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

2021-02-19 我們的精彩人生

    倉央嘉措是清廷、藏地、蒙古三方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是最有「人情味」的達賴。出身農奴的他 ,15歲才以轉世靈童身份進入布達拉宮,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無實權。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倉央嘉措的情歌。


《最好不相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非誠勿擾2》上映,片中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念的一首詩《見與不見》打動了很多觀眾,片尾曲《最好不相見》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網上盛傳這都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由此倉央嘉措成為搜索頻率最高的名字,各種版本的倉央嘉措詩集和傳略突然在圖書網站上熱賣。

  經考證,電影中出現的兩首詩皆非出自倉央嘉措之手,前者是當代詩人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後者只有幾句是倉央嘉措寫的,被人逐漸演繹成長詩。倉央嘉措幾乎從未寫過長詩,而且只用藏文寫詩。依藏文格律大多是六言四句,極少六言六句。

  在西藏歷史上,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確是個偉大的詩人。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倉央嘉措的情歌。

  倉央嘉措的生平至今沒有發現任何可靠記載,與他同時代的西藏「第巴」(藏王)桑結嘉措曾寫有一部《六世達賴喇嘛傳》,記載了倉央嘉措從出生一直到在布達拉宮坐床的經歷。當時政治鬥爭錯綜複雜,這部傳記沒有完成,已經完成的部分從史學研究的角度看也不完全可信。六世達賴圓寂後,阿拉善的蒙古族喇嘛阿旺多吉又寫了一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秘傳》,說倉央嘉措24歲時沒有病逝於押解途中,而是逃到阿拉善,隱姓埋名,在蒙藏各地繼續修行傳法。這更有可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非歷史的真相。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倉央嘉措是清廷、藏地、蒙古三方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是歷代達賴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個。從他留下的情詩來看,他是個有靈氣的詩人,真誠的戀人,也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小和尚。他的一生是難以捉摸的傳奇,三百多年來吸引了無數人去探秘追尋。

  從農奴之子到雪域之王

  歷代達賴都是剛一出世就作為轉世靈童被接進寺廟,由高僧傳授佛法,接受萬民朝拜,幾乎從無機會接觸人間煙火。六世達賴之所以成為最有「人情味」的活佛,是因為他直到15歲才得知自己是轉世靈童,莫名其妙地被請進布達拉宮。他出身於農奴之家,生長在廣闊的藍天之下、草原之上,相傳還有一位熾熱相愛的初戀情人,他本來過著普通藏民自由淳樸的生活,卻在15歲那年突然被鎖進高山深宮。這一切源自一場本來與他毫無關係的政治陰謀。

  1682年2月25日,在剛剛重建峻工的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秘不發喪,向外界宣布,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結嘉措。民間有傳言說他是五世達賴的私生子,但這種說法並沒有確切證據。

  桑結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這樣,日後一旦真相敗露,也能馬上迎六世達賴入宮。

  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選在了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

  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一名叫阿旺嘉措的農奴之子就這樣被選中,但桑結嘉措的使者並沒有把意圖告訴孩子的父母。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是噶爾丹,他早年赴西藏「投達賴喇嘛,習沙門法」,與當時正在學習的桑結嘉措過往甚密。兩人分別執掌蒙藏大權後,桑結嘉措一直期望聯合噶爾丹的部隊增強黃教的實力。因此準噶爾部的俘虜才知曉拉薩的內幕。

  康熙十分憤怒,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當年的靈童已成長為15歲的翩翩少年,在世人欽羨的目光下,他從農奴的孩子轉眼變成至高無上的活佛,而告別親人、戀人、自由的愁苦,只有少年自己知道。

 流浪在拉薩街頭的最美情郎

  1697年,阿旺嘉措被從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尊為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藏語意為梵音之海,美麗的名字仿佛暗示他擁有天賦的詩意。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經師則亦步亦趨地跟隨著他,懇求他繼續學經,生怕被第巴責罵。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而黃教則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第巴獨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據傳說記載,他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再後來,竟「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發,醉心於歌舞遊宴,夜宿於宮外女子之家。」

  他某天晚上在雪中去秘會情人,回來時留下腳印,執掌戒律的鐵棒喇嘛發現,以為有刺客,便進入倉央嘉措寢宮,發現他一個人睡在屋裡,鐵棒喇嘛於是循著腳印向另一方走去,找到了倉央嘉措情人的家,率領僧侶以酷刑將這個情人處死。

