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9家、入股超24家上市公司,萬億資產中植系「狩獵」A股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德林社

文 | 楊萬裡

十幾年前,唐氏兄弟利用德恆證券、金新信託等金融平臺構建千億資產帝國德隆系。然而,隨著股市被整頓,莊股血流成河。德隆系因資金鍊斷裂,倒在了2004年的春天。

雖然德隆系無奈淡出江湖,但江湖遊戲卻未結束,依然有人延續著德隆系的基因。

正值德隆系淡出江湖,東北一位解氏大漢走出了山海關,創立了中植系。此後,中植系通過眼花繚亂式資本運作,在A股掀起一片片水花。

2020年2月10日晚,中植系下屬企業西藏五維受讓易聯眾5.44%股權。僅相隔兩天,融鈺集團宣布第一大股東匯垠日豐與中植系旗下北京首拓融匯籤署合作協議,解直錕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意味著,中植系持股比例超過5%的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24家,實際控制的公司達到9家。

一家掌管萬億資產的資本系,近年是怎樣在A股拓展版圖的?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目的又是什麼?

當你走進中植系,會發現,它既神秘也高調。

一、中植系操盤術

「著名歌星毛阿敏的丈夫,時任中國光大集團執行董事的解植春的弟弟.....」當外界對解直錕紛紛猜測時,中植系已在A股廣撒網。

在資本運作中,中植系密集設立空殼公司,通過自身持股、親友或是部下等多個關聯方,陸續成為A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

中植系是個「狠角色」,做事高調,常見的操盤方式有4種:

其一,通過定增方式入主上市公司。

2014年3月,中南重工發布重組方案,中南重工通過向中植資本、嘉誠資本、常州京控等多家公司增發股票方式,併購唐國強、陳建斌等知名演員持股的影視公司大唐輝煌。定增完成後,中植集團一躍成為中南重工實際意義上的第二大股東。

藉助中植系等資本力量,中南文化的業績迅速提升。2015至2017年,中南文化實現淨利潤1.39億元、2.11億元和2.91億元。

不過,隨著影視行業步入寒冬以及收購標的業績不及預期,2018年,中南文化計提商譽減值15.29億元,巨虧20.89億元。

其二,通過旗下金控平臺,為資本運作提供資金。

2010年,恆天系拿下中融信託36%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不過,最大受益者是中植系。它既獲得了國資背景,也繼續掌控著中融信託管理層。至今,解直錕的外甥劉洋為中融信託法定代表人。

事實上,中植系有多個「錢袋子」,信託平臺中融信託、典當平臺中泰創展、4家財富管理機構等都是常見主角。

在利益鏈上,中融信託是中植系主要的平臺,既承擔著資金融通的職能,又是與上市公司合作的重要籌碼。中融信託一直是上市公司青睞的信託產品發行方,去年被20餘家上市公司認購逾30億元。

典當平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它的影響力與中融信託相當。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樂視、易到事件真相浮出水面,14億貸款資金不是來源銀行,而來自中植系旗下的中泰創展。在A股,中泰創展多次增持康得新,至今持股比例超8%。

其三,通過資產重組、受讓股權方式入主上市公司。

2013年6月,上市公司SST華新通過引進中植系變相重組借殼並完成股改,操盤主體五嶽乾坤(中植系背景)成為SST華新(現名:*st美麗)第一大股東。

在重組後,SST華新從烏雞變鳳凰。在資金瘋狂炒作下,其股價大幅上漲。

入股SST華新三年後,中植系再次出手,將目標指向美爾雅。

2016年,中植系旗下的中紡絲路從美爾雅集團股東之一的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手中拿下79.94%的股權,成為其實控人。美爾雅也成為了中植系第一家直接掌握控股權的上市公司。然而,由於美爾雅業績繼續虧損,僅運營一年後,中植系選擇脫手。

一般而言,中植系先讓旗下PE突擊入股上市公司併購標的,再與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在部分案例中,有上市公司成為接盤俠。

