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直徑為1光年的水球能熄滅太陽嗎?

2020-12-14 情感熟知

哈嘍大家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有趣的資訊,讓我們來一起探索吧!~

眾所周知,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日夜向地球散發著光和熱,使地球擁有了適合生命生生不息、不斷進化的舒適環境,從而形成了今天燦爛的人類文明。

最近幾十年,通過對太陽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每時每刻,太陽都在進行另一種「燃燒」,即核聚變反應,它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這就是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光,同時也感受到了溫暖。了解到太陽每一秒鐘都在進行發光和核聚變反應,部分人就開始產生疑問:水能不能澆滅太陽?

很明顯,正常人都知道一點水不能給太陽帶來影響,畢竟太陽實在太大了。所以,既然少量的水不能產生影響,那麼,假設使用相同天文數字的水,能否對太陽產生影響呢?現在,科學家們藉助於 Ortt雲,估計整個太陽系的半徑大約為0.5~1.5光年,因此,完整的太陽系可以被視為直徑為1光年的球體。所以,如果這個球裡面充滿了水,它能澆滅太陽嗎?

首先,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來看一看直徑1光年的水球到底是什麼概念。人類目前發現的宇宙中最大的物體是「盾牌座 UY」,其直徑約為2375828000千米,是太陽直徑的1800倍,如果將其放在當前太陽所處的位置上,它的表面甚至可以覆蓋火星軌道外。那麼看起來「盾座 UY」太大了嗎?事實上,因為即便如此,「盾 UY座」仍是這個直徑為1光年的水球面前滄海一粟。

由於這個直徑為1光年的水球比地球大600億倍,如果與之相比,這個水球是地球的400億億倍,是太陽的3億億倍。那麼看起來,這個可水球足以澆滅太陽了嗎?但這並不重要,即使它比太陽大得多,但仍然不能把太陽澆滅。

眾所周知,太陽雖然看起來像一個火球,但它真正「燃燒」的地方並非它的表面,而是它的核心,而所謂的「燃燒」也並非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燃燒概念,而是太陽內部強大的引力使內部原子互相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釋放出能量,這就是本文開頭所說的「聚變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人類使用的「核能」指的是核裂變技術,其生產效率遠低於核聚變技術,而且比核聚變產生更多的核廢料。

首先,核聚變所需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用不完的,所以可控核聚變是未來人類最好的能源。科學家們還預測,如果未來人類想要成為真正的宇宙文明,那麼控制核聚變就是一種必需的能源。了解了太陽「燃燒」的原理,那麼「為什麼少量的水不能澆滅太陽」的問題就有了答案,因為水可以作為核聚變的原料,向太陽上澆水實際上與向火上澆油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使太陽「燃燒」得更旺。實際上,讓太陽"燃燒"得更旺只是一小部分水可以做的事,這個直徑在1光年的水球根本無法幫助太陽"助燃"。

水球在到達太陽之前,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會更集中,有一瞬間會發生核聚變反應,然後在引力作用下崩塌,變成黑洞,當它靠近太陽時,會瞬間把太陽吞噬掉,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確把太陽吞噬掉了,只不過不是「澆」而是「吞」而已。但是你認為這個水球會崩塌成一個黑洞,在吞噬太陽之後會結束嗎?事實上,這還遠未結束,而且將會發生更可怕的事情,因為不僅僅是太陽會被它吞噬,甚至整個星系也會被它吞噬。

眾所周知,銀河系的直徑約為20萬光年,那麼這個直徑僅為1光年的黑洞,本應該掀不起什麼風浪,為什麼還有如此強大的破壞力?這主要是因為你低估了太陽系的空曠度,1光年僅僅是對太陽系直徑的保守估計,但這個保守估計所包含的空間,幾乎全是真空狀態,太陽和其他行星衛星所佔的比例,與這個空間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

假設這個空間充滿了水,水球的質量實際上是銀河系總質量的4億倍,也就是水球所形成的黑洞,比人類所發現的任何黑洞都要大,而且水球會利用其超越人類認知能力的引力,把星系包括銀河系都吞噬掉,至於吞噬後會發生什麼,目前還無人知曉。看了這篇文章,也許很多人還是對宇宙的空曠感到懷疑。事實上,據科學家計算,宇宙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千米只存在一個氫原子」,因此,宇宙確實非常非常非常空虛。

而且大家平時看到的,宇宙中擁有大量物質的炫麗圖片,不過是天文望遠鏡從哪個方向採集到的幾百億光年內的全部光亮而得,事實上,這裡並沒有太多的美景,只有無盡的黑暗、孤獨和絕望。你有沒有對這個回答感到驚訝?這和你所想的答案不同嗎?請在下面說出你的想法!