  在倉央嘉措的情人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瑪吉阿米,如今拉薩八廓街上,有一家餐廳就以此命名,世界各地遊客來拉薩旅遊幾乎都會進入這家餐廳。瑪吉阿米在藏語中意為未婚的姑娘,這究竟是倉央嘉措某個情人的真名,還是一種廣義的代稱,歷來存疑。但倉央嘉措寫給瑪吉阿米的詩流傳很廣:「在那東方的山頂,升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這首詩被現代歌曲廣為改編傳唱,比較著名的有譚晶演唱的《在那東山頂上》,由《青藏高原》的作曲者張千一譜曲。

  放浪形骸並沒有讓倉央嘉措真正感到快樂,畢竟他永遠不可能回到少年時代的自由天地,永遠不可能與任何一個情人長相廝守。「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詩歌中最著名的一首,翻譯的質量也屬上乘。從中可以讀到這位活佛的痛苦,也能讀到他不同凡俗的悟性。

 蒙藏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倉央嘉措叛逆而矛盾的生活並未持續太久。當時西藏政局動蕩,早在明末清初,黃教為取得西藏統治權,聯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用武力擊敗了當時執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瑪噶舉派。但和碩特部軍隊在西藏取得勝利後,長期屯駐當地不退,黃教與和碩特部實力懸殊,始終不能奪回大權。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便開始了與和碩特汗王的鬥爭。近年來一些藏族歷史研究者認為,桑結嘉措受到歷代詬病的行為,都是為了擊敗和碩特部以獲得民族自治,比如密不發喪,以五世達賴名義向清政府請封為王,藉助準噶爾軍事力量等等,不能簡單地視作個人篡權陰謀。

  到倉央嘉措入主布達拉宮時期,權力的較量白熱化了。桑結嘉措終於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秘密派人在和碩特首領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據傳說,倉央嘉措被押解離宮之前,十分坦然平靜,也許九年宮內生活使他飽受精神之苦,不論以怎樣的方式離開,都是一種解脫。他走出宮門,忽然回頭對隨從說,「不要散失我的詩稿,來日還要交還給我的。」

  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去世,據《聖祖實錄》記載:「拉藏送來假達賴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時年24歲。

  還有人傳說,他是捨棄名位,決然遁去,週遊蒙古、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後來在阿拉善去世,終年64歲。

  儘管從黃教教規來看,倉央嘉措品行有瑕,但虔誠的藏人認定他是達賴轉世的化身。倉央嘉措為人謙恭有禮,雖遊蕩市井卻從不仗勢欺人,寫下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情歌,被藏民衷心熱愛。傳說倉央嘉措動身時,無數為他送行的人們淚流滿面,他的身前堆滿了數不清的潔白哈達。

身後的「誤讀」

  倉央嘉措被廢黜後,拉藏汗另立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西藏各階層僧俗群眾,尤其是拉薩三大寺上層喇嘛們,堅決反對拉藏汗擅自廢立達賴喇嘛,他們要尋找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喇嘛們細心整理了倉央嘉措的遺物,發現這樣一首詩歌:「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後來的民間傳說認為,這是倉央嘉措寫給一位嫁到理塘的情人的,在當時,喇嘛們認為這就是六世達賴的轉世吉言,他駕鶴飛往理塘,他日還將歸來。喇嘛在理塘找到一位名叫格桑嘉措的靈童,後來他被尊為七世達賴。

  倉央嘉措身已遠去,他的故事和詩歌卻代代流傳,藏族人熱愛這位至情至性的活佛,賦予他許多美麗神奇的傳說,近年來,藏文化在內地流行起來,又有人把一些帶有宗教特色的現代詩歌安在倉央嘉措名下。

  至於《非誠勿擾2》的片尾曲,說是改編自倉央嘉措的《十誡詩》,這也是一個著名的「偽作」,其實「十誡」中只有前兩誡出自倉央嘉措之手:「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從「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這句開始,都是後人添加的句子。

  對於倉央嘉措這個神秘「詩佛」的情歌,有人認為「並非凡俗眼裡的男女戀情」。多年研究倉央嘉措詩歌的作家龍冬說,倉央嘉措的詩歌既不是宗教詩,也不是純粹的政治諷喻詩。「它就是一個『人』寫的詩」,有的涉及到宗教情懷,有的可能是政治鬥爭,也有跟班禪老師的感情,有的也可能涉及到別人對他的不理解,「我們要人性地去看待他,他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已知的倉央嘉措,似乎是一個從歷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剝離出來的倉央嘉措,已經完完全全變成一個『情聖』了。這是對倉央嘉措的『誤讀』。」

