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舉人團制度:兩百多年前一個妥協的變質

2020-12-09 瘋範兒

2020年7月6日,離美國獨立已超過244年,離美國行憲也超過231年,美國最高法院此時才就負責選出美國總統的538位選舉人有沒有自由投票權作出判決,指出各州有權對不按照其誓言投票的「不忠誠選舉人」(faithless electors)作出懲罰。為何這套奇怪的「間選制度」至今尚存?

在本年11月3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各州選民實際上是以普選形式選出代表該州意願親身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的選舉人,而非直接選出正副總統。而各州的選舉人將於12月14日(即本年12月的第二個星期二之後的星期一)到其州首府開會進行投票。

雖然到了20世紀,各州已普遍採用所謂的「短式選票」(Short Ballot),一次過選出該州所有宣誓將投票某一黨特定候選人,而再非選出個別選舉人,可是至今美國有8個州的選票(除了正副總統候選人名單外)仍有印上該州一眾候選選舉人的名字。

美國總統選舉「殊不簡單」

根據慣例,各州的選舉人名單由政黨分別提出,名單上的候選選舉人都宣誓將投票支持各政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目前,全美國有33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有立法懲罰違反誓言投票的不忠誠選舉人。由於美國史上有過的23,529名選舉人當中只曾有165名為不忠誠選舉人,而且絕大多數都發生在百多年前正副總統候選人在大選後死亡的案例中,因此這套沒有法律規範的選舉人制度直至2016年極具對立性的川普對希拉蕊選戰前都少有引起實質或司法爭議。

當選舉人在各州首府投票過後,選票證明會被送到國會,在選後來年的1月6日,由參議院議長(亦即美國副總統)主持、新一屆議員參與的參眾兩院聯合會議進行點票。對於每州的選舉人票點票結果,國會議員在兩院至少各一名議員的支持下可提出反對,並中止點票;有關反對則需要兩院投票贊成才對通過。(反對點票結果的案例極其罕見。在此大家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川普堅持不承認本年大選結果,又得到共和黨支持的話,來年的亂象將是如何的史無前例。)

根據美國憲法第12修正案,如果沒有總統候選人能取得過半數選舉人票(即至少270票),眾議院則須在得票最多的3位候選人中,以各州一票的方式選出來任總統。(如果沒有副總統候選人能取得過半選舉人票,參議員則須在所有得票排行第一、第二的候選人中選出下任副總統。)

如果沒有總統候選人能獲得過半選舉人票,而(來屆)眾議院也選不出總統人選的話,同年1月20日,當選的副總統則可署任總統,待眾議院選出總統為止。而若副總統人選也未能確定,眾議院議長——以現況而言料將是現任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將署任總統,直至國會選出總統或副總統為止。這些情況直今也未曾出現過,不過有人擔心來年佩洛西與川普雙雙自稱總統的亂局有可能出現。

國父們對普選的顧慮

美國的「國父們」之所以會創立出這套複雜的制度,主要有兩個考慮。其一,在制憲會議舉行的1787年,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是由人民普選產生的,因此不少與會者都反對總統由普選產生。他們認為民眾難以清楚認識總統候選人,而且他們也擔心普選會帶來暴民政治,也給予善於煽動民情的政客掌握過大權力的機會。

然而,另一個明顯的選舉方法,卻是由國會議員選舉總統。對此,制憲會議的另一派參與者則擔心這會造成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過從甚密,長遠帶來「分豬肉」式的腐敗政治。

於是,這些「國父們」出於妥協精神,採納了由後來當上原初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威爾遜(James Wilson)提出的選舉人團制度,一方面採取間選而非直選,另一方面也規定各州選舉人由各州議會可決定的方式任命,而非以國會選出。如此,總統人選將能間接反映各州民意,亦能避免直接普選帶來的潛在禍害。

由此可見,在「國父們」的心中,選舉人其實是應該有自由投票權的——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在《聯邦黨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s)中就曾寫道:「一群少數的人,從普通群眾當中由他們的市民同儕選出,將最有可能擁有應付這複雜任務所需的資訊和洞察力。」他又指選舉人須是「有能力分析適合總統權位的資格的人」。

各州「平權」的妥協

「國父們」另一個採用選舉人團制度的考慮,卻是要平衡各州的權力。跟今天一樣,美國獨立初期已有人口大州與小州之爭。大州認為國家權力應該按人口比例分配,小州卻主張「眾州平等」,每個州都應該同等的代表權。因此,我們就有了美國的國會兩院制:每州兩席的參議院保障小洲權益;大體按人口比例分配的眾議院則代表普選民情——此決定史稱「康乃狄克妥協」(Connecticut Compromise) 。

而在各州選舉人人數的分配上,「國父們」也遇上了同類問題,卻不能以兩組選舉人團的方式解決。

由於這是一個人口計算的問題,「國父們」為了爭取支持奴隸制度的南方州份支持憲法,最終決定了將沒有投票權的奴隸算作「五分之三」個人,變相增加奴隸州份的「人口比例」,並將各州的選舉人數按照各州在國會兩院的總議席數作分配,最終達成了共識。(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不屬任何一州,於1961年的憲法第23修正案中獲得與全美最少選舉人州位同等的選舉人數,即3位。)

