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是南京吏部尚書。王陽明天生氣質特殊,5歲還不會說話,十二歲才正式就讀私塾。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對他的打擊甚大。
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二十五歲再次落榜,二十八歲禮部會試非常出生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正式步入了仕途。
踏入仕途的王陽明,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先是被貶龍場。經歷了這次苦難考驗,期滿後的王陽明仕途也走上了正規,先是親自帶兵平定江西;三年後決戰鄱陽湖,平定寧王叛亂。
之後王陽明開始立院講學,創立了陽明學,又成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於孟子。王陽明的思想後流入日本,影響了明治維新。
王陽明的一生坎坷,卻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還被後人所吹捧。王陽明曾說:「做人太強,結局荒涼」,太要強的人往往難有幸福,謹記
第一個原因:做人太強,到處得罪人。
一個人如果過於要強,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遇到障礙。一個太要強的人,總是處處「得理不饒人」,人生路上,他們總是怕自己吃虧,在遇到和人有糾紛的時候,會想方設法地跳出來,不擇手段地為自己的利益站臺。這樣一來,他們就常常得罪人,到處樹敵,漸漸地,他們身邊就沒有了朋友。
從此以後,做人做事,他們很難得到大家的幫助,自然就難以獲得幸福和快樂的生活的了。所以,做人太強,往往會樹敵太多,從而到處得罪人,結局荒涼,我們一定要及時糾正自己的這個毛病,才能獲得更多的人脈啊。
第二個原因:做人太強,同事會嫌棄。
人活著,總要為了家人的幸福,去努力工作。在我們工作的範圍裡,良好的同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每個人的性格,是各自不相同的,因此,懂得相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在和同事交往中,過於強硬,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總想自己說了算,那麼,這個過於要強的性格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想不到的麻煩。
一旦我們過於要強的性格得罪了一些人,那麼,這些人就會嫌棄我們,甚至可能會在背後結成一個小圈子,暗中對我們進行詆毀和打擊,到時,我們的結局就荒涼了。所以,做人太強,在單位中,即使自己工作能力突出,卻往往很難會擁有好人緣,這個原因,也要怪自己,我們一定要懂得就是改變這個不良的脾氣,才能融入到同事中,我們才能擁有快樂的工作時光,和美好幸福的未來啊。
第三個原因:做人太強,親友也怕你。
人活著,除了家人之外,良好的親情,也非常重要。在我們生活的圈子裡,一些遠親,一些近鄰,都是我們生活中難以避開的人情圈子。對於這樣的圈子,我們既然不可迴避,那麼,我們就要懂得適應。即使有些遠親近鄰對我們不是那麼地友好,甚至對我們還有些偏見,但是,這些人和我們卻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關係,平時的和睦相處,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在和這些親友的交往中,過於強勢,處處要擠佔他們的空間,甚至會想方設法地「我說了算」,那麼,我們就會成為這些親友厭惡的對象,最後,我們成為孤家寡人,難有幸福,結局荒涼。所以,做人太強,就連親友都會怕我們,我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這個臭毛病,才能更好地融入親友圈。
第四個原因:做人太強,婚姻易失敗。
人活著,夫妻關係,是最為重要的一種關係。夫妻兩人,從遇到起,其實就是成為血肉相融的人了。俗話說得好:「少時夫妻老來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更加明白這一句話的含義。如果夫妻兩人在相處的時候,過於要強,那麼,兩人勢必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常常吵架。其實,夫妻兩人,不管哪一方爭贏了,也都是算失敗者。
一旦兩個人的婚姻出現紅燈,甚至婚姻分散離崩,那麼,對子女,對家庭造成的傷害,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們也難免晚景悽涼。所以,做人太強,是良好婚姻關係的「絆腳石」,我們一定要懂得好好改改自己的這個太強的壞毛病,才能避免婚姻出現危機,而讓自己的家庭幸福,失去了溫度和方向啊。
從王陽明的4個觀點來分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視野和格局,還能讓我們領悟到不同的人生智慧。
王陽明的人物故事充滿了哲理啟發,每一句話都有很深刻的道理,都可以作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指明燈。
想要讀王陽明的,小編推薦大家讀一讀《傳習錄》。此書記載了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對於《傳習錄》,萬不可做一場話說,也不可僅當一篇文字看。
另外一本就是《知行合一》,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讓讀者通過這些故事了解到一個風雲變幻的大明王朝。
王陽明心學影響的不只是中國,還有全世界。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