  倉央嘉措的詩,究竟怎樣解讀是正解,怎樣是「誤讀」,始終沒有統一答案,連同他本人的經歷、性情和最終的歸宿,都是無處探尋的歷史謎題,關於他的文獻資料實在太少了,只留下百餘首動人的情歌,「寫成的黑色字跡,已被水和雨滴消滅;未曾寫出的心跡,雖要拭去也無從。」

【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圖,來自網絡。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想關注我, 請點擊文章標題下面的「我們的精彩人生」進行關注。

或搜索公眾帳號wangxf2100

或加私人微信號wangxf2300

相關焦點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坎坷的一生,他在西藏留下了怎樣的傳說?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他就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他的一生命運坎坷多舛,年紀輕輕就離奇離逝,不知所蹤,為他本不平凡的人生平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使他無可爭議地成為歷代達賴喇嘛中最富爭議的一個。倉央嘉措,門巴族,原名晉美多吉協加袞欽,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生於門隅地區(今墨脫縣境內)。父親仁增扎西丹增,母親才旺拉姆。
  • 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六世達賴的「雙面人生」:白天是謙謙公子,晚上在酒樓中風流快活
    遁入佛門之後,倉央嘉措痛苦地寫下這一詩句,既是對佛門的嚮往,也是對情人的惜別。其實,他的一生都躲不過對情人的依戀,以一首《那一世》來寄託對情人的哀思。說起倉央嘉措,人們更記得他的這個名字,而對於他的六世達賴的特殊身世則知之甚少。在佛法方面,他的成就頗多,但人們更願意記住的是他的那些婉轉而優美的情詩。所以,俗世之名比法名要流傳的廣。
  •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詳細簡歷
    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實,倉央嘉措在內蒙阿拉善地區弘法利生,最後圓寂於此。騰格里沙漠中的承慶寺(六世達賴的圓寂地)、昭化寺(法體停放地)和賀蘭山廣宗寺(真身舍利存入處)就見證了六世達賴這一段生命歷程。  六世達賴於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年64歲。
  • 六世達賴悲情人生:白天是端莊的傀儡,晚上成風流公子
    提及六世達賴之名,或許少有人知。若提及那位吟誦著「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倉央嘉措,定然是耳熟能詳,他的一生也與「風流」兩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但在六世達賴風流韻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他悲情苦悶的一生。策劃已久的陰謀倉央嘉措,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清朝康熙年間出生於藏南地區納拉山下的一個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的家庭。
  • 六世達賴深情的背後,到底藏著他怎樣悲情苦悶的一生?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1697年,藏南門隅納拉山腳下一個靜謐村落裡迎來了大陣仗——藏地最大的行政官員桑傑嘉措來村裡迎接一個14歲的農家少年倉央嘉措去做達賴。倉央嘉措別過父母,被浩浩蕩蕩迎到了布達拉宮,剃度受戒,受法名,參加坐床大典,成了聖地活佛——六世達賴。從此拉薩那座巍峨矗立的浩繁宮殿成了倉央嘉措的歸所,策馬迎風的少年開始了修佛生涯。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愛情故事
    1697年的秋天,對於14歲的門巴族少年倉央嘉措來說,是一個蕭殺的秋天。美麗的姑娘仁增旺姆,眼睜睜看著她的少年一步一步走遠,她多想拽住他的衣襟啊!淚水長流中,她銘記著他臨行前的一句承諾:等著我,我們會相見的。  一年又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星空下,布達拉宮紅色屋頂平臺上,已是普惠羅桑仁欽的倉央嘉措,眼光越過一座座靈塔金頂,眺望著他遙遠的故鄉,心中千呼萬喚是他心愛的姑娘,他望瘦了風,望瘦了月,望瘦了人。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憂鬱的王,拉薩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傳奇人生的代名詞。如今,替西藏人民賜福的六世達賴喇嘛已不在人間300多年,但他的故事和美麗的情詩一直流在世人的心間,遠遠流傳。1683年倉央嘉措誕生。1685年,桑結確定倉央嘉措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 倉央嘉措情詩全集
    康熙帝大為震怒,並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錯,甚至打算不惜採用「雲南、四川、陝西之師,見汝城下」的強硬措施。桑結嘉錯對於康熙帝的譴責感到恐懼,一方面寫信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受西藏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真實與想像的西藏:關於六世達賴、密宗和「西藏熱」
