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系族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2020-12-12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於蒙蒙

*ST富控近期公告,收到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要求公司就2019年年報中所涉預計負債、應付利息及罰息衝回的會計處理進行整改。市場人士認為,這份決定書應該已提前「鎖定」*ST富控的命運,大概率難逃退市結局。

早前,顏靜剛控制*ST富控、ST尤夫、宏達礦業三家上市公司,合稱「中技系」。隨著顏靜剛遠走境外,ST尤夫、宏達礦業已先後轉手。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年來資本市場造系運動你方唱罷我登場。潮水褪去,睿康系、長城系、神霧系等紛紛「敗走麥城」。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退市制度和註冊制的不斷推進與完善,造系運動的主要載體「殼」價值江河日下,未來資本系族的操作空間將受到更多限制。

集結成系

上世紀90年代,以剽悍作風聞名的唐萬新「德隆系」涉足產業廣,在金融領域控制了金信信託、德恆證券、新疆金融租賃等機構以及多家城商行,並在資本市場坐莊多家上市公司。隨後因資金鍊斷裂於2004年崩塌。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魯冠球的萬向集團除了原本控制萬向錢潮,先後入主了華冠科技(現為萬向德農)、承德露露、S*ST蘭寶(現為順發恆業),構成「萬向系」。

擁有投行背景的北方某上市公司董秘朱偉(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股權分置改革可以視為「造系」運動的分水嶺。早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不能流通,股權分置改革讓市場看到了其價值,「通過買殼實現至少10倍的增值。」

王春芳通過買殼構建了「當代系」。2010年廈門當代集團以6474.5萬元收購*ST大水29.99%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並將其更名為當代東方;2014年,當代集團以2.9億元代價成為國旅聯合第一大股東。2016年3月,王春芳通過受讓國有股份獲得廈華電子控制權。「王春芳在廈門從事地產開發,買進這些殼之後,自己覺得這個比搞房地產更有價值。」資深投行人士白川(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在A股市場「造系」巔峰之時,2017年的一份數據顯示,民營控股的資本系族76個,涉及上市公司179家,相關上市公司總市值約2.68萬億元,佔滬深兩市總市值約4.8%。

常年活躍於二級市場的雲榮資本管理合伙人湯浩指出,2015年殼市場瘋狂,那波行情造就了不少資本新貴。採取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在一級市場買殼裝資產,二級市場抬升股價,一二級市場形成聯動進行套利。

白川認為,當年殼市場瘋狂主要來自於估值的大幅提升。「2005年至2016年,不少殼價值漲了100倍,而同期上海房價只漲了10倍。這基本上就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套利遊戲

「造系」之後自然是套利。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2017年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A股民營資本系族的套利路徑,歸根結底為低買高賣,一方面通過資產低買高賣尋求溢價,將自身培育或收購的資產包裝注入上市公司,以達到財富增值的目的,系族內幾個上市平臺之間,通過實際控制人的資產騰挪,達到協同共贏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定增等運作,低價獲得系內上市公司的增發股票,待鎖定期滿以及股價升值獲得資本增值。

以中植係為例,研報指出,中融信託及恆天財富、新湖財富等第三方理財機構是其核心金融平臺,藉助這些通道獲得大量資金後,中植系不斷收購標的資產,隨後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股權或現金,再通過中融信託等渠道籌措資金繼續併購。

併購是資本系族的一個重要標籤。上交所2017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有68個系族內上市公司發生過至少一次併購活動,佔比接近90%。其中,熊續強家族控制的銀億系內上市公司併購次數最多,曾在三年內完成了14次併購交易。

一些資本玩家擁有的實業資產有限,因此併購第三方資產。朱偉指出,這可能衍生出後遺症。收購方對資產情況不是特別清楚,同時收購過程中增加了利益博弈方。如果業績承諾不能兌現,後續將對公司治理構成嚴重影響。「買一個殼,找一個概念,估值漲10倍,然後減持走人。或者通過擔保等方式掏空上市公司,再當作殼賣掉。」白川指出,當年這些戲碼經常出現。