迅速變質的選舉制度

這一套選舉人團制度很快就變質。在「國父們」的想像中,各州選舉人將由不同選區選出,以代表各地民情。不過在1796年第一屆有競爭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當時的美國15州中,就有10個州以州議會或全州際選舉推舉選舉人,而幾乎所有州份的選舉人都作出了全州一致性的投票,形成了今天除了緬因州(Maine)和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外所有選區「勝者全取」制的雛型。

首先,全州際的選舉(無論議會投票,還是人民直選)也很容易造成一黨獨大的局面。於是,該州的所有選舉人投票時所反映出來的已再非各區民情,而是該州的多數派意志。跟今天的紅藍州區隔一般,1796年的選舉就以北方州與南方州作出明顯的黨派區分。

其次,這種聯合全州選舉人共同投票的方式,也使選舉人失去了其自由投票意志,隨後就更發展成全州一次過選舉全體一致投票的全州選舉人的制度。「國父們」認為需要有知識、有洞察力的選舉人已然消失。

1800年勝出總統選舉成為第三任美國總統的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當時就說:「大家都同意分區選舉最好,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的話。可是,當10個州不是以議會投票,就是(全州選舉人)共同投票,其他州不這樣做(按:從而增加該州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將是愚蠢,或者比愚蠢更差的事情。」