  • 倉央嘉措:想愛,想自由,我只是太渴望做「自己」的少年
    這個少年,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人們通常稱他為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第六世達賴喇嘛,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格魯派大活佛,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藏族詩人。為這樣一位人物做傳,難度可想而知,可作者獨闢蹊徑,化身為倉央嘉措的肉身,陪「他」在俗世走一遭,感受他的悲喜愛恨,以第一人稱視角,寫成自述體傳記《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 跟習大大學習引經據典:追尋西藏的足跡,體會倉央嘉措的愛與掙扎.
    如果讓每個人說出心中最著名的西藏人物,  他——六世達賴 倉央嘉措,  絕對是位居榜首的人物。  那麼,他——  傳奇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讀完這一篇,立馬就門兒清!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14歲。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 揭秘倉央嘉措為何不願做達賴喇嘛
    後來這果然成為劉項二人的人生目標,並成就了楚漢霸業。達賴喇嘛的威儀和權勢或許無法與皇帝相提並論,甚至還得接受皇帝的領導,但在西藏範圍,達賴喇嘛是「雪域之王」,在歷史上曾有過生殺予奪大權,還是藏民心目中的活佛,享受的崇拜和待遇不比皇帝差多少。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他做了達賴喇嘛後卻如坐針氈、度日如年,甚至千方百計想把達賴喇嘛這個崇高無比的職務辭掉。這個人就是被後世稱為「情僧」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 倉央嘉措:世間至情至性之人,都逃不過孤獨
    幾天後一封加急訊息擺到了康熙皇帝的案頭: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圓寂。時間回溯到10年前:公元1696年,康熙帝親徵準噶爾叛亂,獲知五世達賴早已歸西,即降旨問罪第巴桑結嘉措。次年,出生在藏南偏遠山村十五歲的倉央嘉措被桑結嘉措迎入布達拉宮,取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隨後便舉行坐床典禮,成為雪域之上最大的王。他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倉央嘉措和阿拉善廣宗寺-內蒙古旅遊-內蒙古新聞網
    《那一天》   演唱/降央卓瑪  作詞:倉央嘉措  作曲:白龍  那一日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是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天》歌曲來源於倉央嘉措詩詞《那一世》,「那一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聆聽著歌曲《那一天》,與倉央嘉措圓寂地——賀蘭山南寺相遇,感受賀蘭山下一草一木浸染的深情厚誼……
  • 倉央嘉措之死,西藏政局群雄混戰,暗流湧動
    一個就是倉央嘉措,一個是拉藏汗所立的益西嘉措,還有個便是西藏僧侶團們找到並認定為倉央嘉措轉世靈童的格桑嘉措。他其實是七世達賴喇嘛,但是康熙偏說他是六世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勢力,西藏的背後趨勢政治勢力,還有中央王朝勢力,三方勢力激烈角逐,都想通過達賴喇嘛這個特殊的身份,來控制西藏政局。康熙為什麼說他是六世達賴喇嘛?
  • 誰把倉央嘉措重新推上歷史舞臺?(上)
    由此,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24歲這一年,退出了歷史舞臺。緊接著,1707年2月14日,與倉央嘉措同歲的伊西嘉措被拉藏汗認定是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扶上了六世達賴喇嘛寶座,倉央嘉措徹底被廢。又接著,1708年7月19日,在距離拉薩3000裡路的康巴地區的理塘,一名男孩子出世,取名格桑嘉措(意為賢劫海),其父索南達吉暗示青海蒙古王爺,這是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而青海蒙古向康熙皇帝報告的時候,只能說是五世達賴的轉世。由此,倉央嘉措的六世達賴和轉世靈童的雙重身份,統統被剝奪,徹底被歷史湮沒。
  • 關於倉央嘉措,身世,死因,詩歌
    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實,倉央嘉措在內蒙阿拉善地區弘法利生,最後圓寂於此。騰格里沙漠中的承慶寺(六世達賴的圓寂地)、昭化寺(法體停放地)和賀蘭山廣宗寺(真身舍利存入處)就見證了六世達賴這一段生命歷程。六世達賴於乾隆十一年( 1746)5月8日坐化,年 64歲。
  • 倉央嘉措:轉世靈童,卻成傀儡,渴望自由,嚮往愛情
    這是西藏民歌形容的倉央嘉措,對啊,有什麼不一樣呢?天生異象,靈童轉世倉央嘉措這位雪域最大的王,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