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流派?

2020-12-27 騰訊網

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了!

這對於喜歡太極拳的朋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但同時,也給一些朋友帶來了一些苦惱,什麼苦惱呢?

有朋友說:這次太極拳之所以能夠成功申遺,主要還是楊氏太極拳,在裡面起了重大作用。

也有人說:其實這次成功申遺的,是陳氏太極拳,因為陳氏太極拳才是最正宗的太極拳。

甚至還有朋友說:中國最正宗的太極拳,當屬武當太極拳,所以從本質上講,這次太極拳申遺成功,實質上是武當太極拳的申遺成功。

於是乎,在太極拳圈子裡,就形成了各種爭議,其爭議的主題,講白了,還是流派之爭。

熟悉太極拳的朋友或許都知道,中國的太極拳,雖然都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但是在拳法上,還是有細微差別。

於是在不同的地方,漸漸就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太極拳。

據我所知,中國現在比較大的幾個太極拳流派主要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武當太極拳等等。

即使是一個大的門派,如果細分,甚至還可以細分為十幾個小的流派,比如武當太極拳,就是如此!

那麼問題來了:太極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流派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簡單談談我的兩點看法。

一:因創立者不同,流派不同

在中國所有的太極拳流派中,有一個現象非常明顯,那就是許多流派的命名,帶有很明顯的性質特徵。

舉幾個例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等等,其流派的命名,就是以創立者的姓氏,來命名的。

比如說陳氏太極拳的創立者,叫做陳王廷,比如說楊氏太極拳的創立者,叫做:楊露禪,而和式太極拳的創立者,叫做和兆元。

不僅是上面舉例的這些,中國太極拳,用姓氏來命名流派的,舉不勝舉。

比方說,武式太極拳(武禹襄),孫氏太極拳(孫祿堂),沙式太極拳(沙國政),顧式太極拳(顧汝章),宋式太極拳(宋遠橋),都是用姓氏來命名流派的。

括號裡面的人物,均是該流派的創立者。

也就是說,因創立者不同,所以太極拳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二:因理解的不同,流派不同

其實在中國太極拳流派裡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為姓氏不同,而流派不同外,還有一種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有些流派並不以姓氏來命名,比方說:武當太極拳、禪門太極拳、八卦太極拳、忽雷太極拳等等。

它們都不是以姓氏來命名流派的,但是,依然存續的數百年,擁有很強的生命力。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

我認為,是大家對太極拳的理解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流派。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上面提到的因為創立者的不同,而流派不同。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太極拳看似是一門拳法,其實,它綜合了多門學問。

從本質上講,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所以,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因為創立者,和習練者的理解不同,所以,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太極拳漸漸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那就是:太極拳雖然門派眾多,但是,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自己的特點,都屬於中華太極拳大家庭中的一員。

