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天津七裏海溼地的鳥都回來了嗎?

2020-12-18 澎湃新聞

聚焦 | 天津七裏海溼地的鳥都回來了嗎?

2020-06-18 0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位於寧河區西南部的七裏海溼地

具有連片葦海6萬畝、水域面積3.5萬畝

負氧離子含量比大城市中心區高出30-50倍

有「京津綠肺」、「天然氧吧」之稱

但過去多年

溼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

生態功能日趨弱化

大面積蘆葦生長一年不如一年

它還是鳥類

從東亞到澳大利西亞

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

前些年由於環境不適宜

鳥類等野生動植物也大量減少

大量候鳥成為來去匆匆的過客

真正在七裏海棲息繁衍的並不多

從2017年開始

寧河區啟動七裏海溼地保護修復「十大工程」

目前工程進展如何?

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效果?

6月17日,寧河區區長張偉和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在做客由市政府辦公廳、市網信辦、天津廣播新聞中心、津雲新媒體共同策劃推出的《公僕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迎難而上 雙戰雙贏——2020區長訪談》時,具體介紹了七裏海溼地的保護修復情況。

截至目前,「十大工程」中歷史遺留問題清理、土地流轉、葦海修復、鳥類保護、溼地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巡護防護等6項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引水調蓄、生態移民等2項計劃2020年底前完成;緩衝區生態修復、實驗區人工溼地建設等2項計劃2025年底前完成。

大面積蘆葦再現勃勃生機

東海葦地修復前後對比

生態面貌持續向好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大面積蘆葦再現勃勃生機。過去多年來,由於水源短缺等多方面原因,七裏海數萬畝蘆葦生長逐年退化,產量不足歷史做好水平的三分之一。由於大面積蘆葦生長退化,使得大量候鳥沒有棲息地和隱蔽場所;也造成了七裏海溼地「綠肺」功能的減弱。現在,疏通了水系、引進了水源,蘆葦再現了勃勃生機,普遍長高了,長壯了。據測算,每年畝產可增加200-300斤,也有效提升了七裏海溼地的「綠肺」功能。

瀕危物種得到保護和繁殖

野大豆

益母草

中華補血草

實施溼地修復工程後,經監測,溼地野生植物達到153種,且覆蓋面積明顯增加。6萬畝溼地植被遏制了逐年退化趨勢。野生植物群落,包括香蒲、荊三稜、稗子草等,過去僅有少量分布,如今已形成眾多的片區集中分布。其他野生植物,如荇菜、紅蓼、地膚、鹽地鹼蓬、馬齒筧、苦苣菜、蛇床、車前、蒲公英、益母草等,均得到保護和恢復。尤其是一些瀕危物種,如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野大豆,以及在天津乃至華北地區都極其罕見的野綠豆、中華補血草、酸漿、倒地鈴、羅布麻等物種均得到有效保護與繁殖。

七裏海溼地重新成為鳥的樂園

近年來,隨著七裏海溼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提升,鳥類大量增加。根據綜合考察和監測結果分析,七裏海溼地區域鳥類監測共記錄到19目251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6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23種。對比2015年-2019年5年間的鳥類種數變化可知,5年間鳥類種類保持穩中有增的趨勢。其中2015年共記錄鳥類128種,2016年記錄125種,2017年記錄135種,2018年記錄144種,2019年記錄176種。觀測到的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逐步增加到現在的40-50萬隻,七裏海溼地逐漸成為鳥的樂園。目前,除了普通鳥類,東方白鸛、大鴇、白琵鷺、天鵝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也都成為常客,而且數量大幅度增加。今年一次性觀測到東方白鸛1400多隻,天鵝600多隻,白琵鷺400多隻;曾在七裏海消失10多年的珍惜鳥類震旦雅雀、中華攀雀、文須雀、北長尾山雀等又重返七裏海。

相信隨著七裏海溼地保護修復工作的持續推進

未來她會呈現出更美好的樣子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迎難而上 雙戰雙贏——2020區長訪談

