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發展日#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更迭,人們在夏天消暑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曾經用來消暑的工具——扇子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現在,扇子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影視作品中了,現在很多小孩子甚至沒有見過蒲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扇子的二三事。
01扇子的起源
工具最開始產生的直接作用是讓人們能更舒適的應對問題,扇子的出現也是這樣。
遠古時期,烈日當頭,一群人搜尋著今天的食物。可是天太熱了,他們一個個汗如雨下,這樣下去估計都得中暑,怎麼辦呢?一群人心裡想著:「要是有風就好了!」這時,一個聰明的人看見路邊的植物長著很大的葉子,他便靈機一動,摘下一片,擋在頭上,頓時涼快許多。有人拿在手裡搖了搖,頓時一股風撲面而來,其他人紛紛效仿。就這樣,扇子出現並流傳下來。因為扇子能擋住太陽產生風,所以有了「障日」的稱呼。
02扇子升職記
後來國家產生後,出現了階級分化。統治階級就想:「我都已經和你們這群地裡刨食的人地位不一樣了,我得表示一下」。剛好他的僕人用葦草做了個扇子給他扇風。他覺得很不錯,就告訴僕人:「不錯,這把扇子以後都是我用,其他人不允許用!」瞧瞧,這就可以標榜自己的特殊之處了。因此扇子早期是作為一種禮儀工具,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而使用的。
後來文化逐漸發展起來,文人群體壯大。這群讀書人都有一顆騷動的心,看著扇子不錯,能增添幾分風採,也有一樣學一樣。他們經常邊搖扇子邊吟詩作賦,即使大冬天也不例外。這就好像一堆有地位的人聚在一起,你不戴個名牌手錶,感覺自己好像低人一等一樣。就這樣扇子升職了,當上了社交場合裡的潮牌。
03用扇子說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含蓄,我們喜歡用特定的動作、表情、儀式來表達我們不方便說的話,有時也藉助身邊的道具進行表達,這時候扇子就派上用場了。
我們在和他人交流時,要是把扇子翻來覆去得來回把玩,就是在告訴別人:「你別說了,我不想聽。」;當有人和你說話,說著說著用扇子遮住半張臉時,恭喜你,你有桃花運了,因為這代表:"我中意你呀,你中意我嗎?"。
當別人一邊和你說話,一邊快速地搖扇子時,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因為它的意思是:"你這人真讓人感到厭煩,請你馬上從我眼前消失!";別人將扇子「啪」的一下合起來時,就是說:「我要攤牌了。」
如今扇子的納涼功能漸漸被其他作用所取代:請藝術家在扇面上寫字作畫,用來當作增加文化氣息的收藏品;在影視作品中、cosplay展覽上作為增加角色形象特點的裝飾品;在廣場舞大媽手上又是一件伴舞道具;在朋友、同學生日或節日時作為有格調的禮物登場,低調奢華有內涵。
扇子不僅僅是用來當作一件簡單的物品,它所蘊含的文化代表著中國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所以感興趣的人可以多多了解,相互探討,讓我們的扇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