「造系」通常與資金槓桿相伴,而股價成為維繫這個遊戲的關鍵因素。有的資本大鱷將上市公司變身為「提款機」,為其提供「彈藥」。徐茂棟一度控制「*ST天馬、*ST步森」,構成「星河系」。深交所查明,徐茂棟及其關聯方在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間,非經營性佔用*ST天馬資金合計29.50億元,違規對外提供擔保3.6億元。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徐茂棟涉嫌通過偽造或挪用公章、私自製作擔保文件的途徑,在*ST步森未履行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程序的情況下,以*ST步森的名義為徐茂棟所控制公司的借款進行違規擔保,涉及本金合計1.85億元。

一些資本大鱷沉迷於資本遊戲。白川稱,接觸過一位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企業家。「很多時間都是和操盤手待在一起,並為這些操盤手專門安排了辦公室,覺得這樣錢來得快,結果自己坐莊被整垮。」

空間受限

瘋狂的故事終有曲終人散時。

2018年1月,顏靜剛及旗下上市公司ST尤夫和*ST富控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稍早前其正籌劃宏達礦業的控制權轉讓。

湯浩指出,這種模式崩塌的深層次原因來自於市場變化,2018年開始,公募和險資逐漸成為市場主導,散戶比例下降,遊資的話語權越來越弱。同時,新生代的投資者普遍更理性。

白川認為,在實施重組新規和註冊制的背景下,殼價值江河日下,舊有套利模式難以為繼。而擁有實業支撐的資本系族仍有發展空間,純玩殼的將窮途末路。湯浩坦言,未來資本系族的操作空間將受到更多限制。比如,利用循環質押放大資金槓桿,在現在的監管體系下將行不通。

