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看水 水行看山

2021-01-11 中國網財經

  那些經過時間沉澱的古井、古街、古宅,也是山水之美的另一種形態

  《水經注》載:「楚有五溪舞滿雄酉辰也……惟舞溪最之源出鎮遠府由玉屏縣東入楚界經沅州域西下盈口竹寨是為舞水唐曰沅溪……」芷江便處在這條舞溪(後稱舞水河)的中下遊,是一座著名的湘西山水邊城。

  「瀟湘行盡千山水,猶道芷江更清美」。芷江之美,美在山水。

  芷江,有297條大小河溪,數百座大小山峰。山,以芷江城北10公裡外的明山為翹首。明山是楚地收錄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為數不多的幾座名山之一,清人李春登曾作《明山疊翠》一詩讚詠她:「笙嘯高樓翠靄橫,望中仙掌對崢嶸。展之黛色疑飛動,隱隱藏勿屬畫成。」水,以「形如神農架、景似九寨溝」的三道坑鎮的水最為著名。三道坑鎮有大小瀑布、溪流70餘處,水質從未受任何汙染,並具有豐富的礦物質,掬一口,人的五臟六腑都會清澈、純淨。

  山行看水,水行看山。那些經過時間沉澱的古井、古街、古宅,也是山水之美的另一種形態。

  芷江素有「南方古井之鄉」之稱。據1940年縣府統計,芷江城內有300多口吊井、露天四方井,可謂「星羅棋布」。歷次戰爭,城中百姓遭圍困,井都發揮了「救民之作用」。後來,這些井大部分因日軍轟炸而被毀,新中國成立後城市建設而消失。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人們陸續安裝了自來水,城中之井便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目前,全城僅有62口古井仍為人們所用。

  芷江河東有一條巷子,名字極具詩意,名叫傘巷,據說曾是明清富人的街區。傘巷因何得名,不得而知。傘巷的兩旁都是封閉式的低矮圍牆和風火牆,斑駁牆體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春秋雨水的衝刷,道道痕跡證實著它的古老和年邁。只要前行,凹處即是「世第」的大門,大門上都鑲嵌著小飛簷。有的大門緊鎖著,有的則「八」字大開著。你可以隨意跨過門檻走進去,裡面的主人們仍舊處變不驚,「笑問客人何處來?」又是招呼著安坐,又是暢述著古屋的故事。

  芷江河西有一條古街叫黃甲街,修建於明清時代。街深八百多米,寬五米,都是青石巖板鋪成。芷江,古稱沅州,從公元606年實行科舉考試,以後的五百多年中,沅州沒有一人考中進士。直到1124年,黃甲街同榜進士一下中了五人,可謂是「一鳴驚人」。於是,沅州人便用「黃甲」二字命名了這條街道,以示永久紀念。如今的黃甲街早已沒落,但它曾經是通往雲貴古驛道的必經之路,歷史上非常繁華熱鬧,商賈遊俠雲集,寶慶會館、許家祠堂、綢緞布市、紡織染坊等皆齊集在此。