2017年,康盛股份將「中植新能源」持有的中植一客成都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拿下。隨著補貼減退、技術標準提高以及中植一客未能完成預計產銷量,康盛股份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康盛股份營收同比下降40.9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42.58%。

其四,通過增持、競拍方式進行資本運作。

只要中植系出手,不少上市公司都會配合,雙方一來一去可以大賺一筆。如果遇到不合作的,中植系要麼與其開展股權爭奪,要麼通過拍賣拿下控制權。

2016年2月25日,A股上演千股跌停,而一向低調的荃銀高科連續兩日漲停。緊接著,荃銀高科緊急停牌。一邊是中植系增持,一邊是荃銀高科反對,雙方上演大股東爭奪戰,一度鬧到公堂之上。

兩年後,ST準油股權司法拍賣又引來了18萬吃瓜群眾圍觀。「國浩科技」此前一度獲得ST準油實控人委託的表決權。

不過,半路殺出個中植系。在拍賣過程中,只要「國浩科技」一出價,具有中植系背景的「燕潤投資」幾秒內就加價。最終,「燕潤投資」以9.08億元、高出拍賣底價94%拿下控制權。

綜合來看,當中植系通過各種方式操盤後,對上市公司的直接影響是股價上漲,比如SST華新、荃銀高科;間接影響是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比如中南文化、康盛股份。

二、為資產證券化謀出路?

近年來,中植系從幕後走到臺前,以其獨特的資本操盤術構建了萬億資本帝國。中植集團旗下主要業務涵蓋六大板塊,包括信託、新金融、財富管理、金融投資、礦業及併購等。

中植系高調現身背後可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產業布局(有時可能是以盈利為目標的短期投資),另一個是推動旗下資產證券化。

對於「投資盈利」說法比較好理解,例如在轉讓美爾雅股權後,中植系就淨賺1.1億元;在牽手宇順電子、星美控股旗下成都潤運的資本運作中,彼時中植系投入15億元突擊入股成都潤運。

對於「資產證券化」說法,是業內人士的判斷。

中植系有一個資本運作策略:先低價投資項目公司,待項目成熟後高價注入上市公司。即 「X+中融信託+上市公司」。其中「X」是「中植系」的核心資產,包括礦產、藝術品或擬上市企業股權等。

聯繫到上市公司,2014年11月,連虧兩年的寶德股份重組保殼,其方案為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向中植系旗下的中新融創慶匯租賃90%股權;2015年4月,金洲慈航以支付26.33億現金以及發行股份方式,從盛運環保和中植系手中收購豐匯租賃90%股權.....