「殼價值萎縮,資本系族會逐漸減少。」朱偉表示,從產業角度看,優秀企業家也不可能每個行業都幹得好,支撐不同產業的幾家上市公司運作難度大。

相關焦點

  • 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構建系族 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ST富控近期公告,收到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要求公司就2019年年報中所涉預計負債、應付利息及罰息衝回的會計處理進行整改。
  • 資本大鱷接盤市值5億多的「迷你殼」*ST長動 理由竟是「不得已」
    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本大鱷接盤這家市值5億多的「迷你殼」,理由竟是「不得已」……時值歲末,市值排名滬深兩市倒數第四的*ST長動迎來新董事長,公司股價也在今日迎來漲停板。*ST長動上周五晚間披露,大洲控股集團董事長陳鐵銘將出任公司董事長,與其一同進駐*ST長動董事會的,還有莊劍霞等一眾大洲系成員。同日,公司宣布辦公地址由杭州遷往大洲系所在地廈門,將於12月30日召開的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也「順道」遷走了。陳鐵銘,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 錦龍系夫妻騰挪實控人 東莞富豪楊志茂意欲何為
    2000年左右,楊志茂入主東莞當地上市公司錦龍股份擁有了上市平臺,後者的主營業務也逐漸轉型為自來水廠和地產。不過,楊志茂對金融和資本運作更感興趣。隨著收購東莞證券逾40%股權,錦龍股份在2007年剝離了地產業務。2014年錦龍股份入主中山證券前後,又剝離了自來水公司,徹底轉型為一家地方金控平臺。
  • 起底「明天系」:消失的肖建華
    儘管旗下公司觸及多個領域,但明天系似乎只有影子;而作為明天系核心控制人的肖建華,在「江湖」中也只有傳說而難見其人。明天繫到底有哪些資產?龐大的體系是如何「隱身」的?巨量資金又從何而來?本報調查重點即在於此。
  • 3個月暴漲25倍的立昂微,實控人資產騰挪後「二次上市」
    同時,老虎財經挖掘後發現,昂微上市背後或是實控人兼資本大佬王敏文,疑似「資產騰挪、二次上市」的手法重演,而潛心布局十幾年後終圓上市夢的王老闆,通過這個上市平臺資產已膨脹上百億。12月17日,立昂微午後漲停封板,尾盤又閃崩4個點,瞬間蒸發20億。而此前三個月內,這位才上市的半導體「妖股」,股價已經暴漲了25倍之多。
  • 解直錕的兒童節來信有何玄機 中植系證券資產投資面臨近千億浮虧
    喋血資本市場 浸淫資本市場多年,中植系倚仗「定增進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購中植系關聯資產→拉高股價減持套現」的套路,將「上市公司+PE」的交易模式玩得爐火純青。 具體而言,又主要分為兩種做法。
  • 起底潮汕女富豪蘇素玉:熱電起家的聯美系如何搭建資本帝國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起底潮汕女富豪蘇素玉:熱電起家的聯美系如何搭建資本帝國 聯美系有望再收穫一家上市公司。根據聯美控股公告,兆訊傳媒加速衝擊創業板上市,申請已在日前獲深交所受理。2016年,聯美系完成將旗下擁有的供熱業務相關的核心經營性資產——瀋陽新北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國惠環保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整合注入上市公司,聯眾新能源有限公司(「聯眾新能源」)成為聯美控股的控股股東,聯美集團位居第二大股東。至此,聯美控股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 上市前「耗走」景林資產和易方達!起底借殼ST亞星背後的「力諾系」
    力諾集團主導科源製藥及宏濟堂借殼ST亞星,闊別8年的「力諾系」再次涉足A股資本市場,其身上又背負什麼樣的故事?12月30日,濰坊上市公司ST亞星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山東科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源製藥)100%股份及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濟堂)100%股份。
  • 福建30億不良資產攬客涉多位商界大腕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手中的這份不良債權清單中還發現,甚至一些資本市場中著名的大鱷也混在其中。        其中就包括原資本市場「神龍系」大鱷陳克恩旗下的福建省福聯有限公司(現已經退市名為*ST花雕,600659,SH),已退市的前上市公司ST九州等公司的不良債權,以及地塊估值超10億的廈門市著名爛尾樓——「遠東金城」開發公司的債權問題,而帳面上涉案最高的福建中貿船舶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債權價值已經超過了億元。
  • 湘暉系盧建之被查 「德隆遺脈」不再神秘
    公開信息還顯示,盧建之控股多家地產公司如湖南祥園房地產、湖南德江南商業置業、湖南樹德置業等。「湘暉系」起家於盧德之在2003年入主的湖南湘暉資產經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湘暉資產),後衍生出一系列多數以「湘暉」為名的資本平臺。近年來盧氏兄弟分工較為明確。
  • 一家港股體育公司資產騰挪背後 深藏姚振華的地產野心
