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非接觸支付爆出安全漏洞 無需PIN碼直接盜刷

2021-02-14 安知訊
點藍色字關注「安知訊」

《嘶吼》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Visa支付卡協議標準EMV中的安全漏洞,攻擊者利用該漏洞可以繞過Visa無接觸支付交易所需的PIN碼。也就是說,如果犯罪分子擁有竊取的Visa無接觸支付卡,就可以用來刷卡支付,而且無需輸入卡的PIN碼。而且整個攻擊是非常隱蔽的,很容易會被誤認為是客戶使用智慧型手機上安裝的手機銀行或數字錢包進行支付。

研究人員稱,成功攻擊需要4個部分:2個安卓手機、一個特殊的App(研究人員開發的)和一個Visa無接觸支付卡。安卓App需要安裝在2個智慧型手機上,分別進行卡和POS機的模擬。

攻擊的主要思想是POS機模擬器要求卡進行支付、修改交易細節,然後通過WiFi發送修改後的數據到第二個智慧型手機進行無需提供PIN碼的大額支付。因為攻擊者已經修改了交易數據,所以無需輸入PIN碼。

App並非惡意程序,無需root權限,研究人員在pixel和華為設備上都進行了測試。 

POC視頻參見:
https://www.youtube.com/embed/JyUsMLxCCt8

研究人員分析稱,攻擊能夠成功的原因是Visa無接觸支付協議和EMV標準中的設計漏洞。攻擊者利用這些漏洞可以對無接觸支付交易中的數據進行修改,包括控制交易詳情的域和卡所有者是否經過驗證。 

交易中的卡持有者驗證方法既沒有經過認證,也沒有進行加密保護。攻擊過程中會對卡的數據對象Card Transaction Qualifiers進行修改。修改會使得終端認為:

1)PIN驗證是不需要的;

2)卡所有者在客戶設備上經過了驗證。 

這些修改都是在發送給第二個手機之前在運行POS模擬器的智慧型手機上實現的,然後中繼到真實的POS設備上,真實的POS設備是無法判斷交易數據是否經過修改的。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稱進行了測試發現攻擊是可行的,而且可以繞過Visa Credit、Visa Electron和VPay cards的PIN碼。 

研究人員稱已經通知了Visa,但ZDNet聯繫Visa後還沒有得到回應。

研究人員在發現該漏洞的同時,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影響Mastercard和Visa的安全問題:分析表明,在用Visa或者老版本的Mastercard卡進行線下無接觸支付時,卡不會對終端的ApplicationCryptogram(AC)進行認證。因此,攻擊者可以誘使終端接收一個非真實的線下交易。之後,當收單機構提交交易數據後,發卡行就會檢測到錯誤的密文,但是攻擊者的線下交易已經完成了。

相關研究成果已被IEEE S&P 21錄用,論文下載地址:https://arxiv.org/pdf/2006.08249.pdf

金融信息安全討論群,請添加群主微信:

lifesfire,備註:姓名+公司+職務+入群

歡迎分享、點讚、在看,一鍵三連

相關焦點

  • 支付碼3米外都可被破解 購物出示支付碼要小心
    別讓技術漏洞敞開著「3米外盜刷支付碼」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攻擊者從3米以外距離通過鏡頭縮放,識別出二維碼。在很遠的距離,二維碼就能被人盜刷。就好像一個可以刷卡的POS機一樣,只要對準他人付款碼,就可以完成支付。
  • 支付碼3米外能盜刷,為啥微信、支付寶還堅持推出「免密支付」?
    支付碼3米外能盜刷,為啥微信、支付寶還堅持推出「免密支付」?眾所周知,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越來越好,我們去超市、商場付款,一般都是出示手機微信、支付寶的「支付碼」,然後由收銀員掃碼,最終直接完成付款,而這個過程,並不需要大家輸入支付密碼,因為這些軟體的支付碼,都綁定了「免密支付」的功能。而最近,在山海網絡安全嘉年華活動中,一次現場實測,讓網友們感到不安。
  • 京東金融疑存支付安全漏洞有被盜刷風險的消息是怎麼回事?
    近日,網上爆出京東金融疑存支付安全漏洞有被盜刷風險的消息,對此,京東金融回應稱,系用戶點擊假冒連結,輸簡訊驗證碼緻密碼洩露。據了解,投訴人龍先生表示,10月14日上午10點34分,發現自己的中國銀行儲蓄卡被扣除了4筆人民幣帳款,遂馬上登錄中國銀行App,向客服詢問具體情況。中行客服人員告知龍先生,這四筆交易是通過京東金融的支付渠道進行扣款。
  • 郵箱當支付寶帳戶快捷支付 被黑客攻擊盜刷
    ■談先生的交易記錄顯示,其在9日和11日均被「手機wap充值」盜刷數筆金額。(受訪者供圖)  一用戶疑快捷支付方式存漏洞,支付寶稱可能性極微建議註冊完整的數字證書或實名驗證綁定手機作預防。  支付寶帳戶「消失」597元,綁定的銀行卡也遭人偷刷,用戶損失近千元無處解決。市民談先生近日發現自己開通了快捷支付功能的支付寶帳戶被一個名為「手機wap充值」的項目盜刷了597元餘額,該帳戶綁定的銀行卡也被盜取了近400元,談先生懷疑支付寶存在安全漏洞。  支付寶公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快捷支付方式設計嚴謹,存在漏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疑為消費者使用中存在疏忽。
  • 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支付寶微信都不怕,你怕啥?
    近日,在上海地區網絡安全嘉年華活動上,現場實測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而引起廣泛關注。但其實如果您了解手機支付機制的話,就會知道這種被盜刷的可能性其實是相對比較低的。呼籲提升安全意識固然重要,但為博眼球過度販賣焦慮也有欠妥。
  • 16歲天才中國籍高中生在日本盜刷信用卡1000多萬去豪遊!
    但是最近在橫濱發生了利用超強記憶,背下別人信用卡號然後盜刷信用卡瘋狂消費的事件! 其實在日本,信用卡盜刷的案件是時有發生。 因為在日本, 很多信用卡(如jcb和visa卡)只要有卡號、姓名、卡片失效日、加上反面的三位pin碼(有的還都在正面),即可用來支付很多東西,而且卡號並不需要全記下來,記住前幾位只要知道是哪家的就夠了
  • VISA:2011年香港地區無卡盜刷增長率為72%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
    與此同時,艾睿琪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和網購的興起,香港和東南亞地區的無卡支付欺詐激增。VISA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地區無卡支付欺詐(無卡盜刷)增長率為72%。今年3月31日,專門為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等國際卡機構處理信用卡交易的美國環匯公司表示,懷疑其客戶資料3月初被黑客入侵。
  • 日本手機支付又翻車!多起非法盜刷損失高達1800萬,怎麼連這家大公司都這樣……
    近日日本通訊運營大公司NTTdocomo旗下推出的電子支付服務「docomo口座」連續爆出非法盜刷錢財
  • 日本「711」爆發支付盜刷,一家中國區塊鏈公司從中發現了商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本行動支付安全堪憂 日本連鎖便利店「7.11」上周出了一件貽笑大方的事情,剛上線不久的線上支付就被兩名中國人攻破防線
  • 上線一個月被惡意盜刷240萬元,日本711終止7pay行動支付
    IT之家8月1日消息 日前,知名連鎖便利店711母公司日本7&I控股宣布終止7pay行動支付,這一支付工具在上線一個月時間裡被盜刷38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40萬元)。因此該公司選擇停止該項服務。日本7&I控股副社長後藤克弘在8月1日召開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對消費者和加盟商造成的困擾,我們深表歉意。」
  • 生物支付再添丁,刷臉支付嶄露頭角