今天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趣事嗎?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新鮮資訊,你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把直徑1光年水球上的水,全部倒在太陽表面,可以把太陽澆滅嗎?
    ,只要缺少其中一個條件,燃燒就不會發生或被終止,而澆水就是讓可燃物失去燃點這個條件,因此它被迫終止了。把水澆到太陽表面,不會讓它熄滅,甚至可以讓它燒得更旺從原理上對比,地球上的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而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是一種物理反應,水可以澆滅地球上的燃燒,因為水可以改變地球燃燒的其中一個條件,但是水是不可能澆滅太陽的燃燒,因為太陽的燃燒是一種核聚變反應,把水澆到太陽表面,無法改變核聚變發生的三個條件(氫原子、高溫、高壓),
  • 宇宙中可能存在直徑有1光年的恆星嗎?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盾牌座UY」(UY Scuti)一直佔據著「已知體積最大恆星」的位置,然而近年的觀測數據卻表明,宇宙中還有比「盾牌座UY」體積更大的恆星,這顆恆星就是距離我們大約2萬光年的「史蒂芬森2-18」(Stephenson 2-18)。「史蒂芬森2-18」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的2150倍,其體積大約是太陽的100億倍。
  • 恆星大小是否有限制,頂級能到多大,可以直徑超過一光年嗎?
    常有人覺得我們太陽太小了,老問:宇宙中有沒有直徑超過1光年的恆星?我可以肯定乾脆回答,沒有。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討論。恆星穩定的前提是內外壓差的平衡。r136a1的直徑約太陽的28.8~35.4倍,即便按照太陽35倍計算,直徑也只有4900萬千米。1光年尺度為9.46萬億千米,r136a1的直徑只有1光年的約2萬分之一。一般來說,恆星演化後期中小質量恆星膨脹得更大。
  •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光年?
    日地距離又稱太陽距離。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線長度。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個橢圓,太陽位於一個焦點上,所以這個距離是變化的。
  • 室女座超星系團,直徑高達1.1億光年
    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獵戶臂中,距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銀河系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常簡稱星系。現已觀測到大約有10億個,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團,叫星系團。
  • 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走1光年需要多久?
    為了更好描述宇宙的距離,天文學家創造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長度單位——光年。如果用光年來表示,織女星的距離為25光年,這樣的表示方式顯得非常簡潔。那麼,光年究竟是如何定義的呢?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行走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呢?雖然光年中有一個「年」,但這並不是時間單位,而是表示距離。
  • 一個直徑60光年的鉛球坍縮成黑洞後,地球在多遠以外才安全?
    30光年在現代人類看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距離,畢竟比鄰星距離才4.22光年我們都無法到達,但對於銀河系將近10萬光年半徑,或者可觀測宇宙930億光年直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距離,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算算,一個半徑30光年的鉛球坍縮成黑洞後,地球要多遠才能保證安全!為什麼鉛球會坍縮成黑洞?
  • 宇宙中存在以光年計量大小的巨型天體嗎,宇宙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光年是什麼?它是一個長度單位,但這個長度數據已經超出了平常人們的尺寸想像,它不像日常生活中的釐米、米、公裡可以在腦海裡有個概念。 但這還不算大,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對宇宙的探索日益深入,現在展現在人類面前的宇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巨大空間。據悉,人類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已達到920億光年,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 假如一個太陽大小的冰球與太陽碰撞,將會發生什麼?
    很明顯,這是一個試圖熄滅太陽的騷操作,我們先不論這太陽大小的冰球是否存在,單獨從理論上來分析看看這太陽被這個冰球撞擊後會發生什麼?太陽是怎麼樣發光的?史瓦西則計算太陽物質與壓力的狀況得以了解太陽的大致結構,分成對流層和輻射層以及內核,太陽的核聚變則發生在內核,以輻射的方式穿透到對流層,再以對流的方式到達太陽表面,而太陽表面一個個米粒組織就是一個對流胞,而太陽整個就是一個等離子球體,但在太陽內核,則是幾近於白矮星物質的太陽內核,因為聚變產生的輻射壓而被支撐不至於坍縮。太陽被撞擊後會怎麼樣?
  • 1光年有多遠?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前的太陽