目前,中植系可能進入了產融結合的發展階段。從參股到控股,這是一個質的變化。為了更容易推動旗下資產證券化,中植系頻頻拓展A股版圖也就令人不感到意外了。

結語

身處變幻多端的資本市場,即便是風水大師也無法掐指算出下一步是天堂還是地獄。

德隆系雖已成為遙遠的故事,但A股不寂寞,各種資本派系輪番登場,各顯身手。隨著「安邦事件」塵埃落定,民營金控派系狂飆突進的時代劃上了句號,迎面而來的是強監管時代。

產融結合聽上去很美好,可A股還沒有在二級市場賺快錢轉戰實業成功的先例。無論多麼強悍,在市場環境以及監管共振下,鮮有資本系能長期野蠻生長。

所以,故事再美好,也得理性參與。否則,要麼會變成二級市場的韭菜,要麼就成了金融產品的坑中人。

相關焦點

  • 「起死回生」的小黃狗:中植系成實控人 仁東集團入股資金存疑
    今年7月,小黃狗最終完成重組,中植集團旗下中植國際、仁東集團等企業入股小黃狗母公司小精靈(天津)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小精靈)。  完成重組後的小黃狗再一次引發行業關注,不過小黃狗的股東方中植國際與仁東集團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不知道會給小黃狗日後帶來何種影響。
  • 暴雷停不下來 萬億「中植系」怎麼了?
    「中植系」過去以善於資本運作而著稱於A股,定增入股上市公司、為上市公司實控人提供貸款、向上市公司注入中植系關聯資產,然後套現退出,這一整套「上市公司+PE」的操作手法,被「中植系」運用到了極致,參控股了30餘家上市公司。然而當資本市場潮水退去,龐大的「中植系」正在拉響警報。
  • 「中植系」千億浮虧:控股8家A股公司,暴雷後誰會遭殃?
    一方面大量受讓上市公司股權或參與定增,掌握話語權;另一方面則以PE基金布局熱門的未上市資產,以圖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做高市值後離場套利。 綜合各種信息渠道,截止最新,中植系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已達有8家,參股的公司不計其數,號稱萬億資產。 這背後,是無數中小投資者身家聚集的「修羅之地」。
  • 暴雷停不下來 萬億中植系怎麼了?被玩壞的上市公司+PE
    「中植系」過去以善於資本運作而著稱於A股,定增入股上市公司、為上市公司實控人提供貸款、向上市公司注入中植系關聯資產,然後套現退出,這一整套「上市公司+PE」的操作手法,被「中植系」運用到了極致,參控股了30餘家上市公司。然而當資本市場潮水退去,龐大的「中植系」正在拉響警報。
  • 實控人資金鍊斷裂,中植系甩賣不成反接盤,控股第七家上市公司
    來源:格隆匯作者:陶輝東 來源: 東四十條資本 最終康盛股份被中植系收入囊中,成為中植系控制的第七家上市公司,其實並不是中植系當年預想的結果。隨著11月19日的司法拍賣結束,中植系正式成為中小板上市公司康盛股份的新主人。從2019年11月19日到21日,康盛股份的股價暴漲了三天,累計上漲幅度達26%。
  • 「中植系」再接盤法爾勝!29億接手「毒資產」後,又要吃下被羅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中植系」怎麼了? 29億「毒資產」的「接盤俠」,成了收購方,背後,「中植系」身影浮現。不乏市場人士質疑,對於高達29億的「毒資產」,匯金創展為何要原價接盤?「這個債權現在已經有了一些爭議,如果放在上市公司旗下,那怎麼處置,要不停地披露給投資者看。如果轉到中植系另一家非上市公司旗下,那怎麼處理就不需要再披露了。對於中植系來說那肯定放在非上市公司旗下比較好。」彼時,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指出。
  • 中植系:慢慢揭開中植系低調而神秘的面紗
    中植系集團一直以來低調潛行,管理著近 2 萬億的資產規模,外界卻對其知之甚少,中植系掌門人解直琨在之前更是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直至 2019 年 1 月份回歸後,才在媒體面前露面,慢慢揭開了那層低調而神秘的面紗。
  • 解直錕入主融鈺集團 中植系已控制8家A股上市公司
    原標題:解直錕入主融鈺集團,中植系已控制8家A股上市公司   2月12日晚,融鈺集團
  • 中植系 一個金融王國異變史(下)
    點擊查看:中植系 一個金融王國異變史(上)解直錕回來了,中融信託的核心控制權易手了,然而這個歷經三十年打造,麾下成員多達千餘家公司的龐然大物依舊神秘。它是如何通過一家信託平臺和四家財富管理中心至少管理1.25萬億資產規模?它是如何通過連番股權運作滲透至少160家上市企業?最重要的,當它失去昔日最核心的資金血庫,當它宣稱響應號召脫虛入實時,它的依仗又在哪裡?
  • 中植系再出手:解直錕拿下天山生物 實控10家上市公司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中植系再出手:解直錕拿下天山生物 實控10家上市公司天山農牧業本次增資後,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解直錕先生,公司控股股東仍為天山農牧業,天山農牧業及其全資子公司呼圖壁農業仍合計持有天山生物
  • 累計規模2.7萬億 「中植系」四大財富管理公司將接受監管檢查
    其中,恆天財富以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綜合排名第二入圍榜單。探長讀財注意到,兩個版本的榜單雖略有不同,但「中植系」均獨佔四席。「中植系」的萬億資產帝國據自媒體「野馬財經」統計,「中植系」業務布局主要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業務,以及實體業務。