    刷臉支付是基於人臉識別技術開發的一套系統,人臉識別技術是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的一種,是將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的新型識別技術,它將人體所固有的生理特徵或行為特徵,通過計算機技術、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等手段進行數位化,然後利用起來進行個人身份鑑定。這一技術的最大特徵是能避免個人信息洩露,並採用非接觸的方式進行識別。
  • 京東金融疑存支付安全漏洞 有將事故責任推卸給消費者的嫌疑
    > | 字號:A+ | A- 【京東金融疑存支付安全漏洞】10月20日消息,近日,有消費者向《金融一線》投訴稱,自己綁定在京東金融上的銀行卡遭遇了多筆盜刷。然而,京東金融客服卻表示,其行為不在盜刷理賠的保障範圍內,拒絕賠償。該名消費者認為,京東金融存在重大支付安全隱患,同時有將事故責任推卸給消費者的嫌疑。據投訴人龍先生(化名)表示,10月14日上午10點34分,其發現自己的中國銀行儲蓄卡被扣除了4筆人民幣帳款,遂馬上登錄中國銀行APP,向客服詢問具體情況。中行客服人員告知龍先生,這四筆交易是通過京東金融的支付渠道進行扣款。
  • 利用系統漏洞 「薅羊毛」,27人盜刷「快手」672萬元獲刑
    惡意盜刷金額達672萬元。27人不到一月惡意盜刷平臺672萬餘元快手APP是國內受眾較廣的短視頻平臺,用戶可以在該平臺以「打賞」禮物的方式對他人進行贈與或被贈與,所有禮物可轉換為名為「黃鑽」的平臺內代幣使用,並最終通過微信支付平臺提現。
  • 股市華興社安全中心:支付防騙技巧大全
    還有就是支付密碼,很多朋友用App付款功能時不設置密碼開啟功能,都是直接打開App,出示付款碼。這樣的做法是相對危險的!  2 瀏覽器購物  股市華興社安全中心指出,很多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時,依舊偶爾會選擇在瀏覽器內下單。這一移動購物渠道的細微差別,可能導致用戶資金被盜刷。
  • 都科摩盜刷事件後 Pay Pay、LINE Pay等支付平臺也存在盜刷問題
    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都科摩」的電子支付系統,曾接連發生多起盜刷事件。目前,盜刷事件進一步發酵,涉及的支付品牌也從「都科摩」一個迅速擴大到七個,損失金額也在不斷增加。最先曝出問題的NTT都科摩公司的電子支付平臺盜刷損失已擴大到約合人民幣180萬元。
  • 27人利用快手APP漏洞 盜刷672萬元獲刑
    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24天內,27人利用快手平臺的升級漏洞,組成一條黑色產業鏈,盜刷平臺672萬元。北京市海澱法院昨天(4月14日)通報稱,法院以盜竊罪判處27人11年半至1年1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案件主審法官表示,利用網絡平臺漏洞從事黑色產業鏈獲利,是當前司法打擊的重點。
  • 盜刷的實現與預防
    這是最原始的盜刷行為。後來由於攝像頭和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這種盜刷行為越來越容易被抓,慢慢絕跡了。但是更為高級的利用行動支付的盜刷犯罪卻異軍突起了。這是一個極其隱秘的犯罪手段,從事這種犯罪的群體網絡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程度,風險意識極強,非常善於隱藏。
  • 支付碼還能被他人隨意掃走?
    隨著二維碼支付方式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二維碼進行支付,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各國行動支付滲透率排名中,中國蟬聯榜首,滲透率為32.7%,人均消費額1596美元。預計在2020年將有超過10億中國人在實體店、餐館和咖啡店使用行動支付。而在上海上海地區網絡安全嘉年華活動上,有用戶成功在距支付碼3米外實現盜刷。
  • 給魚龍混雜的日本手機支付市場當頭一棒,7pay被爆盜刷5500萬,N社要怎麼賠?PM要不要跑路?
    ,Fami Pay,Origami Pay,d払い,メルペイ等等,而在大洋彼岸中國的大街小巷,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普及了二維碼支付,無論你是買煎餅果子還是買油條,西瓜還是櫻桃,微信還是支付寶,無處不能,無所不能。
  • 日本電子支付「翻車」連發群體盜刷 恐慌持續升級
    來源:央視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都科摩」的電子支付系統,曾接連發生多起盜刷事件。目前,盜刷事件進一步發酵,涉及的支付品牌也從「都科摩」一個迅速擴大到七個,損失金額也在不斷增加。最先曝出問題的NTT都科摩公司的電子支付平臺盜刷損失已擴大到約合人民幣180萬元。此外,日本多家主要的電子支付平臺也被證實幾乎全部中招,包括軟銀和雅虎旗下的「Pay Pay」、LINE旗下的「LINE Pay」等共有七家電子支付品牌被查出存在盜刷問題,金額在約合人民幣2萬元到22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