    以光速前往太陽大約需要8分鐘。你能想像嗎?以每秒超過200,000英裡的速度行駛8分鐘,只能讓您到達我們太陽系的中心。光束只需要8分鐘就可以從太陽到地球的9300萬英裡(1.5億公裡)。光需要時間才能到達任何地方這一事實具有有趣的副作用。如果來自太陽的光線需要八分鐘才能到達我們,那麼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是八分鐘前的太陽。我們正在看到的是過去!
  • 倘若太陽熄滅了,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太陽應該算是最重要的了,它的質量是整個太陽系的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數量讓人驚訝吧。人類總認為地球很大,但其實和太陽相比較的話,地球的直徑僅僅只是太陽的109分之1,地球的質量僅僅只是太陽的130萬分之一。太陽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氫元素了,另外就是氦、氧氣。
  • 銀河系直徑10萬光年,人類就算造出光速飛船也飛不出去嗎?
    銀河系是一個巨大的螺旋星系,它的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光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裡,一光年為光行走一年所需要的距離,按照這樣換算下來,一光年大約等於9460億公裡。因此,銀河系的10萬光年直徑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巨大。如果以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光從銀河系中心到達邊緣需要5萬年的時間,這遠遠大於人類的壽命。因為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所以人類永遠也無法飛出銀河系。
  • 可觀測宇宙直徑940億光年,它獨佔100億光年,是目前宇宙最大結構
    以人類飛行最遠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來說,它想飛到比鄰星也需要數萬年的時間。 可是,比鄰星僅僅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它和數千億顆恆星一起組成了太陽系的家園——銀河系。這個巨大的銀河系,直徑達到了10萬光年,更是人類無法企及的距離。
  • 1光年究竟有多長,看看科學家的數據就明白了
    光年的距離並不適用於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地球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下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所以想要了解一光年究竟有多長,我們必須將視野放寬到整個宇宙,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裡,因此,一束光從地球出發到達月球僅需要不到1.3秒,地球距離太陽大約1.5億公裡,按照光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計算,大約需要8分20秒,海王星是太陽系最遠的一顆行星,它距離太陽45億公裡,太陽光想要到達這裡需要
  • 我們太陽老大在銀河系中身份地位如何,還有其他的太陽存在嗎?
    銀河系這個家園太巨大了,直徑約20萬光年,是一個扁平鐵餅狀的漩渦星系類棒旋星系,中間厚,邊緣薄,厚度只有1~1.3萬光年。所謂漩渦星系就是像小孩子玩的風車一樣有幾個懸臂,呈現漩渦狀;而漩渦星系也有幾種類型,其中棒旋星系就是中間有一根巨大的棒狀發光軸,好像是這根軸轉動著帶起了這個巨大的漩渦。
  • 形象比喻:地球縮小成一個小彈珠,太陽有多大,最大天體有多大?
    一定要把地球縮小到一枚硬幣大,同比例太陽是多少呢?這要看這枚硬幣是什麼硬幣,如果按照人民幣1元硬幣來看,第一版1元硬幣為3cm直徑,第二版開始為2.5cm直徑,按照第二版2.5釐米計算,乘以109倍,就是272.5cm,也就是說,如果半徑6371km的地球縮小成直徑只有2.5cm的球,那么半徑69.6萬千米的太陽同比例縮小,就成為272.5cm的一個球。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
  • 光年既是大尺度距離單位,也與時間相關,那一光年等於多少公裡?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原標題:一光年大概有多少公裡?這又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題,只需要通過光速乘以對應的時間就能輕鬆的計算出來,就是所得的數值有點嚇人而已。既然算出來了一光年所表示的距離,那麼它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的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萬公裡,一光年所表示的距離是地球赤道長度的2億3652萬倍,即便是一光秒都可以圍繞地球7.5圈,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49597870公裡,陽光僅需8.311分鐘便可到達地面。
  • 距離多遠還能看到太陽?哈勃望遠鏡能在140萬光年外看到!
    目前太陽的絕對亮度,我們在60光年遠的地方,還能隱約看到太陽,而哈勃望遠鏡可以在140萬光年遠的地方看到太陽。太陽的年齡大約是45.7億年,所以太陽發出的光線,最遠傳播到了45.7億光年外(不考慮宇宙膨脹效應),只有望遠鏡足夠大,理論上就能看到太陽。
  • 太陽燃燒了50億年,何時熄滅?科學家:從未燃燒過,又怎會熄滅呢
    雖然從小我們就被灌輸太陽是個大火球,但太陽之所以發光發熱,更燃燒毫無關係。要知道,倘若太陽真是個火球,在毫無氧氣的太空中,別說50億年,就算是一秒鐘也燃燒不起來。而它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持續帶來光和熱,在於太陽其實是靠熱核反應來發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