  • 中植系割肉,又一個資本運作失敗的案例
    僅這兩筆交易,蔡小如套現就超過36億,而中植系旗下的珠海植遠和珠海植誠卻成為接盤俠,掉入深坑,持股4年,股價從18.56元跌到6元左右,虧損超過6成,如今也快扛不住了,開始割肉減持。而中植系之所以入股達華智能,與其之前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有關。
  • 亞洲最神秘公司:僅2位股東,卻控制22家上市公司,背後掌權人竟是他
    據悉,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長實、長基、電能實業、匯賢產業等22家上市公司都被LK公司所控制。在李嘉誠的辦公室有數臺電腦,這些電腦24小時不間斷地顯示著李嘉誠旗下22家公司的股價。李嘉誠曾說,自己公司的財務都是對外公開的,但是這僅是一部分。因為LK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自然,也就不需要對外披露其財務報告。
  • 短短四個月 鯨吞四家上市公司!
    疫情還未結束,但是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已經開始大展拳腳,今年二月份,短短一周左右的時候,中植系先後出手3家上市公司!通過股權穿透我們發現,匯金創展還是中植系旗下的公司。 分析到這兒,我們會發現,從2014年摩山保理成立,幾經倒手,到今年摩山保理被賣掉,中植系始終貫穿其中,無論是中植資本、常州京江資本、還是匯金創展全部都是中植系旗下的公司,就連法爾勝的二股東江陰耀博泰邦投資中心背後的實際控制人還是中植系。
  • 22歲爺爺就送她一座礦山,23歲接管3家上市公司,家族財富超2萬億
    同樣在去年,90歲的華人首富李嘉誠退居幕後,大兒子李澤鉅接手家族產業後,孫女李思德也被委以重任,接管家中的一些資產,成為了慈善寺與兆豐地產的董事一職,要知道李思德出生於1996年,今年也才23歲,如果旁人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也許只會以為她不過是個年輕美女。
  • 解直錕的兒童節來信有何玄機 中植系證券資產投資面臨近千億浮虧
    現時,解直錕已經建立龐大的資本帝國,涉及金融投資、併購、財富管理、新金融等多個業務版塊,據傳中植系管理資產規模已經超過萬億。 喋血資本市場 浸淫資本市場多年,中植系倚仗「定增進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購中植系關聯資產→拉高股價減持套現」的套路,將「上市公司+PE」的交易模式玩得爐火純青。 具體而言,又主要分為兩種做法。
  • 中植系紓困解難,助力上市公司實現轉型、提升市值
    在實際行動參與過程中,包括中植系在內的眾多的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參與上市公司投資這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據悉,過去,中植系曾經是一家以資產管理為主要業務的民營企業,在參與上市公司的投資過程中,中植系始終慎之又慎,積極謹慎的審核關於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通過正規的合法的手段開展各項業務
  • 中植系第七家A股公司 凱恩集團與解直錕成一致行動人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中植系第七家A股公司,凱恩集團與解直錕成一致行動人記者 張妍頔1月7日晚間,凱恩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浙江凱融特種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凱融企查查顯示,浙江凱融成立於2019年4月,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由湖州中植融雲投資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實際控制人為「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2019年12月,解直錕已經拿下凱恩集團的控制權。
  • 佳源搭上中植系 地產豪門裡的資管身影
    僅在中植創信投資這個投資平臺上,對外投資的26家公司絕大部分就是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子公司。佳源國際之外,中植系最大的合作對象是世茂,其次是佳兆業。同年7月,中植系通過旗下中海晟融與佳兆業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擬通過設立發展基金、共同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等方式,在包括不動產投資及資產管理、收購兼併、股權投融資等領域「形成戰略合作關係」。
  • 萬億資產農商行叩開A股大門!16家銀行仍在候場
    (原標題:萬億資產農商行叩開A股大門!資產規模近萬億作為年內第三家過會的銀行,上海農商銀行成色幾何?從資產規模來看,截至2020年9月末,上海農商銀行資產總額9718.71億元,已接近萬億規模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