同時,這套各州「勝者全取」的制度,也使美國無可避免走上兩黨制的局面,讓第三政黨根本難以打入華盛頓政壇,亦為今天美國政界的兩極分裂種下因子。

漢密爾頓在1801年就已曾寫下修憲草案,希望能在憲法中明文規定選舉人應由各州州內分區選出,以反映民情(而非某黨在該州的多數地位)。可是,漢密爾頓3年後離世,修憲計劃未能推展。在兩黨各自保守權力的後逐發展下,其他零星的改革意圖也未見成功。於是,這套訂立了超過兩百年、也變質了超過兩百年的就得以保存至今。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大選中,選舉人團制度足夠代表民意嗎?
    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美國大選中最核心的選舉人團制度,探討它不民主的一面。實際上,美國憲法中並沒有「選舉人團」這個詞,只有「選舉人」這個詞。美國立憲之父漢密爾頓曾高度評價選舉人制度「即使不夠完善,至少也非常好」。
  • 為什麼說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選舉人團制度對美國意義重大?
    貳 美國憲法對總統選舉的設計 為了對美國的總統選舉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的聯邦憲法是如何對這一制度進行設計的。 聯邦憲法的起草人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 可以看到,對總統選舉的設計主要集中在第一款,即美國總統的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總統將由各州選民選舉出來的選舉人組成的選舉人團投票確定
  • 林達:美國的選舉人團已成「黨的奴僕」?丨鳳凰評論
    這樣一個兩百多年前選舉人團的憲法設置,給解釋美國大選帶來種種不同說法。最近我看到一本向中國讀者介紹美國總統選舉的書,裡面提到了《聯邦黨人文集》中立憲者們當時的構想:「肩負選舉總統重任的選舉人團應該由啟蒙程度最高、最受尊敬的公民組成,他們的選舉人票會投給最德才兼備的候選人。」
  • 美國總統選舉,為什麼用選舉人團制度,哪個黨更受眷顧?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選舉採用的是選舉人團制度。本文將深入分析選舉人團制度的本質,揭示該制度如何擁護美國資產階級和面臨的困境,以及哪個政黨更容易得到眷顧。選舉人團和選民的關係美國總統選舉是典型的間接選舉,從下往上包括兩個選舉階段:首先由各州選民投票選出總統,然後由各州選舉人集體選出總統。這樣的選舉程序包括兩個層次的委託代理關係。
  • 美國堅持實行選舉人團制度,背後的實際原因是什麼?
    例如,在一個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奴隸制制度的國家,選舉團制度,只是使民主理想合理化和平衡的許多方法之一。自1787年以來,美國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為什麼美國仍然遵守一個在過去兩個半世紀裡,基本上沒有變化的政治制度呢?
  • 美國選舉人團確認拜登當選,希拉蕊稱應廢除選舉人團,原因何在?
    當地時間14日,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確認喬·拜登勝選。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也完成了選舉人投票,她稱自己很自豪地在紐約把票投給了喬·拜登和卡瑪拉·哈裡斯。她發推稱:「我認為我們應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像其他職位一樣,由普選的獲勝者來選舉總統」。
  • 希拉蕊為拜登投下選舉人票,同時呼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
    美國各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的選舉人團當地時間12月14日集會投票,以選出下一屆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和前國務卿、曾代表民主黨參加2016年大選的希拉蕊·柯林頓是紐約州的選舉人,他們將票投給了在該州獲勝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和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
  • 塵埃落定後,選舉人團會「反水」讓川普大國總統嗎
    今年的美國大選算得上是美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選舉了,拜登在11月3日美國大選中以306張選舉人票(遠遠超過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票)贏了川普(232張選舉人票)。而川普迄今為止都還在拒絕承認敗選,並繼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聲稱選舉存在舞弊。
  • 希拉蕊發文稱:「我們應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
    當地時間14日,美國選舉人團確認喬·拜登勝選。稍早前,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發推稱:「我認為我們應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像其他職位一樣,由普選的獲勝者來選舉總統。」
  • 美國「選舉」制度深度解析,此文非常重要!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將在11月3日公布,美國的選舉制度也備受大家關注。何謂「選舉人團」?美國為何採取這樣的民主選舉方式?其利弊何在?今天,我們在此對美國的選舉制度進行詳細介紹——美國是一人一票直選嗎?
  • 多家美媒呼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是時候讓多數人說了算
    圖據CNN綜合外媒報導,目前,美國國內正在出現一種聲音——要求廢除現行的選舉人團制度,改為通過全國性投票的得票總數來決定選舉結果。有分析指出,一旦這種呼聲變為現實,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將發生巨大變化:美國總統將由在全國性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候選人擔任。何為「全國普選票州際協定」?
  • 總統選舉人制度如何從不民主賄賂,在憲法下轉型
    他表示,如果選舉人團都把票投給拜登,那麼他會離開白宮。在被問到如果選舉人團確認拜登獲勝後,川普會不會承認這個結果時。川普表示,如果選舉人團這麼做了,他們就犯了一個錯誤。隨後在被問到會不會因此離開白宮時,川普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當然會。」川普說道。
  • 美國各州舉行選舉人團投票正式選舉總統、副總統
    中新社華盛頓12月15日電 (記者 陳孟統)美國各州14日陸續舉行選舉人團投票,正式選舉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美國前副總統、民主黨人拜登最終贏得306張選舉人票,謀求連任的現任總統川普獲得232票。美國總統選舉實行名為選舉人團制的間接選舉制度。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的538名選舉人,在大選後組成選舉人團投票。
  • 美國特殊的選舉人制度
    美國選舉人制度是這樣的模式,各個州根據人口數量產生若干選舉人票,然後就是贏家通吃的原則——只要一個美國總統候選人選票數超過另一人,那麼該州所有選舉人票都歸這個候選人所有。最後美國大選其實拼的是選舉人票的多少。這種特殊的選舉人制度就有可能導致某個候選人總體得票更少,但是卻獲得更多的選舉人票而贏得大選——其基本邏輯是這樣,假設甲州有10張選舉人票,最後有100萬選民投票,川普獲得51萬張選票,那麼川普就獲得甲州所有10張選票。
  • 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正式確認,拜登鎖定勝局當選美國總統
    拜登發文致謝570萬民眾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共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票,確認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美國大選,成為下屆美國總統。
  • 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正式確認 拜登鎖定勝局當選美國總統
    拜登發文  致謝570萬民眾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共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票,確認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美國大選,成為下屆美國總統。
  • 小知識▎美國的選舉人制度是什麼?選舉人票和普選票有什麼區別?
    對小白來說,媒體上時不時出現的「選舉人票」是啥意思,咋才幾百張,米國不是3億人嗎?難道不是一人一票選舉嗎?聽得著實讓人三臉懵逼。。今天就來看看美國的選舉制度基礎知識吧。 在二百年前美國剛建國時,美國的創建者們就設計了選舉人制度,當時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政客向選民虛假承諾騙取選票,由"選舉人"間接選總統,以避免弊端。但今天這層意義已消失。
  • 美國選舉人團投票306:232,拜登勝出
    川普和他的支持者在撕裂美國,並對接下來拜登開展工作形成威脅。在當地時間12月14日舉行的美國選舉人團投票中,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正式選出美國總統和副總統。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算是板上釘釘了。拜登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發表講話1比起普選階段在一些搖擺州拜登與川普「廝殺」得難解難分來,直接確定當選美國總統是誰的選舉人團投票,沒有出現意外。按照美媒的說法,沒有出現「失信選舉人」。
  • 從中期選舉看美國參議院制度的演進及運轉
    參議院制度的僵化在變革之風漸吹的2018年中期選舉映襯下尤為刺眼。圖為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4日,美國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中)會見在中期選舉中新當選的共和黨參議員。視覺中國 圖美國憲法素來為外界奉為圭臬,畢竟它在1787年制訂完畢後,僅經過27處變動,一直沿用至今。
  • 希拉蕊稱應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稱很自豪把票投給了拜登和哈裡斯
    當地時間周二,美國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打破其數周以來對競選結果的沉默。麥康奈爾在參議院演講時祝賀民主黨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他說,選舉人團「已經表態」。此前一天,美國選舉人團確認拜登獲勝後,拜登正式贏得美國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