不驚,「笑問客人何處來?」又是招呼著安坐,又是暢述著古屋的故事。
芷江河西有一條古街叫黃甲街,修建於明清時代。街深八百多米,寬五米,都是青石巖板鋪成。芷江,古稱沅州,從公元606年實行科舉考試,以後的五百多年中,沅州沒有一人考中進士。直到1124年,黃甲街同榜進士一下中了五人,可謂是「一鳴驚人」。於是,沅州人便用「黃甲」二字命名了這條街道,以示永久紀念。如今的黃甲街早已沒落,但它曾經是通往雲貴古驛道的必經之路,歷史上非常繁華熱鬧,商賈遊俠雲集,寶慶會館、許家祠堂、綢緞布市、紡織染坊等皆齊集在此。
走馬芷江城,在湘西的山水、市井中沉醉。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