    文/一條君一家籍籍無名卻銳意進取的體育公司,正進行著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資產騰挪。這背後,與「寶萬之爭」中一戰成名的姚振華,有著若隱若現的交集。「馬甲」遍布珠三角,資本騰挪讓人眼花繚亂,是外界對姚振華及其控制的「寶能系」在深圳市場上的廣泛評價。在地產領域,寶能系還特別善於收購兼併一些「不起眼」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國企、事業單位下面的三產企業。這些企業有的存在很長的歷史遺留問題,有的背後是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但共同點是在位置比較好的地段擁有廠房、職工宿舍等土地資源。
  • 猛砸6.08億元入股立思辰,這家神秘的資本大鱷啥來頭?
    立思辰公告之後,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很多事情並不為人所知,比如猛砸6.08億元入股立思辰的廣東民營資本大鱷——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粵民投)。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民營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千億乃至萬億級民企都不足為奇,而粵民投這家註冊資本160億的粵系資本大鱷,其實力也絕不止於這百億資本,背後的能量大得很吶!
  • 「新湖系」實控人黃偉資產大騰挪?哈高科27億現金收購大智慧15%...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曉暉 這是一樁同一實控人旗下資產的交易。這樁交易會是黃偉控制下的公司之間資產大騰挪嗎?「新湖系」大佬1959年出生的黃偉,是浙江新湖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湖控股」)的董事長,2020年3月,黃偉以250億元人民幣躋身《2020胡潤全球房地產富豪榜》第68位。
  •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意外縮水 散戶買漲美股政策套利退潮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意外縮水 散戶買漲美股政策套利退潮 「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數據公布後,大量散戶開始結清手裡的美股看漲頭寸。」一位美國股票經紀商向記者透露。「正是貨幣互換協議與應急信貸工具額度雙雙下跌,令美聯儲擁有新的資產負債表騰挪空間用於加大MBS、公司債及公司債ETF等的資金投放力度。」Marc Chandler表示。
  • 視頻|要約收購套利七講之五: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
    今天是《要約收購套利:從入門到精通七講》的第5講,完整大綱目錄如下: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可能是資本市場最精彩的一幕了,這是收購人與原股東之間的殊死對抗,雙方會施展各種明槍暗箭來擊退對方,重組抵禦、訴諸法律、舉報檢舉等各種奇招都會使出來。浙民投系與振興集團對ST生化的控制權之爭,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前者誓不罷休,後者拼死抵抗。
  • 「中植系」千億浮虧:控股8家A股公司,暴雷後誰會遭殃?
    起底「中植」 1995年,中植企業集團公司成立,中植系由此起步。當時公司主要經營範圍為木材、木製半成品(還真是種樹的……),並不包括金融。 沒有想到的,20年風雲際會,一棵小樹,竟變成了一片森林。而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更是成為資本市場的神秘大佬。
  • A股再無申達系:亞洲包裝大王破產重組,兩家上市公司一地雞毛
    在A股市場,相對高調的復星系、德隆系、中植系、海航系等資本大鱷,申達系在資本市場上要低調得多。申達系之所以相對低調,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控制上市公司的方式比較隱蔽。根據江陰市工商局的資料,申達集團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只有中達股份,持有21.66%股份,而江蘇申龍第一大股東為江蘇申龍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兩者看似乎並無關聯。
  • 新湖掌門黃偉 神秘的資本玩家 與湧金系多有交集
    早年賣眼鏡賺得第一桶金;周圍人眼中他不善言辭極為低調;邀請多位政府官員「下海」到新湖系公司新湖系實控人黃偉,至少控制著兩家資產合計超千億的A股上市公司和一家老資歷新三板證券類公司,還握著一家資產超2200億的城商行(溫州銀行)最大股權。你可以買到他的樓盤、看到他的財報,但是卻很難在公開場合看到這位大佬的身影。
  • 晉中「德御系」作妖記:「金融圈鬼見愁」百億資本大騰挪,玩崩了
    3如果說,恆大老闆許家印是通過講故事把恆大旗下公司一一打包上市是拍「文藝片」的話,那很顯然,不擅長講故事的田文軍所有操作上市公司的手法像極了拍「動作片」,乾脆、直接、不拖泥帶水!更關鍵的是,還有一眾「韭菜」烏泱泱的跟在田文軍的後面等著「撈一把」!山西的一個區區地級市裡,半路出家的槓桿玩家們終於開啟了在全球資本市場的興風作浪之路。
  • 擬讓渡恆天海龍控股權 恆天集團資本騰挪術
    去年,恆天集團相繼出讓了新洋豐與恆天天鵝的股權,並「騰挪」回收了20多億元的現金。  「恆天集團的資本『玩法』日漸純熟,這一陣資本市場表現比較好,就把股權讓渡出去,回收大量現金。」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於鵬對導報記者說,「資本市場的奧妙,就在於掌握好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出——說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很難。從恆天集團的幾次資本運作來看,其謀篇布局顯然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