  走馬芷江城,在湘西的山水、市井中沉醉。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看山是山也不是山|看水是水也不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也不是山,看水是水也不是水。藏教菩薩執著有形有相(妙有),執相昧性,只承認相是我,不承認性是我,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和水都是表:妙有)。通教菩薩執著無形無相(真空),破相見空,只承認性是我,不承認相是我,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現實裡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世界產生了懷疑。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秋小五重拾驢趣作者:吾樂
  • 第三層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回顧一下,操作的三層境界,與佛學有些類似:第一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層: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說來簡單的三層境界,第一層初入市者簡單容易,充滿新奇,經常看到本真。第二層,因為第一層的本真,經常受騙上當,被許多反技術坑害,於是懷疑人生,看什麼覺得不是什麼,充滿了自我否定。
  • 為什麼說「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佛家禪宗提出的人生3重境界,也是佛家在參禪的時候,必然經歷的三個過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字面意思,看見山,就認為是山,看見水,就認為是水,這不是廢話嗎?
  • 9月13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水音樂首屆聯合巡演
    夏小虎與一三也沒有泛舟同遊,他們低調地共同成立了水音樂廠牌。 水音樂 虎山行 userid=121549190 (@網易雲音樂) 水音樂 虎山行
  • 看明白了世上的真真假假,便能了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一種世事洞明後的返璞歸真,是一種禪的境界,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寥寥無幾。當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對世事、對自己不斷地反省,於是便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該放棄的又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是如今的此山此水在眼中已經有另一種內涵在裡面,正所謂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 《山行:大巴山映像》第四集:情歌,真山真水真性情
    山歌承載體現了這裡的真山真水真性情,故而我們說,這是真正意義上如歌的生活,苦澀與甜蜜交融,艱辛與歡愉同在,平凡與非凡並存。像是音樂裡的復調,交響成為一曲頗具內涵讓人感嘆的長歌。這些山歌同樣也浸透了我們這此番山行的每一個時刻,不是說時時在聽,而是那種韻律和山音、山情,使我們在選材、體驗、思路、拍攝、配樂、畫面轉場、整體氣氛意境的把握上,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 《真實之淚》分析(三)——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何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公案
    這個公案,系出於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禪師的上堂法語,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後來,親見知識(佛家稱明師曰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代表黑白分明)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美術研究│看山看水 外師造化——始成大家
    仁量山水畫寫生作品三向古人學習——臨摹「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自古大家無不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看山看水臨摹作品從宋人小品,明清扇面,到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成的《晴巒蕭寺》,李唐的《方壑松風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倪瓚的《容膝齋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有渾厚,有雄強,有秀潤,有簡淡。
  •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應當怎樣理解?據《五燈會元》記載,青原惟信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禪宗機鋒,直指心地,超越邏輯。我們未契入者,如果只從文字上解讀,從禪宗角度看,必然隨解隨縛,不達本意。不過,後來青原惟信禪師這段話流傳極廣,早已超出禪宗乃至佛教的話語範圍。
  • 南懷瑾老師:「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公案
    經常有人提到禪宗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與見山見水的公案,不妨在此再加一番討論。 這個公案,系出於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禪師的上堂法語,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後來,親見知識(佛家稱明師曰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代表黑白分明)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夏天到貴州,看山看水看真人版的「蜘蛛人」
    有時一大塊天然屏障一般的石壁,卻又凹凸有姿個性獨具;有時就是一個讓人瞠目的象形文字,是山還真的筆畫儼然,是水還真的如水般搖曳柔情。還有石洞,吞吐著流水,呼吸著天地之氣,讓這裡的一切變得靈動活潑起來。這裡的水靈動柔情,如影隨形,或深或淺,或寬或狹窄 ,時而印出山石的倒影,時而把一線天的線在水中打顫更顯出石峰罅隙的纖細,而有了水的映照,上面經過的人也顯得更加光彩了。中飯後去看黃果樹大瀑布。黃果樹是類似於橙子的矮樹,枝頭上掛著累累的青果還沒有轉黃。
  • 最美畫卷是桐塢,看山看水看家鄉
    「最美畫卷是桐塢,看山看水看家鄉……」近日,一陣陣稚嫩清脆的童聲,從杭州桐塢村文化禮堂裡傳來。
  • 《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和水
    他信步來到離母校湖南第一師範不遠的湘江之畔,遠觀麓山,近睹湘水,依依往事頓時浮上心頭,立馬揮毫寫下這首詞,讓「山、水」二字閃現其間:「看萬山紅遍」「指點江山」「到中流擊水」。看山指山,蘊含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到中流擊水」則是「與天地人三者奮鬥其樂無窮」的形象寫照。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遠大理想由此可見一斑。「山」「水」在《毛澤東詩詞》中最活躍的時期是在1928至1936年。
  • 古詩詞賞析|《魯山山行》梅堯臣|宋詩三百首
    山路崎嘔,對於貪圖安逸,怯於攀登的人來說,「山行」不可能有什麼樂趣。山野荒寂,對於酷愛繁華,留戀都市的人來說,「山行」也不會有什麼美感和詩意。此詩一開頭就將這一類情況一掃而空,興致勃勃地說:「適與野情愜」——恰恰跟作者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對此作了說明:「千山高復低。」按時間順序,兩句為倒裝。一倒裝,既突出了愛山的情趣,又顯得跌宕有致。
  • 我的世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心跳水立方了解一下
    讓我用一句話形容你們那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麼你們在MC世界中都幹過哪些特別作死的事情呢?比如用各種陷阱惡搞你的房主、冒著生命危險在殭屍群中撿你剛剛掉落的裝備等等。後來我了解到在MC中也有很多考驗手速的極限操作,比如帶水跳樓、在空中的時候輸入創造模式指令等等,當然了這些極限操作我都做不來,但是為了體現我的冒險精神,我就一定要去嘗試一下,結果可想而知……可真的是應了那句老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不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相信下一次我一定會成功的。
  •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願有人陪你走遍萬水千山
    (原標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願有人陪你走遍萬水千山)
  • 菩提風賞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上面是南宋禪僧青原惟信的一段語錄,載於《五燈會元》卷十七。惟信並不是禪宗裡大師級的人物,生平事跡留存也很少,常見有人把他錯認作唐代和尚(慧能有位大弟子叫青原行思,是另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