特別節目時間表

播出時間

2020年5月18日—6月24日

(每周一至周三)上午8:10—9:30

直播平臺

天津新聞廣播(FM97.2 AM909) 津雲客戶端

電視播出平臺

天津廣電網絡導視頻道

網絡傳播平臺

天津廣播、津雲《說政事》、新浪天津、網易天津、搜狐天津、騰訊新聞、抖音等

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

策劃 | 朱旭 孫陽

記者 | 靳鑫 周萌 楊凱程 顧穎

原標題:《聚焦 | 天津七裏海溼地的鳥都回來了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增金山銀山成色——天津市七裏海溼地功能修復實現環境改善與高…
    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9.13平方公裡,佔天津市溼地總面積的12%,主要位於寧河區境內的七裏海溼地,是天津市「南北生態」空間布局重要節點,素有「京津綠肺」之稱。2017年,這裡曾因「在核心區和緩衝區違法建設溼地公園」而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被「點名」。
  • 溼地環境不斷改善 天津成鳥類「五星級驛站」
    天津「驛站」環境好 旅鳥也都留下長居 天津流傳一句經典的話:「環境好不好,候鳥用翅膀來投票。」 在古海岸溼地自然保護區(俗稱七裏海溼地),鳥類數量種類增加,曾在七裏海溼地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返七裏海。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
    七裏海溼地一景(11月3日攝)。 本報記者李然攝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劉元旭、白佳麗、黃江林)11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候鳥把魚塘當「食堂」,養殖戶卻「惹不起」——天津七裏海溼地生態修復之後平添新煩惱,當地政府正在求解難題》的報導。秋深冬起,木落霜飛。
  • 在天津環渤海溼地,候鳥失途,人類一敗塗地
    王金鎖的魚塘往西,僅 14 公裡的地方,便是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那裡有 3.5 萬畝的水域;往東 70 公裡是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溼地;往北則是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大港溼地。這些都是國際級的重要溼地,沿著渤海灣的海岸線,圍出一個三角。
  • 七裏海溼地緩衝區內5個村莊到2020年全部遷出
    內容提要:《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年)》,已經市委市政府批覆,根據規劃,實施七裏海溼地緩衝區內造甲鎮大王臺村、北淮澱鎮樂善莊、七裡 海鎮齊家埠村、潘莊鎮西塘坨村和東塘坨村等5個村莊的搬遷工程…… 天津北方網訊:《政民零距離》欄目網民「呂超」留言:規劃的
  • 近百種十餘萬隻鳥類棲息,津東60裡的候鳥驛站「七裏海」
    出津城東去30公裡,就到了久負盛名的「七裏海」。七裏海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溼地,東西長20公裡,南北寬5公裡,面積總計10萬畝。以前的七裏海更為廣袤——《明世宗實錄》記載:「七裏海,廣袤二百五十二裡」,比眼下大了三四倍呢。深秋的七裏海,該是它最美的時節吧。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天津,則是東亞到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路。天津海岸線魚草豐美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溼地資源豐富,根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天津各類溼地總面積29.56萬公頃,陸域溼地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7.1%。天津溼地類型較全,濱海溼地、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和人工溼地均有分布,具有生態功能多樣、溼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的特點。
  • ...天津的多個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吃飽住美 候鳥變「留鳥」
    內容提要: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北大港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北大港溼地:加強巡護監測 適時安排投餵天津北方網訊: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北大港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自2017年以來,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累計完成生態補水5.35億立方米,有水溼地面積由此前的140平方公裡增長到目前的240平方公裡,有水溼地保有率達69%。如今,北大港溼地生態修復成效日益顯現,環境逐年改善,過境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是珍貴的「鳥天堂」。截至目前,北大港溼地共監測到279種鳥類,不乏白鶴、丹頂鶴、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火烈鳥等珍稀鳥種。
  • 圖文:七裏海成為天津市最大鳥類樂園
    ,建成了兩個鳥島,在溼地形成鳥類棲息繁衍帶,成為天津市最大鳥類樂園。7月9日,鳥類棲息在七裏海溼地的鳥島。7月9日,鳥類棲息在七裏海溼地的鳥島。新華網天津頻道7月10日電 作為鳥類從東南亞向西伯利亞遷徙的重要驛站,七裏海通過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挖環海深淺灣等方法,建成了兩個鳥島,在溼地形成鳥類棲息繁衍帶,成為天津市最大鳥類樂園。
