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浮虧近千億。」
作者:蒼穹
編輯:tuya
出品: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5月28日早教龍頭大連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吉姆」 ,002621.SZ)發布一則公告,實際控制人解直錕擬向全國所有美吉姆中心和美吉姆會員捐贈兒童口罩90萬隻作為節日禮物。
捐贈屬於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範疇,一般並不會在投資者關係中特地披露。解直錕看似圈粉的捐贈行動,顯然另有玄機。
解直錕捐贈口罩(來源:上市公告)
解直錕現在的心思當然不會在公益、慈善或者兒童教育產業上。5月上旬北京證監局聯合江蘇證監局對解直錕所有的中植系四大財富公司(即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進行現場檢查,以了解四者的真實規模和風險情況。
儘管後面中植集團發布聲明稱,上述檢查僅為普遍常規檢查,而非對公司的專項調查,卻讓人不由地關注起中植系的運營狀況。
解直錕近日趕赴青島洽談
6月2日,公眾號「微嶗山」刊發了一篇名為《中植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解直錕一行到嶗山區參觀考察》的文章。 文章稱,解直錕表示,青島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嶗山的區域位置和自然環境優越,是中植集團優化戰略布局的首選之地。
作為中植系的創立者,此前解直錕一直相當低調,一度被打上「毛阿敏的老公」、「解植春的弟弟」的標籤。隨著中植系不斷攻城略地,解直錕逐步由幕後走上臺前。
公開資料顯示,解直錕1961年生於黑龍江,1992-2002年以經營木材起家,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並於1995年創立中植企業集團,擔任董事長至2000年6月,還在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以及2019年1月至今任中植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而其與著名歌手毛阿敏於2003年結為夫妻,育有一子一女。
現時,解直錕已經建立龐大的資本帝國,涉及金融投資、併購、財富管理、新金融等多個業務版塊,據傳中植系管理資產規模已經超過萬億。
中融信託受託管理資產情況(來源:2019年年報)
而中植系業務擴張的基礎,則是其掌控的一系列金融機構,其中中融信託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2019年末中融信託受託管理資產7654.52億元,中植企業集團以32.986%的股權比例位列第二大股東。
憑藉巨額財富,解直錕家族已成各大富豪榜的座上客。2019年解直錕家族躋身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511名,並在同年排在胡潤百富榜第169名,是時財富值205億元;2020年排名進一步提升,以250億元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729名,並位列新財富500富人榜第160位。
對於解直錕財富的快速積累過程,外界曾經存在各種各樣的揣測。
喋血資本市場
浸淫資本市場多年,中植系倚仗「定增進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購中植系關聯資產→拉高股價減持套現」的套路,將「上市公司+PE」的交易模式玩得爐火純青。
具體而言,又主要分為兩種做法。一是依靠旗下信託、財富管理公司的資金支持,採用PE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通過掌握一定話語權、綁定上市公司,以此來為套利做準備;二是提前布局熱門新興行業的未上市資產,然後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做高市值之後套現獲利。
根據融鈺集團2月12日披露的公告,中植系持股比例超過5%的境內外上市公司就多達26家,其中達到實際控制的公司有融鈺集團、美吉姆、*ST宇順、ST準油、美爾雅、中植資本國際、康盛股份、ST中南、凱恩股份9家。
中植企業集團股權結構(來源:天眼查)
對於「上市公司+PE」這種模式,市場上褒貶不一。但在早些年,中植系卻能在己方和上市公司之間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能夠對上市公司起到產業整合、提升治理、倒逼重組、激活潛能等功用,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適時的股權轉讓等方式,獲取巨額投資收益。
而在以往的資本運作中,中植系更傾向以二股東的身份出現,不會刻意去謀求控股股東的位置。原因在於這樣更利於資本騰挪,通常控股股東轉讓股權受到一定限制,而二股東則是進可攻、退可守。
2010年中植系與恆天集團展開合作,以12億元的價格出讓中融信託36%的股權給恆天集團,至此中融信託的第一大股東易主。恆天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經緯紡機間接持有中融信託37.47%的股權,而中植系持股比降至32.99%,退居第二大股東。變身國資背景之後,中融信託後續的發展亦是有目共睹。
近年來中植系更是出手頻頻,資本版圖進一步擴充。在2019年11月20日至12月13日僅隔23天之內,中植系閃電收割康盛股份、凱恩股份控制權,股份比例上升至27.63%、17.59%,晉升為第一大股東。
金融帝國瀕危
撕掉二股東的標籤,標誌中植系的策略、打法已經發生轉向,中間穿插著難以言狀的隱情。
以康盛股份為例。2015年5月中植系以約6億元的代價認購康盛股份23.76%的股份,取得後者的第二大股東的地位,後續圍繞康盛股份及其前第一大股東浙江潤成策劃、參與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關聯交易與資產騰挪,如將中植新能源託管康盛股份、收購浙江潤成名下3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還借給浙江潤成一筆3.5億元的資金。
然而人算不容天算,由於市場需求下行,近兩年康盛股份資產不斷縮水,已經連續兩年錄得虧損。其中2018年巨虧12.27億元,2019年再次虧損5.42億元,2020年一季度又接著虧損3082萬元。伴隨業績爆雷、原大股東質押爆倉,中植系訴諸司法拍賣取得康盛股份4400萬股股票,被迫成為控股股東。
康盛股份經營情況(來源:2019年年報)
債轉股是貫穿該事件的核心名詞,後面對凱恩股份的控股複製同樣的路徑。縱觀中植係數起債轉股案例,相關投資標的經營業績並不穩健,著著實實扯了中植系的後腿。本欲通過持有增值售出,卻因無法找到接盤方或是價格太低而不能實現退出。
這些並不是個案,更有媒體報導,在經歷股災和資管新規之後,中植系的證券資產投資面臨近千億浮虧,而原本證券化的融資租賃平臺紛紛遭遇退貨,壞帳迅速上升至數百億元。
特別是,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並禁止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這一政策的落地意味原先影子銀行融資模式坍塌。面臨內憂外患,中植系也只能困境中摸索新的方向。
在諸多風波之下,解直錕以個人名義捐獻口罩,讓上市公司公告成為自己的發聲渠道,藉此傳達中植系尚在風險可控之中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