我認為,太極拳成功申遺,不是哪個流派的成功申遺,俺是整個中華太極拳的成功申遺。

今日話題:你認為太極拳成功申遺,是不是哪個流派的成功申遺?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企鵝號:新圖報,更多旅遊地理見聞,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為什麼會流派林立和不斷創立新流派?
    我們從大家通過評論發表的關於太極拳的見解可以看出:搞不清楚什麼是太極拳和太極拳原理是什麼,這是造成大家觀點不能統一的根源,也是太極拳流派林立和不斷創立新流派的根源。太極拳的定義和原理應該是唯一的。太極拳應該就一種。太極拳屬於技擊術。技擊術不可能是養生術,也不可能是醫術,更不可能是書法繪畫藝術。
  • 重磅| 解密太極拳發展的技術歷程 探討「流派」傳承的現代意義
    可你真的了解太極拳嗎?太極這麼多流派,楊式、陳式、吳式、武式……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普通人該從哪一種太極拳練起?  今天,我們分享來自首都體育學院武術教師張長念博士的文章,從學術的角度了解太極拳的技術發展歷程,聽他講述太極拳發展的現狀以及基於「流派」的不同習練方法。
  • 太極拳為什麼行?
    @中國新聞網作為一種拳術,今天大多數人修習的太極拳已經不適用於實戰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仍要修習它?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 太極拳「起勢」為什麼先開左腳?總算搞明白了
    無論是哪個流派的太極拳,其起勢都是大體相同。太極拳講究練養合一,其中蘊含著深厚的養生學內涵。一般來說,太極拳起勢一定是「左腳向左邁開半步,輕起輕落,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微微內扣」,這屬於身法上的基本要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要求,其中有什麼奧秘呢?首先,是「左腳向左邁開半步」,為什麼是左腳向左邁開,而不是右腳向右邁開呢?
  • 為什麼有人學太極拳幾年後,卻越來越找不著太極拳了?
    這個套路是太極拳的「體」嗎?為什麼有人學太極拳幾年後,卻越來越找不著太極拳了?李新方經常聽到有的拳友說,「我剛學的時候覺得太極拳很容易,沒什麼,可學了幾年後,卻越來越找不著太極拳了」,那麼就恭喜你了,你這才是真正學進去了,已經認識到太極拳的實質問題,即「體用」,本體和作用。
  • 太極拳七大流派傳承人同臺表演,一次讓你過足眼癮
    經過四百年的發展和流布,目前太極拳已經形成了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的七個代表性社區,習練者遍布世界各地。12月19日下午,七個地區的代表性傳承人,已就各自流派的太極拳發展,進行了專題研討,而在晚會上,就是他們帶領各自太極拳「發燒友」們進行拳法套路的展演。
  • 為什麼大學體育課要學太極拳!!!
    為什麼大學體育課要學太極拳!!!今天咱們說的是除了廣場舞之外佔據廣場半壁江山的一大流派太 極 拳↓↓↓深姐姐收羅了太極拳全方位圖解來吧一起動起來~1起式
  • 太極拳入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川內流派代表暢談發展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12月17日,「中國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18日,來自川內的太極拳部分流派代表齊聚中國太極文化國際交流中心青城山基地,暢談中國太極拳發展大計,推動太極文化發揚和傳承。
  • 太極拳為什麼行? ?
    就在17日晚,太極拳這項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運動,被列入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套拳法,怎麼就成了非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極拳的故事。《倚天屠龍記》劇照  時代變遷中的武術  在世界非遺入選標準中,有這樣一個條件:入選項目應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按此標準對照,太極拳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文化傳統呢?
  • 多地聯合舉辦太極拳推廣活動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慶賀太極拳成功申遺,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多地聯合組織太極拳推廣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太極拳受眾面、影響力。據介紹,系列活動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委市政府,聯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太極拳七大社區所在地省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共同謀劃組織,包括太極拳七彩花車巡演、全球演練視頻送祝福等9大項、24個小項,以群眾性活動為主,將更加突出廣泛性、群眾性、參與性、國際化。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產業有多大?李連杰也是推手
    而從工商信息看,企查查APP顯示,目前國內已成立多家太極拳品牌,包含陳家溝太極拳、天龍太極拳、北京循經太極等,國內相關註冊主體共5087家,這些主體多為太極拳行業協會,也有不少經營太極拳業務的公司。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在諸多太極拳流派中,陳氏太極拳的產業運作最為全面,其與河南溫縣政府高度綁定,不僅開辦武館,還推出了旅遊、演出等業務。
  • 太極拳五大流派盤點 各具特色 創始人都是習武奇才
    太極拳五大流派盤點:1、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所創。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貴族,他們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
  • 不為人知的古樸太極拳:騰挪太極拳
    說起太極拳,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陳式、楊式等太極拳門派,很少有人知道騰挪太極拳,其實,這個非主流的、原汁原味的太極拳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河南省溫縣南張羌村,是太極拳宗師陳清平先生的高徒李作智先生所創。李作智(1844-1914),字鏡心,河南溫縣南張羌村人,是陳清平五大著名弟子之一,功力非凡。
  • 關於太極拳,這本書講得很透徹……
    如何爭取讓太極拳列入奧運會競技比賽項目?在國際視野中,太極拳對於全人類健康、文化的意義是什麼?太極拳文化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意義在哪裡?如果您對以上問題感興趣,《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世界太極拳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世界太極拳藍皮書》)可以給您最權威、最科學、最系統的答案。《世界太極拳藍皮書》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為什麼它會受到如此重視?
  • 太極拳為什麼要「震腳」?
    前些年有好多傳聞,某某太極大師把膝蓋練廢了,偷偷跑醫院換膝蓋!真假不詳,倒是鬧得許多人不敢練震腳了,改成不發力的擦地練法。震腳,是傳統武術演練的一項重要技術內容。多數武術門派都有震腳,不同流派的要求不同,在表現形式和具體練法也不盡相同。但用法大致相同,踩跺對手腳背、腳趾。
  • 太極拳為什麼要「震腳」?
    前些年有好多傳聞,某某太極大師把膝蓋練廢了,偷偷跑醫院換膝蓋!真假不詳,倒是鬧得許多人不敢練震腳了,改成不發力的擦地練法。多數武術門派都有震腳,不同流派的要求不同,在表現形式和具體練法也不盡相同。但用法大致相同,踩跺對手腳背、腳趾。在太極拳流派中,採用震腳練法的不多,以陳式、趙堡較為典型,以陳式太極拳金剛搗碓為代表動作。震腳目的大致有六個:1、增強腿上爆發力,提高腿部強度和腳部攻擊力。2、固基強跟,加強下盤穩定堅固。3、提高拳勢威勢。4、調整發勁整體協調力。5、醒勁。6、增大手臂發勁強度。
  • 為什麼練習太極拳的人身體更好?看完你會有收穫
    嗨,大家好呀~說到老年人運動,你會想到什麼,快走、慢跑、跳廣場舞、打桌球?在老年人的日常養生中,不講究靜而是講究動,適量的運動能夠給身體帶來多種益處,但對於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來說不再適合做大量有氧運動,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輕緩動作。
  • 武當太極拳,與武式太極拳,是什麼關係?
    曾經有一位武術愛好者,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他說:老師,武當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是什麼關係?講真,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驚訝了一下,心想:這兩者能有什麼關係?不都是太極拳嘛,只是門派不同而已,還能有什麼關係?
  • 【拳友感悟】太極拳的兩種健身效果
    所以有人儘管打了很多年太極拳,仍然是腿照樣疼,胃照樣難受,氣血不足照舊,最後連怎樣才能涵胸抜背、怎樣氣沉丹田都不明白。為什麼?因為練拳的方法不對。太極拳健身方式可分兩種:那麼,怎樣才能感知和支配自身的能量呢?唯一的方法是練無極樁和太極樁功,太極拳各流派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武當和陳式流派叫「百日助基功」。沒有這一階段,打出來的拳就好比蓋高樓不打地基。太極內功並不難學,難的是堅持,是付出。一般練一年左右就可打下基礎初見成效,功夫越深健身效果越好。且多種疾病不用吃藥不用開刀,不用花錢,立竿見影。
  • 太極拳這個動作那麼簡單,為什麼很多人做錯?
    太極拳的動作招式簡單易學 但有個動作 看似簡單,但實則一做就廢 它就是「開合」 陳鑫曾在《陳氏太極拳圖說》148頁中說:「學太極拳,學陰陽開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