  • 天津8大溼地大盤點:天藍、水清、岸綠……
    1 北大港溼地 *天津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前不久,天津寶坻潮白河、武清永定河故道等158處試點建設的國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溼地公園」。 2 寶坻潮白河溼地公園 *天津景觀最多的溼地公園*
  • 鳥界「國寶」東方白鸛飛抵天津 卻讓這裡的漁民犯了愁
    近日,有報導稱,南下歇腳的東方白鸛沒有青睞天津的北大港溼地、七裏海溼地等溼地保護區。而是看上了保護區周邊的魚塘,它們成群結隊的從魚塘「偷魚」吃,有苦難言的魚塘主為了減少損失放鞭炮驅趕這些大鳥。東方白鸛為何不到旁邊的溼地保護區覓食?怎樣才能讓「歇腳」的東方白鸛在「吃得飽」「歇得好」的同時與人和諧共處?
  • 溼地的精靈丨第四集:麋鹿、灰鶴與蒼鷺
    內容提要:冬日裡的七裏海,靜若處子,波瀾不驚。簇擁搖曳的蘆葦蕩,依然傲立寒冬,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把整個溼地裝點得美輪美奐。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天津北方網訊:冬日裡的七裏海,靜若處子,波瀾不驚。
  •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11月30日,天津市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指著遠處成群的東方白鸛自豪地說。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路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天津是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隨著天津市大力治理溼地的行動,溼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功能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停歇。
  •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很多消失多年的近危鳥類也重返天津,甚至一些旅鳥選擇在天津長期停留,有利於鳥類種群的繁育。  天津「驛站」環境好 旅鳥也都留下長居  天津流傳一句經典的話:「環境好不好,候鳥用翅膀來投票。」
  • 養殖戶卻誰都「惹不起」
    往年這時,天津養魚大戶馮義豹正忙著出魚,但今年撈魚不及時,魚塘卻近乎空空如也。「十幾萬斤魚,說沒就沒了。」站在離七裏海溼地不遠處的魚塘邊,老馮束手無策,語氣裡滿是無奈。「偷」走他魚的,是烏泱烏泱的候鳥,尤以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最為惹眼。這些通體雪白、飛羽泛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北向南長途遷徙,這裡是重要的「驛站」。
  • 天津這些溼地公園一定不能錯過
    天津在線訊:秋天到了,秋遊的背包卻遲遲沒有準備,太遠的地方沒時間、去不起,太近了又逃不開人群喧囂,去溼地公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能賞花!能觀鳥!能拍照!來欣賞欣賞天津溼地公園的美景吧。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天津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天津市武清區東部,是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一軸兩帶三區」中的「七裏海-大黃堡窪」溼地生態環境建設區。春天鶯飛草長,魚翔淺底,生機無限;夏季碧海如潮,涼風徐徐,蛙聲一片;秋天葦浪搖蕩,水天一色,群鳥翔集;冬天蘆花飄揚,白雪茫茫,玉樹銀裝。
  • 天津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18日天津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  11月18日,天津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路紅,市公安局環食藥保衛總隊副總隊長周強,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薊州區林業局黨委書記
  • 國網天津檢修公司:深化社會責任落實 護航入境候鳥南遷
    12月15日,隨著天津地區氣溫的新一輪下降,天津東部地區白天最高溫跌至零下,駐足天津的候鳥開始了最後一批大規模的南遷。截至目前,入境天津的5000餘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已基本南飛。  今年11月初,大量候鳥南遷途徑天津,天津地區迎來5000餘只東方白鸛駐足,此數量創20年來的歷史新高,遠超天津兩大溼地保護區的承載力,大量白鸛聚集私人魚塘「偷魚」,鳥漁矛盾激化,白鸛食物和安全面臨挑戰。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更是達到100餘萬隻。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
  • 三千東方白鸛遷徙途中落腳天津魚塘,塘主急壞:魚蝦幾乎被吃完
    每年10月前後,東方白鸛離開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等的繁殖地,組群分批地往南遷徙,而天津是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途休息補充能量的重要一站。食物短缺,導致今年東方白鸛集中在一些魚塘周圍出現,發生人鳥爭魚的場景。而對於天津的護鳥志願者來說,他們正在籌集資金,希望鳥兒能夠平安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