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有個現象:每到孩子上下學時間,學校周圍總是圍著一群接送孩子的家長。
這些家長中,有爸爸媽媽,有爺爺奶奶、有外公外婆、有姑姑小姨等。
總之,當你家有孩子開始上學後,這個接送的任務,可持續到孩子高考結束。
孩子幼兒園時,那麼小的不接送那是不可能的,接送顯得理所當然。
上了小學,雖然秉著分區就近入學原則,可學校離家,得好幾個路口,車來人往的,家長不接送,那是學校也不放心。
好不容易初中、高中了,從兒童到少年了,這個時候關於接送孩子,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是可以住校了,每周接送一次就好了;愁的是孩子不適應宿舍生活,為了不影響學習,咱走讀吧!
而這個時候的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了,對紅綠燈也早已為常了,可以放手自己來回學校了。
可孩子晚上有自習了,下課時間都得十點半了,再不來接孩子,也覺得過意不去啊!
以上就是堅持接送孩子從幼兒園到高考結束後,大部分家長的理由!
在此,我發出一個靈魂拷問,「孩子上高中了還要接送,自己去上學不行嗎?」
關於這樣的現象,大家也是眾說紛紜的。
不支持的這樣說:孩子初中後,我就讓他自己來回,省心省力還能鍛鍊孩子。
支持的這樣說:我家孩子讀高二了,離學校挺遠的,孩子又不願意住校,選擇早晚接送。
今年有孩子上高二的陳女士,最近也遇到了這樣的煩惱。
因為趕上生二胎的熱潮,為了給孩子將來有個伴。
她家二寶才一歲多,又趕上大寶上高二。
為了表示自己不因為二寶的到來,而忽略大寶的感受,她一直堅持著早晚接送大寶。
即使在懷孕大肚子的日子,大寶上高一了仍風雨無阻。
本來她規劃時,是想大寶高中住校的,無奈才住校半個學期,大寶就不願意了。
為了尊重孩子意見,再加上學校離家有點遠,陳女士走馬上任繼續早晚接送大寶。
陳女士說,大寶早上去學校是娃他爸順路,晚上則是她哄二寶睡了,提前來到學校等著接大寶。
孩子上學一天,也很累了。要是這個時候出來還要等媽媽,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她每次都是提前到。
這樣的接送不但讓孩子心情愉悅,還能在回家路上更好的親子溝通。
作為有一個小學四年級孩子的我,很是理解陳女士為人父母的責任心。
我家孩子也是從幼兒園到現在,一直都是我接送。
從孩子進幼兒園開始,他就說每次最開心的就是一排隊出來,就可以看到媽媽來接他。
而當孩子到了高中,仍然堅持接送,原因有三個。
1、節省時間
孩子進入高中了以後,學習起來那是爭分奪秒的。
而若是有人接送的話,不但省去了上下學的時間,還可以讓孩子路上休息一下。
若是早上的話,還可以帶著早餐,在車上一邊吃一邊去學校,兩不耽誤。
高中的學習壓力很大,別看就省了那麼十來二十分鐘時間,可對於孩子來說,能夠多睡一點、多學習一會,那也是大大的不同了。
2、更利於親子溝通
高中了,孩子屬於青春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而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父母可以更好的孩子溝通。
在路上的時間,可以聊聊孩子的一天動向,可以隨時了解到孩子的點滴。
有了父母每天這段時間的陪伴和關愛,孩子會覺得更加幸福。
幸福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充滿了自信,有自信的孩子,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3、為了安全
高中的孩子,每天早出晚歸,路上行人車輛很多。
稍有不注意就比較危險,當然離學校遠的更要小心應對。
若碰上颳風下雨,雨雪天氣,道路溼滑,更擔心孩子的安全。家長親自接送孩子,安全有保障,不用提心弔膽的。
寫在最後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都高中生了,還讓父母接送,真是嬌生慣養。
至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隨便下定論。
而當你家孩子上了高中後,究竟選擇住校還是走讀,都要根據學校遠近,孩子意願來決定。
一旦選擇走讀,是否必須早晚接送,也看個人家庭。是否真的有人有時間去,實在不行,也可以鍛鍊孩子。
無論父母選擇怎樣的方式,都是秉著為了孩子好。
通過三年的高中接送,就像父母和孩子一起經歷了一場人生打拼,不但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也能讓孩子以更健康的心態和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如此一來,兩全其美的事,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